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順站起身,對智先施了一禮,以示感謝。


    浩源用手抹了抹滿嘴的油漬,憨憨地笑道:“阿順在先生和阿哥的麵前就如此的有禮,怎麽和我在一起的時候就總是斥責我,像山間的老虎。”


    “因為哥哥和先生是長輩,你雖比我長一歲餘,但我教你讀書認字,按理該是你的師父了。這師父訓斥弟子,本不是理所當然嗎?”阿順那純熟的官話語調,倒顯得有一番教書先生的模樣。


    “那我還教你僚話呢,這怎麽不說?”浩源覺得自己有些吃虧了。


    “我們現在用的是漢話,自然我是你的師父。等什麽時候我們說僚話了,我再叫你師父不遲。”


    “阿順這小兄弟倒是有趣得緊。”張郎中拈著他黑長的胡須,笑眼望著這白皙的娃娃。


    “先生今夜我便伺候老父服藥,若有病情急迫之事,煩請先生前來相助。”智先對先生說道。


    “既然如此,我便隨阿順去了。若老爺有何情況,在門邊喚我一聲便是。”張郎中拿起藥箱,握著木杖,謝過智先,便隨阿順而去。


    山間村落,除大戶外,普通人家門前均不掌燈。隻是這星光若鬥,月色寒涼,倒是映著地上也不甚漆黑。


    “阿順小兄弟,既然與韋家兄弟如此熟絡,怎的今日問起韋家住址,你還要向舅姥問教呢?”郎中踏著石板,小心地走在村道上。


    “我幾日也是第一次知曉,韋家大哥哥的名字叫‘智先’,僚家村寨本不喜說漢話,而僚家文字更是奇特,惟村裏巫蠱之人識得。漢家名字叫出來無大用處,我也是平日裏也是哥哥呼得慣了,倒是許多年不知其名。”


    郎中發現這阿順,倒是皮膚白皙,天庭飽滿、麵龐方圓,也不似浩源似的高高的顴骨、緊繃的皮膚。果真是漢家娃娃的模樣。隻是穿著這黑衣背心,赤足散發,倒是有兩分僚人之風。


    “那東頭燈火星星點點之處,想是黃老爺家了吧。”張郎中望著遠處那幢深宅,雪白的牆上掛著透亮的燈籠,遺世獨立一般,附近卻無甚民居,周圍種植些許樹木。看起來黃老爺倒是謹小慎微之人。


    “是的吧,隻是黃老爺家門森嚴,除老爺出門行商之時,或是三月初三、九月初九大節之時,這家人丁倒是深入簡出。”阿順說道。


    不多時,二人行至一棵榕樹下。這榕樹雖不及村口古榕蓋如遮蔽天地,倒也是蒼勁盤虯。


    “此處便是我家,這一旁的農舍便是韋家的偏宅。”阿順指著幾步之外的土磚房。


    那阿順的屋宇與普通僚家並無兩樣,吊腳樓,竹籬笆,高簷烏瓦和木頭的牆。那院子裏有三麵房屋,主宅暗著光,似乎是舅姥和舅姥爺的居所。東宅暗暗亮著,西側則是牛舍。


    “不知天色漆黑,前去叨擾小兄弟的舅姥可是禮貌?”張郎中問。


    “舅姥舅姥爺睡得早,今日倒是不便。隻是我有一事相求先生。”言畢,阿順轉身便跪拜。


    “小兄弟不妨直言。”郎中趕忙將他扶起。


    “我娘親自遷居至此,就一直疾病纏身,身體孱弱隻得在家中編織竹籃之類。望先生治我娘親之疾。”


    “這不知天色漸晚,前去煩擾可會方便?”張郎中說到。


    “先生請稍後,我前去詢問娘親。”阿順跑著進了東宅,不多時,又跑了出來。


    “先生請進。”阿順彎腰拱手。


    張郎中走進房內。隻見這室內昏黃熏暗,四處堆滿了竹條。木板的桌子上散放著幾個籮筐,一位婦人坐在桌旁,仗著昏暗得火光編織著竹簍。


    “這位便是張先生吧,先生請坐。”


    這婦人看上去虛弱不堪,麵色蠟黃,雙目深陷,看似有肝疾。


    “多謝夫人,夫人是否有腹脹惡心、畏食乏力之狀?”張郎中開門見山。


    “先生果然乃名醫,這病症已隨我多年。我倒是不打緊,隻是這阿順的舅公舅婆日漸衰疲,家中農事繁雜,我無法幫手,他倆又是極寵阿順的,怎麽也不許他下地幫農。”


    這婦人的漢話果然是西南官話口音,雖是摻雜些許僚調,卻也勝卻不少桂西之人了。


    “夫人這是肝疾,倒是有藥可醫,隻是這藥效緩慢,須得靜心調養,卻也無法根除病根。”


    “我早已知道,隻是這山村去那縣城甚遠,這藥材又是極貴,故而用些山間土方罷了。”婦人歎了一口氣。


    “夫人聽我一言,這肝疾乃是惡疾,久之恐會讓阿順同染,如今應當極力治療才是。”


    “這我也知曉的,所以日常飲食,他都與舅公舅婆一起,我則於此獨自。”


    “如此甚好。”張郎中環顧四周,這個簡陋的小房裏,幾乎沒有什麽家什,除兩張木板床之外,隻有一個紅漆的大木箱。這箱子金扣銅鎖,看似漢人物件。箱子上放著幾本線裝書籍,卻也是書頁散爛,看似翻動多次了。


    “夫人,我見著阿順氣雅不凡,似是有漢家教育。聽阿順道是夫人每日教育阿順漢話,不知夫人是否曾讀詩書。”


    “先生取笑了,亡夫在世時,曾教我幾個漢字,如今這孩子年紀增長,我隻恨未多讀典籍。如今身在山村之中,無甚漢家典籍。那箱上的,唯有半套《史記》,一套《三國誌》耳。”


    “如此可惜了。這孩子天資聰穎,若能讀聖賢之書,將來必有可為。”張郎中歎了口氣。


    “不知先生可否收這孩子為徒?先生看來乃博學之儒,眼界超脫。若是這孩子跟著先生,想必也能有先生這般見識。”


    “哈哈哈哈,夫人笑話了。我隻是鄉野間一個郎中罷了,怎麽能耽擾小兄弟的前程。何況行醫之人三天兩頭在外風餐露宿,尚自顧不暇,又怎麽能教會他聖賢之道?”


    這婦人輕聲喟歎。她知道先生略在推辭,便也不好強求。


    “夫人,我給您開一個方子。這藥劑我盡量選擇山裏的藥材,至於其餘的,就勞煩夫人差人到縣府裏去購買了。”張郎中從箱子裏拿出筆墨紙硯,把它放在箱子上,舉筆便要寫。


    “阿順,把油燈給先生拿去。”婦人喚道。


    “阿順,幫我告訴先生,房子給他收拾好了!”窗外傳來一陣僚語聲。


    “知道了,謝謝!”阿順用僚語回答他。


    “此人是誰?”張郎中寫完藥方,詢問阿順。


    “是韋家哥哥的族弟,叫作昌發,也是如同智先哥哥一般熊壯魁梧,聽僚寨人傳這昌發哥哥力大能擒虎。他兩人經常一起到別縣幫活,也算是摯友。”


    “這韋家的少東家看似粗獷,可真是心思細密啊。”張郎中自言自語道。


    “先生此次來可是為醫治韋家老爺之病?”那婦人問道。


    “是也,隻是這韋家老爺看上去並不體態衰老,也就剛過不惑之年,如何得此重病。”張郎中搖搖頭。


    “先生不知這韋家老爺是何許人也?”婦人有些驚異。


    “這倒不知。甚至不知老爺名諱如何。”


    “雖是冒犯了。韋家老爺名曰‘存福’,靖西韋存福老爺是也。”


    “這!”張郎中吸了一口涼氣,他驚異得手直發抖。“韋老爺是靖西府縣令韋存福?”


    婦人點了點頭。


    張郎中早就聽說靖西縣縣令乃是當地僚族大家,此人在桂西頗有實力,不僅稱霸靖西,還聯結南部萬涯州的生僚部落,建立了自己的勢力。僚人聚落不似漢人,由官府選派官員。桂西各縣乃是僚人明爭暗鬥之地,其縣令多是好勇鬥狠之人。尤其在兩年之前,韋存福勢力滲透到了更南邊的武勒。武勒可不同於靖西、萬涯等州縣。武勒乃左江上遊一大縣,土地平曠、商賈雲集,在古便是漢僚雜居的富庶之地。而武勒東部百餘裏便是桂中最繁華的邕州府,西南沿桂交商道可達交趾國,可謂兵家必爭之地。


    那韋存福一麵討好朝廷,一麵又與交趾國眉來眼去。雖算不上正人君子所為,倒也左右逢源,稱得上個稱霸一方的豪紳。


    “我倒是看那韋老爺簡樸的很,家中也無甚豪華家什,一派簡樸。”張郎中慢慢收起心中的驚異。


    “這倒是,說這韋老爺倒是很得人心。鄰裏鄉間的瑣事,無不上心。且說七日前鄰村蘭家老爺辦喜事,韋老爺便百忙中抽空前去赴宴。怎知行至半道病發甚疾,不得不返回村中修養。”婦人答道。


    “夫人雖久臥病榻,卻耳聰目明,真可算是桂西巾幗。”郎中讚歎道。


    “先生取笑了,隻是亡夫舊時好談四方之事,久受熏陶,無聊之時偶爾打探罷了。”


    “不知阿順小兄弟原就姓梁嗎?”張郎中問。


    “自然不是,梁乃是我的姓氏。”


    “那敢問夫人夫姓如何?”張郎中又問。


    婦人有些為難了。


    “這阿順的父姓,還是等他成人之時再告訴他不遲吧。”


    “既是如此,在下冒昧了。”郎中施了一禮。


    郎中向婦人告辭,去往鄰舍去了。那阿順領著他,走到收拾好的屋裏。


    “阿順幫我掌燈吧。”郎中站在窗邊,整了整床上的被褥。


    “先生還不打算就寢嗎?”阿順點亮了一盞油燈。


    “今夜似乎是無法安睡了。”郎中望了望天上的星辰,笑道,“阿順喜歡學這漢話嗎?”


    “自然喜歡。”阿順拿過一張竹墊,坐在地上。


    “那僚語呢?”郎中又問。


    “自然也喜歡。”


    “隻是漢家子弟,總是從《三字經》《千字文》之類學起,不知你願不願意學一學這些入門的東西。”


    阿順沒有說話,隻是站了起來,然後畢恭畢敬地跪了下來。“所以先生要當我的師父了嗎?師父請受徒兒一拜。”


    “哎,非也非也。”郎中笑了,“自然不是師父,隻是些粗淺的東西罷了。”他把阿順扶起來。


    “三人行,必有我師。”


    “哦?你讀過論語?”張郎中拈著胡子。


    “沒有,這是智先哥哥教我的。”


    “這韋智先真是個能人。”張郎中暗暗想著。


    “我從三字經開始教你吧。”郎中扯過一張竹墊,端坐在阿順麵前。


    “先生為何不教我論語?”阿順歪著腦袋問到。


    “哈哈哈,三字經我背的下來,論語我可沒本事背下來。下回我有機會來,給你帶一本論語。”


    “謝謝先生!阿順興奮極了。”


    不知過了多久,油燈的火光變得暗淡。這竹墊上的兩人還在一句一句教著三字經。


    山村的星鬥總是特別璀璨,月色皎潔得像是夜光的潤玉。


    古榕樹垂下的枝條,順著山風拂過的方向飄著。白日熱烈的村莊,如今僅剩下蛙聲起伏在碩大的田園。


    浩源赤著腳打著燈籠,匆匆闖了進來。


    “不好了,快請郎中去我家!”他急得說起了僚語。


    “怎麽了?”阿順用僚語回答他,然後一邊叫起了張郎中。


    “不用緊張,我們走吧。這一晚上一直在等著呢。”郎中抓起藥箱,隨著浩源走向韋家。


    深夜的鄉間路,更加幽冷了。路過每家每戶,急促的腳步聲總喚起此起彼伏的犬吠。僚家好養黃犬,作安家定宅之用。


    智先早早在門前等候著他們。他急得頭上冒出了汗。


    “韋老爺怎麽樣了?”郎中問。


    “老父服藥後便睡去了,今夜子時剛過,便開始咳起血來。一刻鍾之後,便狂嘔不止,吐出暗紅色血液。”


    郎中趕進房內,那韋老爺不斷嘔吐著鮮血,把床上和地上弄得髒亂不堪。腥紅的血水裏,竟蜿蜒著不少黑黢黢的小蟲。


    “快去撫一撫老爺的背!”郎中命令道。


    然後他趕忙擬了一個方子,交給身邊的廚娘。


    “按照這些,弄好藥。這倒不急,隻要看老爺的造化了。”


    血吐了些許時間,老爺才停止了劇烈喘息。隻見他氣若遊絲,麵目白得像是死人。


    “老爺,待我給您把脈。”張郎中走了過去,手搭在韋存福的脈搏上。


    “怎麽樣?”智先趕過來問。他額上的青筋暴起,像是要把人吃了一般。


    “老爺無礙了,隻是身體太過虛弱,要多時靜養。”郎中又走向一邊,另開一個方子.


    “剛才的方子,是給老爺固本的。這個新的方子,是去除老爺身體內剩餘的蟲病。”郎中向智先拱手,深深一拜。


    “先生這是何意?”智先有些驚訝。


    張郎中沒有說話。他心中知曉,在他給韋老爺治病之時,那韋智先緊緊握著腰上的柴刀。


    柴刀乃是僚人貼身之物,每名僚人男子成年之時,或差人鍛造,或到集市購買。總之這道具一來可以砍柴劈木、開山拓田,另一方麵又是鄉間械鬥的絕佳武器。這韋智先的柴刀周身烏青,刀刃寒光瑟瑟,看便知是難得的器械。


    “如今韋老爺福澤優厚,但無命運之憂。隻是往後那酒與生魚還是少食為好。”


    “謝先生提醒。”智先拜過,坐在床邊給韋老爺舒身。


    “不知韋老夫人在否?”朗中問。


    “老太太近日回東蘭老家探親,昨日方知老太爺之事,方啟程回村。”智先轉身答他。


    “如此甚好,我看少東家終日勞務繁忙,還是老夫人陪伴為好。”郎中道,“老爺若要康複至行走自如,還需十餘日光景。此間在下留在村中,每日來與老爺把脈探病。”


    “有勞先生了。”智先再拜。


    “有勞先生了。”浩源也有模有樣地鞠了一禮,跑到韋老爺床邊幫老爺揉搓著手掌。


    “既然如此,那我先拜別了。阿順我們走吧。”張郎中叫過阿順,出門走去。


    郎中隻覺得後背汗如雨下,腳筋酸軟,似乎要站立不起。


    “先生怎麽了?”阿順攙著他。


    “沒什麽,沒什麽。”郎中擦了擦額頭的汗。


    “阿順還記得我教你的三字經嗎,記得多少,背給我聽吧。”


    “人之初,性本善......”阿順稚嫩的聲音背誦著三字經。漢話聲在深夜裏飄散在村子的小路上。這如水的涼夜,讓郎中濕漉的背部更加冷寒。


    他收緊了大褂,用手撫摸著阿順的頭,像是從他那稚嫩的身軀裏,找尋一種熟悉的溫暖。


    “先生,你能也教浩源讀書嗎?”阿順轉身問他。


    “當然。”張郎中看著阿順烏亮的眼珠,微微笑了。那眼球裏,反射著漫天燦爛的星鬥,如此透徹,卻又如此孤涼。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桂西故語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亞森特裏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亞森特裏並收藏桂西故語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