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到這一點後,昆侖仙山的神仙、修士們開始放慢腳步,他們一邊在天山山脈中尋找合適的地盤,建立宗門分部,一邊聯絡佛教和其餘道教勢力。
這個時空,因為大宋的振興,道教和佛教也比較興盛,如今,有這種向外開拓的機會,佛教和道教其他勢力自然也不會錯過。
佛教也放下與道教的千年恩怨,暫時與道教聯合,對付綠教。
俗話說兵對兵,將對將,神棍自然得對付神棍。但綠教神棍們卻躲在對方軍陣之中,道教修士們也沒有辦法。
而喀什城依托千裏天山山脈,不攻克這座堅城,道教很難繞過去,就算繞過去了,後路也是不穩。
再說,既然這次昆侖仙山的神仙修士大規模出擊,目標也是拔除西域綠教據點,豈能有畏難情緒?
所以,他們這才發現,自己有些輕敵了,他們也迫切需要世俗軍隊的配合。
於是,這時段宇鍾以大宋國師的身份來聯絡他們,要讓大宋軍隊和道教一起攻打西域,雙方自然一拍即合。
不過,雖然確定了道教與宋軍聯合征西的戰略,但宋軍完成動員和運來大軍也需要時間。
於是,道教“大軍”就在西域停頓了近三個月。這三個多月時間裏,段宇鍾和道教大軍也沒有閑著。
段宇鍾發揮自己的特長,一邊在天山山脈各處主峰注入三光神水和混沌元氣,製造洞天福地,以增加西域對道教的吸引力。
一邊在天山南北,給西域的河流、湖泊、綠洲補水,拓寬加深西域的湖泊,讓西域更加適宜農耕民族生存,也能獲得當地百姓的好感,更利於道教傳教。
而道教修士和神仙,則一邊聯絡大宋境內洞天福地和海外的十洲三島道教勢力,以及佛教勢力;
一邊鞏固消化西域地盤,他們在繼續清剿綠教喀什意外地區的勢力的同時,也開始建立道觀、道場,扶植信仰道教和佛教的政權上台。
總之,不論是段宇鍾還是道教,都將西域視為自己的地盤,決定長期經營。
一直到了六月份,段宇鍾穿越到二號時空三個多月後,真正的大戰才開始。
宋仁宗任命狄青為主帥,曹利用為監軍,率領二十萬大軍,越過西北邊境酒泉和敦煌地區,遠征西域。
1057年4月,宋仁宗登台拜將,狄青誓師西征。5月,二十萬宋朝大軍,兵出敦煌、酒泉後,先順便滅了青海北部、西域南部的黃頭回紇政權。
黃頭回紇最多不過十幾萬人,因此,麵對二十萬大軍,幾乎沒有做什麽抵抗,就投降了。
然後,六月初,二十萬宋朝大軍兵臨高昌城下,小小的西州回鶻直接投降,何況,統治西州回鶻的佛教和摩尼教上層早就已經投降道教了。
西州回鶻雖然統治著西域的庫車、吐魯番、哈密、若羌、且末的廣闊區域,麵積幾十萬平方公裏。
但這些地區大部分是沙漠,適宜生存的不過是些綠洲,這些綠洲小國能夠存在,依靠的是絲綢之路。
同中亞一樣,華夏興,則中亞興,華夏衰,則中亞衰。所以自西漢開通絲綢之路以來,西域和中亞就深受華夏文明的影響。
以古代的生產力,西域即便再繁榮,人口也不足百萬,所以,當中原王朝真正發力時,西域的綠洲政權是無法抵擋的。
漢唐時代如此,如今宋朝雄起時,也如此。到了六月中旬,二十萬宋軍到達喀什城下。
但這時,喀什的防禦力量已經增強了兩三倍,成為真正的堅城。因為同樣在這三個多月的時間裏,綠教也調兵遣將,完成了“聖戰”的準備。
這時候,統治喀什、於闐、伊塞克湖、伊犁河穀地區的是哈喇汗王朝,也稱黑汗王朝。
大約一百年前,黑汗王朝的一個君主主動皈依了綠教,從此,黑漢王朝一直統治這一地區到1130年左右,直到他們被耶律大石創建的的西遼政權征服。
雖然西遼推行佛教和儒教,但是,黑汗王朝兩百多年的統治,已經將這一地區徹底的綠教化和突厥化,並且讓綠教紮下根來。
西遼和後來的蒙古帝國,因為人口比較少,文化又比較落後。因此盡管他們信奉佛教,也總共統治了這些地區兩百多年,也沒有改變這一現狀。
後來到了14世紀,蒙古人反倒被綠教征服了。有個察合台汗國的皇帝強迫十六萬蒙古人改信綠教,從此,整個西域都被“綠化”了。
所以,11世紀這個時期,其實也是綠教一個大發展的時期。雖然綠教帝國八世紀就分裂了。
但綠教文明對於中亞、羅刹草原南部的突厥人還是很有吸引力的。
突厥人一波又一波地侵入波斯高原,又一波又一波地被綠教和波斯文明同化,很多突厥部族甚至還主動歸化綠教,給綠教注入了新的活力。
而1055年建立的塞爾柱蘇丹帝國就結束了整個波斯高原和兩河流域的紛亂割據局麵,成立一個強大的綠教帝國,成為綠教文明的守護者。
因此,此時的綠教文明仍然處於上升期,充滿生機和活力。
雖然相對於以波斯、大食地區為核心的綠教帝國勢力而言,哈喇汗王朝隻是他們的一個東部邊境的割據勢力,之前還屢次侵略波斯東部地區。
但唇亡齒寒的道理,突厥人也懂。而且同為綠教,雖然自身內鬥時也很殘酷,但他們麵對異教時,卻比較團結。
因此,當哈喇汗王朝受到東方帝國和道教的“侵略”時,這時,剛於1055年建立不久的統治波斯地區的塞爾柱突厥帝國,還是第一時間就派出了十萬大軍,千裏馳援哈喇汗王朝。
後來,隨著戰爭的持續,塞爾柱突厥帝國又派出了三十多萬軍隊。主體是塞爾柱突厥人,其餘還有綠教各個政權的聯軍。
與此同時,綠教世界名義上的共主,居住在巴格達的哈裏發,也發起了聖戰令:
號召統治埃及和大食半島地區的法蒂瑪王朝(綠衣大食)、卡爾馬特國,統治波斯、小亞細亞的塞爾柱帝國,統治西班牙地區的倭馬亞王朝;
以及統治北非、中亞的一些政權,排遣軍隊和綠教修士奔赴東方,萬裏馳援。
於是,牽一發而動全身,道教攻打西域綠教的行為,如同一個巨石投入湖水,引起的軒然大波,沿著中亞、西亞的高原、草原、沙漠地帶一直向西延伸。
最終,其影響甚至波及到北非和西班牙地區。
因此,到了六月中旬,道教和宋軍麵對的就是15萬精兵,三十萬民眾守衛的喀什城。
因為在喀什城西邊帕米爾高原一側,有小路通往中亞。而在宋軍趕來之前,道教也封鎖不了喀什城。
因此,這三個多月時間裏,喀什城不但等來了援軍,還將於闐、阿克蘇等地的綠教信徒集中到了喀什城。
有了綠教修士幫忙,喀什兵精糧足,守上一年也不擔心物資匱乏。
而同樣,道教和宋軍這邊,因為段宇鍾和道教神仙修士施法,二十萬宋軍,也是後勤充裕,疾病不生。
雖然是異域作戰,宋軍的科技優勢還是能夠充分發揮。
並且,有段宇鍾和道教、佛教修士們之前三個月的努力經營,西域東部地區已經是宋軍的穩固後方,可以成為宋軍的堅實後盾。
於是,從1057年六月十九日開始,雙方就各施手段,你來我往地戰鬥起來。
當天,喀什城北、東、南三麵,二十萬宋軍形成無邊人海,包圍了喀什城。
有神仙或駕祥雲,或乘飛劍,或馭神獸飛在空中,宋軍根本不用刻意動員,就個個士氣高漲。
同樣,喀什城中,綠教軍民早已做了集體禮拜,在虔誠的禮拜中,他們都獲得了真@主安@拉的啟示,也都個個成了保衛慕斯臨的狂信徒,都將這次戰爭看成是聖戰。
當天,在數百麵聲如雷霆的戰鼓聲中,二十萬宋軍排開陣勢,抬著雲梯、攻城車、衝車、投石機、神臂弓等先進器械,開始攻城。
相比之下,綠教的突厥軍隊,大多拿著彎刀,喀什城雖是堅城,但城牆、護城河、滾木礌石等防禦設備,隻是相當於中原一般的州府城市的水準。
而且,突厥軍隊更擅長於使用輕騎兵野戰。不過,他們這次頓兵堅城,被動防守,一來是因為道教修士、神仙太過強大。他們沒有製衡的力量。
因此隻能收縮防線,以集體力量抵禦修士神仙。二來。他們似乎有所倚仗。
果然,眼看宋軍前鋒已經攻上城頭,城頭和城牆周邊,卻突然同時出現一片火海。
這個時空,因為大宋的振興,道教和佛教也比較興盛,如今,有這種向外開拓的機會,佛教和道教其他勢力自然也不會錯過。
佛教也放下與道教的千年恩怨,暫時與道教聯合,對付綠教。
俗話說兵對兵,將對將,神棍自然得對付神棍。但綠教神棍們卻躲在對方軍陣之中,道教修士們也沒有辦法。
而喀什城依托千裏天山山脈,不攻克這座堅城,道教很難繞過去,就算繞過去了,後路也是不穩。
再說,既然這次昆侖仙山的神仙修士大規模出擊,目標也是拔除西域綠教據點,豈能有畏難情緒?
所以,他們這才發現,自己有些輕敵了,他們也迫切需要世俗軍隊的配合。
於是,這時段宇鍾以大宋國師的身份來聯絡他們,要讓大宋軍隊和道教一起攻打西域,雙方自然一拍即合。
不過,雖然確定了道教與宋軍聯合征西的戰略,但宋軍完成動員和運來大軍也需要時間。
於是,道教“大軍”就在西域停頓了近三個月。這三個多月時間裏,段宇鍾和道教大軍也沒有閑著。
段宇鍾發揮自己的特長,一邊在天山山脈各處主峰注入三光神水和混沌元氣,製造洞天福地,以增加西域對道教的吸引力。
一邊在天山南北,給西域的河流、湖泊、綠洲補水,拓寬加深西域的湖泊,讓西域更加適宜農耕民族生存,也能獲得當地百姓的好感,更利於道教傳教。
而道教修士和神仙,則一邊聯絡大宋境內洞天福地和海外的十洲三島道教勢力,以及佛教勢力;
一邊鞏固消化西域地盤,他們在繼續清剿綠教喀什意外地區的勢力的同時,也開始建立道觀、道場,扶植信仰道教和佛教的政權上台。
總之,不論是段宇鍾還是道教,都將西域視為自己的地盤,決定長期經營。
一直到了六月份,段宇鍾穿越到二號時空三個多月後,真正的大戰才開始。
宋仁宗任命狄青為主帥,曹利用為監軍,率領二十萬大軍,越過西北邊境酒泉和敦煌地區,遠征西域。
1057年4月,宋仁宗登台拜將,狄青誓師西征。5月,二十萬宋朝大軍,兵出敦煌、酒泉後,先順便滅了青海北部、西域南部的黃頭回紇政權。
黃頭回紇最多不過十幾萬人,因此,麵對二十萬大軍,幾乎沒有做什麽抵抗,就投降了。
然後,六月初,二十萬宋朝大軍兵臨高昌城下,小小的西州回鶻直接投降,何況,統治西州回鶻的佛教和摩尼教上層早就已經投降道教了。
西州回鶻雖然統治著西域的庫車、吐魯番、哈密、若羌、且末的廣闊區域,麵積幾十萬平方公裏。
但這些地區大部分是沙漠,適宜生存的不過是些綠洲,這些綠洲小國能夠存在,依靠的是絲綢之路。
同中亞一樣,華夏興,則中亞興,華夏衰,則中亞衰。所以自西漢開通絲綢之路以來,西域和中亞就深受華夏文明的影響。
以古代的生產力,西域即便再繁榮,人口也不足百萬,所以,當中原王朝真正發力時,西域的綠洲政權是無法抵擋的。
漢唐時代如此,如今宋朝雄起時,也如此。到了六月中旬,二十萬宋軍到達喀什城下。
但這時,喀什的防禦力量已經增強了兩三倍,成為真正的堅城。因為同樣在這三個多月的時間裏,綠教也調兵遣將,完成了“聖戰”的準備。
這時候,統治喀什、於闐、伊塞克湖、伊犁河穀地區的是哈喇汗王朝,也稱黑汗王朝。
大約一百年前,黑汗王朝的一個君主主動皈依了綠教,從此,黑漢王朝一直統治這一地區到1130年左右,直到他們被耶律大石創建的的西遼政權征服。
雖然西遼推行佛教和儒教,但是,黑汗王朝兩百多年的統治,已經將這一地區徹底的綠教化和突厥化,並且讓綠教紮下根來。
西遼和後來的蒙古帝國,因為人口比較少,文化又比較落後。因此盡管他們信奉佛教,也總共統治了這些地區兩百多年,也沒有改變這一現狀。
後來到了14世紀,蒙古人反倒被綠教征服了。有個察合台汗國的皇帝強迫十六萬蒙古人改信綠教,從此,整個西域都被“綠化”了。
所以,11世紀這個時期,其實也是綠教一個大發展的時期。雖然綠教帝國八世紀就分裂了。
但綠教文明對於中亞、羅刹草原南部的突厥人還是很有吸引力的。
突厥人一波又一波地侵入波斯高原,又一波又一波地被綠教和波斯文明同化,很多突厥部族甚至還主動歸化綠教,給綠教注入了新的活力。
而1055年建立的塞爾柱蘇丹帝國就結束了整個波斯高原和兩河流域的紛亂割據局麵,成立一個強大的綠教帝國,成為綠教文明的守護者。
因此,此時的綠教文明仍然處於上升期,充滿生機和活力。
雖然相對於以波斯、大食地區為核心的綠教帝國勢力而言,哈喇汗王朝隻是他們的一個東部邊境的割據勢力,之前還屢次侵略波斯東部地區。
但唇亡齒寒的道理,突厥人也懂。而且同為綠教,雖然自身內鬥時也很殘酷,但他們麵對異教時,卻比較團結。
因此,當哈喇汗王朝受到東方帝國和道教的“侵略”時,這時,剛於1055年建立不久的統治波斯地區的塞爾柱突厥帝國,還是第一時間就派出了十萬大軍,千裏馳援哈喇汗王朝。
後來,隨著戰爭的持續,塞爾柱突厥帝國又派出了三十多萬軍隊。主體是塞爾柱突厥人,其餘還有綠教各個政權的聯軍。
與此同時,綠教世界名義上的共主,居住在巴格達的哈裏發,也發起了聖戰令:
號召統治埃及和大食半島地區的法蒂瑪王朝(綠衣大食)、卡爾馬特國,統治波斯、小亞細亞的塞爾柱帝國,統治西班牙地區的倭馬亞王朝;
以及統治北非、中亞的一些政權,排遣軍隊和綠教修士奔赴東方,萬裏馳援。
於是,牽一發而動全身,道教攻打西域綠教的行為,如同一個巨石投入湖水,引起的軒然大波,沿著中亞、西亞的高原、草原、沙漠地帶一直向西延伸。
最終,其影響甚至波及到北非和西班牙地區。
因此,到了六月中旬,道教和宋軍麵對的就是15萬精兵,三十萬民眾守衛的喀什城。
因為在喀什城西邊帕米爾高原一側,有小路通往中亞。而在宋軍趕來之前,道教也封鎖不了喀什城。
因此,這三個多月時間裏,喀什城不但等來了援軍,還將於闐、阿克蘇等地的綠教信徒集中到了喀什城。
有了綠教修士幫忙,喀什兵精糧足,守上一年也不擔心物資匱乏。
而同樣,道教和宋軍這邊,因為段宇鍾和道教神仙修士施法,二十萬宋軍,也是後勤充裕,疾病不生。
雖然是異域作戰,宋軍的科技優勢還是能夠充分發揮。
並且,有段宇鍾和道教、佛教修士們之前三個月的努力經營,西域東部地區已經是宋軍的穩固後方,可以成為宋軍的堅實後盾。
於是,從1057年六月十九日開始,雙方就各施手段,你來我往地戰鬥起來。
當天,喀什城北、東、南三麵,二十萬宋軍形成無邊人海,包圍了喀什城。
有神仙或駕祥雲,或乘飛劍,或馭神獸飛在空中,宋軍根本不用刻意動員,就個個士氣高漲。
同樣,喀什城中,綠教軍民早已做了集體禮拜,在虔誠的禮拜中,他們都獲得了真@主安@拉的啟示,也都個個成了保衛慕斯臨的狂信徒,都將這次戰爭看成是聖戰。
當天,在數百麵聲如雷霆的戰鼓聲中,二十萬宋軍排開陣勢,抬著雲梯、攻城車、衝車、投石機、神臂弓等先進器械,開始攻城。
相比之下,綠教的突厥軍隊,大多拿著彎刀,喀什城雖是堅城,但城牆、護城河、滾木礌石等防禦設備,隻是相當於中原一般的州府城市的水準。
而且,突厥軍隊更擅長於使用輕騎兵野戰。不過,他們這次頓兵堅城,被動防守,一來是因為道教修士、神仙太過強大。他們沒有製衡的力量。
因此隻能收縮防線,以集體力量抵禦修士神仙。二來。他們似乎有所倚仗。
果然,眼看宋軍前鋒已經攻上城頭,城頭和城牆周邊,卻突然同時出現一片火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