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鬥膽,皇後娘娘這些日子處理陛下的奏章,朝見大臣,除了當年的呂後,我大漢……”
“呂後?”聽到故人的名字,陳嬌的臉色一下子變得極差,呂後手段的確是狠辣,但她對這個女人,卻是極欣賞的。從劉邦隻是一個小混混的時候,就與她一路相伴,可惜,她遇上了這麽一個喜新厭舊的男人,隻記得新人笑,將患難與共的糟糠之妻棄之如敝履,甚至還為了戚夫人想要廢掉劉盈的太子之位。那個男人,為了自己活命,連親生兒子都可以毫不猶豫地推下車,於陳嬌看來,呂後對戚夫人下手,毒殺趙王如意,又怎及劉邦狠辣的千分之一?呂後殺的,是和她有過舊怨的人,可劉邦要殺的,是自己的親生兒子。
劉家的這些子子孫孫,心懷鬼胎的太多,呂後的確殺了不少劉姓的人,但這些被殺的人當中,又有幾個是沒想過殺了呂後和皇帝,自己登上帝位的?隻不過,呂後先下手為強罷了。
一直以來,陳嬌都不認為呂後做錯了,隻是呂後的有些手段,的確過於狠辣,可這些狠辣,有些,也出自韓卿。真算起來,狠辣的,是她,而不是呂後。
“皇後,”陳嬌打斷了中山靖王劉勝的話,卻隻是說了句“呂後”就無言了,大臣無一人敢接話,朝堂中一時陷入沉默。劉徹見陳嬌似乎想到了什麽往事,又見王娡的臉色似乎有些不滿,忙出言提醒道,“皇兄所言,你有何要辯解的?”
陳嬌從往事中收回心思,轉過頭看向中山靖王劉勝:“皇兄把我比作呂後,這是把陛下比作惠帝?還是高祖?陛下,”陳嬌麵向劉徹,“恕臣妾直言,中山王親近嶽家是好事,但中山王姓劉,別失了王室的風度。”
“你什麽意思!”中山王急了,“你是想學呂後……”
“中山王!”陳嬌提高音量,“本宮敬你是兄長,你的王妃竇綰亦是太皇太後的族人,是以一再對你忍讓,但這並不代表你可以這般隨意汙蔑我!”
“汙蔑?陛下不在長安的那段時間,難道不是皇後娘娘批閱了所有奏章,難道不是皇後娘娘一人在這朝堂之上,說什麽暫代政務嗎?”
“本宮說的很明白,暫代政務,陛下一還朝,本宮便將所有的事情交還給陛下處理,中山王說本宮把持朝政,何以見得?”
“陛下,”劉勝道,“臣不解,除了當年的呂後,本朝可沒有皇後臨朝聽政的先例!娘娘說已經將所有的事情交還陛下,那麽此刻,您又為何出現在了您本不該出現的早朝之上!娘娘自認沒有把持朝政,敢問娘娘,為何您不像太後娘娘一樣,留在您該呆的地方,而與我在這朝堂之上,辯您是否有罪呢?”
陳嬌麵露急色,卻仍挺直腰板,故作鎮靜:“中山王說本宮把持朝政,可若是僅憑本宮今日來到這早朝一點,未免太過牽強吧!”
“那不妨就請娘娘解釋您今日來早朝的原因吧!”
“皇兄,”劉徹見陳嬌似乎被問住了,忙開口想要幫她,卻見她一個眼神瞪了過來,那意思分明是讓他閉嘴,他到嘴邊的話又重新咽了回去,緩了緩語氣,道,“皇後自小跟在父皇身邊,你也是知道的。朕出宮匆忙,太皇太後又突然病倒,幸好皇後果斷,此事,並非皇後本意。好在,皇後聰慧,又得父皇教導,若不是她無心插手朝政,朕定讓她陪朕一起批閱奏章。”
劉勝聞言大驚:“陛下,此事萬萬不可!”
“若不是皇後推辭,隻怕朕真會這麽做。其實,皇後今日上朝,是……”
“中山王,臣有要事稟報——”張湯猛地出聲,打斷了劉徹。
陳嬌眯了眯眼,張湯現在的心思可是越來越多了,她就不信,張湯現在開口,是思前想後,挑好了的時間。
“張大人好大的膽子!”陳嬌怒道,“竟敢打斷陛下!”
“陛下,”張湯見到皇後的一臉怒容並非假裝,而是真的生氣,他才知道害怕,“臣有罪。”
在張湯打斷的那一瞬間,其實劉徹是鬆了一口氣的,他看見阿嬌被劉勝為難的時候,他想要幫她,卻又害怕破壞她的計劃,他不知道,阿嬌的窘色,到底是真的,還是裝的。
那一刻,他突然開始想明白了一些事情。
他喜歡過念奴嬌,那是因為念奴嬌漂亮;他喜歡過秋蟬,那是因為秋蟬直率。他喜歡阿嬌,卻是連他自己都說不清道不明的原因。
阿嬌說要自己解決竇家人對她的發難,他允了,似乎他隱隱就覺得,這樣的她,才是他的阿嬌;阿嬌瞪他,讓他閉嘴,他聽話地如她所願,似乎他心裏麵已經習慣了聽阿嬌的話;阿嬌假裝生氣,假裝著急,他也上當了,卻在之後連一點生氣的心思都沒有,似乎他已經習慣了阿嬌會騙人這件事情。不管阿嬌是什麽樣的,他都不會覺得驚訝,不會覺得接受不了,仿佛……他的阿嬌姐,他的阿嬌,原就該是這樣。就像那年在堂邑侯府,他被阿嬌藏在房間裏,軟硬兼施地趕走了來捉他的人;就像那年在父皇出殯的那一日,她大鬧靈堂,實際卻是為了讓他有一個最佳的時機現身;就像他登基以來,每每太皇太後假意幫他的時候,都是阿嬌提醒他,讓他識破太皇太後的打算。
他的阿嬌姐,原就該是這般成熟、聰慧、獨立;他的阿嬌,本就應是這樣伶牙俐齒、一身傲氣。
他喜歡阿嬌,不是因為她的美麗,也不是因為她的聰慧,更不是因為她的驕傲。他喜歡阿嬌,隻是因為,她是阿嬌,僅此而已。
阿嬌從來就不是菟絲花,再大的難題,她也會想辦法自己解決。那麽,方才她的示弱,又是為何呢?
劉徹懷疑的目光,忍不住落到了張湯的身上。按理說,張湯禦前失儀,阿嬌固然生氣,也不至於如此,除非……
讓阿嬌生氣的,就是張湯本人。
劉徹任由張湯跪了好一會,才幽幽開口:“先起來吧,你打斷朕,所為何事?”
“陛下,臣有罪。梁王……”
劉徹奇怪:“梁王怎麽了?”
“臣已經查實,梁王通敵叛國,勾結匈奴,意圖謀反!”
“謀反?”劉徹麵上一驚,心中驚訝的,卻是梁王通敵叛國一事。畢竟,梁王想當皇帝,這件事情他也不是直到今天才知道的。他想謀反,這事情劉徹不覺得奇怪,厭次的時候,他這位梁王叔叔,可是一次次想要置他於死地呢!若不是阿嬌趕來相救,冰天寒地的厭次的水牢裏,他就是不死,也是半條命沒了。但這通敵叛國……梁王再怎麽說,也是他的親叔叔,姓的是劉這個皇姓啊!
“臣不敢有瞞陛下。”張湯道,“臣一直在追查陛下在厭次遇襲的案子,之前線索查到梁王的門客那裏就斷了,因為人證物證缺失,臣不得已匆匆結案。後來,臣不甘心,便從厭次侯劉義那裏入手,很快便查到了梁王密令厭次侯劉義對陛下暗下殺手的證據。而在信中,厭次侯劉義屢次稱梁王千歲為萬歲,梁王也欣然應了。”
“那也隻能證明梁王有謀反之意,這通敵叛國一說又從何而來?”不僅是劉徹,朝中大臣們聽到這個消息也是頗為驚訝。
張湯繼續道:“回陛下,臣連夜命人去查了梁王府中的書信,雖然所獲不多,但還是找到了他和匈奴左邪王之間的密信往來。陛下可還記得,之前皇後生辰不久,其兄長陳禮獻紙,陛下將這些紙賞賜給親厚之人,梁王也得了不少。陳禮獻紙之時,這些紙上都有了記號,梁王是皇親國戚,他的那一份上,均刻著‘劉’字,而竇家人所分到的紙上,則是有‘竇’字。臣於梁王府所搜查出的紙張,均有‘劉’‘竇’二者之一。隻是梁王府所查到的紙張數量,卻多於梁王本該有的數量兩張。臣擔心是有人設計陷害梁王,於是曾找太史令調出梁王生前所有書寫過的竹簡,將每一個字一一比對,確認查到的書信,大多是出自梁王之手。而剩下的這些,一些是出自竇家的幾位大人,兩封有匈奴左邪王的印鑒。”
“你如何確定是左邪王的印鑒?”劉徹反問。
“陛下可還記得梁王帶來的匈奴使者?他的文書裏,有左邪王的印鑒。臣已命人比對,確認無誤。同時,還有三封書信,是承諾願意傾盡全力,助梁王稱帝的。”
“誰的?”
“……”
“說!”
“通過字跡的比對,是……中山王劉勝的王妃,竇綰的。”
作者有話要說:這幾天真的是忙到想撞牆的節奏……見諒啊,我也想多更新早點完結呢~
“呂後?”聽到故人的名字,陳嬌的臉色一下子變得極差,呂後手段的確是狠辣,但她對這個女人,卻是極欣賞的。從劉邦隻是一個小混混的時候,就與她一路相伴,可惜,她遇上了這麽一個喜新厭舊的男人,隻記得新人笑,將患難與共的糟糠之妻棄之如敝履,甚至還為了戚夫人想要廢掉劉盈的太子之位。那個男人,為了自己活命,連親生兒子都可以毫不猶豫地推下車,於陳嬌看來,呂後對戚夫人下手,毒殺趙王如意,又怎及劉邦狠辣的千分之一?呂後殺的,是和她有過舊怨的人,可劉邦要殺的,是自己的親生兒子。
劉家的這些子子孫孫,心懷鬼胎的太多,呂後的確殺了不少劉姓的人,但這些被殺的人當中,又有幾個是沒想過殺了呂後和皇帝,自己登上帝位的?隻不過,呂後先下手為強罷了。
一直以來,陳嬌都不認為呂後做錯了,隻是呂後的有些手段,的確過於狠辣,可這些狠辣,有些,也出自韓卿。真算起來,狠辣的,是她,而不是呂後。
“皇後,”陳嬌打斷了中山靖王劉勝的話,卻隻是說了句“呂後”就無言了,大臣無一人敢接話,朝堂中一時陷入沉默。劉徹見陳嬌似乎想到了什麽往事,又見王娡的臉色似乎有些不滿,忙出言提醒道,“皇兄所言,你有何要辯解的?”
陳嬌從往事中收回心思,轉過頭看向中山靖王劉勝:“皇兄把我比作呂後,這是把陛下比作惠帝?還是高祖?陛下,”陳嬌麵向劉徹,“恕臣妾直言,中山王親近嶽家是好事,但中山王姓劉,別失了王室的風度。”
“你什麽意思!”中山王急了,“你是想學呂後……”
“中山王!”陳嬌提高音量,“本宮敬你是兄長,你的王妃竇綰亦是太皇太後的族人,是以一再對你忍讓,但這並不代表你可以這般隨意汙蔑我!”
“汙蔑?陛下不在長安的那段時間,難道不是皇後娘娘批閱了所有奏章,難道不是皇後娘娘一人在這朝堂之上,說什麽暫代政務嗎?”
“本宮說的很明白,暫代政務,陛下一還朝,本宮便將所有的事情交還給陛下處理,中山王說本宮把持朝政,何以見得?”
“陛下,”劉勝道,“臣不解,除了當年的呂後,本朝可沒有皇後臨朝聽政的先例!娘娘說已經將所有的事情交還陛下,那麽此刻,您又為何出現在了您本不該出現的早朝之上!娘娘自認沒有把持朝政,敢問娘娘,為何您不像太後娘娘一樣,留在您該呆的地方,而與我在這朝堂之上,辯您是否有罪呢?”
陳嬌麵露急色,卻仍挺直腰板,故作鎮靜:“中山王說本宮把持朝政,可若是僅憑本宮今日來到這早朝一點,未免太過牽強吧!”
“那不妨就請娘娘解釋您今日來早朝的原因吧!”
“皇兄,”劉徹見陳嬌似乎被問住了,忙開口想要幫她,卻見她一個眼神瞪了過來,那意思分明是讓他閉嘴,他到嘴邊的話又重新咽了回去,緩了緩語氣,道,“皇後自小跟在父皇身邊,你也是知道的。朕出宮匆忙,太皇太後又突然病倒,幸好皇後果斷,此事,並非皇後本意。好在,皇後聰慧,又得父皇教導,若不是她無心插手朝政,朕定讓她陪朕一起批閱奏章。”
劉勝聞言大驚:“陛下,此事萬萬不可!”
“若不是皇後推辭,隻怕朕真會這麽做。其實,皇後今日上朝,是……”
“中山王,臣有要事稟報——”張湯猛地出聲,打斷了劉徹。
陳嬌眯了眯眼,張湯現在的心思可是越來越多了,她就不信,張湯現在開口,是思前想後,挑好了的時間。
“張大人好大的膽子!”陳嬌怒道,“竟敢打斷陛下!”
“陛下,”張湯見到皇後的一臉怒容並非假裝,而是真的生氣,他才知道害怕,“臣有罪。”
在張湯打斷的那一瞬間,其實劉徹是鬆了一口氣的,他看見阿嬌被劉勝為難的時候,他想要幫她,卻又害怕破壞她的計劃,他不知道,阿嬌的窘色,到底是真的,還是裝的。
那一刻,他突然開始想明白了一些事情。
他喜歡過念奴嬌,那是因為念奴嬌漂亮;他喜歡過秋蟬,那是因為秋蟬直率。他喜歡阿嬌,卻是連他自己都說不清道不明的原因。
阿嬌說要自己解決竇家人對她的發難,他允了,似乎他隱隱就覺得,這樣的她,才是他的阿嬌;阿嬌瞪他,讓他閉嘴,他聽話地如她所願,似乎他心裏麵已經習慣了聽阿嬌的話;阿嬌假裝生氣,假裝著急,他也上當了,卻在之後連一點生氣的心思都沒有,似乎他已經習慣了阿嬌會騙人這件事情。不管阿嬌是什麽樣的,他都不會覺得驚訝,不會覺得接受不了,仿佛……他的阿嬌姐,他的阿嬌,原就該是這樣。就像那年在堂邑侯府,他被阿嬌藏在房間裏,軟硬兼施地趕走了來捉他的人;就像那年在父皇出殯的那一日,她大鬧靈堂,實際卻是為了讓他有一個最佳的時機現身;就像他登基以來,每每太皇太後假意幫他的時候,都是阿嬌提醒他,讓他識破太皇太後的打算。
他的阿嬌姐,原就該是這般成熟、聰慧、獨立;他的阿嬌,本就應是這樣伶牙俐齒、一身傲氣。
他喜歡阿嬌,不是因為她的美麗,也不是因為她的聰慧,更不是因為她的驕傲。他喜歡阿嬌,隻是因為,她是阿嬌,僅此而已。
阿嬌從來就不是菟絲花,再大的難題,她也會想辦法自己解決。那麽,方才她的示弱,又是為何呢?
劉徹懷疑的目光,忍不住落到了張湯的身上。按理說,張湯禦前失儀,阿嬌固然生氣,也不至於如此,除非……
讓阿嬌生氣的,就是張湯本人。
劉徹任由張湯跪了好一會,才幽幽開口:“先起來吧,你打斷朕,所為何事?”
“陛下,臣有罪。梁王……”
劉徹奇怪:“梁王怎麽了?”
“臣已經查實,梁王通敵叛國,勾結匈奴,意圖謀反!”
“謀反?”劉徹麵上一驚,心中驚訝的,卻是梁王通敵叛國一事。畢竟,梁王想當皇帝,這件事情他也不是直到今天才知道的。他想謀反,這事情劉徹不覺得奇怪,厭次的時候,他這位梁王叔叔,可是一次次想要置他於死地呢!若不是阿嬌趕來相救,冰天寒地的厭次的水牢裏,他就是不死,也是半條命沒了。但這通敵叛國……梁王再怎麽說,也是他的親叔叔,姓的是劉這個皇姓啊!
“臣不敢有瞞陛下。”張湯道,“臣一直在追查陛下在厭次遇襲的案子,之前線索查到梁王的門客那裏就斷了,因為人證物證缺失,臣不得已匆匆結案。後來,臣不甘心,便從厭次侯劉義那裏入手,很快便查到了梁王密令厭次侯劉義對陛下暗下殺手的證據。而在信中,厭次侯劉義屢次稱梁王千歲為萬歲,梁王也欣然應了。”
“那也隻能證明梁王有謀反之意,這通敵叛國一說又從何而來?”不僅是劉徹,朝中大臣們聽到這個消息也是頗為驚訝。
張湯繼續道:“回陛下,臣連夜命人去查了梁王府中的書信,雖然所獲不多,但還是找到了他和匈奴左邪王之間的密信往來。陛下可還記得,之前皇後生辰不久,其兄長陳禮獻紙,陛下將這些紙賞賜給親厚之人,梁王也得了不少。陳禮獻紙之時,這些紙上都有了記號,梁王是皇親國戚,他的那一份上,均刻著‘劉’字,而竇家人所分到的紙上,則是有‘竇’字。臣於梁王府所搜查出的紙張,均有‘劉’‘竇’二者之一。隻是梁王府所查到的紙張數量,卻多於梁王本該有的數量兩張。臣擔心是有人設計陷害梁王,於是曾找太史令調出梁王生前所有書寫過的竹簡,將每一個字一一比對,確認查到的書信,大多是出自梁王之手。而剩下的這些,一些是出自竇家的幾位大人,兩封有匈奴左邪王的印鑒。”
“你如何確定是左邪王的印鑒?”劉徹反問。
“陛下可還記得梁王帶來的匈奴使者?他的文書裏,有左邪王的印鑒。臣已命人比對,確認無誤。同時,還有三封書信,是承諾願意傾盡全力,助梁王稱帝的。”
“誰的?”
“……”
“說!”
“通過字跡的比對,是……中山王劉勝的王妃,竇綰的。”
作者有話要說:這幾天真的是忙到想撞牆的節奏……見諒啊,我也想多更新早點完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