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項新鮮事物,能否引起廣泛關注,事實上並不在於它有多麽先進,有多麽高明。


    就像地球上,最先進、最高明的無疑是各個學科的最前沿成果,但那些成果在整個地球社會廣為流傳了嗎?


    並沒有,尋常人哪怕看到了新聞,也不明白那意味著什麽,更加不可能關注。


    等到人盡皆知的時候,那項成果早已不能稱之為前沿了。


    這裏麵,根本不是二級高於一級的關係。


    戚遠帶來的實證科學,之所以能夠迅速引起轟動,根本原因還是它立刻就有效揭示了“瘟疫”的真相。


    而且還與阿瑞納達人數十年間同“瘟疫”的抗爭中,所總結、摸索出的結論,相吻合、印證。


    這就足以說明實證科學的價值,再加上基礎的科學研究方法,並不是多麽高深,甚至到了令尋常人難以理解的地步。


    說到底,實證科學不過是由“排除法”不斷充實、擴展而來的。


    阿瑞納達人並不是不懂得排除法,對於奧術施法者來說,麵對不同的情況,選擇不同的法術,也是一種極其樸素的排除法的應用。


    隻是樸素與科學之間,有著相當深沉的一道天塹,思維就是跨過天塹的路,想到了和沒想到,結果大相徑庭。


    路通了,能看到、願意走上去的人,也就多了。


    正如撒向了整個銀河係的地球人類一樣,徹底擺脫了為求生存而勞動的曆史階段,被一艘又一艘堡壘級隔離成小團體的人們,在數十年間,不約而同的,科研從業者開始大麵積爆發。


    人活著總要給自己找事情做的,而對於人來說,最幸福的莫過於自己給自己找的事情,是自己最喜愛的。


    有了充足的條件,可以一一嚐試心中所愛的人們,脫出了物質的枷鎖,經過數十年的適應,開始展現全新社會關係下的勃勃生機。


    曾經的人們,為了考慮生存,不得不因為天賦或者這樣、那樣的原因,放棄、遠離自己的愛好。


    學音樂的孩子未必喜歡音樂,學美術的未必喜歡美術,學醫的、學工的、學文的、學理的……


    絕大多數人是以未來所期待的生活,規劃的學習方向,或者自己決定,或者長輩指點。


    但這些規劃、計劃,誰能保證一定可以實現目標?


    其中的影響因素太多太多了,也許愛美術的,一條路鍥而不舍走到頭,他都沒辦法憑借自己的作品吃飯、生活,更別提擁有高人一等的生活質量了。


    這樣的例子多了,就有更多的人望而卻步了。


    做科研,與此並無本質區別。


    一生的大部分時間都傾注在實驗室和圖書館之中,但你未必能夠獲得一次值得為人稱道的成果與發現,可是你就不需要生活了嗎?


    這樣的社會環境下,各行各業的隊伍中,自然而然就會存在極大數量對本業不感興趣的人。


    他們隻是在做著一門求生的“手藝”,求生的過程中,用不用一些不光彩的、令人不恥的手段,那就全憑個人道德修養了。


    這樣的人多了,那些深愛著本業的人,自然就會受到擠壓,若是不能控製雙方的比例和實際地位,整個行業停滯乃至倒退,都是很正常的事情。


    這是整個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必然會經曆的事情,想要杜絕某些現象,首先就要突破重重艱難困苦,使整個社會,離開那個發展階段。


    如果底子沒有變,光想著改變某些浮於表麵的現象,則不過是白日做夢而已。


    走入銀河係的人類,因為徹底脫離了那個依靠勞動而保證生存的階段,才擁有了密集爆發藝術火花和科研成果的條件。


    那些天賦不足卻喜好某項事業的人,哪怕一生都沒能取得令人矚目的成就,但他們足以令自己開心幸福,這就足夠了。


    也正是因此,許多看似沒有天賦的人,在堅持之中,獲得了令人意想不到的成果!


    依諾維紳被劇烈的星係運動驚駭,從而放棄尋找戚遠,當她返回地球,找到老師維塔利耶的落腳點的時候。


    再要前往維塔利耶所在地,那個距離地球五十光年的各族混居行星時,路途中所需要的時間已經縮短到了一個新曆年。


    人類一直在進步,特別是數十億人口獲得了思想上與生活上的真正解放之後,智慧的火化碰撞起來,遠比某一個、兩個天才的進步,快得多。


    如果戚遠能夠遇到一個友好的,類似地球人類這樣的文明種族,那麽他還是很有希望在有生之年,回到家鄉的。


    阿瑞納達人距離能夠滿足要求,還有相當距離,最重要的就是他們的人口太少。


    如果黃曉筱也在這裏,問題或許就能解決了。


    黃曉筱在崔萌萌的幫助下,已經成功培育出了無性繁殖的“人造人”,但先前落腳的衛星的自然環境,還沒有發育到適宜人類種族生存的地步,失去奧術保護的普通人,難以在那裏自由地生存下去。


    於是一家四口再次踏上征途,他們這次定要找到一個已經存在生命的星球。


    單單依靠人為的改造,對於一個天體的自然環境來說,實在是太漫長、太繁瑣了,而且改造之後,到底是成功還是失敗,還要經過長久的實驗,去觀察投放的生命的存活狀況。


    一個不好,說不定連黃曉筱都老死了,改造也沒能成功。


    相比之下,還是尋找一個已有生命存在的天體更簡單。


    當然了,那必須是一個存在碳基生命,類似於地球的天體。


    之前的那顆衛星,黃子和黃曉安父子兩個,找尋原始生命未果,倒是惡補了很多生物學、生命起源學和地質學的知識,猜測那裏很可能是光照和溫度都有問題,抑製了原始生命的出現。


    碳基生命離不開恒星的光和熱,但這光和熱過量了,一樣不行!


    這一回,隻要找到了合適的星球,崔萌萌和黃曉筱母子兩個就是造人的“女媧”,黃子和黃曉安父子就是引導人類走出蠻荒的“伏羲”。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印記之塔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方一點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方一點並收藏印記之塔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