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祖輩的力量(1/3)
南明:我可以建造奇觀 作者:臨江君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站在廈門港,國姓爺演武場遺址麵前,鄭克臧神情稍顯落寞。</p>
這裏是抗倭名將俞大猷和他的祖父國姓爺練兵演武之地。</p>
他的祖父當時就是在這裏以《五梅花操法》閱練其著名的鐵人軍。</p>
“練兵以石獅五百斤為的,力能挺起者,拔入左右武衛親軍,配以雲南弓箭,戴鐵盔、鐵臂、鐵裙,用鎖鎖定,不能脫,時謂鐵人。”</p>
鐵人軍英勇善戰,是北伐抗清、收複夷州島的主力軍。</p>
可惜這裏,大部分建築已經會毀掉了。</p>
不過不是清軍毀的,而是去年鄭經敗退時,明鄭軍隊走之前焚毀的。</p>
隻留下了一塊孤零零的“練膽石”。</p>
如果沒有被毀掉的話,怎麽也能算是一個低級奇觀。</p>
“王上,演武場雖然十不存一,但有一處特別之地,您或許會感興趣。”劉國軒不知道鄭克臧從什麽時候開始喜愛上古建築,但上有所好,下必甚焉,他喜歡就帶他來咯。</p>
鄭克臧打算長期占領廈門島,不再跑路,因此便走訪了一下廈門島的名勝古跡碰碰運氣。</p>
結果一路走下來發現,廈門島沒有一個有資格被係統錄入的建築,這就很尷尬了。</p>
等於小虧了一波,因為鄭克臧在泉州的時候太忙,沒怎麽走訪這些古建築。</p>
泉州曆史悠久,想必,出奇觀有一點的可能性,不像開發較晚的廈門。</p>
略帶失望地回過神來,鄭克臧好奇問道:“忠勇伯,可有什麽有意思的地方?”</p>
“自然有的,老夫在此地多年,有一處地方您肯定會喜歡,王上,請跟我走!”劉國軒笑著說道。</p>
演武場一年多沒人打理,雜草叢生,劉國軒帶著鄭克臧穿過一條痕跡斑駁的小道,今日剛下過小雨,路麵有些濕滑,幾人都走得比較小心。</p>
走了一會兒後,鄭克臧眼前一亮,隻見一個龐大的湖泊橫亙在他的麵前,頓覺心曠神怡。</p>
</p>
雨後的湖麵平靜而美麗,空氣中彌漫著楊柳枝條的清香,平靜的湖麵籠罩著一層薄涼的水汽,彷佛澹澹的輕紗。</p>
此時,天空也開始放晴,天色逐漸亮了起來,一道靚麗的彩虹如絲帶,倒映在湖麵,美麗極了。</p>
溫煦的秋風吹拂著這一池湖水,湖麵上頓時波光粼粼,蕩漾起層層漣漪。</p>
岸邊的飛鳥從湖麵上經過,忍不住俯下身姿獻出了一個輕吻。</p>
水下的遊魚也耐不住寂寞,探出腦袋一睹湖麵的芳容。</p>
“忠勇伯,此處景色不錯!”鄭克臧稱讚道。</p>
“非也,非也,王上,此處乃演武池!”望著眼前的美景,劉國軒眼裏流露出懷念之色。</p>
“演武......池。”鄭克臧輕聲呢喃道。</p>
從這個名稱,鄭克臧大致猜測到了什麽。</p>
“沒錯,王上,此處是國姓爺練水師之處!”劉國軒略微激動道。</p>
原來,1658年,國姓爺為了驅逐荷蘭人,命工官馮澄世在這裏築建了“演武池”以操練水師,演武池非常大,一路延伸至廈門港的海域。</p>
“原來如此,此處值得吾輩緬懷之。”鄭克臧說道。</p>
望著眼前的演武池,鄭克臧似乎看到了數十年前,明鄭水師的辛勤訓練,湧入他的腦海。</p>
“忠勇伯,請轉告左都督朱天貴,未來的明鄭水師新兵,都來此地訓練。”鄭克臧囑咐道。</p>
“是,王上!”學了近衛軍一手,每逢鄭克臧下令之時,劉國軒總會忍不住來個敬禮。</p>
原本鄭克臧覺得演武場荒廢也無妨,如今不知為何,他想重建修繕一番。</p>
難道這就是父輩,或者說祖輩的力量?</p>
鄭克臧認為這是一種傳承,演武場因國姓爺而興起,因鄭經而荒廢,現在,就讓他鄭克臧重新複蘇這裏吧。</p>
說幹就幹,執行力強的鄭克臧告別劉國軒後,便回到自己的住處,修書一封,下令從東寧府運輸一批水泥過來,或許這會成為第二個軍校,成為抗清的基地。</p>
......</p>
廈門島的占領非常自然,基本沒有抵抗,原本就是明鄭治下的。</p>
對於廈門島的百姓來說,新任延平王的統治似乎比以前更好。</p>
人頭稅的去除,令鄭克臧迅速取得老百姓的信任。</p>
更何況,他們見到了那胸甲鋥亮,刺刀林立,精神高昂的近衛軍,如此精銳,舉世罕見,便更覺得新任延平王有前途。</p>
一位帶著孫兒的老頭路過,便跟孫子吹噓道:“阿爺我見過大世麵,不過這新延平王的軍隊,可比阿爺當年的鐵人軍強!”</p>
國姓爺的鐵人軍在閩南一代挺出名的,閩南語有一句話叫“鐵人都倒”,來比喻某物勢不可擋。</p>
“阿爺,你怎麽知道他們比鐵人軍厲害!”小孫兒氣都都的,顯然,他是鐵人軍的粉絲。</p>
他從小就聽過鐵人軍的傳說,他的夢想就是成為鐵人軍。</p>
“孫囝,因為你阿爺,以前就是鐵人軍的!”小老頭豎起食指,悄悄地對孫子“噓”了一下,示意低調。</p>
小老頭句僂的樣子,很難想象以前是凶猛無比的鐵人軍,或許是被鐵甲壓彎了腰,老了便直不起來了。</p>
小孫子果然有點不相信,還是不太相信近衛軍比鐵人軍強。</p>
往後的日子裏,他總忍不住來偷偷看近衛軍訓練,想看看他阿爺嘴裏的近衛軍究竟有多強。</p>
小孩子的世界就是這麽簡單,誰強,他就想成為誰。</p>
而大人的世界則更加複雜,比如鄭克臧,他正在研究下一步攻略。</p>
廈門島優點很多,但有一點不好,那就是人口不多的,至乾隆時期在冊的也才十六萬人口,康熙朝最多也就十萬人。</p>
鄭克臧看了一眼係統麵板,發現確實不多,也就增加了九萬人。</p>
原先泉州轉移走三萬人的時候,係統麵板是三十一萬漢人,後來又再轉移了兩萬人,就是三十三萬,現在一看,有四十二萬人了。</p>
比起自己剛監國的時候,人口翻了一番,值得慶賀的一點。</p>
鄭克臧沒有就此滿足,他已經傳信夷州島,計劃將近衛第一鎮的兵力全部運了過來,下一步繼續轉移福建的人口,帶老百姓們潤去外麵卷,過上好日子。</p>
正當鄭克臧深思熟慮之時,一封來自清廷的求和信,讓他玩心大起。</p>
這裏是抗倭名將俞大猷和他的祖父國姓爺練兵演武之地。</p>
他的祖父當時就是在這裏以《五梅花操法》閱練其著名的鐵人軍。</p>
“練兵以石獅五百斤為的,力能挺起者,拔入左右武衛親軍,配以雲南弓箭,戴鐵盔、鐵臂、鐵裙,用鎖鎖定,不能脫,時謂鐵人。”</p>
鐵人軍英勇善戰,是北伐抗清、收複夷州島的主力軍。</p>
可惜這裏,大部分建築已經會毀掉了。</p>
不過不是清軍毀的,而是去年鄭經敗退時,明鄭軍隊走之前焚毀的。</p>
隻留下了一塊孤零零的“練膽石”。</p>
如果沒有被毀掉的話,怎麽也能算是一個低級奇觀。</p>
“王上,演武場雖然十不存一,但有一處特別之地,您或許會感興趣。”劉國軒不知道鄭克臧從什麽時候開始喜愛上古建築,但上有所好,下必甚焉,他喜歡就帶他來咯。</p>
鄭克臧打算長期占領廈門島,不再跑路,因此便走訪了一下廈門島的名勝古跡碰碰運氣。</p>
結果一路走下來發現,廈門島沒有一個有資格被係統錄入的建築,這就很尷尬了。</p>
等於小虧了一波,因為鄭克臧在泉州的時候太忙,沒怎麽走訪這些古建築。</p>
泉州曆史悠久,想必,出奇觀有一點的可能性,不像開發較晚的廈門。</p>
略帶失望地回過神來,鄭克臧好奇問道:“忠勇伯,可有什麽有意思的地方?”</p>
“自然有的,老夫在此地多年,有一處地方您肯定會喜歡,王上,請跟我走!”劉國軒笑著說道。</p>
演武場一年多沒人打理,雜草叢生,劉國軒帶著鄭克臧穿過一條痕跡斑駁的小道,今日剛下過小雨,路麵有些濕滑,幾人都走得比較小心。</p>
走了一會兒後,鄭克臧眼前一亮,隻見一個龐大的湖泊橫亙在他的麵前,頓覺心曠神怡。</p>
</p>
雨後的湖麵平靜而美麗,空氣中彌漫著楊柳枝條的清香,平靜的湖麵籠罩著一層薄涼的水汽,彷佛澹澹的輕紗。</p>
此時,天空也開始放晴,天色逐漸亮了起來,一道靚麗的彩虹如絲帶,倒映在湖麵,美麗極了。</p>
溫煦的秋風吹拂著這一池湖水,湖麵上頓時波光粼粼,蕩漾起層層漣漪。</p>
岸邊的飛鳥從湖麵上經過,忍不住俯下身姿獻出了一個輕吻。</p>
水下的遊魚也耐不住寂寞,探出腦袋一睹湖麵的芳容。</p>
“忠勇伯,此處景色不錯!”鄭克臧稱讚道。</p>
“非也,非也,王上,此處乃演武池!”望著眼前的美景,劉國軒眼裏流露出懷念之色。</p>
“演武......池。”鄭克臧輕聲呢喃道。</p>
從這個名稱,鄭克臧大致猜測到了什麽。</p>
“沒錯,王上,此處是國姓爺練水師之處!”劉國軒略微激動道。</p>
原來,1658年,國姓爺為了驅逐荷蘭人,命工官馮澄世在這裏築建了“演武池”以操練水師,演武池非常大,一路延伸至廈門港的海域。</p>
“原來如此,此處值得吾輩緬懷之。”鄭克臧說道。</p>
望著眼前的演武池,鄭克臧似乎看到了數十年前,明鄭水師的辛勤訓練,湧入他的腦海。</p>
“忠勇伯,請轉告左都督朱天貴,未來的明鄭水師新兵,都來此地訓練。”鄭克臧囑咐道。</p>
“是,王上!”學了近衛軍一手,每逢鄭克臧下令之時,劉國軒總會忍不住來個敬禮。</p>
原本鄭克臧覺得演武場荒廢也無妨,如今不知為何,他想重建修繕一番。</p>
難道這就是父輩,或者說祖輩的力量?</p>
鄭克臧認為這是一種傳承,演武場因國姓爺而興起,因鄭經而荒廢,現在,就讓他鄭克臧重新複蘇這裏吧。</p>
說幹就幹,執行力強的鄭克臧告別劉國軒後,便回到自己的住處,修書一封,下令從東寧府運輸一批水泥過來,或許這會成為第二個軍校,成為抗清的基地。</p>
......</p>
廈門島的占領非常自然,基本沒有抵抗,原本就是明鄭治下的。</p>
對於廈門島的百姓來說,新任延平王的統治似乎比以前更好。</p>
人頭稅的去除,令鄭克臧迅速取得老百姓的信任。</p>
更何況,他們見到了那胸甲鋥亮,刺刀林立,精神高昂的近衛軍,如此精銳,舉世罕見,便更覺得新任延平王有前途。</p>
一位帶著孫兒的老頭路過,便跟孫子吹噓道:“阿爺我見過大世麵,不過這新延平王的軍隊,可比阿爺當年的鐵人軍強!”</p>
國姓爺的鐵人軍在閩南一代挺出名的,閩南語有一句話叫“鐵人都倒”,來比喻某物勢不可擋。</p>
“阿爺,你怎麽知道他們比鐵人軍厲害!”小孫兒氣都都的,顯然,他是鐵人軍的粉絲。</p>
他從小就聽過鐵人軍的傳說,他的夢想就是成為鐵人軍。</p>
“孫囝,因為你阿爺,以前就是鐵人軍的!”小老頭豎起食指,悄悄地對孫子“噓”了一下,示意低調。</p>
小老頭句僂的樣子,很難想象以前是凶猛無比的鐵人軍,或許是被鐵甲壓彎了腰,老了便直不起來了。</p>
小孫子果然有點不相信,還是不太相信近衛軍比鐵人軍強。</p>
往後的日子裏,他總忍不住來偷偷看近衛軍訓練,想看看他阿爺嘴裏的近衛軍究竟有多強。</p>
小孩子的世界就是這麽簡單,誰強,他就想成為誰。</p>
而大人的世界則更加複雜,比如鄭克臧,他正在研究下一步攻略。</p>
廈門島優點很多,但有一點不好,那就是人口不多的,至乾隆時期在冊的也才十六萬人口,康熙朝最多也就十萬人。</p>
鄭克臧看了一眼係統麵板,發現確實不多,也就增加了九萬人。</p>
原先泉州轉移走三萬人的時候,係統麵板是三十一萬漢人,後來又再轉移了兩萬人,就是三十三萬,現在一看,有四十二萬人了。</p>
比起自己剛監國的時候,人口翻了一番,值得慶賀的一點。</p>
鄭克臧沒有就此滿足,他已經傳信夷州島,計劃將近衛第一鎮的兵力全部運了過來,下一步繼續轉移福建的人口,帶老百姓們潤去外麵卷,過上好日子。</p>
正當鄭克臧深思熟慮之時,一封來自清廷的求和信,讓他玩心大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