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文】


    晉朝人張華,字茂先,惠帝時任司空。那時,燕昭王的墓地裏住著一隻花色斑駁的狐狸,這隻狐狸修煉很久,可以隨意變化。一天,花狐狸變成一個書生,想去拜訪張華。它問燕昭王墓前的華表:“以我現在的相貌和才能,可以去拜訪張司空嗎?”華表回答說:“你能言善辯,沒有什麽是做不到的,但是,張華博學睿智,恐怕不易被蒙騙。你這一去,必定會自取其辱,說不定就回不來了。這樣,不僅會失去你已經修煉千年的本體,還會連累我遭受禍害。”但這隻花狐狸聽不進華表的勸告,還是拿著名帖拜訪張華去了。


    張華見來訪的這名少年書生英俊瀟灑,膚色潔白如玉,儀態大方,舉止優雅,就對他十分看重。於是,張華和他探討文章、分析名實之論,張華以前從未聽到過這樣精辟高深的見解。隨後,少年書生品評前朝曆史,談論諸子百家的精義,分析老莊學說的深意,揭示《風》、《雅》的精妙意指,歸納古代聖賢之道,貫通天文地理人事,歸結儒家各派學說,指責各種禮法。對此,張華總是無詞應對,張口結舌。於是,張華喟然長歎,說:“天上怎麽可能有這樣的少年,如果他不是鬼怪,就一定是狐狸。”


    張華於是打掃臥榻,請少年書生留下來,同時派人對他嚴加防守。少年書生對張華說:“您應該尊重人才,廣納賢士,嘉獎德者,扶持弱者。怎麽能忌恨有學問的人呢?墨子主張的兼愛,難道是這樣的嗎?”說完,便向張華告辭,但門口有人把守,少年書生無法出去。過了一會,他又對張華說:“您讓士兵帶著武器守在門口,一定是對我產生了懷疑。我擔心天下的人將卷起舌頭不說話,有才能的儒士望著你的大門而不敢走進。我深感惋惜。”但張華不為所動,隻是讓人對他加緊看管。


    這時,豐城縣令雷煥,字孔章,是一個知識淵博的人,來拜訪張華。張華把少年書生的事告訴他,雷煥說:“如果對他有疑心,為什麽不用獵犬來測試呢?”張華就派人把獵犬牽來測試,狐狸竟毫無懼色。狐狸說:“我天生有才,你卻懷疑我是妖怪,居然還用獵犬來對我進行試探,哪怕你試千遍萬遍,也不能對我造成絲毫的傷害!”聽狐狸這樣說,張華更加生氣,說:“這肯定是鬼怪,人們說鬼怪懼怕狗,但狗隻能辨識成精幾百年的怪物,千年的老怪物狗就無法識別。但隻要用千年以上的枯木點燃照它,就會立刻原形畢露。”雷煥問:“哪裏可以找到千年的神木呢?”張華說:“世人傳言,燕昭王墓前的華表木,就是千年的神木。”於是,張華立即派士兵到燕昭王的墓地去砍華表。


    派去的士兵即將達到墓地的時候,忽然,一個青衣小孩從天而降,他向士兵問道:“你來這裏幹什麽?”士兵說:“張司空那裏有一個能言善辯的少年,疑心他是妖怪,就派我砍了華表木去照他。”青衣小孩說:“這個老狐狸太不明智了,不聽我的勸告,禍殃及我,哪裏還能逃掉呢?”說完,青衣小孩放聲大哭,過了一會兒,青衣小孩便消失了。士兵砍伐華表木時,華表木裏流出許多血來。華表木取回來後,張華把它點燃照書生,書生立即現出原形,原來是一隻花斑狐狸。張華說:“這兩個畜生如果不是遇上我,千年之內都難以捕獲。”於是,張華烹殺了這隻狐狸。


    吳興老狐


    晉時,吳興一人有二男,田中作,時嚐見父來罵詈趕打之。童以告母,母問其父。父大驚,知是鬼魅,便令兒斫之。鬼便寂不複往。父憂,恐兒為鬼所困,便自往看。兒謂是鬼,便殺而埋之。鬼便遂歸,作其父形,且語其家,二兒已殺妖矣。兒暮歸,共相慶貿,積年不覺。後有一法師過其家,語二兒雲:“君尊候有大邪氣。”兒以白父,父大怒。兒出以語師,令速去。師遂作聲入,父即成大老狸,入床下,遂擒殺之。向所殺者,乃真父也。改殯治服。一兒遂自殺,一兒忿懊,亦死。


    【譯文】


    晉朝時,吳興郡一個人有兩個兒子,他們在田裏幹活時,經常被父親大罵並追打。兒子們把這事告訴了母親。母親問他們的父親,父親非常吃驚,知道是鬼魅作怪,便吩咐兒子們把它砍死。鬼怪便安靜下來不再去了。父親擔心兒子被鬼怪困擾,就想親自去看看。兒子們以為他是鬼,就把父親殺死埋了。那鬼就馬上回家,變成了他們父親的模樣,並且對他家裏的人說:“兩個兒子已經殺死了妖怪。”兒子們傍晚回家,全家人都向他們祝賀,過了好幾年都沒發覺異樣。後來有一位法師來拜訪他們家,對兩個兒子說:“你們的父親有很重的邪氣。”兒子們把這事告訴父親,父親十分惱怒,兒子們出來,把父親惱火的事又告訴了法師,叫他快走。法師卻念念有詞走進屋,父親立即變成了一隻大狐狸,鑽到床底下,法師於是就把它捉住殺了。這下子大家才知道,之前殺掉的,竟是真的父親。於是家裏就重新為父親安葬服喪。一個兒子因此自殺;另一個兒子又氣憤又悔恨,也死了。


    句容狐婢


    句容縣麋村民黃審,於田中耕,有一婦人過其田,自塍1上度,從東適下而複還。審初謂是人。日日如此,意甚怪之。審因問曰:“婦數從何來也?”婦人少住,但笑而不言,便去。審愈疑之。預以長鐮伺其還,未敢斫婦,但斫所隨婢。婦化為狸,走去。視婢。乃狸尾耳。審追之,不及。後人有見此狸出坑頭,掘之,無複尾焉。


    【注釋】


    1塍(chéng):田間的土埂子。


    【譯文】


    句容縣麋村的村民黃審在田裏犁耕,有一個婦人從他的田埂子上經過。這個婦人在田梗上剛從東邊走過去,立即又從西邊原路返回來。剛開始,黃審以為她是人,後來見她天天如此就感到很奇怪。於是,黃審問她:“夫人每次都從哪裏來?”婦人停下腳步,隻是望著黃審微笑並不說話,然後就走開了。黃審對她更加懷疑,就在身邊準備了一把長鐮刀,等到婦人走回來時,他不敢砍婦人,就去砍跟隨在婦人身後的婢女。婦人大驚,變成狐狸逃跑了,再回頭看那婢女,原來是一條狐狸尾巴。黃審追趕這隻狐狸,但沒追上。後來,有人看見這隻狐狸在一個坑洞出沒,就去挖掘,挖出一隻沒有尾巴的狐狸。


    劉伯祖與狐神


    博陵劉伯祖為河東太守,所止承塵上有神,能語,常呼伯祖與語。及京師詔書誥下消息,輒預告伯祖。伯祖問其所食啖,欲得羊肝。乃買羊肝於前切之,臠隨刀不見。盡兩羊肝,忽有一老狸,眇眇在案前。持刀者欲舉刀斫之,伯祖嗬止。自著承塵上,須臾大笑曰:“向者啖羊肝,醉忽失形,與府君相見,大慚愧。”


    後伯祖當為司隸,神複先語伯祖曰:“某月某日,詔書當到。”至期,如言。及入司隸府,神隨遂在承塵上,輒言省內事。伯祖大恐怖,謂神曰:“今職在刺舉,若左右貴人聞神在此,因以相害。”神答曰:“誠如府君所慮。當相舍去。”遂即無聲。


    【譯文】


    博陵縣的劉伯祖任河東郡太守,他居住房屋的天花板上有一個神,會說話,常常叫劉伯祖來和他聊天。每當京城的詔書文誥傳送消息,他總會預先告訴劉伯祖。有一次劉伯祖問他喜歡吃什麽,他說要吃羊肝。劉伯祖於是就買來了羊肝,叫人在自己麵前切碎,隨著刀切下,一塊塊羊肝就不見了,這樣一直吃完了兩隻羊肝。忽然有一隻老狐狸,模模糊糊地出現在劉伯祖的桌案前,拿刀的人想舉刀砍狐狸,劉伯祖喝止了。狐狸便自己爬上了天花板,過了一會兒,它大笑著說:“剛才我吃羊肝,太得意了,忽然現出了原形,給你看見,十分慚愧。”


    後來劉伯祖要當司隸校尉,狐仙又預先告知劉伯祖說:“某月某日,詔書就該送到了。”到時候果然像他所說的那樣送來了詔書。等到劉伯祖進了司隸府時,狐仙也跟隨著他進來,住在天花板上,還總是告訴他一些皇宮禁地的事情。劉伯祖十分害怕,對狐仙說:“我現在的職責是查舉百官。如果皇帝身邊的親信權貴們聽說有神在我這裏,就會來加害我。”狐仙回答說:“確實像您所憂慮的那樣,那麽我應該離開你了。”從此就沒有了聲息。


    宋大賢殺狐


    南陽西郊有一亭,人不可止,止則有禍。邑人宋大賢以正道自處,嚐宿亭樓,夜坐鼓琴,不設兵仗。至夜半時,忽有鬼來登梯,與大賢語。矃目磋齒,形貌可惡。大賢鼓琴如故。鬼乃去,於市中取死人頭來,還語大賢曰:“寧可少睡耶?”因以死人頭投大賢前。大賢曰:“甚佳!我暮臥無枕,正欲得此。”鬼複去,良久乃還,曰:“寧可共手搏耶?”大賢曰:“善!”語未竟,鬼在前,大賢便逆捉其腰。鬼但急言死,大賢遂殺之。明日視之,乃老狐也。自是亭舍更無妖怪。


    【譯文】


    南陽郡西郊有一個亭子,人不能在那裏停留,一旦在這個亭子裏過夜就會遭遇災禍。當地有個人叫宋大賢,以正道立身處事,不信鬼神。有一天,宋大賢來到這個亭子的樓上住宿,晚上,他坐在亭樓上彈琴,也沒有準備防身的武器。到半夜時分,忽然有一個鬼登上樓來同宋大賢說話,鬼青麵獠牙,瞪著眼睛,磨著牙齒,樣子十分猙獰可怕。宋大賢照樣彈琴,於是鬼就悻悻離開了。鬼到街市上拿來一個死人的頭,回來對宋大賢說:“你可以稍微睡一會兒嗎?”說完,就把死人的頭扔到宋大賢麵前。宋大賢說:“很好,我晚上睡覺差一個枕頭,正想要這個呢。”鬼又悻悻離去,過了很久,鬼又回來對宋大賢說:“我們兩個可以進行一次搏鬥嗎?”宋大賢說:“可以。”話還沒說完,鬼就衝上前來,宋大賢迎上去伸手抓住它的腰,鬼急忙大喊:“死。”宋大賢於是就把鬼殺死了。第二天起來一看,死的居然是一隻老狐狸。此後,這個亭子就再也沒有妖怪了。


    郅伯夷擊魅


    北部督郵西平郅伯夷,年三十許,大有才決,長沙太守郅君章孫也,日晡1時,到亭,敕前導人且止。錄事掾曰:“今尚早,可至前亭。”曰:“欲作文書。”便留,吏卒惶怖,言當解去。傳雲:“督郵欲於樓上觀望,亟掃除。”須臾,便上。未暝,樓鐙階下複有火。敕雲:“我思道,不可見火,滅去。”吏知必有變,當用赴照,但藏置壺中。


    日既暝,整服坐,誦《六甲》、《孝經》、《易》本訖,臥。有頃,更轉東首,以帑巾結兩足幘冠之,密拔劍解帶。夜時,有正黑者四五尺,稍高,走至柱屋,因覆伯夷。伯夷持被掩之,足跣2脫,幾失,再三。以劍帶擊魅腳,呼下火上照,視之,老狐,正赤,略無衣毛。持下燒殺。


    明旦,發樓屋,得所髡人髻百餘。因此遂絕。


    【注釋】


    1晡:申時,午後三點至五點。


    2跣(xiǎn):光著腳,沒穿鞋襪。


    【譯文】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搜神記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幹寶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幹寶並收藏搜神記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