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化生的自然萬物,如同人類肢體的對稱一樣,都是成雙成對出現。究其根本道理,因為事物都不能單獨的生存繁衍。凡文章篇籍,其中字詞語句所表達者,原本都應是作者內心自在的情懷誌氣。通常情況下,即便曆經深思熟慮的辭藻章節,也需要高下對稱和先後呼應,才能夠符合自然趣味,進而贏得鮮明生動的閱讀效果。


    遠在唐堯虞舜時代,無論言語還是記述,都還沒有講究文采的駢儷韻律。但是,在《尚書?大禹謨》中,皋陶說出的“罪疑惟輕,功疑惟重。”(罪責若有疑問,就要從輕發落;功績若存疑點,仍然從重獎賞。)其中,還有一個大臣益則說過“滿招損,謙受益。”(驕傲自滿招致傷害,謙虛謹慎受益自身。),像他們二人的話語,雖不是刻意咬文嚼字,卻完全屬於對偶成句了。


    再者,《周易》的《文言》《係辭》等,都是聖賢先哲精心妙想的傑作啊。例如《周易?文言》中,在講解乾卦“四德”的“元、亨、利、貞”時,言辭顯然都是句句銜接偶對,像詮釋乾卦“九五”的“雲龍風虎”等語句,更是韻律和諧的字字成珠了。再如《周易?係辭》,在逐步逐層講解“乾坤易簡”時,字詞語句,婉轉流暢,像論說“日月往來”等措辭,上下呼應,陰陽頓挫。


    例舉上述遠古經典,盡管句型字數多少不一,但言詞語義始終互應對稱。至於盛行於西周的《詩經》,再有春秋時在卿大夫之間交流的言語文字,也是處處都存在著對偶駢儷,而這一切完全屬於自然成趣的現象,絕不是故意雕章琢句的結果。


    步入漢代後,自楊子雲、司馬相如、張衡、蔡邕等人,率先崇尚偶句麗辭。他們之所以有這樣的的文化姿態,原本如同《莊子?田子方》中宋元君推崇率真繪畫,亦像《吳越春秋?闔閭內傳》中宣揚幹將莫邪專注鑄劍一樣,旨在表現一種藝術追求上的專心致誌和精工細作。然而,他們先鋒榜樣一類的行為結果,卻促成了流行豔詞美句的社會文風,導致了文辭章句開始崇尚駢儷偶對和韻律節奏在感覺上的形式化意義了。到了魏晉時代,文藝名家不僅是更加傾心於雕章琢句,甚至斟酌推敲的已經達到無微不至、無以複加的程度。在如此社會時尚和文學風氣之下,深諳流行潮流之所以演變如此的佼佼者,尚且能夠因勢利導,仰仗巧能補拙,從而精彩紛呈。但是,大多數一味隨波逐浪的浮躁模仿者,往往深陷矯揉造作的泥沼,落得一個勞而無功的悲憐結果。


    在文章語句之中,所謂駢儷偶對,通常有四種狀況:一者,言對容易;二者,事對較難;三者,反對(對仗)尤佳;四者,正對笨拙。“言對”通常僅是字詞語句的整齊偶對,在義理聯想上,一般不使用舉例類比;“事對”貴在義理內涵上的呼應,通過對照舉例,從而使語義更加明確和生動形象;至於“反對”者,例如“西伯幽而演易,周旦顯而製禮。”句式,於言行舉止與事態局麵的描寫中間,看似各持一端,貌似互不關聯,但在根本誌趣上,卻又完全一致;所謂“正對”的缺憾,根本在於駢儷偶對的句式章句,即便兩者在字詞上完全不同,但其表述的寓意內涵,必定近似抑或雷同。


    對於上述四種文句格式,若依次舉例:譬如漢初司馬相如的《上林賦》中“修容乎《禮》園,翱翔乎《書》圃。”(大意:運用《禮》來規範國家風俗,宣楊《書》來教化民眾。)屬於“言對”一類;楚地宋玉的《神女賦》中“毛嬙鄣袂,不足程式;西施掩麵,比之無色。”(大意:宋玉夢中的美女,毛嬙見了衣袖遮麵,不敢相比;西施見了雙手掩麵,自知遜色。)歸類“事對”;再者,三國時王粲《登樓賦》中“鍾儀幽而楚奏,莊舄顯而越吟。”(大意:鍾儀被囚禁晉國,仍然彈奏楚聲;莊舄做官楚國,病中呻吟越語。)隸屬“反對”一類;像西晉張載《七哀詩》中“漢祖想枌榆,光武思白水。”(大意:漢高祖想家懷枌榆,光武帝思鄉念白水。)明顯是“正對”了。


    省察上述例句,大致而言:直抒胸臆的“言對”,往往字詞簡練成趣,所以對偶自然,也比較容易一些;“事對”需要知識學問的積累熟稔,所以存在一定難度;“反對”需要穎悟、明白、宣揚“陰陽一體、是非一同”的道德真理,如果運用恰當而又不失偏頗,則必定卓越非凡;而“正對”的應用,往往多數為世俗常情,或是大眾皆知的一般知識或通俗常識,雖有一目了然的清楚簡單,但也因此顯得單薄、淺顯和笨拙。事實上,在“言對”與“事對”的具體運用當中,其本身行文之間就存在著“反對”與“正對”的區別。所以,像以上所述的四類劃分,僅是一種方便比較說明的區別辦法而已。無論作者還是讀者,一旦明確了駢儷對偶的本質所在,即刻豁然開朗,進而靈活運用,並能舉一反三。


    除了上麵例舉的一些駢體偶對的佳作名句之外,比如西晉張華的《雜詩》中有過一句:“遊雁比翼翔,歸鴻知接翮。”(遠遊大雁比翼飛,歸來鴻鳥連翅翔。)而與他同時代的劉琨,在一首《重贈盧諶》中則有:“宣尼悲獲麟,西狩泣孔邱。”(聞聽獲麟仲尼悲,知由西獵孔丘泣。)像這樣一類對照呼應的文章語句,就屬於駢儷偶辭中的累贅敗筆了。


    縱觀麗辭偶句在文章中運用,“言對”看似容易,但若能達到優美效果,貴在精巧絕配。同樣,“事對”若能恰到好處,貴在事前須有對知識典故的了若指掌,進而於具體使用時才能信手拈來,並能達到類比適當的水平。再者,在“事對”中間,如果偶對的詞句彼此不相般配,就會如同駕轅中驂與服的馬力安排一樣,如果搭配失衡,不但難以奔駛遠行,並且還有掣肘翻車的危險。


    凡文章之中,無論抒發情誌還是闡述義理,如果不使用起碼兩種以上的“事對”相互烘托,而是一事到底,或者一例獨行,必定像傳說中一隻腳的夔龍,越是體型龐大魁梧,一旦跳躍而明顯跛行起來,反而越發尷尬難看。因此,如果文章篇籍在情誌氣質上平淡無奇,再加上章句色彩庸常和駢儷偶辭寡味,那麽必定令讀者味如嚼蠟而昏昏欲睡了。所以,唯有情感義理的通達圓潤,並有詞韻偶對的珠聯璧和,才能使駢儷偶辭的運用效果,如同豐富多彩的佩玉,雖然形色各異,但一樣金聲玉振,方且相得益彰。


    總而言之:造化萬物,自然成雙;駢儷偶辭,生動文章。左右兼顧易言對,彰顯事理舉成雙。並蒂鮮花特別豔,鏡影姿色分外嬌;從來佩玉成雙對,自古文章忌單調。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文心雕龍新譯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克諧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克諧並收藏文心雕龍新譯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