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將儒教往前推到堯舜時代的話,那麽曆史上,堯舜禹湯、文武周公等帝王是真正承擔著儒教教皇職責的。
但自從周室衰微,禮樂崩壞後,孔子總結整理了儒教學說,還大興講學之風,他自己又沒有怎麽做過官。
所以從那以後,儒教教義才掌握在專門的儒生群體中,皇帝才漸漸少有擔任儒教教皇的。
之後,雖然段宇鍾的突發奇想,讓“劉承佑”當了太上皇讓郭威集團的有些人很不爽。
馮道、範質等有識之士也有些埋怨“劉承佑”要讓的話,怎麽不讓得徹底些。
怎麽還留下一個太上皇身份膈應人?要知道皇帝都是唯我獨尊的心性,何況郭威這**上天子。
而且自古天無二日,人無二主,他們很擔心,好不容易看到亂世結束的希望,又因為“劉承佑”這種腦殘的舉動而使新生的大宋政權陷於混亂。
但是,在當時的現場,“劉承佑”雖然沒有讓神靈附體,但他使用了段宇鍾的一些神通法力和氣質之後,已經贏得了很多人的擁戴。
當時,他是以皇帝身份宣布這些事情的,他這個皇帝短短三四天時間裏,已經獲得了百姓、軍隊全所未有的擁戴。
所以他的命令無人敢於違抗,以往抗旨不尊可能會掉腦袋。
而如今,抗旨的話,不止得罪皇帝,還會得罪神靈。
當時祭天現場,如此濃鬱的宗教氛圍,如此強大的神靈氣息,所有人都感受到了。
因此,不管段宇鍾以劉承佑的身份說什麽,都沒有誰敢違抗。
但終究段宇鍾也有想漏的地方,他考慮到了京城的方方麵麵,自認為完美地解決了後漢滅亡之後的一切問題。
實現了政權的和平過渡,可以作為後世的榜樣。要知道,華夏儒教的最高政治理想是禪讓。
儒生們最為推崇堯舜禹這三個偉大的上古帝王的禪讓故事。
雖然不是沒人懷疑所謂禪讓的真實性,比如李白就曾說過:“或言堯幽囚,舜野死。”
但上古之事,誰也無法搞清楚,儒家強勢,一代代這樣說之後,就成了真理。
後來的曹丕篡漢,司馬炎篡魏、趙匡胤篡後周,也搞了禪讓儀式,但明眼人都知道這是權臣篡位的把戲。
皇帝當時完全是被逼的,與儒家記載的上古堯主動禪讓給舜,舜主動禪讓給禹完全不同。
而後來,乾隆在當了六十年皇帝,以84歲高齡,假惺惺地禪讓皇帝給自己的兒子嘉慶。
實際上還死死掌握著實權,但就因為這種帶“禪讓”兩個字的行為,就成為滿遺和一些包衣奴才後裔吹捧弘曆為“千古一帝”的重要證據。
可見,儒教對於禪讓是極為推崇的,禪讓行為是足以名垂青史的。
原本,很多人自從段宇鍾宣布(以神靈身份)禪讓那一刻開始,就認為劉承佑是被迫的。
當時段宇鍾讓馮道製定禮儀時,馮道也挺為難,就是不知道是讓劉承佑配合郭威演戲,還是讓郭威配合劉承佑演這場戲。
若沒有神靈幹預,曆史上根本不會出現禪讓這出戲,即便有,也隻會效仿“漢魏故事”,自然劉承佑隻能被動配合。
但讓所有人大跌眼鏡的是,劉承佑這個“垃圾股”,自從被雷劈和神靈附體後,行情就一直看漲。
甚至在祭天時,已經收攏了民心,成為了實權皇帝。
當時,甚至不少人認為劉承佑的緩兵之計成功了,隻要他以神靈的名義反悔,他就能夠成功坐穩皇帝了。
但沒想到他還是堅持要禪讓皇位,而且這次禪讓完全被他主導了,倒真有些像傳說中的堯舜禹三個帝王之間的禪讓故事。
對於這種完全符合儒教理想的盛事,儒教自然要大肆宣傳和頌揚,哪怕最後劉承佑還保留個太上皇職位。
但這也是人之常情,可以理解。
段宇鍾本就被儒教的至高神昊天上帝意識涅槃附體,已經與儒教結下了很深的淵源。
如今,又為儒教趕在乾隆之前,造出一個看起來更真實的禪讓故事。
讓他們宣揚的理想提前800多年出現一個活的榜樣,自然贏得了儒教的支持。
就連新成立的大宋政權,也因為禪讓這件事對於儒教的巨大意義,而獲得天下間許多不明真相的儒生的衷心支持。
因此,當禪讓儀式圓滿完成,並且再次祭告上天之後,大宋氣運和龍氣又一次暴漲。
因此,段宇鍾也不免有些沉醉於儒教的吹捧頌揚中,體會著收買儒教之後氣運和龍氣暴漲的感覺。
於是“智者千慮,必有一失”,忘記了考慮京城外勢力。
而當時,郭威和馮道等人中豪傑、智者也沒有想到那一點。也許他們壓根沒考慮到要一次解決所有問題,所以就算知道了也根本沒提。
結果新生的政權還是要經過一場戰亂才最終站穩了腳跟。
但總之,公元950年農曆11月18日這天,發生了很多足以名垂青史的事情。
這一切都是段宇鍾穿越的這三天時間內造成的,完成讓劉承佑禪讓皇位給郭威這項大業後,
段宇鍾留下紫微帝星神格附身在劉承佑身上,就帶著劉承佑的靈魂穿回現代了。
而在這個時空,自然也按照段宇鍾定下的軌跡進行,最開始完成的是,天龍觀的建設和時空交易平台的搭建。
前者,有“劉承佑”、時空道尊和留在那裏的李從珂神魂督建,隻用了一年就完成了。
天龍觀主要建築占地麵積四千多畝,如同崇聖寺或者天龍寺是大理國的皇家寺廟一樣。
新建成的天龍觀也是大宋國的皇家道觀,還兼有皇家園林的作用。
建築美輪美奐,主要大殿裏麵供奉昊天上帝、時空道尊和神霄道君三個主神,還有李從珂這個在後唐五代時空因為劉承佑的推薦而再次聞名於世的雷神。
其它殿宇才如同一般道觀一般供奉三清、天師、鬥姆等神仙。
園林也非常漂亮,如同仙境,段宇鍾還跨時空提供了小千世界中的許多珍稀動植物,還有很多諸如大理石、金絲楠木、金銀銅、玉石之類的材料。
雖然征發了幾十萬百姓建造,但由於有段宇鍾提供各種物資,還給施工的百姓、匠人豐盛的飯菜,豐厚的工資,因此這項工程並沒有勞民傷財,反倒被視為德政。
並且,這些施工人員建成後也沒有解散,還在柴榮領導下,比曆史上提前幾年重新規劃建造了開封城。
這項工程使開封城真正有了帝都的氣象,曆史上,柴榮完成這件事後,後來的趙宋撿了便宜,基本沒有什麽大的改動。
可見,趙宋實在沒有太多的開創性,很多東西都是郭威柴榮父子奠定的,但卻被趙宋摘了桃子。
就像漢朝摘了秦朝的桃子,唐朝摘了隋朝的桃子一樣。
所不同的是漢唐兩代在秦隋的基礎上又有很大的發展和開拓,而宋朝除了經濟文化尚有可觀之處外,
卻沒有大的開拓和發展,最後還將整個華夏都葬送給蠻夷異族。
也許趙匡義不要那麽急於弑兄奪位,讓死時才五十歲的身體很強壯的趙匡胤再幹幾年,說不定就能收複燕雲,改變曆史了。
另外,建造交易平台的事情,段宇鍾提出這個設想,自有時空道尊和昊天上帝去完成。
建成後的交易平台其實就在時空寶鏡的小千世界中,隻是在後唐五代時空的天龍觀裏留下一個傳送端口。
僅僅過了現實中的半天時間,後唐五代時空的兩個月,這個交易平台就建成了,它可以一次吞吐千萬噸級的貨物,建成後,這個交易平台還可以輻射五代十國的其他政權還有周邊藩屬國。
使開封因為成為跨時空貿易中心而更加繁華。
交易平台建成後,跨時空貿易額就飛速增長,後唐五代時空的絲綢、瓷器、茶葉、玉器、金銀銅器、漆器、家具、筆墨紙硯等工業品;
書法繪畫、雕刻等文化產品在現代時空都大受歡迎。
還有木材、煤炭、鐵礦石、鳥糞石、藥材、以及其它動植物資源也是現代時空渴求的。
而現代時空華國世界工廠生產的幾乎一切產品,也都可以在後唐五代時空找到銷路。
在後唐五代時空,段宇鍾有一個強大的帝國,在現代,段宇鍾也與一條正在騰飛的東方巨龍合作,因而可以調動很多資源。
而兩個時空的互補性又很強。
所以,這種跨時空的貿易額不斷擴大,很快超越了絲綢之路的貿易量,之後,時空道尊還又設置了幾個交易平台。
隻要交易平台落到哪裏,就能造就哪裏成為一個繁華大城市。
所以後來段宇鍾為了引導大宋開拓海外,就將一些交易平台放到灣島,琉球,呂宋這些地方。
但自從周室衰微,禮樂崩壞後,孔子總結整理了儒教學說,還大興講學之風,他自己又沒有怎麽做過官。
所以從那以後,儒教教義才掌握在專門的儒生群體中,皇帝才漸漸少有擔任儒教教皇的。
之後,雖然段宇鍾的突發奇想,讓“劉承佑”當了太上皇讓郭威集團的有些人很不爽。
馮道、範質等有識之士也有些埋怨“劉承佑”要讓的話,怎麽不讓得徹底些。
怎麽還留下一個太上皇身份膈應人?要知道皇帝都是唯我獨尊的心性,何況郭威這**上天子。
而且自古天無二日,人無二主,他們很擔心,好不容易看到亂世結束的希望,又因為“劉承佑”這種腦殘的舉動而使新生的大宋政權陷於混亂。
但是,在當時的現場,“劉承佑”雖然沒有讓神靈附體,但他使用了段宇鍾的一些神通法力和氣質之後,已經贏得了很多人的擁戴。
當時,他是以皇帝身份宣布這些事情的,他這個皇帝短短三四天時間裏,已經獲得了百姓、軍隊全所未有的擁戴。
所以他的命令無人敢於違抗,以往抗旨不尊可能會掉腦袋。
而如今,抗旨的話,不止得罪皇帝,還會得罪神靈。
當時祭天現場,如此濃鬱的宗教氛圍,如此強大的神靈氣息,所有人都感受到了。
因此,不管段宇鍾以劉承佑的身份說什麽,都沒有誰敢違抗。
但終究段宇鍾也有想漏的地方,他考慮到了京城的方方麵麵,自認為完美地解決了後漢滅亡之後的一切問題。
實現了政權的和平過渡,可以作為後世的榜樣。要知道,華夏儒教的最高政治理想是禪讓。
儒生們最為推崇堯舜禹這三個偉大的上古帝王的禪讓故事。
雖然不是沒人懷疑所謂禪讓的真實性,比如李白就曾說過:“或言堯幽囚,舜野死。”
但上古之事,誰也無法搞清楚,儒家強勢,一代代這樣說之後,就成了真理。
後來的曹丕篡漢,司馬炎篡魏、趙匡胤篡後周,也搞了禪讓儀式,但明眼人都知道這是權臣篡位的把戲。
皇帝當時完全是被逼的,與儒家記載的上古堯主動禪讓給舜,舜主動禪讓給禹完全不同。
而後來,乾隆在當了六十年皇帝,以84歲高齡,假惺惺地禪讓皇帝給自己的兒子嘉慶。
實際上還死死掌握著實權,但就因為這種帶“禪讓”兩個字的行為,就成為滿遺和一些包衣奴才後裔吹捧弘曆為“千古一帝”的重要證據。
可見,儒教對於禪讓是極為推崇的,禪讓行為是足以名垂青史的。
原本,很多人自從段宇鍾宣布(以神靈身份)禪讓那一刻開始,就認為劉承佑是被迫的。
當時段宇鍾讓馮道製定禮儀時,馮道也挺為難,就是不知道是讓劉承佑配合郭威演戲,還是讓郭威配合劉承佑演這場戲。
若沒有神靈幹預,曆史上根本不會出現禪讓這出戲,即便有,也隻會效仿“漢魏故事”,自然劉承佑隻能被動配合。
但讓所有人大跌眼鏡的是,劉承佑這個“垃圾股”,自從被雷劈和神靈附體後,行情就一直看漲。
甚至在祭天時,已經收攏了民心,成為了實權皇帝。
當時,甚至不少人認為劉承佑的緩兵之計成功了,隻要他以神靈的名義反悔,他就能夠成功坐穩皇帝了。
但沒想到他還是堅持要禪讓皇位,而且這次禪讓完全被他主導了,倒真有些像傳說中的堯舜禹三個帝王之間的禪讓故事。
對於這種完全符合儒教理想的盛事,儒教自然要大肆宣傳和頌揚,哪怕最後劉承佑還保留個太上皇職位。
但這也是人之常情,可以理解。
段宇鍾本就被儒教的至高神昊天上帝意識涅槃附體,已經與儒教結下了很深的淵源。
如今,又為儒教趕在乾隆之前,造出一個看起來更真實的禪讓故事。
讓他們宣揚的理想提前800多年出現一個活的榜樣,自然贏得了儒教的支持。
就連新成立的大宋政權,也因為禪讓這件事對於儒教的巨大意義,而獲得天下間許多不明真相的儒生的衷心支持。
因此,當禪讓儀式圓滿完成,並且再次祭告上天之後,大宋氣運和龍氣又一次暴漲。
因此,段宇鍾也不免有些沉醉於儒教的吹捧頌揚中,體會著收買儒教之後氣運和龍氣暴漲的感覺。
於是“智者千慮,必有一失”,忘記了考慮京城外勢力。
而當時,郭威和馮道等人中豪傑、智者也沒有想到那一點。也許他們壓根沒考慮到要一次解決所有問題,所以就算知道了也根本沒提。
結果新生的政權還是要經過一場戰亂才最終站穩了腳跟。
但總之,公元950年農曆11月18日這天,發生了很多足以名垂青史的事情。
這一切都是段宇鍾穿越的這三天時間內造成的,完成讓劉承佑禪讓皇位給郭威這項大業後,
段宇鍾留下紫微帝星神格附身在劉承佑身上,就帶著劉承佑的靈魂穿回現代了。
而在這個時空,自然也按照段宇鍾定下的軌跡進行,最開始完成的是,天龍觀的建設和時空交易平台的搭建。
前者,有“劉承佑”、時空道尊和留在那裏的李從珂神魂督建,隻用了一年就完成了。
天龍觀主要建築占地麵積四千多畝,如同崇聖寺或者天龍寺是大理國的皇家寺廟一樣。
新建成的天龍觀也是大宋國的皇家道觀,還兼有皇家園林的作用。
建築美輪美奐,主要大殿裏麵供奉昊天上帝、時空道尊和神霄道君三個主神,還有李從珂這個在後唐五代時空因為劉承佑的推薦而再次聞名於世的雷神。
其它殿宇才如同一般道觀一般供奉三清、天師、鬥姆等神仙。
園林也非常漂亮,如同仙境,段宇鍾還跨時空提供了小千世界中的許多珍稀動植物,還有很多諸如大理石、金絲楠木、金銀銅、玉石之類的材料。
雖然征發了幾十萬百姓建造,但由於有段宇鍾提供各種物資,還給施工的百姓、匠人豐盛的飯菜,豐厚的工資,因此這項工程並沒有勞民傷財,反倒被視為德政。
並且,這些施工人員建成後也沒有解散,還在柴榮領導下,比曆史上提前幾年重新規劃建造了開封城。
這項工程使開封城真正有了帝都的氣象,曆史上,柴榮完成這件事後,後來的趙宋撿了便宜,基本沒有什麽大的改動。
可見,趙宋實在沒有太多的開創性,很多東西都是郭威柴榮父子奠定的,但卻被趙宋摘了桃子。
就像漢朝摘了秦朝的桃子,唐朝摘了隋朝的桃子一樣。
所不同的是漢唐兩代在秦隋的基礎上又有很大的發展和開拓,而宋朝除了經濟文化尚有可觀之處外,
卻沒有大的開拓和發展,最後還將整個華夏都葬送給蠻夷異族。
也許趙匡義不要那麽急於弑兄奪位,讓死時才五十歲的身體很強壯的趙匡胤再幹幾年,說不定就能收複燕雲,改變曆史了。
另外,建造交易平台的事情,段宇鍾提出這個設想,自有時空道尊和昊天上帝去完成。
建成後的交易平台其實就在時空寶鏡的小千世界中,隻是在後唐五代時空的天龍觀裏留下一個傳送端口。
僅僅過了現實中的半天時間,後唐五代時空的兩個月,這個交易平台就建成了,它可以一次吞吐千萬噸級的貨物,建成後,這個交易平台還可以輻射五代十國的其他政權還有周邊藩屬國。
使開封因為成為跨時空貿易中心而更加繁華。
交易平台建成後,跨時空貿易額就飛速增長,後唐五代時空的絲綢、瓷器、茶葉、玉器、金銀銅器、漆器、家具、筆墨紙硯等工業品;
書法繪畫、雕刻等文化產品在現代時空都大受歡迎。
還有木材、煤炭、鐵礦石、鳥糞石、藥材、以及其它動植物資源也是現代時空渴求的。
而現代時空華國世界工廠生產的幾乎一切產品,也都可以在後唐五代時空找到銷路。
在後唐五代時空,段宇鍾有一個強大的帝國,在現代,段宇鍾也與一條正在騰飛的東方巨龍合作,因而可以調動很多資源。
而兩個時空的互補性又很強。
所以,這種跨時空的貿易額不斷擴大,很快超越了絲綢之路的貿易量,之後,時空道尊還又設置了幾個交易平台。
隻要交易平台落到哪裏,就能造就哪裏成為一個繁華大城市。
所以後來段宇鍾為了引導大宋開拓海外,就將一些交易平台放到灣島,琉球,呂宋這些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