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百發百中


    【拚音】:g


    【解釋】:形容射箭或打槍準確,每次都命中目標。[]也比喻做事有充分把握。


    【成語故事】:


    這故事記載在“史記”這本書中。戰國時代,楚國有一個對射箭很精明的人,叫做養由基。


    養由基小就精通射。箭,能夠在一百步遠的距離,命中那些隻有三、四公分寬度的柳葉,同時,隻要旁人指明想射中哪一片柳葉,他都能夠很快的把箭射出,而且沒有射不中的。因此,人人都誇讚他的箭法,有的人說“百步穿楊”,也有的人說“百發百中”,都是用來形容他射箭的絕技。它的意思是在稱讚別人做事要有絕對的把握,有時分析事情,對將來的發展也一如所料。


    雖然現代的人們,已經很少人再對射箭會發生興趣,但是“百發百中”這句成語,可以用在不隻是箭術一件事情上,很多事情都可以引用。


    例如,喜歡玩手,槍的人,他的射擊技術很高明,他拔出手,槍,並不需要花時間瞄準,就可以在射程的距離內準確的命中目標,這樣,我們就可以說這個人的射擊術“百發百中”。


    又譬如說某人對事物的發展,因為觀察很仔細,並且了解它的規律,推斷很正確,我們這個時候,也可以說他是“百發百中”。


    【成語】:百感交集


    【拚音】:bǎigǎnjiāoji


    【解釋】:感:感想;交:同時發生。各種感觸交織在一起。形容感觸很多,心情複雜。


    【成語故事】:


    這個成語來源於《世說新語.言語》,衛洗馬初欲渡江,形神慘悴,語左右雲:“見此芒芒,不覺百端交集。苟未免有情,亦複誰能遣此!”


    衛獶,字叔寶,河東安邑(今山西夏縣北)人,晉懷帝時任太子洗馬(太子的侍從官)。他精讀《易經》、《老子》,說話常常是非常深刻的。


    西晉時期,統治集團內部矛盾重重。持續十六年之久的“八王之亂”給國家和人民造成了深重的災難。北方的匈奴貴族劉裕乘機起兵入侵。晉懷帝永嘉三年(公元309年),匈奴軍隊兩次長驅直入,一直打到西晉都城洛陽,但都被西晉軍隊擊退。


    麵對動蕩不安的時局,衛獶決心把家遷往南方。他的哥哥衛zao在朝廷擔任官職,母親不忍心和衛zao分離,衛獶勸她要以家庭大計為重,終於說服母親同意南遷。永嘉四年,衛獶告別哥哥,離開洛陽,帶著母親和妻子一起南下。


    衛獶一向體弱多病,一路上步途跋涉,餐風飲露,經受了千辛萬苦。在將要渡長江的時候,他的神情容貌都顯得憔悴不堪。他對左右的人說:“見到這白茫茫的江水,心裏不由得百感交集。隻要是一個有感情的人,又有誰能排遣這萬千的思緒和感慨呢!”


    由於社會動蕩,衛獶南遷也沒有能夠安居樂業。[更新快,網站頁麵清爽,廣告少,無彈窗,最喜歡這種網站了,一定要好評]過江不久,妻子不幸亡故。他輾轉到達建康(今江蘇南京),於永嘉六年(公元312年)病逝,年僅二十七歲。


    【成語】:百聞不如一見


    【拚音】:bǎiwénburuyijiàn


    【解釋】:聞:聽見。聽得再多,也不如親眼見到一次。


    【成語故事】:


    這個成語來源於《漢書.趙充國傳》,充國曰:“百聞不如一見。兵難渝度,臣願馳至金城,圖上方略。”


    西漢宣帝時期,羌人侵入邊界。攻城奪地,燒殺搶掠。宣帝召集群臣計議,詢問誰願領兵前去拒敵。


    七十六歲的老將趙充國,曾在邊界和羌人打過幾十年的交道。他自告奮勇,擔當這一重任。宣帝問他要派多少兵馬,他說:“聽別人講一百次,不如親眼一見。用兵是很難在遙遠的地方算計好的。我願意親自到那裏去看看,然後確定攻守計劃,畫好作戰地圖,再向陛下上奏。”


    經宣帝同意,趙充國帶領一隊人馬出發。隊伍渡過黃河,遇到羌人的小股軍隊。趙充國下令衝擊,一下子捉到不少俘虜。兵士們準備乘勝追擊,趙充國阻攔說:“我軍長途跋涉到此,不可遠追。如果遭到敵兵伏擊,就要吃大虧!”


    部下聽了,都很佩服老將的見識。趙充國觀察了地形,又從俘虜口中得知敵人內部的情況,了解到敵軍的兵力部署,然後製定出屯兵把守、整治邊境、分化瓦解羌人的策略,上奏宣帝。


    不久,朝廷就派兵平定了羌人的侵擾,安定了西北邊疆。


    【成語】:百丈竿頭


    【拚音】:u


    【解釋】:佛教語,百丈高的竿子,比喻道行達到很高境界。


    【成語故事】:


    這個成語來源於宋.釋道原《景德傳燈錄.招賢大師》,師示一偈曰:百丈竿頭不動人,雖然得入未為真。百丈竿頭須進步,十方世界是全身。


    宋朝時,長沙有位高僧名叫景岑,號招賢大師。這位太師佛學造詣高深,時常到各地去傳道講經。


    一天,招賢大師應邀到一座佛寺的法堂上講經。前來聽講的僧人很多,大師講得深入淺出,娓娓動聽,聽的人深受感染。法堂內除了大師的聲音外,一片寂靜。


    招賢大師講經完畢後,一名僧人站立起來,問他行了一個禮,然後提了幾個問題,請求大師解答。大師還了禮,慢慢地作答起來。


    那僧人聽到不懂處,又向大師提問,於是兩人一問一答,氣氛親切自然。


    聽講的人發現,他倆談論的是有關佛教的最高境界----十方世界的內容。為了說明十方世界究竟是怎麽回事,招賢大師當場出示了一份偈帖。所謂偈帖,就是佛教中記載唱詞的本子。但見大師指著上麵的一段文字念唱道:百丈的竹竿並不算高,尚需更進一步,十方世界才算是真正的高峰。


    百尺竿頭這則成語也稱百丈竿頭。


    【成語】:百折不撓


    【解釋】:折:挫折;撓:彎曲。比喻意誌堅強,無論受到多少次挫折,毫不動搖退縮。


    【成語故事】:


    東漢官員橋玄品行端莊,嫉惡如仇。有次,一夥強盜綁住他十歲的兒子,帶進他家,要正在病中的橋玄立即拿錢贖取,遭到橋直的怒斥。不多時,官兵包圍了橋家,因怕強盜會殺橋直的兒子,遲遲不敢動手。這時橋玄憤怒地喊道:我難道能因為兒子的生命而放了這夥壞人嗎?催促官兵們趕快動手。結果,橋玄的兒子被強盜殺死了。人們稱讚橋玄百折不撓,始終保持節操。折:挫。撓:彎曲。


    百折不撓:形容不管經受多少挫折,決不屈服、退縮。


    【成語】:敗軍之將


    【解釋】:打了敗仗的將領。現多用於諷刺失敗的人。


    【成語故事】:


    楚漢戰爭的時候,漢軍大將韓信打垮了魏王豹後,繼續攻打投靠楚軍的趙王歇。但是他們必須經過一個叫井徑的狹窄山口。趙王的謀臣李左車向趙王獻計說:井徑道路狹窄,漢軍輜重一定拉在後麵。我帶一部分軍隊,抄小路去截斷他們的輜重,就會使他們因失去給養而敗走。可惜趙王沒有采納他的計策。韓信攻克趙後,向作為俘虜的李左車請教一些問題。李左車謙虛地推辭說:作為敗軍之將,我怎麽可以教導你呢?這個成語意指打了敗仗的將軍。


    【成語】:班門弄斧


    【解釋】:在魯班門前舞弄斧子。比喻在行家麵前賣弄本領,不自量力。


    【成語故事】:


    明朝有個文人叫梅之渙。有一回,他到采石磯(現在安徽當塗)唐代大詩人李白的墓地去遊覽,隻見四周的牆壁上,塗塗抹抹全是遊人寫的詩,這些詩都很低劣。他也提起筆來寫了一首:


    采石江邊一堆土,李白之名垂千古。來來往往一首詩,魯班門前弄大斧。


    這幾句詩的意思是說李白是千古有名的詩人,而這些來來往往的人偏偏要在詩人麵前炫耀自己,豈不就像在魯班的門前耍弄斧頭一樣可笑嗎!


    魯班是春秋時期我國有名的巧匠。他聰明靈巧,有很多發明創造,是我國木匠、泥瓦匠的“祖師”,他的名字也就成了內行人的代稱。


    成語“班門弄斧”就是從“魯班門前弄大斧”一句變化來的,往往用來諷刺那種在內行人麵前賣弄本領、不自量力的人,有時候也用來表示自謙。


    【成語】:半部論語


    【解釋】:舊時對儒學經典之一《論語》的誇讚之辭,掌握半部《論語》,人的能力就會提高,就能治理國家。


    【成語故事】:


    這個成語來源於宋.羅大經《鶴林玉露》,人言普山東人,所讀止《論譜》.....太宗嚐以此問普,普略不隱,對曰:“臣平生所知,誠不出此。昔以其半輔□□定天下,今欲以其半輔陛下致太平。”


    北宋著名的政治家趙普,原先是後周當節度使的趙匡胤手下的推官。公元960年,趙匡胤率軍北上,部隊到達陳橋時,趙普為趙匡胤出謀劃策,發動兵變。趙匡胤黃袍加身,做了皇帝,改國號為宋,史稱宋,太,祖。接著,趙普又輔佐宋,太,祖東征西討,統一了全國。後來,宋,太,祖任命他為宰相。


    宋,太,祖死後,他的弟弟趙匡義繼位,史稱宋太宗。趙普仍然擔任宰相。有人對宋太宗說趙普是山東人,不學無術,所讀之書僅僅是儒家的一部經典《論語》而已,當宰相不恰當。宋太宗不以為然地說:“趙普讀書不多,這我一向知道。但說他隻讀一部《論語》,我也是不相信的。”


    有一次宋太宗和趙普閑聊,宋太宗隨便問道:“有人說你隻讀一部《論語》,這是真的嗎?”


    趙普老老實實地回答說:“臣所知道的,確實不超出《論語》這部分。過去臣以半部《論語》輔助□□平定天下,現在臣用半部《論語》輔助陛下,便天下太平。”後來趙普因為年老體衰病逝,家人打開他的書篋,裏麵果真隻有一部《論語》。


    【成語】:半途而廢


    【解釋】:廢:停止。指做事不能堅持到底,中途停頓,有始無終。


    【成語故事】:


    戰國時期,有一個叫樂羊子的人,離開家到很遠的地方去拜師學藝。一天,他的妻子正在家裏織布,樂羊子突然回來了。他的妻子覺得奇怪,便問:你這麽快就學完了?樂羊子說:沒有,我在外麵想家了,所以回來看看。他的妻子聽了以後,拿起剪刀把一塊已經織好的布剪成兩段,然後對他說:這布是我辛辛苦苦、一點一點織出來的,現在我把它剪斷了,就等於以前的時間和辛苦都白費了。你拜師求學,和我紡線織布是一樣的!於是樂羊子離開家繼續拜師求學去了。


    廢:廢止,停止。這個成語比喻事情做到一半停止不做了,不能堅持到底。


    【成語】:傍人門戶


    【解釋】:傍:依靠,依附;門戶:門第。比喻依賴別人,不能自立。


    【成語故事】:


    古時候,中國民間有一種風俗:過年時,用兩塊桃木板寫上神仙的名字掛在門旁,以便壓邪,這木板稱作“桃符”;五月初五那天,將艾蒿紮成人形懸掛門戶上方,用來驅趕毒氣,稱為“艾人”。


    有一天,桃符和艾人在一家的門上爭吵起來。桃符抬頭望著艾人罵道:“你這下賤的東西,怎麽總是在我的頭頂上!”艾人彎下身子說:“你的半截身子已經埋在土裏了,還跟我爭什麽高低呢?”桃符聽後,氣得火冒三丈,同艾人爭吵不休。這時,門神聽得實在不耐煩了,出來調解說:“別吵了,我們都是沒用的東西,正靠著別人的門戶過日子,哪裏還有閑工夫鬧這種意氣呢?”桃符和艾人聽了門神的話,羞愧地垂下了頭,不再爭辯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另類情敵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玄箋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玄箋並收藏另類情敵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