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師,我既被這心魔困擾,那麽如何才能擺脫它呢?還求上師傳我慧劍,也好斷我煩惱。”江流兒不禁問道。
嚴法師繼續說道:“你被三個心魔所困,不勝其擾,一個心魔是追求逍遙自在、無拘無束生活的喜歡嬉笑玩耍的猴兒;一個是渴望人間情愛,對情欲癡心一片的豬妖;還有一個是希望手刃殺父仇人而深感自責的孝子。它們的出現都源自於你的內心,這個根源便是我執無明的煩惱,是貪、瞋、癡諸毒的體現。要降伏心魔,必須至誠念誦六字大明神咒千遍!”
“六字大明神咒?!”江流兒有些動容。
“正是!這六字大明神咒乃是唵、嘛、呢、叭、咪、吽六個字。”一邊說著,嚴法師一邊用手虛空書寫著這六個字。
江流兒悟性很強,佛性甚高,一聽到“大明神咒唵、嘛、呢、叭、咪、吽”六個字的名字和發音,便似乎十分熟悉一般,頓時激發了內心深藏的無上堅固的金剛菩提心。
嚴法師正色道:“誦念六字大明咒一萬遍,可消除積累了百千個萬劫的孽障;念六字大明咒十萬遍,可不再受生於三惡之道(即畜牲道、餓鬼道、地獄道);念六字大明咒百萬遍,可獲到達不滅諦土;念六字大明咒千萬遍,可證現法身、報身、化身,菩提身著可成佛。”
聽到這裏,江流兒連忙合掌向嚴法師致謝。同時,三個表達內心想法的詞兒馬上從他的心底迸發出來:“心無掛礙,無掛礙故,無有恐怖。”這便是他日後譯作《心經》中的那句話。
......
東都洛陽,人文薈萃,佛教氛圍濃鬱,這裏高僧雲集,人人敬重三寶。江流兒被牡丹城濃厚的佛教氣氛所吸引,專程來淨土寺講經。
淨土寺又稱東都淨土道場,建於北魏天賜元年。再次來到熟悉的淨土寺時,江流兒已是辯經會的主講,受淨土寺方丈之邀升座講經。
開講的第一天,講壇前諾大的空地就已經被淨土寺及其他各大道場趕來的眾多僧人、俗眾擠得水泄不通了,這不禁令江流兒十分感概——佛都洛陽果真名不虛傳啊!
走上獅子座的青年江流兒(玄奘)身穿一襲藍灰色的粗布僧衣,簡樸幹練而又顯得幹淨清爽。雖然沒有身披大紅袈裟,身上還散發著幾分年輕人特有的青蔥氣息,然而,當他坐到了那個法座上的時候,笑容頓斂,整個人都變得端莊凝重起來,就像一位真正的高僧大德一樣。
一個年紀輕輕的佛門弟子,能在大庭廣眾之下表現得如此睿智和沉穩,莊嚴與大氣,著實令人驚歎!講壇下麵已經有人暗暗喝彩!
“阿彌陀佛!”
一句清亮的佛號聲適時響了起來,莊重雄厚,竟將眾人嘰嘰喳喳的聲音都壓了下去,全場頓時變得鴉雀無聲,所有人都將目光聚焦於那個端坐於蒲團之上的年輕和尚身上。
卻見江流兒默默地站起身來,環顧四周,一雙清澈如水的眸子裏,仿佛有一種力量,這種力量所到之處,一片寂靜。
“小僧法號玄奘,”江流兒開口道,“今天,諸位檀越到了這裏,便是與佛有緣。現在,就由小僧來為諸位宣講佛法正道。”
說罷,江流兒稽首合掌行禮,又緩緩坐了下去。
“《法華經》雲:諸佛世尊欲令眾生開佛知見、使得清淨故,出現於世。欲示眾生、佛之知見故,出現於世。欲令眾生悟佛知見故,出現於世。欲令眾生入佛知見道故,出現於世。舍利弗,是為諸佛以一大事因緣故、出現於世。”
他的聲音清越洪亮、抑揚頓挫,仿佛充滿一種磁力,現場一片寂靜。
江流兒在講經說法時引經據典,義理分明、深入淺出,頗得眾人喜愛。但佛學經論畢竟深奧,難免有很多詞句艱澀難懂。所以,每天講完經,江流兒總會留下一些時間專門用來給大家問疑解惑,一些好事者當然也會借機刁難講經人。
“《孝經》有雲: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沙門削發出家,是不是有違孝道呢?”一個束著混元發髻的中年道士突然發難。
此刻的江流兒似乎並不緊張,當即沉著應答:“沙門削發出家,正是以清淨樸素之身,弘揚無上大道,這叫做立身行道。先生雖不削發,不也是出家人嗎?”
聞聽這一句,那個中年道士馬上啞然,不再言語。
眾人都沒有想到,這個看似隻有二十來歲的年輕和尚,竟是如此的沉穩、淡然。他的眼神中沒有因為有人故意刁難而怨恨,語氣裏也沒有對挑戰者的鄙夷,一舉一動磊落大方,就好像修行多年的高僧一樣,不禁令人為之讚歎。
“玄奘師叔,我想問的問題是......怎樣可以成佛?”一個淨土寺的小沙彌用稚嫩的嗓音發問。
看見這個天真可愛的小沙彌,江流兒的腦海中頓時出現了自己年幼時候經常纏著法明長老問東問西的場景,於是他微笑答道:“放下、忘掉就可以成佛。”
小沙彌似懂非懂地眨巴眨巴著一雙大大的眼睛,又問道:“那佛又是什麽呢?”
“佛就是你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一想一念。佛就是你自己。”
麵向眾人,江流兒又補充道:“世人拋棄雜念,可以看見清明世界。無欲無求,才能體會佛意。”
“謝謝玄奘師叔!”小沙彌合掌致謝。
“若要成佛,須得心悟。請問法師,心卻在哪裏?”一個其貌不揚的灰衣居士大聲問道。
“心生則種種法生,心滅則種種法滅;一念相應一念生,念念相應念念生。這便是心!”
“至於心在哪裏......嗯,思量人間的善事,心就是天堂;思量人間的邪惡,就化為地獄。心生毒害,人就淪為畜生;心生慈悲,處處就是菩薩;心生智慧,無處不是樂土;心裏愚癡,就處處都是苦海了。”
“那又如何做到心悟呢?”灰衣居士繼續發問。
“世間萬物皆是化相,心不動,萬物皆不動;心不變,萬物皆不變。”
“一切迷誤,隻因回避自己的內心。靜下心來,燃一炷香,檢視自己的內心,或許你可以心有所悟。”
江流兒笑對全場的僧、俗之眾。
嚴法師繼續說道:“你被三個心魔所困,不勝其擾,一個心魔是追求逍遙自在、無拘無束生活的喜歡嬉笑玩耍的猴兒;一個是渴望人間情愛,對情欲癡心一片的豬妖;還有一個是希望手刃殺父仇人而深感自責的孝子。它們的出現都源自於你的內心,這個根源便是我執無明的煩惱,是貪、瞋、癡諸毒的體現。要降伏心魔,必須至誠念誦六字大明神咒千遍!”
“六字大明神咒?!”江流兒有些動容。
“正是!這六字大明神咒乃是唵、嘛、呢、叭、咪、吽六個字。”一邊說著,嚴法師一邊用手虛空書寫著這六個字。
江流兒悟性很強,佛性甚高,一聽到“大明神咒唵、嘛、呢、叭、咪、吽”六個字的名字和發音,便似乎十分熟悉一般,頓時激發了內心深藏的無上堅固的金剛菩提心。
嚴法師正色道:“誦念六字大明咒一萬遍,可消除積累了百千個萬劫的孽障;念六字大明咒十萬遍,可不再受生於三惡之道(即畜牲道、餓鬼道、地獄道);念六字大明咒百萬遍,可獲到達不滅諦土;念六字大明咒千萬遍,可證現法身、報身、化身,菩提身著可成佛。”
聽到這裏,江流兒連忙合掌向嚴法師致謝。同時,三個表達內心想法的詞兒馬上從他的心底迸發出來:“心無掛礙,無掛礙故,無有恐怖。”這便是他日後譯作《心經》中的那句話。
......
東都洛陽,人文薈萃,佛教氛圍濃鬱,這裏高僧雲集,人人敬重三寶。江流兒被牡丹城濃厚的佛教氣氛所吸引,專程來淨土寺講經。
淨土寺又稱東都淨土道場,建於北魏天賜元年。再次來到熟悉的淨土寺時,江流兒已是辯經會的主講,受淨土寺方丈之邀升座講經。
開講的第一天,講壇前諾大的空地就已經被淨土寺及其他各大道場趕來的眾多僧人、俗眾擠得水泄不通了,這不禁令江流兒十分感概——佛都洛陽果真名不虛傳啊!
走上獅子座的青年江流兒(玄奘)身穿一襲藍灰色的粗布僧衣,簡樸幹練而又顯得幹淨清爽。雖然沒有身披大紅袈裟,身上還散發著幾分年輕人特有的青蔥氣息,然而,當他坐到了那個法座上的時候,笑容頓斂,整個人都變得端莊凝重起來,就像一位真正的高僧大德一樣。
一個年紀輕輕的佛門弟子,能在大庭廣眾之下表現得如此睿智和沉穩,莊嚴與大氣,著實令人驚歎!講壇下麵已經有人暗暗喝彩!
“阿彌陀佛!”
一句清亮的佛號聲適時響了起來,莊重雄厚,竟將眾人嘰嘰喳喳的聲音都壓了下去,全場頓時變得鴉雀無聲,所有人都將目光聚焦於那個端坐於蒲團之上的年輕和尚身上。
卻見江流兒默默地站起身來,環顧四周,一雙清澈如水的眸子裏,仿佛有一種力量,這種力量所到之處,一片寂靜。
“小僧法號玄奘,”江流兒開口道,“今天,諸位檀越到了這裏,便是與佛有緣。現在,就由小僧來為諸位宣講佛法正道。”
說罷,江流兒稽首合掌行禮,又緩緩坐了下去。
“《法華經》雲:諸佛世尊欲令眾生開佛知見、使得清淨故,出現於世。欲示眾生、佛之知見故,出現於世。欲令眾生悟佛知見故,出現於世。欲令眾生入佛知見道故,出現於世。舍利弗,是為諸佛以一大事因緣故、出現於世。”
他的聲音清越洪亮、抑揚頓挫,仿佛充滿一種磁力,現場一片寂靜。
江流兒在講經說法時引經據典,義理分明、深入淺出,頗得眾人喜愛。但佛學經論畢竟深奧,難免有很多詞句艱澀難懂。所以,每天講完經,江流兒總會留下一些時間專門用來給大家問疑解惑,一些好事者當然也會借機刁難講經人。
“《孝經》有雲: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沙門削發出家,是不是有違孝道呢?”一個束著混元發髻的中年道士突然發難。
此刻的江流兒似乎並不緊張,當即沉著應答:“沙門削發出家,正是以清淨樸素之身,弘揚無上大道,這叫做立身行道。先生雖不削發,不也是出家人嗎?”
聞聽這一句,那個中年道士馬上啞然,不再言語。
眾人都沒有想到,這個看似隻有二十來歲的年輕和尚,竟是如此的沉穩、淡然。他的眼神中沒有因為有人故意刁難而怨恨,語氣裏也沒有對挑戰者的鄙夷,一舉一動磊落大方,就好像修行多年的高僧一樣,不禁令人為之讚歎。
“玄奘師叔,我想問的問題是......怎樣可以成佛?”一個淨土寺的小沙彌用稚嫩的嗓音發問。
看見這個天真可愛的小沙彌,江流兒的腦海中頓時出現了自己年幼時候經常纏著法明長老問東問西的場景,於是他微笑答道:“放下、忘掉就可以成佛。”
小沙彌似懂非懂地眨巴眨巴著一雙大大的眼睛,又問道:“那佛又是什麽呢?”
“佛就是你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一想一念。佛就是你自己。”
麵向眾人,江流兒又補充道:“世人拋棄雜念,可以看見清明世界。無欲無求,才能體會佛意。”
“謝謝玄奘師叔!”小沙彌合掌致謝。
“若要成佛,須得心悟。請問法師,心卻在哪裏?”一個其貌不揚的灰衣居士大聲問道。
“心生則種種法生,心滅則種種法滅;一念相應一念生,念念相應念念生。這便是心!”
“至於心在哪裏......嗯,思量人間的善事,心就是天堂;思量人間的邪惡,就化為地獄。心生毒害,人就淪為畜生;心生慈悲,處處就是菩薩;心生智慧,無處不是樂土;心裏愚癡,就處處都是苦海了。”
“那又如何做到心悟呢?”灰衣居士繼續發問。
“世間萬物皆是化相,心不動,萬物皆不動;心不變,萬物皆不變。”
“一切迷誤,隻因回避自己的內心。靜下心來,燃一炷香,檢視自己的內心,或許你可以心有所悟。”
江流兒笑對全場的僧、俗之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