“神都武林大會?”
楊朝夕露出幾分狐疑,感覺此事有些耳熟、卻又十分久遠。
片刻之後,才反應過來:約莫十幾日前,城中各坊的確貼出過文告,洛陽香山寺有感於四方豪俠慕劍而來、南北英傑匯聚洛陽,將在伊水之上築四方台,舉行一場“神都武林大會”,盛邀群俠前來一較高下。屆時,洛陽公門、太微宮、洛城行營皆會派人現場觀禮。且公門允諾、城中一旦掘出“如水劍”,願將此劍交由大會勝者執掌。以免群俠為搶奪寶劍、再大打出手,殃及城中官民。城中各坊小民,亦為此熱議了好些時日。
這“神都武林大會”,本就是防備通遠渠處、越聚越多的江湖遊俠滋生事端,公門與太微宮不好收拾,才特意定下這個方便操控的比武盛會。結果後來太微宮操之過急、祆教借題發揮,致使通遠渠釀出慘禍,許多江湖遊俠橫死渠邊。
“神都武林大會”自那以後,便似成了雞肋一般、再無人提及。就連香山寺籌備得如何,河南尹蕭璟、少尹陳望廬等人也都無暇問津,轉而為一連串的麻煩事焦頭爛額:
先是通遠渠慘禍的善後之事,耗去上萬兩白銀,甚至辦了一場濟幽度亡的法事。接著便是聯手太微宮、暗募人手扮作江湖遊俠,去洛陽城郊阻截聖女,結果敗退而回、死傷慘重。因阻截聖女不成,王縉惱羞成怒,全城搜捕祆教聖女與頭目,引發胡商罷市,導致貨價飛漲、民不聊生。蕭璟隻得四處求告,幸而得了太子李適的支持,答應會飛書帝京,請幾位朝中重臣向太微宮、祆教施壓……
樁樁事情堆連在一起,便有後知後覺之人“恍然大悟”,斷言今春洛陽之所以連出咄咄怪事,皆是因那“如水劍”而起!於是,這香山寺挑頭、公門資助的“神都武林大會”,便又開始被眾人提及。
《仙木奇緣》
兵以劍尊,劍主殺伐。此劍尚未出世,便已傳得神乎其神,天下有野望之人、皆欲奪之以成大事,可見此劍不是大吉、而是大凶!
而想要洛陽城太平如初,不但須掘出這柄“如水劍”,還須給這凶刃尋個苦主。最好的法子,莫過於借這場“神都武林大會”,決出一位武藝絕世、命格硬朗的江湖遊俠。由他將劍帶離洛陽,遠走高飛。至於那遊俠得了寶劍,是被反噬、還是四處行凶,便不是洛陽城諸公考慮的事情了。
李長源見楊朝夕麵露不解之色,思緒一陣飄忽,腦中瞬息閃過關於“神都武林大會”的種種隱情和曲折。
隻是這些,卻與眼前的徒兒沒有太多幹係,皆是河南府蕭璟一幹人私下裏的操作。至於太子李適、太微宮王縉、魏博鎮田承嗣、四方遊俠等,卻都對這“如水劍”勢在必得。而他自己和公孫玄同、作為始作俑者,卻是想息事寧人,真正了了這樁風聞多年的公案。
想罷,他才又鄭重其事應道:“對!便是那香山寺挑頭的‘神都武林大會’。”
楊朝夕笑道:“師父,這個大會弟子曉得!香山寺搭台,遊俠們比武,定在四月初八佛誕日,隻較高低,不決生死。最後勝者執掌‘如水劍’,打輸了的下台便是、又怎會有性命之
憂?”
李長源搖頭道:“那告示上可曾明言,‘神都武林大會’要如何比試?是車輪戰、還是晉級戰?比武之時刀槍無眼,若一時失手、致傷致殘,又當如何處置?”
楊朝夕頓時尬然:“這個、這個倒是未曾提到……”
“這個‘神都武林大會’,本就是王縉定的名號,蕭璟支的銀錢,香山寺隻是出人出力、再掛個名頭罷了。故而,不論是定那‘如水劍’的歸屬,還是想借機安排什麽後手,皆易如反掌。若你當真登台比試,那王縉豈會不派出好手、將你當場擊殺,以消心頭之恨?”
李長源把手中“三清玄黃塵”丟下,便將近來得知的一些內情,直言相告。他自然希望楊朝夕登上四方台、贏得那不日將出世的“如水劍”,卻也不願他以身犯險、入了旁人圈套,落得身死道消。
“可是師父,方才您不是還說,我若在那通遠渠奪到‘如水劍’,須進獻給太子殿下麽?何必要兜這一大圈、去登台比武?”楊朝夕奇道。
李長源一向淡然的臉上,也露出無奈之色:“這便是太微宮‘先入為主’之法。若數日前、公門未曾貼發文告,沒有定下‘比武得劍’的規矩,自是誰搶到便歸誰。但文告一出,無論各方私兵、還是江湖遊俠,自不願去觸公門的黴頭,便都會默認這個規矩。
這時,誰若敢強奪而走、壞了規矩,便會被群起而攻之。所以,即便你能在通遠渠奪到‘如水劍’,也須叫四方遊俠心服口服才行;若你在通遠渠失了手,便更須登台比武、將寶劍贏回來。畢竟,世間許多事物,終須‘名正言順’四字,才能得以長久。”
“名正言順……師父,弟子懂了。”
楊朝夕陡然聽得這四個字,直如醍醐灌頂,便連從前想不明白的一些事、此刻也豁然開朗。不禁豪情頓起,“這場比武、不論如何凶險,弟子都當一往無前!”
李長源也自榻上起身,將隨身包袱打開,捧出一件灰不溜秋的半臂衫來:“這件‘玄絲軟甲’,可擋尋常刀兵、箭矢。是為師隨先皇禦駕親征、平息薊州叛軍時,蒙他欽賜,一直不曾離身。今日便贈予你,屆時登台比試、穿戴在身,或可擋下一些暗算。”
楊朝夕聞言,瞳孔瞬間張大:他自然知道,師父與先皇李亨名為君臣,實則情同手足。先皇所賜之物,自非凡品;而他穿戴多年、須臾不肯離身,足見他心中感念之情。這一件“玄絲軟甲”、在師父心中的分量,隻怕不亞於修道長生。如今為了弟子安危、竟慷慨相贈……
一時間,他心懷激蕩、竟不知說什麽才好。忽地雙膝跪倒,接過“玄絲軟甲”。語帶哽咽道:“弟子、弟子定當……不辱使命!”
鬥室寂靜,幽光浮塵。
師父長源真人交代過三樁要事,便匆匆而別。想來,定是還有許多事情、等著他去謀劃布置。
楊朝夕已站起身來,手捧軟甲,眼含淚花,呆呆地立在那,腦海裏全是方才師父囑咐的許多話語。
俗諺有雲,“師父領進
門、修行靠個人”,可世間有幾人能明白,隻是修道進門這一關,若靠自己胡亂琢磨、又須多久才能無師自通?又有多少天資卓然、稟賦超絕之輩,因未遇良師,最後泯然眾人、含恨而終?
楊朝夕自問生而有幸,幼時便入上清觀識文斷字、習武學道,更得師父長源真人垂青,收入門牆。才通曉了坐圓守靜之術,學得了呼吸吐納、行功練氣之法。如今行走江湖,所依仗文武之能,又有那一件、不是道門尊長所授?
楊朝夕思潮翻湧,良久方平。卻聽一道熟悉的女子笑聲,自耳畔泠然響起:“咯咯咯!原來小道士竟這般多愁善感。一件軟甲而已,便能哭成這樣。為何姑姑贈你‘潮音鍾’那晚,卻見你凶神惡煞、一副要吃人的樣子?”
楊朝夕本不願理會她。奈何鬥室太小,女子身上的香氣瞬間便填滿客房,撩得他心頭微癢,不禁側目冷聲道:“師父賜甲,是為我安危著想;曉暮姑娘贈鍾,卻是要窺人心中隱私。如何能相提並論?”
柳曉暮聞言,又是咯咯咯一陣輕笑,半晌方止住道:“小道士有理,姑姑心悅誠服!隻是,你可知你師父如何尋到此處?”
楊朝夕這才猛然想起,自己躲入乞兒幫後,便再未與城中相熟之人聯絡。便是對那個辭官的肖湛、心中也存了一絲提防之意,並不曾暴露自己藏身之所。難道是覃清、覃明?抑或是小蠻?可這三人既不認識師父、近來又足不出戶,如何能令師父知曉自己行蹤?且老丐龍在田在那“左楊右柳、前花後酒”附近、依坊曲而設的陣法,尋常人也決計尋不到門庭……
楊朝夕忽地一拍腦袋,指著柳曉暮道:“難道是你邀我師父來此?”
柳曉暮登時擺出一副傲然之姿:“孺子可教也!”
楊朝夕微慍道:“你又要搞什麽算計?連我師父也要牽扯進來?!”
柳曉暮卻裝作楚楚可憐道:“楊少俠可冤枉奴家了。奴家不過夜間去神都苑遊逛,便撞上你那‘處心積慮’的師父,說要擺一桌和頭酒、再尋到個中間人,好叫我祆教與那太微宮講和。奴家隻與你相熟,便舉薦了你做這‘中間人’。你師父自然滿口答應,我才一路留下暗記、引他過來。”
楊朝夕見她這般,登時起了一身雞皮疙瘩:“算小道錯怪你了……曉暮姑娘可不必如此,小道聽著、渾身都不自在了。”
柳曉暮鳳眸一翻,略顯媚態:“嗬!楊少俠不正喜歡這般嬌滴滴、軟糯糯的女子麽?那個什麽琴(覃)師妹、簫(肖)大俠的,不也正對少俠脾胃?”
楊朝夕聞言一驚:“柳曉暮!你怎地又跟蹤我?!”
柳曉暮渾不在意道:“我與那龍幫主既立了賭約,自然要跟過去瞧瞧、你們是如何濟貧救困的。誰知你摟草打兔子,還與那肖武侯惺惺惜惺惺、不打不相識。唉!行走江湖,又何須這般造作……”
楊朝夕已有些怒意:“那你一不敲門、二不叩窗,便鑽到我房中來,又是何故!”
柳曉暮秀眉一揚,當即答道:“為討公道而來!”
楊朝夕露出幾分狐疑,感覺此事有些耳熟、卻又十分久遠。
片刻之後,才反應過來:約莫十幾日前,城中各坊的確貼出過文告,洛陽香山寺有感於四方豪俠慕劍而來、南北英傑匯聚洛陽,將在伊水之上築四方台,舉行一場“神都武林大會”,盛邀群俠前來一較高下。屆時,洛陽公門、太微宮、洛城行營皆會派人現場觀禮。且公門允諾、城中一旦掘出“如水劍”,願將此劍交由大會勝者執掌。以免群俠為搶奪寶劍、再大打出手,殃及城中官民。城中各坊小民,亦為此熱議了好些時日。
這“神都武林大會”,本就是防備通遠渠處、越聚越多的江湖遊俠滋生事端,公門與太微宮不好收拾,才特意定下這個方便操控的比武盛會。結果後來太微宮操之過急、祆教借題發揮,致使通遠渠釀出慘禍,許多江湖遊俠橫死渠邊。
“神都武林大會”自那以後,便似成了雞肋一般、再無人提及。就連香山寺籌備得如何,河南尹蕭璟、少尹陳望廬等人也都無暇問津,轉而為一連串的麻煩事焦頭爛額:
先是通遠渠慘禍的善後之事,耗去上萬兩白銀,甚至辦了一場濟幽度亡的法事。接著便是聯手太微宮、暗募人手扮作江湖遊俠,去洛陽城郊阻截聖女,結果敗退而回、死傷慘重。因阻截聖女不成,王縉惱羞成怒,全城搜捕祆教聖女與頭目,引發胡商罷市,導致貨價飛漲、民不聊生。蕭璟隻得四處求告,幸而得了太子李適的支持,答應會飛書帝京,請幾位朝中重臣向太微宮、祆教施壓……
樁樁事情堆連在一起,便有後知後覺之人“恍然大悟”,斷言今春洛陽之所以連出咄咄怪事,皆是因那“如水劍”而起!於是,這香山寺挑頭、公門資助的“神都武林大會”,便又開始被眾人提及。
《仙木奇緣》
兵以劍尊,劍主殺伐。此劍尚未出世,便已傳得神乎其神,天下有野望之人、皆欲奪之以成大事,可見此劍不是大吉、而是大凶!
而想要洛陽城太平如初,不但須掘出這柄“如水劍”,還須給這凶刃尋個苦主。最好的法子,莫過於借這場“神都武林大會”,決出一位武藝絕世、命格硬朗的江湖遊俠。由他將劍帶離洛陽,遠走高飛。至於那遊俠得了寶劍,是被反噬、還是四處行凶,便不是洛陽城諸公考慮的事情了。
李長源見楊朝夕麵露不解之色,思緒一陣飄忽,腦中瞬息閃過關於“神都武林大會”的種種隱情和曲折。
隻是這些,卻與眼前的徒兒沒有太多幹係,皆是河南府蕭璟一幹人私下裏的操作。至於太子李適、太微宮王縉、魏博鎮田承嗣、四方遊俠等,卻都對這“如水劍”勢在必得。而他自己和公孫玄同、作為始作俑者,卻是想息事寧人,真正了了這樁風聞多年的公案。
想罷,他才又鄭重其事應道:“對!便是那香山寺挑頭的‘神都武林大會’。”
楊朝夕笑道:“師父,這個大會弟子曉得!香山寺搭台,遊俠們比武,定在四月初八佛誕日,隻較高低,不決生死。最後勝者執掌‘如水劍’,打輸了的下台便是、又怎會有性命之
憂?”
李長源搖頭道:“那告示上可曾明言,‘神都武林大會’要如何比試?是車輪戰、還是晉級戰?比武之時刀槍無眼,若一時失手、致傷致殘,又當如何處置?”
楊朝夕頓時尬然:“這個、這個倒是未曾提到……”
“這個‘神都武林大會’,本就是王縉定的名號,蕭璟支的銀錢,香山寺隻是出人出力、再掛個名頭罷了。故而,不論是定那‘如水劍’的歸屬,還是想借機安排什麽後手,皆易如反掌。若你當真登台比試,那王縉豈會不派出好手、將你當場擊殺,以消心頭之恨?”
李長源把手中“三清玄黃塵”丟下,便將近來得知的一些內情,直言相告。他自然希望楊朝夕登上四方台、贏得那不日將出世的“如水劍”,卻也不願他以身犯險、入了旁人圈套,落得身死道消。
“可是師父,方才您不是還說,我若在那通遠渠奪到‘如水劍’,須進獻給太子殿下麽?何必要兜這一大圈、去登台比武?”楊朝夕奇道。
李長源一向淡然的臉上,也露出無奈之色:“這便是太微宮‘先入為主’之法。若數日前、公門未曾貼發文告,沒有定下‘比武得劍’的規矩,自是誰搶到便歸誰。但文告一出,無論各方私兵、還是江湖遊俠,自不願去觸公門的黴頭,便都會默認這個規矩。
這時,誰若敢強奪而走、壞了規矩,便會被群起而攻之。所以,即便你能在通遠渠奪到‘如水劍’,也須叫四方遊俠心服口服才行;若你在通遠渠失了手,便更須登台比武、將寶劍贏回來。畢竟,世間許多事物,終須‘名正言順’四字,才能得以長久。”
“名正言順……師父,弟子懂了。”
楊朝夕陡然聽得這四個字,直如醍醐灌頂,便連從前想不明白的一些事、此刻也豁然開朗。不禁豪情頓起,“這場比武、不論如何凶險,弟子都當一往無前!”
李長源也自榻上起身,將隨身包袱打開,捧出一件灰不溜秋的半臂衫來:“這件‘玄絲軟甲’,可擋尋常刀兵、箭矢。是為師隨先皇禦駕親征、平息薊州叛軍時,蒙他欽賜,一直不曾離身。今日便贈予你,屆時登台比試、穿戴在身,或可擋下一些暗算。”
楊朝夕聞言,瞳孔瞬間張大:他自然知道,師父與先皇李亨名為君臣,實則情同手足。先皇所賜之物,自非凡品;而他穿戴多年、須臾不肯離身,足見他心中感念之情。這一件“玄絲軟甲”、在師父心中的分量,隻怕不亞於修道長生。如今為了弟子安危、竟慷慨相贈……
一時間,他心懷激蕩、竟不知說什麽才好。忽地雙膝跪倒,接過“玄絲軟甲”。語帶哽咽道:“弟子、弟子定當……不辱使命!”
鬥室寂靜,幽光浮塵。
師父長源真人交代過三樁要事,便匆匆而別。想來,定是還有許多事情、等著他去謀劃布置。
楊朝夕已站起身來,手捧軟甲,眼含淚花,呆呆地立在那,腦海裏全是方才師父囑咐的許多話語。
俗諺有雲,“師父領進
門、修行靠個人”,可世間有幾人能明白,隻是修道進門這一關,若靠自己胡亂琢磨、又須多久才能無師自通?又有多少天資卓然、稟賦超絕之輩,因未遇良師,最後泯然眾人、含恨而終?
楊朝夕自問生而有幸,幼時便入上清觀識文斷字、習武學道,更得師父長源真人垂青,收入門牆。才通曉了坐圓守靜之術,學得了呼吸吐納、行功練氣之法。如今行走江湖,所依仗文武之能,又有那一件、不是道門尊長所授?
楊朝夕思潮翻湧,良久方平。卻聽一道熟悉的女子笑聲,自耳畔泠然響起:“咯咯咯!原來小道士竟這般多愁善感。一件軟甲而已,便能哭成這樣。為何姑姑贈你‘潮音鍾’那晚,卻見你凶神惡煞、一副要吃人的樣子?”
楊朝夕本不願理會她。奈何鬥室太小,女子身上的香氣瞬間便填滿客房,撩得他心頭微癢,不禁側目冷聲道:“師父賜甲,是為我安危著想;曉暮姑娘贈鍾,卻是要窺人心中隱私。如何能相提並論?”
柳曉暮聞言,又是咯咯咯一陣輕笑,半晌方止住道:“小道士有理,姑姑心悅誠服!隻是,你可知你師父如何尋到此處?”
楊朝夕這才猛然想起,自己躲入乞兒幫後,便再未與城中相熟之人聯絡。便是對那個辭官的肖湛、心中也存了一絲提防之意,並不曾暴露自己藏身之所。難道是覃清、覃明?抑或是小蠻?可這三人既不認識師父、近來又足不出戶,如何能令師父知曉自己行蹤?且老丐龍在田在那“左楊右柳、前花後酒”附近、依坊曲而設的陣法,尋常人也決計尋不到門庭……
楊朝夕忽地一拍腦袋,指著柳曉暮道:“難道是你邀我師父來此?”
柳曉暮登時擺出一副傲然之姿:“孺子可教也!”
楊朝夕微慍道:“你又要搞什麽算計?連我師父也要牽扯進來?!”
柳曉暮卻裝作楚楚可憐道:“楊少俠可冤枉奴家了。奴家不過夜間去神都苑遊逛,便撞上你那‘處心積慮’的師父,說要擺一桌和頭酒、再尋到個中間人,好叫我祆教與那太微宮講和。奴家隻與你相熟,便舉薦了你做這‘中間人’。你師父自然滿口答應,我才一路留下暗記、引他過來。”
楊朝夕見她這般,登時起了一身雞皮疙瘩:“算小道錯怪你了……曉暮姑娘可不必如此,小道聽著、渾身都不自在了。”
柳曉暮鳳眸一翻,略顯媚態:“嗬!楊少俠不正喜歡這般嬌滴滴、軟糯糯的女子麽?那個什麽琴(覃)師妹、簫(肖)大俠的,不也正對少俠脾胃?”
楊朝夕聞言一驚:“柳曉暮!你怎地又跟蹤我?!”
柳曉暮渾不在意道:“我與那龍幫主既立了賭約,自然要跟過去瞧瞧、你們是如何濟貧救困的。誰知你摟草打兔子,還與那肖武侯惺惺惜惺惺、不打不相識。唉!行走江湖,又何須這般造作……”
楊朝夕已有些怒意:“那你一不敲門、二不叩窗,便鑽到我房中來,又是何故!”
柳曉暮秀眉一揚,當即答道:“為討公道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