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時的內閣幾位輔臣之中,有一位張閣老。
張閣老自幼家貧,能讀書靠的是家人竭盡全力的支持以及自己的勤奮,但饒是這樣,少年時的張閣老仍吃了不少苦頭,懸梁刺股、鑿壁偷光,這些被廣泛拿來激勵人努力向上的事,張閣老年輕時一樣也沒少做。
也是天道酬勤,功夫不負有心人,張閣老一路披荊斬棘考中了進士,完成了這個年代的男子夢寐以求的成就。
光宗耀祖。
可並不是考中了進士就一定能仕途平坦。
張閣老不過一介寒門,在京城沒有任何倚仗,又不願為了平步青雲而奴顏婢膝,在官場跌跌撞撞了二十幾年,這才得了元昌帝的賞識進了內閣。
許是少年時受盡了貧窮之苦,張閣老入閣之後沒有想著怎麽處理朝政,卻是將一件事做到了極致。
撈銀子。
張閣老並不糊塗,在朝政的處理上倒也遊刃有餘,隻不過遇上能撈的銀子他也絕不會放過,甚至被很多人私下裏評價為“吃相太過難看”。
張閣老愛財,這一點很多人都知道,但一來元昌帝這個時候就需要有這麽個人在朝中,二來對那些有些事需要往上求的人來說,有這樣一個拿銀子就能收買的人,做起事來不也方便許多嗎?
所以,雖然張閣老撈了不少,入閣近三年卻也相安無事。
秦朗找上張閣老自然是有考量的。
張閣老能入閣本就是得了元昌帝的賞識,在元昌帝跟前,張閣老的話也算是比較有份量,再加上顧錦淳一事本就是有人惡意攀咬,當時元昌帝本就尚未決定要如何處置顧錦淳之事,隻要有個人能從旁勸上一勸,哪怕隻是顧忌著顧家等世族會不會為了顧錦淳而大動幹戈,元昌帝也有很大的可能會將這件事揭過去。
於是,顧青未瞞著寧致遠拿出了自己的壓箱錢送去給了張閣老,張閣老得了銀子也應允一定辦妥此事。
不過是在元昌帝跟前說幾句話就有幾萬兩銀子可以拿,這許是張閣老入閣之後拿得最輕鬆的銀子了。
有了張閣老的允諾,無論是顧青未還是秦家兄弟都放了心,隻等著顧錦淳平安歸來。
卻不想,世事難料。
張閣老還沒來得及進宮遊說元昌帝,他自己就先出了事。
因為撈銀子太狠,張閣老被一位剛入官場的愣頭青禦史一封折子給告到了禦前。
之前也不是沒有禦史參過張閣老,不過都察院的禦史們也不是那等看不清上意的,明知道元昌帝有意留著張閣老,就算是參奏也不過是些不痛不癢的。
可這位剛入官場的陳禦史卻不一樣。
陳禦史出生於禮教極嚴的詩書之家,自幼所受的教育就是禮義仁智信,進的又是以規諫帝王、監察朝廷官吏為己任的都察院,自踏入官場之時就暗暗立下誓言,定要忠君忠國,將朝中蛀蟲盡數找出來。
所以,自打盯上張閣老,陳禦史就一直在暗暗收集證據準備告上一狀,那封呈進宮的折子裏更是細數張閣老十數條罪狀,將之列為禍亂朝政的大奸臣。
折子到了元昌帝手上,元昌帝需要張閣老發出某些聲音,至少在用得著張閣老的時候是不會動他的,所以也並未在意,隻想著他這個做帝王的不表態就是最好的態度了,這陳禦史應當看得懂才是。
但元昌帝這次失算了。
若是個在官場打滾了幾十年的老油子,自然知道接下來要做什麽,可陳禦史不僅初入官場,卻是個再忠耿不過的性子。
等了好幾日也等不到元昌帝有什麽動靜,陳禦史竟然在金鑾殿上效仿前人以死血諫,一頭撞在了柱子上。
雖然後來經過太醫搶救好歹留了一條命,但既然有了這樣一出,元昌帝卻再不能對張閣老之事不聞不問了。
元昌帝一聲令下,寧致遠這個錦衣衛指揮使就親自查了張閣老一事。
隨後,張閣老做過的那些事就這樣完全清楚明朗的暴、露在了元昌帝眼裏。
若說在這之前,元昌帝還對張閣老有幾分維護之心,那麽在看到張閣老到底撈了一個多麽大的數字之後,元昌帝亦起了殺心。
楚氏一族打天下時也是吃過許多苦頭的,元昌帝年輕時在軍中也跟著父輩過了許久樸素的日子,是以登基之後最恨朝官利用手中權勢為自己為家族牟利。
官員手中的權利是他這個皇帝給的,利用權利牟利,豈不是在用他給的權利劃拉他的銀子?
張閣老發跡之前倒也沒表現出對金錢的執著,入閣之後雖然也有些關於張閣老貪婪的風聲傳到元昌帝耳中,但這畢竟是自己看好且提拔起來的臣子,加之張閣老也確實是元昌帝手中的一把利刃,替他掃清了不少人,所以元昌帝才一直按著不發。
元昌帝隻是沒想到,張閣老的胃口會這樣大。
所以,知道張閣老到底撈了多大一筆銀子,元昌帝自覺受了臣子的欺騙,或許還有對自己先前縱容出這樣一隻蛀蟲的惱怒,接下來自然就是雷霆之怒。
於是,入閣不到三年,張閣老就被一捋到底,押入了錦衣衛的詔獄。
螻蟻尚且偷生,更何況是人,而且還是張閣老這種曾經幾乎站在權勢巔峰的人。
為了活命,張閣老沒用任何人審訊,就把自己做過的那些事全都說了出來,他很清楚,老老實實招供可能還有一線生機,若是到這時候還想藏著掖著,別說是他,恐怕就連他的親族也討不了好。
甚至,他還著重將顧家人拿了大筆銀子讓他就顧錦淳一事在元昌帝麵前美言的事給咬了出來。
張閣老自詡擅於揣摸聖意,元昌帝本就對幾大世族的存在如鯁在喉,他把顧錦淳拋出來,以元昌帝那恨不得將所有世族一網打盡的心思,就算明知道他是在惡意攀咬,隻怕也不會輕易將這件事揭過去吧?
若是元昌帝在顧錦淳這件事上泄了些氣,是不是他就有可能被元昌帝高抬貴手輕輕放過了?
可這一回,張閣老卻失算了。(未完待續。)
張閣老自幼家貧,能讀書靠的是家人竭盡全力的支持以及自己的勤奮,但饒是這樣,少年時的張閣老仍吃了不少苦頭,懸梁刺股、鑿壁偷光,這些被廣泛拿來激勵人努力向上的事,張閣老年輕時一樣也沒少做。
也是天道酬勤,功夫不負有心人,張閣老一路披荊斬棘考中了進士,完成了這個年代的男子夢寐以求的成就。
光宗耀祖。
可並不是考中了進士就一定能仕途平坦。
張閣老不過一介寒門,在京城沒有任何倚仗,又不願為了平步青雲而奴顏婢膝,在官場跌跌撞撞了二十幾年,這才得了元昌帝的賞識進了內閣。
許是少年時受盡了貧窮之苦,張閣老入閣之後沒有想著怎麽處理朝政,卻是將一件事做到了極致。
撈銀子。
張閣老並不糊塗,在朝政的處理上倒也遊刃有餘,隻不過遇上能撈的銀子他也絕不會放過,甚至被很多人私下裏評價為“吃相太過難看”。
張閣老愛財,這一點很多人都知道,但一來元昌帝這個時候就需要有這麽個人在朝中,二來對那些有些事需要往上求的人來說,有這樣一個拿銀子就能收買的人,做起事來不也方便許多嗎?
所以,雖然張閣老撈了不少,入閣近三年卻也相安無事。
秦朗找上張閣老自然是有考量的。
張閣老能入閣本就是得了元昌帝的賞識,在元昌帝跟前,張閣老的話也算是比較有份量,再加上顧錦淳一事本就是有人惡意攀咬,當時元昌帝本就尚未決定要如何處置顧錦淳之事,隻要有個人能從旁勸上一勸,哪怕隻是顧忌著顧家等世族會不會為了顧錦淳而大動幹戈,元昌帝也有很大的可能會將這件事揭過去。
於是,顧青未瞞著寧致遠拿出了自己的壓箱錢送去給了張閣老,張閣老得了銀子也應允一定辦妥此事。
不過是在元昌帝跟前說幾句話就有幾萬兩銀子可以拿,這許是張閣老入閣之後拿得最輕鬆的銀子了。
有了張閣老的允諾,無論是顧青未還是秦家兄弟都放了心,隻等著顧錦淳平安歸來。
卻不想,世事難料。
張閣老還沒來得及進宮遊說元昌帝,他自己就先出了事。
因為撈銀子太狠,張閣老被一位剛入官場的愣頭青禦史一封折子給告到了禦前。
之前也不是沒有禦史參過張閣老,不過都察院的禦史們也不是那等看不清上意的,明知道元昌帝有意留著張閣老,就算是參奏也不過是些不痛不癢的。
可這位剛入官場的陳禦史卻不一樣。
陳禦史出生於禮教極嚴的詩書之家,自幼所受的教育就是禮義仁智信,進的又是以規諫帝王、監察朝廷官吏為己任的都察院,自踏入官場之時就暗暗立下誓言,定要忠君忠國,將朝中蛀蟲盡數找出來。
所以,自打盯上張閣老,陳禦史就一直在暗暗收集證據準備告上一狀,那封呈進宮的折子裏更是細數張閣老十數條罪狀,將之列為禍亂朝政的大奸臣。
折子到了元昌帝手上,元昌帝需要張閣老發出某些聲音,至少在用得著張閣老的時候是不會動他的,所以也並未在意,隻想著他這個做帝王的不表態就是最好的態度了,這陳禦史應當看得懂才是。
但元昌帝這次失算了。
若是個在官場打滾了幾十年的老油子,自然知道接下來要做什麽,可陳禦史不僅初入官場,卻是個再忠耿不過的性子。
等了好幾日也等不到元昌帝有什麽動靜,陳禦史竟然在金鑾殿上效仿前人以死血諫,一頭撞在了柱子上。
雖然後來經過太醫搶救好歹留了一條命,但既然有了這樣一出,元昌帝卻再不能對張閣老之事不聞不問了。
元昌帝一聲令下,寧致遠這個錦衣衛指揮使就親自查了張閣老一事。
隨後,張閣老做過的那些事就這樣完全清楚明朗的暴、露在了元昌帝眼裏。
若說在這之前,元昌帝還對張閣老有幾分維護之心,那麽在看到張閣老到底撈了一個多麽大的數字之後,元昌帝亦起了殺心。
楚氏一族打天下時也是吃過許多苦頭的,元昌帝年輕時在軍中也跟著父輩過了許久樸素的日子,是以登基之後最恨朝官利用手中權勢為自己為家族牟利。
官員手中的權利是他這個皇帝給的,利用權利牟利,豈不是在用他給的權利劃拉他的銀子?
張閣老發跡之前倒也沒表現出對金錢的執著,入閣之後雖然也有些關於張閣老貪婪的風聲傳到元昌帝耳中,但這畢竟是自己看好且提拔起來的臣子,加之張閣老也確實是元昌帝手中的一把利刃,替他掃清了不少人,所以元昌帝才一直按著不發。
元昌帝隻是沒想到,張閣老的胃口會這樣大。
所以,知道張閣老到底撈了多大一筆銀子,元昌帝自覺受了臣子的欺騙,或許還有對自己先前縱容出這樣一隻蛀蟲的惱怒,接下來自然就是雷霆之怒。
於是,入閣不到三年,張閣老就被一捋到底,押入了錦衣衛的詔獄。
螻蟻尚且偷生,更何況是人,而且還是張閣老這種曾經幾乎站在權勢巔峰的人。
為了活命,張閣老沒用任何人審訊,就把自己做過的那些事全都說了出來,他很清楚,老老實實招供可能還有一線生機,若是到這時候還想藏著掖著,別說是他,恐怕就連他的親族也討不了好。
甚至,他還著重將顧家人拿了大筆銀子讓他就顧錦淳一事在元昌帝麵前美言的事給咬了出來。
張閣老自詡擅於揣摸聖意,元昌帝本就對幾大世族的存在如鯁在喉,他把顧錦淳拋出來,以元昌帝那恨不得將所有世族一網打盡的心思,就算明知道他是在惡意攀咬,隻怕也不會輕易將這件事揭過去吧?
若是元昌帝在顧錦淳這件事上泄了些氣,是不是他就有可能被元昌帝高抬貴手輕輕放過了?
可這一回,張閣老卻失算了。(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