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夠了,吳主席你這是在做什麽?我們這是外交談判的會場,不是審判庭,我們今天不是來和你討論關於涉外案件的。而且這些案子也隻有貴國的一麵之詞,我方並沒有承認,我認為在這樣的場合把這些未經證實的案件宣告出來,不僅場合不合適,也是對於帝國聲譽的汙蔑,貴方是否準備承擔此種汙蔑的後果了?”


    川上領事的主張立刻得到了法國領事的支持,“是的,這位吳代表,川上領事說的對。我們沒必要關注這些雞毛蒜皮的事,我們隻想知道貴方是否承認滿清簽署的條約和欠下的外債,至於其他問題你們自己會後私下解決好了。”


    法國領事的話讓革命委員會這邊的代表個個都表露出了不滿的神情,這種帝國主義者的口吻完全無視了革命委員會提出的正當要求,也讓代表們意識到領事團今天邀請他們過來並不是為了談,而是來向革命委員會下最後通牒的。


    吳川冷冷的注視了一眼法國領事,方才平靜的說道:“如果條約簽訂的目的隻是單方麵約束弱者,好讓強者得以自由行事,那麽這樣的條約還有什麽必要去尊重?


    無視中國之法令法規,肆意偷稅漏稅,強租土地,欺行霸市,走私毒品,盤剝中國百姓,動輒以外交抗議和保護邦人為名幹涉中國內政。


    日本政府這樣肆意踐踏萬國公法都被視為是符合條約內容的,那麽法蘭西為什麽還念念不忘阿爾薩斯和洛林,把阿爾豐斯·都德先生的《最後一課》推崇為法國文學史上的傑出篇章?按照您的觀點,法國人民應當尊重自己所簽訂的條約不是嗎?”


    川上領事有些不可思議的看著吳川,他覺得對方一定是瘋了,挑戰了日本帝國的在華利益還不夠,居然還去撩撥法國人和德國人,這是打算再來一次向萬國宣戰嗎?


    法國領事彼列斯克從翻譯那邊聽完了吳川的話語之後,頓時麵紅耳赤的向吳川斥責道:“法蘭西的榮譽可不是中國人可以羞辱的,你應當為你自己說的話承擔責任,先生。”


    德國領事也不得不向吳川提醒道:“法國政府並沒有對阿爾薩斯和洛林的地位提出質疑,請您不要傳播某些不存在真實性的謠言。是不是這樣?彼列斯克先生。”


    彼列斯克並沒有回答德國領事,因為他沒法回答這個問題,在法國民族主義高漲的現代,他可不希望自己成為法國人民眼中的叛國者。


    看到德國領事皺起了眉頭,英國領事終於在內部崩解前開口向吳川說道:“那麽吳先生,領事團希望您能夠就革命委員會的外交方針做一個簡單的描述。另外還請告知,革命委員會對於舊條約和舊外債的態度究竟是什麽。”


    吳川沉默了片刻之後,便開口答道:“革命委員會的外交方針很簡單,追求平等且獨立的外交。委員會對於舊條約和舊外債的態度,也很簡單。


    除非是對雙方有共同約束力的條約,否則革命委員會無法承認;對於私下秘密簽訂的條約,革命委員會無法承認;滿清既然被消滅,那麽新生政權當然有權力審核各項舊約和舊債,我們總不可能去承認一份自己沒有簽過字且不知道內容的條約吧?


    革命委員會非常樂意同各國就舊約和舊債問題單獨磋商,但不接受像今天這樣的會談,有些向來不履行條約責任的國家把各國捆綁在一起,來迫使革命委員會接受其非法獲得的權益,我認為革命委員會無法接受這樣的威脅。”


    吳理斯雙手在桌上互握著,麵無表情的看著吳川,十數秒後他終於冷淡的回應道:“好吧,領事團已經知道革命委員會的態度了。今天就請先回去吧,待我們內部商議完成之後,會給革命委員會一個明確的照會的。”


    剛剛走出英國領事館的大門,王葆真已經忍耐不住的向吳川說道:“吳兄,你剛剛未免也太過暴躁了一些,我們都知道日本領事的話語很無禮,但是在這樣的場合激怒了日本領事,隻會讓革命委員會在外交上處於不利的局麵。日本領事畢竟是領事團的一員,領事團總不可能拋棄日本方的意見而支持我們,這不符合常理。”


    張壽增等人雖然沒有出聲附和王葆真,但也一個個深皺著眉頭,顯然他們的想法和王葆真相去不遠。雖然這裏大多數人因為出身舊衙門的關係,到現在為止也沒有完全支持共和黨領導下的革命委員會,畢竟革命委員會大力扶持勞工階級的口號,並不符合這些舊知識分子的口味。


    不過在對外交涉的問題上,這些被挑選出來的前外交人員,大都還是具有樸素的愛國理念的。在維護國家領土主權的理念上,大家還是比較欣賞革命委員會想要廢除一切不平等條約的強硬立場的,否則他們也就不會留下來為革命委員會服務了。


    但是他們並不能理解吳川剛剛表現出來的強硬姿態,畢竟革命委員會之前同中東鐵路管理局之間的涉外關係處理的還是很有靈活性的。而今天吳川在會談中表露出來的對日立場,則幾乎看不到任何柔軟性,簡直就是針鋒相對。


    這樣的對話如果刊登在報紙上給國民看,自然是大快人心。但是對於才掌握了兩塊邊疆省份,人口不及關內半省人口的革命委員會來說,和東亞第一個走入列強行列的日本進行外交對抗,這顯然是不大明智的。更何況革命軍下一步行動的地區,就是被列強視為日本勢力範圍的南滿地區,此時同日本交惡無疑就是給革命軍豎立了一大敵。


    隨著政治協商會議的順利召開完成,並推出了建立新國家基本準則的《共和宣言》之後,東北各界對於革命委員會的認同感頓時超過了對於滿清朝廷的認同。就連此前一直聲稱自己隻認大清皇帝,不認革命委員會的東北各少數民族和地方勢力派出的代表,也在宣言上簽了字,並表示接受以《共和宣言》為基礎成立的新國家。


    《共和宣言》解決了之前關內外人民存在的矛盾和各民族之間的矛盾,以各民族人民聯盟的理念取代了過去維係於滿清皇統下的國家認同,這可比南方革命黨人的排滿革命大大的前進了一步。如果說排滿革命是否定了滿清皇室對於中國統治的合法性,那麽《共和宣言》則重新建立了新國家成立的基礎。


    對於那些反對狹隘的排滿革命的立憲黨人和邊疆少數民族來說,《共和宣言》顯然比排滿革命容易接受,畢竟《共和宣言》除了要打倒皇帝之外,並沒有拆分國家的打算。正因為看到了建立於《共和宣言》基礎上的新國家有可能完全繼承滿清的一切權利,卻又無滿清之弊,東北各界人士才真正算是開始向革命委員會完全靠攏。


    張壽增等人才剛剛開始真正接受革命委員會,自然不願意這樣一個新政權因為外交上的失誤而垮台。當然他們不是王葆真,不能如他那樣當麵去質問吳川。畢竟王葆真是革命黨,而他們是舊官吏,不能那麽肆無忌憚的去批評一位革命領袖。


    不管吳川自己承認或是不承認,自從政治協商會議召開完成之後,他已經成為了東北各界所認可的革命領袖,就連立憲黨人和舊官吏們也沒有能在這方麵提出質疑的。和他們在南方的同僚們不同,東北的立憲黨人即士紳階層代表並無多少獨立勢力,從始至終都是依附於官府的力量而存在的。


    所以當吳川拉起革命委員會打倒了黑龍江、吉林兩省的官方力量之後,立憲黨人就不得不臣服於革命委員會,而不是試圖組織起來同共和黨爭奪革命委員會的領導權。特別是立憲黨勢力較強的奉天省,因為起義聯軍的失敗,導致東三省立憲黨人最後單獨領導一省的機會也失去了,大家便隻能和共和黨同舟共濟下去了。


    以布爾什維克主義為信仰的共和黨組織要比同盟會嚴密的多,立憲黨人不僅難以拉攏共和黨員,甚至一些開明的立憲黨人也漸漸傾向了共和黨的建國方略。在這樣的局勢下,東北的立憲黨人除了極端反動的一派逃去了大連或關內,其他人都接受了被共和黨所領導。


    雖然吳川剛剛在會場內的態度並不符合他們的期望,但是吳川所采取的外交立場卻並無脫離革命委員會設定的立場,因此張壽增等人雖然心存疑慮,卻無法就吳川的態度做出質疑。也隻有同為革命黨成員的王葆真,能夠在革命的立場上向吳川進行質疑了。


    吳川停下腳步轉身看了看身後英國領事館的小洋樓後,轉而對王葆真說道:“如果我剛剛不對日本領事進行質問,不把矛盾轉變為革命委員會和日本政府之間的矛盾,那麽我們就不用麵對領事團一致的外交壓力嗎?”


    王葆真一時不能回答,吳川於是接著說道:“革命委員會確實很弱小,弱小到任何一個列強都能對我們隨意的加以幹涉。所以我們萬萬不能讓列強內部達成對華一致的原則,那樣革命委員會就失去一切外援的可能。


    所以革命委員會的外交立場應當有側重點,隻有我們搶先表明了針對某國的立場,列強內部的利益才會分化,某些國家才會試圖在這種衝突中擴大本國的利益。六個人分食一頭羊,何如五人分食一羊一狼,當然如果能夠變成四人分食一羊一狼一虎那就更好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火熱的年代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富春山居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富春山居並收藏火熱的年代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