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夫從人多奮辭而寡可信,說一諸侯之王,出而乘其車;約一國而反,成而封侯之基。是故天下之遊士,莫不日夜搤腕瞋目切齒以言從之便,以說人主。人主覽其辭,牽其說,惡得無眩哉?臣聞積羽沉舟,群輕折軸,眾口鑠金,故願大王之熟計之也。”
魏王曰:“寡人蠢愚,前計失之。請稱東藩,築帝宮,受冠代,祠春秋,效河外。”
齊魏約而伐楚
齊魏約而伐楚,魏以董慶為質於齊。楚攻齊,大敗之,而魏弗救。田嬰怒,將殺董慶。旰夷為董慶謂田嬰曰:“楚攻齊,大敗之,而不敢深入者,以魏為將內之於齊而擊其後。今殺董慶,是示楚無魏也。魏怒合於楚,齊必危矣。不如貴董慶以善魏而疑之於楚也。”
蘇秦拘於魏
蘇秦拘於魏,欲走而之韓,魏氏閉關而不通。齊使蘇厲為之謂魏王曰:“齊請以宋地封涇陽君,而秦不必也。夫秦非不利有齊而得宋地也,然其所以不受者,不信齊王與蘇秦也。今秦見齊、魏之不合也如此其甚也,則齊必不欺秦,而秦信齊矣。齊、秦合而涇陽君有宋地,則非魏之利也。故王不如複東蘇秦,秦必疑齊而不聽也。夫齊、秦不合,天下無憂,伐齊成則地廣矣。”
陳軫為秦使於齊
陳軫為秦使於齊,過魏,求見犀首。犀首謝陳軫。陳軫曰:“軫之所以來者,事也。公不見軫,軫且行,不得待異日矣。”犀首乃見之。陳軫曰:“公惡事乎?何為飲食而無事?無事必來?”犀首曰:“衍不肖,不能得事焉,何敢惡事?”陳軫曰:“請移天下之事於公。”犀首曰:“奈何?”陳軫曰:“魏使李從以車百乘使於楚,公可以居其中而疑之。公謂魏王曰:‘臣與燕、趙故矣,數令人召臣也,曰無事必來。今臣無事,請謁而往。無久,旬五之期。’王必無辭以止公。公得行,因自言於廷曰:‘臣急使燕、趙,急約車為行具。’”犀首曰:“諾。”謁魏王,王許之,即明言使燕、趙。
諸侯客聞之,皆使人告其王曰:“李從以成百乘使楚,犀首又以車三十乘使燕、趙。”齊王聞之。恐後天下得魏,以事屬犀首,犀首受齊事。魏王止其行使。燕、趙聞之,亦以事屬犀首。楚王聞之,曰:“李從約寡人,今燕、齊、趙皆以事因犀首,犀首必欲寡人,寡人欲之。”乃倍李從而以事因犀首。魏王曰:“所以不使犀首者,以為不可。令四國屬以事,寡人亦以事因焉。”犀首遂主天下之事,複相魏。
張儀惡陳軫於魏王
張儀惡陳軫於魏王曰:“軫善事楚,為求壤地也甚力之。”左華謂陳軫曰:“儀善於魏王,魏王甚愛之。公雖百說之,猶不聽也。公不如儀之言為資而反於楚王。”陳軫曰:“善。”因使人先言於楚王。
張儀欲窮陳軫
張儀欲窮陳軫,令魏召而相之,來將悟之。將行,其子陳應止其公之行,曰:“物之湛者,不可不察也。鄭強出秦曰應為知。夫魏欲絕楚、齊,必重迎公。郢中不善公者,欲公之去也,必勸王多公之車。公至宋,道稱疾而毋行,使人謂齊王曰:‘魏之所以迎我者,欲以絕齊、楚也。’”
齊王曰:“子果無之魏而見寡人也,請封子。”因以魯侯之車迎之。
張儀走之魏
張儀走之魏,魏將迎之。張醜諫於王欲勿內,不得於王。張醜退,複諫於王曰:“王亦聞老妾事其主婦者乎?子長色衰,重家而已。今臣之事王,若老妾之事其主婦者。”魏因不納張儀。
張儀欲以魏合於秦韓
張儀欲以魏合於秦、韓而攻齊、楚。惠施欲以魏合於齊、楚以案兵。人多為張子於王所。惠子謂王曰:“小事也。謂可者謂不可者正半,況大事乎?以魏合於秦、韓而攻齊、楚,大事也,而王之群臣皆以為可。不知是其可也,如是其明耶?而群臣之知術也,如是其同耶?是其可也,未若是其明也;而群臣之知術也,又非皆同也。是有其半塞也。所謂劫主者失其半者也。”
張子儀以秦相魏
張子儀以秦相魏,齊、楚怒而欲攻魏。雍沮謂張子曰:“魏之所以相公者,以公相則國家安而百姓無患。今公相而魏受兵,是魏計過也。齊、楚攻魏,公必危矣。”張子曰:“然則奈何?”雍沮曰:“請令齊、楚解攻。”雍沮謂齊、楚之君曰:“王亦聞張儀之約秦王乎?曰:‘王若相儀於魏,齊、楚惡儀必攻魏。魏戰而勝,是齊、楚之兵折,而儀固得魏矣;若不勝魏,魏必事秦以持其國,必割地以賂王。若欲複攻,其敝不足以應秦。’此儀之所以與秦王陰相結也。今儀相魏而攻之,是使儀之計當於秦也,非所以窮儀之道也。”齊、楚之王曰:“善。”乃遽解攻於魏。
張儀欲並相秦魏
張儀欲並相秦、魏,故謂魏王曰:“儀請以秦攻三川,王以其間約南陽,韓氏亡。”史厭謂趙獻曰:“公何不以楚佐儀求相之於魏?韓恐亡,必南走楚。儀兼相秦、魏,則公亦必並相楚、韓也。”
魏將相張儀
魏王將相張儀,犀受弗利,故令人謂韓公叔曰:“張儀以合秦、魏矣。其言曰:‘魏攻南陽,秦攻三川,韓氏必亡。’且魏所以貴張子者,欲得地,則韓之南陽舉矣。子盍少委焉,以為衍功,則秦、魏之交可廢矣。如此,則魏必圖秦而棄儀,收韓而相衍。”公叔以為信,因而委之,犀首以為功,果相魏。
楚許魏六城
楚許魏六城,與之伐齊而存燕。張儀欲敗之,謂魏王曰:“齊畏三國之合也,必反燕地以下楚,楚、趙必聽之,而不與魏六城。是王失謀於楚、趙,而樹怨於齊、秦也。齊遂伐趙,取乘丘,收侵地,虛、頓丘危。楚破南陽、九夷,內沛,許、鄢陵危。王之所得者親觀也。而道途宋、衛為製,事敗為趙驅,事成功縣宋、衛。”魏王弗聽也。
張儀告公仲
張儀告公仲,令以饑故,賞韓王以近河外。魏王懼,聞張子。張子曰:“秦欲救齊,韓欲攻南陽,秦、韓合而欲攻南陽無異也,且以遇卜王,王不遇秦,韓之卜也決矣。”魏王遂尚遇秦信韓,廣魏救趙,尺楚人遽於萆下,伐齊之事遂敗。
徐州之役
徐州之役,犀首謂梁王曰:“何不陽與齊而陰結於楚?二國恃王,齊、楚必戰。齊戰勝楚,而與乘之,必取方城之外;楚戰勝齊敗,而與乘之,是太子之讎報矣。”
秦敗東周
秦敗東周,與魏戰於伊闕,殺犀武。魏令公孫衍乘勝而留於境,請卑辭割埊,以講於秦。為竇屢謂魏王曰:“臣不知衍之所以聽於秦之少多,然而臣能半衍之割而令秦講於王。”王曰:“奈何?”對曰:“王不若與竇屢關內侯,而令趙。王重其行而厚奉之。因揚言曰:‘聞周、魏令竇屢以割魏於奉陽君而聽秦矣。’夫周君、竇屢、奉陽君之與穰侯,貿首之仇也。今行和者,竇屢也;製割者,奉陽君也。太後恐其不因穰侯也,而欲敗之,必以少割請合於王,而和於東周與魏也。”
齊王將見燕趙楚之相於衛
齊王將見燕、趙、楚之相於衛,約外魏。魏王懼,恐其謀伐魏也,告公孫衍。公孫衍曰:“王與臣百金,臣請敗之。”王為約車,載百金。犀首期齊王至之曰,先以車五十乘而至衛,間齊行以百金,以請先見齊王。乃得見,因久坐,安從容談。三國之相怨。謂齊王曰:“王與三國約外魏,魏使公孫衍來,今久與之談,是王謀三國也。”齊王曰:“魏王聞寡人來,使公孫子開寡人,寡人無與之語也。”三國之不相信齊王之遇,遇事遂敗。
魏令公孫衍請和於秦
魏令公孫衍請和於秦,綺母恢教之語曰:“無多割。曰,和成固有秦重和以與王遇;和不成,則後必莫能以魏合與秦者矣。”
公孫衍為魏將
公孫衍為魏將,與其相田繻不善。季子為衍謂梁王曰:“王獨不見夫服牛驂驥乎?不可以行百步。今王以衍為可使將,故用之也;而聽相之計,是服牛驂驥也。牛馬俱死,而不能成其功,王之國必傷矣!願王察之。”
魏王曰:“寡人蠢愚,前計失之。請稱東藩,築帝宮,受冠代,祠春秋,效河外。”
齊魏約而伐楚
齊魏約而伐楚,魏以董慶為質於齊。楚攻齊,大敗之,而魏弗救。田嬰怒,將殺董慶。旰夷為董慶謂田嬰曰:“楚攻齊,大敗之,而不敢深入者,以魏為將內之於齊而擊其後。今殺董慶,是示楚無魏也。魏怒合於楚,齊必危矣。不如貴董慶以善魏而疑之於楚也。”
蘇秦拘於魏
蘇秦拘於魏,欲走而之韓,魏氏閉關而不通。齊使蘇厲為之謂魏王曰:“齊請以宋地封涇陽君,而秦不必也。夫秦非不利有齊而得宋地也,然其所以不受者,不信齊王與蘇秦也。今秦見齊、魏之不合也如此其甚也,則齊必不欺秦,而秦信齊矣。齊、秦合而涇陽君有宋地,則非魏之利也。故王不如複東蘇秦,秦必疑齊而不聽也。夫齊、秦不合,天下無憂,伐齊成則地廣矣。”
陳軫為秦使於齊
陳軫為秦使於齊,過魏,求見犀首。犀首謝陳軫。陳軫曰:“軫之所以來者,事也。公不見軫,軫且行,不得待異日矣。”犀首乃見之。陳軫曰:“公惡事乎?何為飲食而無事?無事必來?”犀首曰:“衍不肖,不能得事焉,何敢惡事?”陳軫曰:“請移天下之事於公。”犀首曰:“奈何?”陳軫曰:“魏使李從以車百乘使於楚,公可以居其中而疑之。公謂魏王曰:‘臣與燕、趙故矣,數令人召臣也,曰無事必來。今臣無事,請謁而往。無久,旬五之期。’王必無辭以止公。公得行,因自言於廷曰:‘臣急使燕、趙,急約車為行具。’”犀首曰:“諾。”謁魏王,王許之,即明言使燕、趙。
諸侯客聞之,皆使人告其王曰:“李從以成百乘使楚,犀首又以車三十乘使燕、趙。”齊王聞之。恐後天下得魏,以事屬犀首,犀首受齊事。魏王止其行使。燕、趙聞之,亦以事屬犀首。楚王聞之,曰:“李從約寡人,今燕、齊、趙皆以事因犀首,犀首必欲寡人,寡人欲之。”乃倍李從而以事因犀首。魏王曰:“所以不使犀首者,以為不可。令四國屬以事,寡人亦以事因焉。”犀首遂主天下之事,複相魏。
張儀惡陳軫於魏王
張儀惡陳軫於魏王曰:“軫善事楚,為求壤地也甚力之。”左華謂陳軫曰:“儀善於魏王,魏王甚愛之。公雖百說之,猶不聽也。公不如儀之言為資而反於楚王。”陳軫曰:“善。”因使人先言於楚王。
張儀欲窮陳軫
張儀欲窮陳軫,令魏召而相之,來將悟之。將行,其子陳應止其公之行,曰:“物之湛者,不可不察也。鄭強出秦曰應為知。夫魏欲絕楚、齊,必重迎公。郢中不善公者,欲公之去也,必勸王多公之車。公至宋,道稱疾而毋行,使人謂齊王曰:‘魏之所以迎我者,欲以絕齊、楚也。’”
齊王曰:“子果無之魏而見寡人也,請封子。”因以魯侯之車迎之。
張儀走之魏
張儀走之魏,魏將迎之。張醜諫於王欲勿內,不得於王。張醜退,複諫於王曰:“王亦聞老妾事其主婦者乎?子長色衰,重家而已。今臣之事王,若老妾之事其主婦者。”魏因不納張儀。
張儀欲以魏合於秦韓
張儀欲以魏合於秦、韓而攻齊、楚。惠施欲以魏合於齊、楚以案兵。人多為張子於王所。惠子謂王曰:“小事也。謂可者謂不可者正半,況大事乎?以魏合於秦、韓而攻齊、楚,大事也,而王之群臣皆以為可。不知是其可也,如是其明耶?而群臣之知術也,如是其同耶?是其可也,未若是其明也;而群臣之知術也,又非皆同也。是有其半塞也。所謂劫主者失其半者也。”
張子儀以秦相魏
張子儀以秦相魏,齊、楚怒而欲攻魏。雍沮謂張子曰:“魏之所以相公者,以公相則國家安而百姓無患。今公相而魏受兵,是魏計過也。齊、楚攻魏,公必危矣。”張子曰:“然則奈何?”雍沮曰:“請令齊、楚解攻。”雍沮謂齊、楚之君曰:“王亦聞張儀之約秦王乎?曰:‘王若相儀於魏,齊、楚惡儀必攻魏。魏戰而勝,是齊、楚之兵折,而儀固得魏矣;若不勝魏,魏必事秦以持其國,必割地以賂王。若欲複攻,其敝不足以應秦。’此儀之所以與秦王陰相結也。今儀相魏而攻之,是使儀之計當於秦也,非所以窮儀之道也。”齊、楚之王曰:“善。”乃遽解攻於魏。
張儀欲並相秦魏
張儀欲並相秦、魏,故謂魏王曰:“儀請以秦攻三川,王以其間約南陽,韓氏亡。”史厭謂趙獻曰:“公何不以楚佐儀求相之於魏?韓恐亡,必南走楚。儀兼相秦、魏,則公亦必並相楚、韓也。”
魏將相張儀
魏王將相張儀,犀受弗利,故令人謂韓公叔曰:“張儀以合秦、魏矣。其言曰:‘魏攻南陽,秦攻三川,韓氏必亡。’且魏所以貴張子者,欲得地,則韓之南陽舉矣。子盍少委焉,以為衍功,則秦、魏之交可廢矣。如此,則魏必圖秦而棄儀,收韓而相衍。”公叔以為信,因而委之,犀首以為功,果相魏。
楚許魏六城
楚許魏六城,與之伐齊而存燕。張儀欲敗之,謂魏王曰:“齊畏三國之合也,必反燕地以下楚,楚、趙必聽之,而不與魏六城。是王失謀於楚、趙,而樹怨於齊、秦也。齊遂伐趙,取乘丘,收侵地,虛、頓丘危。楚破南陽、九夷,內沛,許、鄢陵危。王之所得者親觀也。而道途宋、衛為製,事敗為趙驅,事成功縣宋、衛。”魏王弗聽也。
張儀告公仲
張儀告公仲,令以饑故,賞韓王以近河外。魏王懼,聞張子。張子曰:“秦欲救齊,韓欲攻南陽,秦、韓合而欲攻南陽無異也,且以遇卜王,王不遇秦,韓之卜也決矣。”魏王遂尚遇秦信韓,廣魏救趙,尺楚人遽於萆下,伐齊之事遂敗。
徐州之役
徐州之役,犀首謂梁王曰:“何不陽與齊而陰結於楚?二國恃王,齊、楚必戰。齊戰勝楚,而與乘之,必取方城之外;楚戰勝齊敗,而與乘之,是太子之讎報矣。”
秦敗東周
秦敗東周,與魏戰於伊闕,殺犀武。魏令公孫衍乘勝而留於境,請卑辭割埊,以講於秦。為竇屢謂魏王曰:“臣不知衍之所以聽於秦之少多,然而臣能半衍之割而令秦講於王。”王曰:“奈何?”對曰:“王不若與竇屢關內侯,而令趙。王重其行而厚奉之。因揚言曰:‘聞周、魏令竇屢以割魏於奉陽君而聽秦矣。’夫周君、竇屢、奉陽君之與穰侯,貿首之仇也。今行和者,竇屢也;製割者,奉陽君也。太後恐其不因穰侯也,而欲敗之,必以少割請合於王,而和於東周與魏也。”
齊王將見燕趙楚之相於衛
齊王將見燕、趙、楚之相於衛,約外魏。魏王懼,恐其謀伐魏也,告公孫衍。公孫衍曰:“王與臣百金,臣請敗之。”王為約車,載百金。犀首期齊王至之曰,先以車五十乘而至衛,間齊行以百金,以請先見齊王。乃得見,因久坐,安從容談。三國之相怨。謂齊王曰:“王與三國約外魏,魏使公孫衍來,今久與之談,是王謀三國也。”齊王曰:“魏王聞寡人來,使公孫子開寡人,寡人無與之語也。”三國之不相信齊王之遇,遇事遂敗。
魏令公孫衍請和於秦
魏令公孫衍請和於秦,綺母恢教之語曰:“無多割。曰,和成固有秦重和以與王遇;和不成,則後必莫能以魏合與秦者矣。”
公孫衍為魏將
公孫衍為魏將,與其相田繻不善。季子為衍謂梁王曰:“王獨不見夫服牛驂驥乎?不可以行百步。今王以衍為可使將,故用之也;而聽相之計,是服牛驂驥也。牛馬俱死,而不能成其功,王之國必傷矣!願王察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