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從伏氣中結,氣從有胎中息……”


    雷哲此時心中所想,卻不是自己終於貫通任督小周天,練成了真氣,而是想起最後那異象崩潰時,自己心底靈光潮****湧,諸般感悟自然而然匯成的一句話。


    而這句話,正是故老相傳的神仙之術整個哲學所在,蘊含了天地人身的造化之秘。


    人出生時,通過連係母親的臍帶,隨母體一呼一吸,爭取養分,生出後臍帶剪斷,始由先天內息呼吸,進入後天口鼻的呼吸。


    所以修煉第一要訣,首要重歸先天的呼吸,但母體已不存在,唯有發動體內自身的先天呼吸,以脊椎直上頭上泥丸的督脈,再經印堂下胸前至肚臍之任脈,所謂打通任督生死玄關,結下能吸天地之氣的仙胎。


    此時此刻,雷哲不確定自身的任督小周天能否吸納天地之氣,但卻知曉,自身內外氣息與之前已不可同日而語。


    “先天胎息!”


    這正是雷哲獨門調息心法夢寐以求的第二層境界,終於藉由這祖傳白玉天書的神意交流而補足心法,並一蹴而就。


    此法源自《道德經》:“載營魄抱一,能無離乎?專氣致柔,能嬰兒乎?”的上乘奧義,要旨盡在“心息相依”四字。


    第一層靜定,當調息時,宜注心在息,息息綿綿,若存若亡,若有若無;則息自虛凝,而心息自住;任運自然,而怡然寂照……最後而至身心俱泯,內外兩忘;便自得定境。


    第二層胎息,心住息住,氣住脈住,心定息定,氣定脈定。遍周身毛孔,息息出入,又息息若無,虛靜凝寂,如如不動;便是【內呼吸】,或【先天胎息】的妙境。


    兩層心法,濃縮為一句話,豈不正是“胎從伏氣中結,氣從有胎中息”?


    靜定而伏氣,伏氣而胎息,胎息則任督自通,真氣周流,且必是參天地造化的先天真氣,至精至純,生生不息。


    比之雷氏一族基礎導引術那種,以後天呼吸貫穿小周天而輕易激發的後天真氣,這種暗合天地造化,隻在有意無意間始能修證的先天胎息顯然難上了不知多少倍。


    這也是雷哲一直不願屈就與後天真氣的原因,他害怕自己一旦習慣了後天真氣,沉醉於後天真氣的莫大威力,便再也沒有決心持之以恒地追求這看似渺茫的先天胎息。


    事實上,若非這白玉天書,雷哲自己也沒有信心,究竟還需多長時間才能真正修成這先天胎息,之後再需要多長時間能夠以先天胎息一一打通任督三關,成就先天真氣。


    這還是他年紀尚小,童身未破,元陽充沛且日益增長,修煉先天胎息事半功倍,將來若是人過中年,縱然後天真氣修至極限,然而元陽漸衰,再想修煉先天胎息,可就事倍功半,成功幾率愈趨渺茫。


    不過,他直覺感到,自己這先天胎息隻是初有所成,還遠未圓滿,任督二脈裏周流不息的真氣,充其量隻是半先天。


    唯有自身真氣時時刻刻與天地之氣交流往來,呼吸吞吐,方為真先天!


    即使如此,雷哲也心滿意足,無論如何,半先天也是先天,先天真氣比之其他雷氏族人所修的後天真氣已有了本質的區別。


    盡管他的真氣姍姍來遲,卻後來居上,反而贏在起跑線上。


    ……


    “阿哲,好臭啊!”


    落英捂著鼻子,一雙滴溜溜的大眼睛卻一眨不眨地盯著雷哲手中的三片玉簡,聰慧如她,如何不知雷哲須臾之間脫胎換骨、氣息大變,正是得益於這三片玉簡?


    比之這三片神秘玉簡,之前她所讚歎的白陽秘卷顯然不值一提。


    雷哲嗅了嗅通體臭汗,皺了皺眉,隨手將玉簡塞到落英手裏,“閱覽天書,要用心而非用眼……你先自己琢磨,我去洗洗。”


    青銅門開。


    岩伯瞥見玉簡在落英手裏,不由眼神一縮,本想勸諫公子,這玉簡隻有族長能看,但遲疑一瞬,終是欲言又止。


    “公子心思縝密,或許此舉另有深意……”


    雷哲對岩伯的表情視而不見,顧目四盼,隻覺整個天地清晰了很多,不但色彩豐富了,很多平時忽略了的細微情況,亦一一有感於心,至乎平時忽略了的風聲細微變化,均漏不過他靈敏的聽覺。


    最神奇的是,無論天與地,一塊石頭、一株小草,都像跟他是相連地活著似的,而自己則成了它們其中的一分子,再不是兩不相關了。


    他隱約明白,這是自身氣機外散的感觸能力——心與氣合,那麽氣機所觸所感,均會一一反應於心,就像在眼、耳、鼻、舌、身五感之外,平添了一種無形的感官。


    “十年磨一劍,終於踏入這片夢寐以求的神奇天地!”


    雷哲深吸口氣,眸中綻放出前所未有的鋒銳精芒。


    ……


    沐浴之後。


    雷哲重回練功室,一邊體會真氣的奇妙,一邊對照白陽秘卷,琢磨兩種小周天行氣,或者說先天真氣與後天真氣的細微差別。


    另一邊,落英正死死盯著三片玉簡黛眉緊蹙,似乎久久不得其妙。


    其實這早在雷哲的意料之中,落英不像他自己,沒有數年如一日的修行靜定,自然無法像他一樣輕易將全部精神意識凝聚並傾注到玉簡之中。


    這三片玉簡之所以叫“天書”,正因不能像閱讀尋常書簡那般以眼睛看表麵的上古篆字,事實上,也沒人認識那些上古篆字是什麽意思,解讀這白玉天書的唯一途徑,就是集中精神念力,與之建立一種純意識上的鏈接。


    一切信息的傳遞,都在這種意識層麵進行,精神定力越強、越凝煉的人,解讀天書時便可堅持的越久,解讀的信息也更深入、更玄妙。


    反之,精神力太差,根本無法與天書建立意識連接,定力太差,即使勉強與天書連接上了,也會迷失在重重幻象裏迅速耗盡精神力而被迫斷開連接,最終一無所得。


    最奇妙的是,曆代雷氏族長總結發現,每個人解讀天書所得亦因人而異,好像都是各自心底最深刻的某些修行疑難的答案,卻又似是而非,每每愈是刻意求問,愈是容易落入幻象,以致一無所得。


    而且,若是在修行上已經先入為主,固有成見,那麽解讀天書所得便愈是狹隘、淺薄,反之,若在修行上懵懵懂懂,無所適從,那麽解讀天書時又渾渾噩噩,往往落得些摸不著頭腦的模糊感悟,白白浪費時機。


    這種矛盾的抉擇,直讓曆代雷氏族長痛苦不已,幾經反複才最終規定,曆代傳承者第一次解讀天書之前不許接觸基礎導引術之外的任何高深行氣術,白陽秘卷亦不例外。


    盡管每個人第一次解讀天書效果最佳,以後逐次遞減,最終幾至於無,但大多數人終其一生也隻能獲得些許難以言述的模糊感悟,最多稍稍提升自身境界。


    雷氏史上數十位族長,卻隻有寥寥幾人獲得過隻言片語,都記載在白陽秘卷的正麵。


    而白陽秘卷的反麵,才是根據這些隻言片語、曆代族長解讀天書的感悟及修行經驗所總結完善的白陽真勁的修行法門。


    雷哲驚訝的發現,自己所解讀出來的“胎從伏氣中結,氣從有胎中息”一句,在這些隻言片語中已算是最完整、最深奧的了。


    當然,這並不是說白陽秘卷很粗淺,恰恰相反,秘卷由淺入深,循序漸進,最終竟也論及由後天入先天之路的輪廓。


    原來,曆代雷氏族長不乏智慧高絕者,他們在後天真氣的路上走到盡頭或是發現後天真氣的局限後,推演嚐試過諸多突破桎楛的方法。


    其中有一些方法根本行不通,甚至可算是取死之道,另一些卻頗具可行性,當後天真氣積累到極限後量變產生質變,逐漸打通任督二脈的溫和方法,便是其中之一,而且曾經有過成功個例。


    隻可惜,這個例似乎頗具僥幸和偶然,而且避居蠻荒的狹隘視野,嚴重限製了這位先天高手的發展和發揮,最終他也沒能創出完善的先天階段功法。


    這讓雷哲失望不已,沒有現成的先天功法做參考,他與“大哲”也無法演化出契合自身的先天氣功,唯有暫且根據白陽秘卷的後天氣功一點一滴的小心嚐試了。


    他直覺感到,若是就此第二次解讀白玉天書,恐怕會一無所得,純屬浪費機緣。


    同樣躊躇良久,“大哲”才在腦中沉吟道:“為今之計,首先要盡快適應真氣,化為戰力,其次,便是將奇經八脈中除卻任督二脈之外的六脈及周身正穴中那些較為安全的部分逐一打通,既為運用內家武學打底,亦為今後的大周天功夫鋪路……”


    前世之時,雷哲飽受諸多無良武俠作品的荼毒,也曾以為練氣功時舍卻奇經八脈,直接去修十二正經是另辟蹊徑的高明法子,然而今生學武又學醫,方才汗顏發現,那純屬外行人的臆想,唯恐在作死的路上走得不夠遠。


    奇經八脈之與十二正經,前者的循行錯綜於後者之間,且與後者在人體多處相互交會。


    因而奇經八脈有涵蓄十二經氣血和調節十二經盛衰的作用,當十二經脈及髒腑氣血旺盛時,奇經八脈能加以蓄積;當人體功能活動需要時,奇經八脈又能滲灌供應。


    形象而言,十二正經猶如長江大河,奇經八脈則如湖泊水庫,修真練氣即如逆水行舟,舍卻奇經八脈,直接去修十二正經,便似舍康莊大道而取曲徑狹路,何其不智也?


    猶其關鍵的是,十二正經主持人體氣血表裏上下之正常營運,實乃一身之性命安危所係,稍有差池,立時非殘即死。


    縱然功力深湛者也不敢在十二正經上亂折騰,更遑論初學者?


    反倒是很有“備胎”屬性的奇經八脈,轉圜餘地頗大,即使一時出錯,也有及時彌補的機會。


    修奇經八脈,還是修十二正經,孰優孰劣,可想而知。


    ……


    夜盡天明,鉤月淡去。


    雷哲再次來到靈堂,靜靜跪伏下來,恢複那副人畜無害的模樣,等待著剩餘族人的吊唁,但他心知肚明,靈堂之外的山上山下定然已是暗流洶湧。


    而他唯一且明智的選擇,便是繼續蟄伏,以靜製動。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武道皇圖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血沃天涯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血沃天涯並收藏武道皇圖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