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體而言,時空道尊時隔幾億年之後回歸,一來元氣大傷,二來性格未變,仍然沒有爭強鬥狠之心。


    就連要恢複傷勢,也通過段宇鍾自己開拓新的領域,從未想過殺人越貨,搶奪資源。


    當然如果遇到敵人,也堅決還擊。深得道教不爭無為的要旨,因此,老君依道祖之意,與其排斥,不如將其納入道教體係中。


    而段宇鍾這些年來,雖是自封為神霄道君,卻是自己加入道教了,相當於自帶幹糧為道教奮鬥,這種“自幹五”精神當然要嘉獎。


    所以老君是很滿意的,也是以看一個出色後輩的態度來看段宇鍾的。


    剛剛他在段宇鍾的氣勢攀到頂峰,變得難以控製後,及時分開眾人,倒不是擔心段宇鍾不敵佛教眾人。


    而是覺得沒有必要再浪費雙方法力,沒有必有再激化佛教和道教的矛盾。


    而如來的心情則複雜得多,道教曆史遠比佛教悠久,一直氣運悠長,雖然佛教後來居上,早已壓過了道教不止一頭。


    但道教卻是如同水一樣柔韌,在中土世界和盤古宇宙根深葉茂,平時不顯山不露水,實力卻一直深不可測。


    因為道教理念如此,許多天才大多性格散漫,追求安逸閑適自由,比如莊子就是其中的傑出代表。


    所以道教即便強大時,也不追求擴張,也不會去炫耀顯擺。


    落魄時,隻要一個山野岩穴,一個被人丟棄的棄嬰,就能傳承法脈。


    但就是因為這種理念,往往也能造就很多天才,也對天才級的人才有比佛教更加巨大的吸引力。


    如今,又有一個強大助力加入,道教卻是要興盛一段時間了,可惜,為什麽時空道尊不信佛呢?


    如今,佛教出動六大高手,都不能拿下段宇鍾,鴻鈞道祖又傳下旨意,認可段宇鍾這個神霄道君的身份。


    如來即便心有不甘,也隻能接受了。好在段宇鍾也不貪心,在劃定下界勢力範圍時,要價很低。


    這其實也是一次善後會議,一次停戰和會。到了他們這個層麵,自然沒必要非要打個你死我活,點到為止即可。


    除了各自的修養外,還因為打個你死我活的教訓很多,上古之時,共工和祝融大戰,共工撞到了不周山,到現在,盤古宇宙的元氣也沒有恢複。


    他們最後商定的條款中,重申了一遍神靈不可直接插手幹涉人皇傳承、王朝更迭等人界大事的原則;


    還規定,佛教菩薩及其以上,道教地仙及其以上境界的修士神靈之間不可開戰。有什麽事,大家協商解決。


    另外,由於段宇鍾已經建立了一個神係的框架,且這個神係與儒教及昊天上帝關係緊密,還開創了一條儒教修行浩然正氣,獲得神通法力的道路。


    所以,老君決定,從今天起,這個時空,在神靈層麵,儒教正式從道教中分離出來。


    儒教今後成仙成神的,都交由段宇鍾的神霄教管轄,今後這個時空的人道氣運變遷和儒教事務,也都交給神霄教。


    其實,這也是老君順水推舟、順應大勢的高明做法。


    按照原本曆史軌跡,宋朝興起後,儒教複興,道教本來就逐漸失去對朝廷的意識形態方麵的控製權。


    所以,道教也謀求在神係上的獨立,道教自身也越來越轉向內在。


    而現在,為了安置段宇鍾,將本來就要失去的儒教拿出來,那是相當劃算的。


    當然,就如同當年儒教屬於人教,歸根結底也是道教一脈一樣,神霄教也屬於道教中的一個支脈。


    然後,比較重要的是陰間(冥界)、地獄勢力的劃分。雖然陰間(冥界)已經被段宇鍾清空了,但早晚還是會有鬼魂填充滿的。


    原本曆史上,佛教和道教共同分割陰間勢力,隻是佛教占了主導。


    到了北宋,儒教興盛後,又將寇準和包拯兩個儒教代表人物封為十殿冥王中的兩個。


    但現在,段宇鍾強勢崛起,構建了神霄天國,在這個時空的陰間唯我獨尊。


    不過,段宇鍾並沒有獨占陰間的意思,也不想改變華夏幾千年文明最終選擇的以佛教三世輪回、因果報應觀念為主的,輔以善者升天堂(淨土、仙界)、惡者下地獄的獎懲理念。


    在宗教哲學上,佛教比道教完善,高深,這一點得承認,就算段宇鍾想改變,他也提不出更好的,更適合華夏文明的陰間管理理念。


    而佛教之所以在哲學上更高深,是因為古天竺地處熱帶,物產豐富。


    那裏的人不用像華夏古人那麽辛苦,不用考慮太多溫飽問題,每天有足夠的時間思考那些形而上的問題。


    而回歸上古道教與物同化的理想,又顯然不可能。


    倒是儒教的天人感應、五行災異思想可以吸收和發揚。


    總之,到了五代宋初的時候,陰間地府的構造已經基本完善了,段宇鍾也不想做過多改變。


    需要改變的,隻是對於善惡的判定標準,還有具體的執行。


    儒道釋耶回五大教的教義,還有各國寫在紙上的憲法,絕大部分都是導人向善的,所要求的道德和所要達到的目標都很相近。


    問題是誰來執行這套標準,執行者自己是否遵守這套標準。


    從前,佛教一家獨大的結果是,佛教一邊宣揚因果不虛,眾生平等,強調宇宙中的一切都在要遵守因果。


    但另一邊,佛教又帶頭破壞這個規則。聲稱佛教的神靈和高僧可以為人祈福,可以超度死者等等。


    隻是需要錢財,這與西方耶教的贖罪券也無本質區別。


    此外,由於佛教把持陰間,佛教修行者轉世時就會受到照顧。


    所以佛教許多高僧可以累世修行,一直積攢功德、法力。


    而隨著天地靈氣的銳減,主張長生的道教要達成目標越來越困難。


    而佛教不主張長生,隻想精神永存,其修士就可以累世積攢修為,所以,佛教漸漸後來居上,並且壓過道教。


    為了改變這種狀況,段宇鍾提議提議成立一個陰間管理委員會。


    設九個常委,神霄教派、道教、佛教各占三個席位,鬼魂輪回轉世,上天堂、下地獄的獎懲等重大事務,皆遵守一人一票,少數服從多數的原則。


    這相當於是真正的三教共治陰間地獄,道教憑空增長了很大勢力,自然十分讚同。


    佛教因為段宇鍾的崛起已經勢不可擋,加上之前的失敗,因此,隻能同意。


    至於各自的代表,神霄教這邊,是時空道尊、李煜、冉閔;佛教那邊,是地藏王佛、閻羅王、轉輪王;


    道教這邊,是東嶽大帝、太乙救苦天尊(也就是太乙真人)、孟婆。


    之後,段宇鍾又提了幾條諸如官紳一體納稅,道觀、佛寺也一樣納稅,道觀、佛寺也要納入朝廷管理的意見。


    也都獲得了通過,這些對於老君、如來等,都是瑣碎細務。


    但對於大日、地藏、彌勒、文殊等而言,卻是實實在在的利益。


    段宇鍾也並未仗著老君、如來給麵子,就忽視他們的利益。


    他給未來的大宋朝,也就是儒教為尊的地盤定下的疆域,同西漢時差不多。


    未來,燕雲、河西走廊、西域、交趾、遼東、樂浪、代方等地,大宋一定要收回。


    所以,西夏、安南是一定會被滅掉的,其餘漠北、雪域高原、大理國等可以保留。


    然後,段宇鍾提議神霄教和佛教、道教一起向外擴張,佛教可以打回天竺老家,神霄教主要向南洋、大洋洲、新大陸發展。


    道教主要從西域向中亞、中東、非洲發展。當然,這隻是大致劃分,中土大宋境內仍然是三教並存;


    對於周邊大理國、吐蕃、契丹、高麗國等,三教也都各憑本事,都可以去傳教。


    隻是要牢記一個原則,若有衝突,盡量由代理人解決,高階弟子絕對不可直接參戰。


    而對綠教、光明神教、婆羅門教等外道,三教則是同盟,可以攜手對敵。


    所以,佛教也可以向中亞、中東、南洋、新大陸等處發展,道教、神霄教也可以進入天竺傳教。


    隻是,中土被道教定為根本(也是最基本、最核心的)地盤,天竺被佛教定為根本地盤,而神霄教則把新大陸定為根本地盤。


    這相當於是段宇鍾在表態,他看不上原有的中土世界,不想在裏麵與佛教、道教爭奪,寧願去開發新大陸。


    他的這種態度,也是三教會商如此和諧的一個最重要的原因。


    總之,段宇鍾是要改變一種儒釋道三教一直窩在中土世界窩裏鬥的局麵,讓大家都走出去,一起開拓外麵更廣闊的天地。


    他們的協議最終被凝練成幾條簡練的話語在紫霄宮中簽署,也就相當於是在鴻鈞道祖的見證下簽署。


    而且就寫在封神榜上,保證了這個協議所具有的強大的法律效力。


    如此,他們商議完畢後,就又在鴻鈞道祖的主導下,瞬間回到大相國寺中,處理凡界事情的首尾。


    這時,大家才想起大相國寺的事情,但回去一看,雙方仍在對峙。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隨身帶著傳國璽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大荒真人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大荒真人並收藏隨身帶著傳國璽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