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議題對於在場的所有音樂人來說都足以成為一個爆炸性的大新聞。
民樂交響化並非隻是誇誇其談。
在沈武寰原來的世界之中,民樂交響化進程一直是人們推崇備至的,國家組建了民樂團,也同時讓更多的人能夠接觸到民樂。
但其中也留下了很多發人深省的問題,並不能全盤照搬,而如今沈武寰要做的隻是牽一個頭,至於後續的問題,到時候由所有人共同思考前進。
這本身就是一條坎坷的道路。
“所謂交響樂一詞,來源於古希臘,顧名思義便是‘一起響’的意思,民樂之中也經常能看到交響的身影,但其卻並不受重視,大多都處在交響的初級要素,僅做伴奏之用。”
“但西方音樂之中,交響樂和交響曲作為重要的一部分,發展卻已經非常久遠了,我們完全可以借鑒這樣的形式,發展出屬於民樂自己的道路,這其中的技法和配器編曲的組成都可以為我們所用。”
“接下來,我們將針對這一議題展開交流,不過限於場地的要素,我們還是采用提問的方式,大家有什麽疑問可以提出來,我們攤開來說,也好解決問題。”
沈武寰以這種提問的方式展開交流會,是將所有的矛盾集中在自己身上,最大限度的避免了意見不合產生的民樂和西樂之爭。
作為一個中間人,這樣的做法也很快得到了響應。
廖大師率先提問道:“沈教授提出的這個民樂交響化的論題確實值得我們去思考一下,但我有個疑問,同時可能也是我們整個行業內最大的疑問,如果我們民樂借鑒了西洋音樂的表演形式,甚至產生了雷同,那麽怎麽樣證明我們屬於民樂的血脈呢?”
這確實是個大問題,無論是哪個世界的民樂人士都有著這樣的擔憂。
民樂交響化確實是一條不錯的道路,但是否會最終導致民樂成為西洋音樂的附庸,甚至和西洋音樂同化呢?
沈武寰針對這個問題進行了解答:“借鑒西洋音樂的形式隻是當下的一個權宜之計,我們此時此刻並沒有更多的路子來選,單論我自己的音樂路程也多有取巧的痕跡。”
“首先我的音樂相對於整個行業內的音樂是充滿創新的,民樂也完全可以采用創新的道路前行,在音樂的表現形式上追求新奇,樂器的本身上也追求另類,確實可以在一時間產生不錯的效應,但最終還是要回歸到本源上來——底蘊。”
“民樂擁有著不錯的底蘊,但卻很少對外交流,為數不多的人掌握著整個民樂的命脈,甚至到了最後這門手藝都失傳了也不願意讓外人得到,這確實是一個大問題,當然我在這裏也不是號召大家放棄自己手中的秘傳,這顯然不現實,但我們也不可能有那麽多人像方大師那樣在技藝失傳後還會想著將它們複原。”
周圍的人看了看方大師,這位德高望重的老者一直以此為己任,這是一件非常值得尊敬的事情。
但也正如沈武寰說的那樣,能夠像方大師那樣做的人又能有幾個呢?
沈武寰的話發人深省,但也有些人嗤之以鼻。
秘傳技藝自然是秘傳,斷然是不可能拿出來分享的。
沈武寰接著道:“那麽問題就回到了原點,在我們民樂人士不願意公開手中秘傳擴大民樂影響力的前提下,民樂交響化就成為了一個重要的試驗也是當今唯一的一條道路,廖大師,不知道我的意思您懂了嗎?”
廖大師點了點頭,算是應答,從沈武寰的話中,他知道了,這個結論確實是當下唯一的結論,不論他怎麽想,也沒有辦法改變。
他自己便是民樂大家,手中自然也有不少不能外傳的技藝,可他身為民樂改革派的前輩,卻從未想過將手中的技藝拿出來交流一番,這就是現狀。
廖大師知道這個現狀沒那麽容易改變,所以也就不做聲了。
眾人見廖大師沒有更多的開口反駁,便也坐下來靜觀其變。
沈武寰繼續問道:“還有什麽問題嗎?今天大家開誠布公,任何人都可以提出問題,隻要是對民樂發展有利的建議,我們都可以公開討論。”
這時候坐在西洋音樂集團裏的一位年輕人舉起了手,這可引起了極大的關注。
年輕人說道:“沈教授,我雖然不懂民樂,但對您提出的民樂交響化的想法非常讚同,民樂是屬於我們國家自有的音樂形式,其是在我心中斷然不會比西洋音樂差,差的隻是傳播形式上的問題,在全球一體化、資訊大爆炸的今天,民樂交響化確實是不二的選擇,但我有一個疑問,民樂給人的感覺似乎一直是缺乏交響性的,各種樂器的交響性也相較使用交響文化悠久的西洋樂器有著不足,具體該如何使民樂成功的交響化呢?”
沈武寰點點頭,這個問題是接續整個交流會的下一步議題,她解釋道:“交響樂畢竟是西洋音樂,在交響樂發展了無數個年頭的如今,樂器早已經因為交響樂的需求進行了相對的改變,但民樂顯然沒有這個條件,我們不可能隨意的更改樂器的標準,也不可能隨意的更改音樂的形式,那麽隻能在樂器的配器上進行妥協了。”
方大師坐直了身體,他似乎想到了什麽。
沈武寰繼續道:“妥協的辦法就是在民樂交響的進程中加入西洋樂器,來彌補這種交響性的不足。”
台下一片嘩然,在民樂演奏中加入西洋樂器?這完全就是鳩占鵲巢的情況啊?
加入了西洋樂器的民樂演奏還能稱之為民樂嗎?
方大師此時才算真正了解了沈武寰的意圖,以及那首曲子真正的目的。
“什麽叫交給我配器了?你這不就是在等著我嗎,這個丫頭都算計到我的頭上了?”
方大師真是又好氣又好笑,但也不得不否認沈武寰的這番說辭確實足以改變民樂,即便現在很多人還不理解她,但這條路總會走通的。
民樂交響化並非隻是誇誇其談。
在沈武寰原來的世界之中,民樂交響化進程一直是人們推崇備至的,國家組建了民樂團,也同時讓更多的人能夠接觸到民樂。
但其中也留下了很多發人深省的問題,並不能全盤照搬,而如今沈武寰要做的隻是牽一個頭,至於後續的問題,到時候由所有人共同思考前進。
這本身就是一條坎坷的道路。
“所謂交響樂一詞,來源於古希臘,顧名思義便是‘一起響’的意思,民樂之中也經常能看到交響的身影,但其卻並不受重視,大多都處在交響的初級要素,僅做伴奏之用。”
“但西方音樂之中,交響樂和交響曲作為重要的一部分,發展卻已經非常久遠了,我們完全可以借鑒這樣的形式,發展出屬於民樂自己的道路,這其中的技法和配器編曲的組成都可以為我們所用。”
“接下來,我們將針對這一議題展開交流,不過限於場地的要素,我們還是采用提問的方式,大家有什麽疑問可以提出來,我們攤開來說,也好解決問題。”
沈武寰以這種提問的方式展開交流會,是將所有的矛盾集中在自己身上,最大限度的避免了意見不合產生的民樂和西樂之爭。
作為一個中間人,這樣的做法也很快得到了響應。
廖大師率先提問道:“沈教授提出的這個民樂交響化的論題確實值得我們去思考一下,但我有個疑問,同時可能也是我們整個行業內最大的疑問,如果我們民樂借鑒了西洋音樂的表演形式,甚至產生了雷同,那麽怎麽樣證明我們屬於民樂的血脈呢?”
這確實是個大問題,無論是哪個世界的民樂人士都有著這樣的擔憂。
民樂交響化確實是一條不錯的道路,但是否會最終導致民樂成為西洋音樂的附庸,甚至和西洋音樂同化呢?
沈武寰針對這個問題進行了解答:“借鑒西洋音樂的形式隻是當下的一個權宜之計,我們此時此刻並沒有更多的路子來選,單論我自己的音樂路程也多有取巧的痕跡。”
“首先我的音樂相對於整個行業內的音樂是充滿創新的,民樂也完全可以采用創新的道路前行,在音樂的表現形式上追求新奇,樂器的本身上也追求另類,確實可以在一時間產生不錯的效應,但最終還是要回歸到本源上來——底蘊。”
“民樂擁有著不錯的底蘊,但卻很少對外交流,為數不多的人掌握著整個民樂的命脈,甚至到了最後這門手藝都失傳了也不願意讓外人得到,這確實是一個大問題,當然我在這裏也不是號召大家放棄自己手中的秘傳,這顯然不現實,但我們也不可能有那麽多人像方大師那樣在技藝失傳後還會想著將它們複原。”
周圍的人看了看方大師,這位德高望重的老者一直以此為己任,這是一件非常值得尊敬的事情。
但也正如沈武寰說的那樣,能夠像方大師那樣做的人又能有幾個呢?
沈武寰的話發人深省,但也有些人嗤之以鼻。
秘傳技藝自然是秘傳,斷然是不可能拿出來分享的。
沈武寰接著道:“那麽問題就回到了原點,在我們民樂人士不願意公開手中秘傳擴大民樂影響力的前提下,民樂交響化就成為了一個重要的試驗也是當今唯一的一條道路,廖大師,不知道我的意思您懂了嗎?”
廖大師點了點頭,算是應答,從沈武寰的話中,他知道了,這個結論確實是當下唯一的結論,不論他怎麽想,也沒有辦法改變。
他自己便是民樂大家,手中自然也有不少不能外傳的技藝,可他身為民樂改革派的前輩,卻從未想過將手中的技藝拿出來交流一番,這就是現狀。
廖大師知道這個現狀沒那麽容易改變,所以也就不做聲了。
眾人見廖大師沒有更多的開口反駁,便也坐下來靜觀其變。
沈武寰繼續問道:“還有什麽問題嗎?今天大家開誠布公,任何人都可以提出問題,隻要是對民樂發展有利的建議,我們都可以公開討論。”
這時候坐在西洋音樂集團裏的一位年輕人舉起了手,這可引起了極大的關注。
年輕人說道:“沈教授,我雖然不懂民樂,但對您提出的民樂交響化的想法非常讚同,民樂是屬於我們國家自有的音樂形式,其是在我心中斷然不會比西洋音樂差,差的隻是傳播形式上的問題,在全球一體化、資訊大爆炸的今天,民樂交響化確實是不二的選擇,但我有一個疑問,民樂給人的感覺似乎一直是缺乏交響性的,各種樂器的交響性也相較使用交響文化悠久的西洋樂器有著不足,具體該如何使民樂成功的交響化呢?”
沈武寰點點頭,這個問題是接續整個交流會的下一步議題,她解釋道:“交響樂畢竟是西洋音樂,在交響樂發展了無數個年頭的如今,樂器早已經因為交響樂的需求進行了相對的改變,但民樂顯然沒有這個條件,我們不可能隨意的更改樂器的標準,也不可能隨意的更改音樂的形式,那麽隻能在樂器的配器上進行妥協了。”
方大師坐直了身體,他似乎想到了什麽。
沈武寰繼續道:“妥協的辦法就是在民樂交響的進程中加入西洋樂器,來彌補這種交響性的不足。”
台下一片嘩然,在民樂演奏中加入西洋樂器?這完全就是鳩占鵲巢的情況啊?
加入了西洋樂器的民樂演奏還能稱之為民樂嗎?
方大師此時才算真正了解了沈武寰的意圖,以及那首曲子真正的目的。
“什麽叫交給我配器了?你這不就是在等著我嗎,這個丫頭都算計到我的頭上了?”
方大師真是又好氣又好笑,但也不得不否認沈武寰的這番說辭確實足以改變民樂,即便現在很多人還不理解她,但這條路總會走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