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是段宇鍾覺得此路可行,一個腎神就能消化那麽多陽氣,而如果把人身中其它神靈都存想出來,消化的陽氣就更多了。


    當段宇鍾順利觀想出腎神後,他這段時間水深火熱的日子終於迎來轉機。


    現實的逼迫,對修煉成仙的追求,讓段宇鍾不得不選擇禁欲,準確地說是恬淡無欲的修行道路,但心裏並不情願。


    但是,當段宇鍾觀想出腎神之後,也體會到了恬淡無欲,虛靜自守的樂趣,這種淡然、恬靜中的真趣,讓這段時間飽受欲火焚身之苦的段宇鍾非常享受。


    他的內心真正感悟到真正修行人的心境,深處深山的真正修行人,絕不會是凡人揣測的那樣了無生趣,死氣沉沉,而是“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他們也不需要苦苦地禁欲,因為境界到了,功夫到了,就自然而然沒有恬淡無欲、清心寡欲。


    當他有此感悟,並且享受恬淡無欲的真趣的時候,在心魔劫幻境中,無論是什麽自然美景,他所得到的都是對自然美景的享受和對這些自然美景中所蘊含的更廣闊的天地自然的運行大道的感悟。


    正如孔子所言:“天何言哉!四時行焉,萬物育焉,天何言哉!”道家更講究道法自然,無論是四季運行,晝夜交替,還是草木枯榮,風雨雷電等自然景象,都蘊含著大道。


    段宇鍾一旦擺脫了隻關注自身的狹小圈子,就感覺到處處都是道,處處都充滿生趣。禪宗也講究,“青青翠竹,盡是法身,鬱鬱黃花,無非般若。”


    段宇鍾心境一轉,霎時覺得天高海闊,以前簡直是井底之蛙,而且囿於修行之路該不該禁欲的問題糾結了那麽久,真是十分好笑。


    這就像一個山野窮漢臆想皇帝每天是吃肉包子還是炸油條,其實不論他選什麽,都無所謂對錯,也沒有任何意義。


    至於修行之路是要順天還是逆天,也不是他現在應該思考的,境界到了,是順是逆,隻在一念之間。境界不到,不管是想順還是想逆,都沒有能力,隻是空想而已。


    而且,段宇鍾可以確定,若想修行有成,他現在絕對不能隨順自己的*和本能。


    修行本就是對自身的超越,若是連自身的*或者本能都不能控製,拿順應自然道法自然做借口,那是十分可笑的。


    而且,即便有不禁女色的道家房中術或者密宗歡喜禪,其實也不是堂皇正道,而且往往流於淫邪。


    當一個修行人已經超越自我,超越凡人,成就仙佛神聖之後,自然無可無不可。


    但如果修行一開始就選擇可以不禁女色的房中術、歡喜禪之類的功法,企圖在修行之路上瀟灑快樂一些,其實已經種下了僥幸、懈怠的種子,即便不會走上邪路,也不會有所成就。


    所以,心魔劫幻境漸漸對段宇鍾不再是一種煎熬,反而是一種享受。而且,他還在幻境中悟道,他沒有在想控製*的問題,結果反而自然而然地就達到恬然無欲了。


    雖然因為存想出腎神後分流了不少陽氣,但他全身陽氣依然充裕無比。


    但卻如同汪洋大海一樣,隻要他內心鎮之以定,不去糾結禁不禁欲的問題,就會風平浪靜。即便有些波動和風浪,也不影響整體的平靜。


    存想出腎神後,因為腎為先天之本,是五髒藏精之處,腎髒強大,運行良好,則五髒也跟著受益。


    腎髒可以吸收儲藏其餘四髒的龐大精氣。而且腎屬水,肝屬木,水生木,腎神出現後,其它髒腑中受益最大的就是肝髒。


    段宇鍾緊接著,就存想肝神含明。同樣用一個星期左右時間就存想出肝神含明來。肝屬東方木位,主青,故肝氣旺盛清而且長,如東方之木主春。


    肝為生氣之本,閉目冥想生氣遍照體內五髒之腑,與髒腑相應,上為五色雲,如日月星辰光亮明徹,久久即可自己內視髒腑。


    段宇鍾存思出三尺來高的如有實質的肝神含明後,肝髒功能被理順,全身龐大的陽氣被肝髒消化掉很大一部分,轉化為肝木生氣。


    當段宇鍾再次閉目存思,潛神入定後,內觀形體,龐大的肝木生氣就籠罩著五髒,使體內朗然洞徹,段宇鍾就自然而然地進入內視的境界。


    在內視境界中,無論是呈現五色的五髒,還是全身經脈、竅穴都曆曆分明。有了內視境界的幫助,段宇鍾接下來按五行相生的順序先後存想出了心神守靈,脾神魂停,肺神虛成。


    所用時間越來越短,最後,肺神虛成隻用了三天時間就存想出來。而且,心肝脾肺腎五髒中原本隻有一寸的“神宮”也被開辟成百畝大小,對應金木水火土五種屬性和紅黃藍白黑五種顏色。


    五髒神完全被存想出來後,五行相生,形成一個強大的係統在段宇鍾體內運轉,又飛快消化著體內龐大的陽氣。


    五個五髒神也都很快長到五尺童子大小,而且形如實質、眉目栩栩如生。


    這五個童子各居於五髒中,麵無表情,好似絕對理智地管理著段宇鍾的五髒的運行。


    人體內部,五髒各有作用。心是髒腑之君王,人體內部的太陽,藏神,能知寒熱、和營衛、通血脈、調陰陽;


    心開竊於口舌,能吐納五髒之氣,識別五行之味。所以人能心安,就可以體和無病身不枯。


    肝主謀慮,藏魂、可以調節血液。肝開竅於目,如日月之明,五行之關鏡。


    肝氣上與三焦氣合,下為口中津液,津液進入丹田,可使真氣流布,百骸受潤,則無疾病。


    脾為倉廩之本,納穀物生味道,化糟粕,也是後天之本。脾居中央,橫在胃上,外應臉色;


    脾胃相合供應營養,可使血脈通暢,筋骨強健、肌膚豐潤、營養全軀,就能延年益壽。


    肺為氣之本,開竅於鼻,布氣於七竅,主耳目聰明。肺氣起自三焦,能調理五髒之元氣。肺主呼吸,吸收氧氣,呼出碳氣。


    肺主宣發和肅降,可以將人體內水分、津液精微物質宣發流布到全身各處,包括皮膚、毛發,讓皮膚、毛發保持光澤。


    也可將廢液通過汗腺排出體外,還能肅清呼吸道內和肺部的異物,保持呼吸道和肺部的潔淨,總之可以吸清呼濁、吐故納新。


    腎為先天之本,元氣之根,主骨。腎主五髒六腑及人體一身之陰陽、九竅津液之相連,腎主納氣,還能抵禦外邪侵襲。


    腎開竅於耳,腎氣充足,則耳聰目明,筋強骨健、百脈通暢。腎還藏精,腎中所藏的先天之精和後天之精,是人體根本,可以促進人的生長發育,其所藏腎精的多寡代表著一個人的壽命長度。


    段宇鍾存想出五髒神之後,不但五髒因為有了實體化的功能神而使五髒功能成百上千倍地增長,而且五髒消化了海量的陽氣生機。


    此時,段宇鍾五髒的功能就得到巨大的飛躍,比起從前,至少強大了上千倍。


    觀想出五髒神後,段宇鍾再接再厲,繼續存想位於心窩以內的黃庭宮。對於黃庭宮的位置,有各種看法,《內景經》甚至有三黃庭之說。


    不過,段宇鍾決定相信《外景經》,依照《外景經》“上有黃庭下關元,後有幽闕前命門”的說法,加上相關的注解,段宇鍾采用黃庭宮位於人脈中膻中穴下麵一寸六分的中庭穴的說法。而中庭穴的位置恰好在心窩處。


    不久,段宇鍾就存想出一個穿黃衣的黃庭神,名叫混康。然後,段宇鍾將心神附於這個黃庭神混康身上。心居身內黃庭宮,存想一身景象。


    當段宇鍾在傳國璽空間中調勻呼吸,如此存想之後,不知過了多久,仿佛段宇鍾專注的意念觸動了什麽神機,他的身體內部突然風雲突變。


    一陣玄妙的震動後,黃庭宮瞬間擴展到方圓百畝大小。周邊五髒內部五行神宮打通一片,成為一體,黃庭宮居於中央,統攝諸宮。


    段宇鍾心神內守黃庭宮,就可內視全身景象和五髒神,黃庭宮和五髒神仿佛在同一個空間中。但實際上,五髒神和各個神宮仍然分散居於五髒中,內視時卻是一體,以黃庭宮為中心。


    今後,段宇鍾隻要心居身內黃庭宮,就可以同時存想五髒神,並由五髒神擴展到身體內部全身的景象,黃庭內景至此大成。


    到了這時候,段宇鍾自然而然地勘破心魔劫幻境,心魔如同鏡花水月一樣,一晃就消失無蹤,好似之前困擾了段宇鍾一兩個月的強大心魔從來沒有出現過。


    段宇鍾這期間存想黃庭神的同時,還意守下丹田。之前,因為段宇鍾處於深層靜定中,加上造化雷劫改造後的身體細胞的特殊性等緣故。


    段宇鍾身體內部每個細胞、每條經脈、每個穴竅、每個髒腑都滿滿當當地蓄滿了無窮無盡的陽氣、生機。


    這些陽氣生機雖然因為段宇鍾在靜定時,元神自然安排其充盈到身體各處,但卻顯得很呆滯,而且結構很原始。


    如今,段宇鍾修煉《黃庭經》,好比開溝挖渠,由於水源充沛高懸,隻要稍微指引方向,則很快水到而渠成。無需用多大的力,水就能自己衝出溝渠來。


    而段宇鍾這段時間的修煉就是如此,無論是存想五髒神和黃庭宮,還是意守丹田,都相當於為段宇鍾體內塞得太滿的陽氣指引方向。


    然後,滔滔陽氣洪流就奔騰而下,迅速開辟了五髒神宮、黃庭宮,並開辟拓展出一個巨大的丹田空間,從而可以容納消化更多陽氣,將其轉化為丹田中的真氣。也減輕了身體內部經脈、髒腑的壓力。


    有了五髒神、黃庭神和丹田的分流,段宇鍾相當於在他體內開辟了七大個元氣湖泊,如此,體內正常運行氣血的“河流”,全身經脈就暢通起來,也就不會動不動就出現元氣暴走的現象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隨身帶著傳國璽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大荒真人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大荒真人並收藏隨身帶著傳國璽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