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著賈璉一臉不爽地帶著旺兒走了,管家心情也愉快起來。最近幾天,這位賈家二爺可給他添了不少的堵。
顧忌主家有事,管家趕緊收斂起得意的神情,把黛玉和葉姨娘讓進了屋裏。
這間前廳原本是接待莊子鋪麵的管事,兼作處理外麵人情往來的地方,旁邊的兩間房子就是賬房。裏麵兩個戴著眼鏡的賬房先生連忙站起來,管家向他們介紹道:
“這是大小姐。”兩位賬房連忙作揖。
黛玉說了聲“辛苦了”,問了幾句最近府裏的開銷,又給二位賬房提了月錢,叮囑管家不可慢待,就出了賬房往前廳去說話。
要防止賈璉插手林家的家業,一切都得小心才行。
管家在旁邊取出了一個折子,上麵寫著前來吊唁的賓客。人數並不是很多,因為林如海一死林家就僅剩了一個孤女,再沒有人能挑起大梁值得他們巴結,因此那些利益往來的人就轉投他處,忙著去獻媚於即將上任的新任巡鹽禦史。
黛玉接過來看了看,隻見上麵列著揚州知府、知縣、縣令並漕運鹽務上的同僚數十人,以及與林如海同科的進士幾人,另有沾親帶故的遠親若幹。她從頭看到尾,不見一個“林”字,於是又問:“可曾派人到老家去報信了?”
林如海的老家是在蘇州。
管家支支吾吾了半晌,說道:“老爺的意思是,姑蘇老家的親戚都是出了五服的,來往很少。又有祖輩留下的齷齪,因此決定不叫他們過來,隻讓派個人去通知一聲。”
黛玉的記憶中對於姑蘇老家的親人也沒有太多的印象,隻記得前一世送林如海的靈柩回去下葬的時候,才見到了幾個人,又有賈璉在其中攔著,也沒有說上幾句話。
葉姨娘察言度色,向管家說道:
“應該去派人把老家那邊的親戚請來。”
管家苦笑道:“老爺臨終前有交代,不必派專人去請,一應事務都等大小姐和賈家陪來的親戚商榷著發落。”林如海先前的書信中,透露著把黛玉托付給賈府的意思,這也是賈璉敢大模大樣地插手林家賬務的原因。
林如海想不到的是,他托付錯了,家業白白拱手相送不說,還搭上了幼女的性命。
“既然先頭派人去通知了,也就不必再遣人去接了。”黛玉說道。管家與葉姨娘都明白,林如海的發喪就在這幾天,再遣人去接已經來不及了。巡鹽禦史府不比別的地方,當今聖上開恩,準許在府裏發喪,已經是難得的恩遇。新的巡鹽禦史即將到任,他們必須在對方到任之前把一切辦理妥當。
“管家跟我說說,咱們家裏現在的情況吧?”林黛玉向管家問道。
林家有多少家產,她要做到心中有數,才更清晰地明白上一世王夫人之流究竟得到了多大的好處。
管家見黛玉問起現況,知道是問林如海一共留下了多少家產,便示意黛玉往外麵去。葉姨娘跟在後麵,雪雁卻被葉姨娘打發回去給黛玉拿手爐去了。
通往各院的道路靜悄悄的沒什麽人,林如海一向崇尚節儉,因此林家不比賈家,處處都有小廝婆子。二來自林如海逝世之後,府裏的仆人又打發出去了一批,如今在各處侍候的,多半都是林家的家生子。
葉姨娘、管家與黛玉一邊說話,一邊往葉姨娘的院子裏走去。黛玉得知賬上尚有二百萬兩現銀,另外在蘇州和揚州都有鋪子大小近百個,還有幾十個莊子。這是林家四代公侯積攢下來的家業,到了林如海和賈敏的手裏之後,不但沒有揮霍,反而如滾雪球一般,愈見興盛。
“管家,這些鋪子如果賣掉,能賣得多少銀子?”黛玉問道,臉上的神情不見驚喜,反而淡淡的。
“大小姐要賣掉鋪子嗎?”管家的心中猛地一驚,那些鋪子多半生意都做得風生水起,如果直接賣掉,實在是太可惜了。然而,畢竟林黛玉才是林家的主子,他隻好壓下心裏的意見,一五一十地據實相告:“鋪子如果一間間仔細找買主,二千萬兩也是賣得的。如果大小姐急著變現,連貨物一並處理了,雖然虧損太過,也可以賣個一千萬兩左右。”
黛玉抿了抿嘴唇,沒有說話。前生賈璉兩三個月內就把鋪子和莊子全數賣掉了,如果單以鋪子來算,就有一千萬兩白銀的進項,再加上田莊,還有賬上的三百萬兩現銀,隻怕不下一千五百萬兩。
那麽賈璉與王熙鳳所說的“到哪兒再發個二三百萬的財可好呢”,說的竟不是林家的所有家產,而是賈璉夫婦在這當中撈到的油水了。
那些鋪子的下落如何,被什麽人買去了,深居在賈府內的黛玉並沒有聽過什麽消息。想來王家和與王家是姻親的薛家,不會錯過這個好機會的。
葉姨娘帶著黛玉進了自己的院子,管家隻在外廳等著。葉姨娘吩咐小廝和丫頭們都到外麵去守著,自己進內室抱出了一個匣子,來到外廳裏。管家從脖子上取下了一把鑰匙,打開了匣子上的鎖,葉姨娘打開匣子,隻見裏麵又有一個黑沉沉的小箱子。她從身上取下一把精巧的小鑰匙,打開了箱子外麵的鎖,隨後掀開箱蓋,把小箱子移到了黛玉的麵前。
箱子裏厚厚的一遝蓋著印鑒的紙,約有近百張。黛玉大略地翻了翻,隻見裏麵全是鋪子的房契。拿起這一打房契,再看底下還有一個精致的印章壓著一遝薄紙,拿起來一看,卻是莊子的地契。
林家的所有不動產,都鎖在這個小箱子裏了。
前世再加上重生回來,黛玉還是第一次這樣直觀地接觸自己的家產。她掩上箱子,重新把鎖鎖上,把兩把鑰匙仍舊交給管家和葉姨娘每人一把。
誰知管家堅決不再收回鑰匙,連葉姨娘也連連推辭。除了避免嫌疑之外,林家的巨額財產在眼前,主子的年齡又極小,他們唯恐自己起些不該有的心思。
黛玉見管家一意不再接管鑰匙,轉而向葉姨娘說話:“姨娘將來打算何去何從?”
葉姨娘知道,林黛玉作為林家的新任主子,當然是有權利打發自己的,當下唯有苦笑著回一句:“全憑大小姐打發。”
葉姨娘被賣到林家當妾多年,父母親早已去世,僅有的一個兄長也並不親近,如果被遣回家鄉,也盡是受別人的冷眼度日。要是能被打發去林家在姑蘇的老宅守著,雖然比從前清苦些,也是難得的好去處了。
隻是這些話,她並不敢明說,隻在心裏想一想罷了。
黛玉說道:“我知道姨娘想必是想著回家與親人團聚,隻是黛玉在這裏有個不情之請。”
葉姨娘聽了前一句,正擔心林黛玉真的要遣她回家鄉,忽然聽了下一句有轉折的意思,連忙屏息等著下文。
隻聽黛玉繼續說道:“我們家的家業不少,我又年紀還小,外人看著眼饞的怕也是有的。父母親都已經去世,姨娘就是半個長輩,還求姨娘暫緩回家鄉,留下來幫我打理家業。”
葉姨娘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了。
賈敏去世之後,作為府裏跟隨林如海時間最長的妾室,葉姨娘也管理起了府裏的一些庶務,僅限於府內吃用的開銷,還有其他幾位姨娘的衣裳月錢而已。
黛玉認真地補充了一句:“不是讓姨娘全部接過去,管家仍舊按父親在時的規矩做事,有事就同姨娘商量著辦,再讓人跟我說一聲也就是了。”
黛玉想好了,林家既沒有比較近的親人,那麽短時間內,她還是得依靠賈府這棵大樹。不然的話,一個孤女坐擁千萬遺產,分分鍾就能被各方勢力吃得連骨頭都不剩。
賈府,她是要去的。隻是家產不會再輕易地交出去。王夫人為著元妃省親的事兒,蓋院子需要用錢是麽?那就寫欠條來借好了。
黛玉的心裏愉悅地打起了小算盤。
顧忌主家有事,管家趕緊收斂起得意的神情,把黛玉和葉姨娘讓進了屋裏。
這間前廳原本是接待莊子鋪麵的管事,兼作處理外麵人情往來的地方,旁邊的兩間房子就是賬房。裏麵兩個戴著眼鏡的賬房先生連忙站起來,管家向他們介紹道:
“這是大小姐。”兩位賬房連忙作揖。
黛玉說了聲“辛苦了”,問了幾句最近府裏的開銷,又給二位賬房提了月錢,叮囑管家不可慢待,就出了賬房往前廳去說話。
要防止賈璉插手林家的家業,一切都得小心才行。
管家在旁邊取出了一個折子,上麵寫著前來吊唁的賓客。人數並不是很多,因為林如海一死林家就僅剩了一個孤女,再沒有人能挑起大梁值得他們巴結,因此那些利益往來的人就轉投他處,忙著去獻媚於即將上任的新任巡鹽禦史。
黛玉接過來看了看,隻見上麵列著揚州知府、知縣、縣令並漕運鹽務上的同僚數十人,以及與林如海同科的進士幾人,另有沾親帶故的遠親若幹。她從頭看到尾,不見一個“林”字,於是又問:“可曾派人到老家去報信了?”
林如海的老家是在蘇州。
管家支支吾吾了半晌,說道:“老爺的意思是,姑蘇老家的親戚都是出了五服的,來往很少。又有祖輩留下的齷齪,因此決定不叫他們過來,隻讓派個人去通知一聲。”
黛玉的記憶中對於姑蘇老家的親人也沒有太多的印象,隻記得前一世送林如海的靈柩回去下葬的時候,才見到了幾個人,又有賈璉在其中攔著,也沒有說上幾句話。
葉姨娘察言度色,向管家說道:
“應該去派人把老家那邊的親戚請來。”
管家苦笑道:“老爺臨終前有交代,不必派專人去請,一應事務都等大小姐和賈家陪來的親戚商榷著發落。”林如海先前的書信中,透露著把黛玉托付給賈府的意思,這也是賈璉敢大模大樣地插手林家賬務的原因。
林如海想不到的是,他托付錯了,家業白白拱手相送不說,還搭上了幼女的性命。
“既然先頭派人去通知了,也就不必再遣人去接了。”黛玉說道。管家與葉姨娘都明白,林如海的發喪就在這幾天,再遣人去接已經來不及了。巡鹽禦史府不比別的地方,當今聖上開恩,準許在府裏發喪,已經是難得的恩遇。新的巡鹽禦史即將到任,他們必須在對方到任之前把一切辦理妥當。
“管家跟我說說,咱們家裏現在的情況吧?”林黛玉向管家問道。
林家有多少家產,她要做到心中有數,才更清晰地明白上一世王夫人之流究竟得到了多大的好處。
管家見黛玉問起現況,知道是問林如海一共留下了多少家產,便示意黛玉往外麵去。葉姨娘跟在後麵,雪雁卻被葉姨娘打發回去給黛玉拿手爐去了。
通往各院的道路靜悄悄的沒什麽人,林如海一向崇尚節儉,因此林家不比賈家,處處都有小廝婆子。二來自林如海逝世之後,府裏的仆人又打發出去了一批,如今在各處侍候的,多半都是林家的家生子。
葉姨娘、管家與黛玉一邊說話,一邊往葉姨娘的院子裏走去。黛玉得知賬上尚有二百萬兩現銀,另外在蘇州和揚州都有鋪子大小近百個,還有幾十個莊子。這是林家四代公侯積攢下來的家業,到了林如海和賈敏的手裏之後,不但沒有揮霍,反而如滾雪球一般,愈見興盛。
“管家,這些鋪子如果賣掉,能賣得多少銀子?”黛玉問道,臉上的神情不見驚喜,反而淡淡的。
“大小姐要賣掉鋪子嗎?”管家的心中猛地一驚,那些鋪子多半生意都做得風生水起,如果直接賣掉,實在是太可惜了。然而,畢竟林黛玉才是林家的主子,他隻好壓下心裏的意見,一五一十地據實相告:“鋪子如果一間間仔細找買主,二千萬兩也是賣得的。如果大小姐急著變現,連貨物一並處理了,雖然虧損太過,也可以賣個一千萬兩左右。”
黛玉抿了抿嘴唇,沒有說話。前生賈璉兩三個月內就把鋪子和莊子全數賣掉了,如果單以鋪子來算,就有一千萬兩白銀的進項,再加上田莊,還有賬上的三百萬兩現銀,隻怕不下一千五百萬兩。
那麽賈璉與王熙鳳所說的“到哪兒再發個二三百萬的財可好呢”,說的竟不是林家的所有家產,而是賈璉夫婦在這當中撈到的油水了。
那些鋪子的下落如何,被什麽人買去了,深居在賈府內的黛玉並沒有聽過什麽消息。想來王家和與王家是姻親的薛家,不會錯過這個好機會的。
葉姨娘帶著黛玉進了自己的院子,管家隻在外廳等著。葉姨娘吩咐小廝和丫頭們都到外麵去守著,自己進內室抱出了一個匣子,來到外廳裏。管家從脖子上取下了一把鑰匙,打開了匣子上的鎖,葉姨娘打開匣子,隻見裏麵又有一個黑沉沉的小箱子。她從身上取下一把精巧的小鑰匙,打開了箱子外麵的鎖,隨後掀開箱蓋,把小箱子移到了黛玉的麵前。
箱子裏厚厚的一遝蓋著印鑒的紙,約有近百張。黛玉大略地翻了翻,隻見裏麵全是鋪子的房契。拿起這一打房契,再看底下還有一個精致的印章壓著一遝薄紙,拿起來一看,卻是莊子的地契。
林家的所有不動產,都鎖在這個小箱子裏了。
前世再加上重生回來,黛玉還是第一次這樣直觀地接觸自己的家產。她掩上箱子,重新把鎖鎖上,把兩把鑰匙仍舊交給管家和葉姨娘每人一把。
誰知管家堅決不再收回鑰匙,連葉姨娘也連連推辭。除了避免嫌疑之外,林家的巨額財產在眼前,主子的年齡又極小,他們唯恐自己起些不該有的心思。
黛玉見管家一意不再接管鑰匙,轉而向葉姨娘說話:“姨娘將來打算何去何從?”
葉姨娘知道,林黛玉作為林家的新任主子,當然是有權利打發自己的,當下唯有苦笑著回一句:“全憑大小姐打發。”
葉姨娘被賣到林家當妾多年,父母親早已去世,僅有的一個兄長也並不親近,如果被遣回家鄉,也盡是受別人的冷眼度日。要是能被打發去林家在姑蘇的老宅守著,雖然比從前清苦些,也是難得的好去處了。
隻是這些話,她並不敢明說,隻在心裏想一想罷了。
黛玉說道:“我知道姨娘想必是想著回家與親人團聚,隻是黛玉在這裏有個不情之請。”
葉姨娘聽了前一句,正擔心林黛玉真的要遣她回家鄉,忽然聽了下一句有轉折的意思,連忙屏息等著下文。
隻聽黛玉繼續說道:“我們家的家業不少,我又年紀還小,外人看著眼饞的怕也是有的。父母親都已經去世,姨娘就是半個長輩,還求姨娘暫緩回家鄉,留下來幫我打理家業。”
葉姨娘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了。
賈敏去世之後,作為府裏跟隨林如海時間最長的妾室,葉姨娘也管理起了府裏的一些庶務,僅限於府內吃用的開銷,還有其他幾位姨娘的衣裳月錢而已。
黛玉認真地補充了一句:“不是讓姨娘全部接過去,管家仍舊按父親在時的規矩做事,有事就同姨娘商量著辦,再讓人跟我說一聲也就是了。”
黛玉想好了,林家既沒有比較近的親人,那麽短時間內,她還是得依靠賈府這棵大樹。不然的話,一個孤女坐擁千萬遺產,分分鍾就能被各方勢力吃得連骨頭都不剩。
賈府,她是要去的。隻是家產不會再輕易地交出去。王夫人為著元妃省親的事兒,蓋院子需要用錢是麽?那就寫欠條來借好了。
黛玉的心裏愉悅地打起了小算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