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八章 全民催婚
三國新勢力:遼東我稱王 作者:令狐衝啊衝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公孫修這才恍然大悟,暗想:“難怪青壯數量占比高,倒是老的死得快,導致各國的青壯人口占高,老年人口占少。”</p>
古人年齡一過五十,去世不稱夭壽,普遍的壽命偏低,這也導致了青壯占比能穩在三成半的水平,原因是各地郡縣能活過六十的老人,數量著實稀缺。</p>
二十一世紀的中國則有所不同,其平均壽命達到78歲,原因在於飲食、養生、醫療各方麵的提升,隻要不患上癌症、不可逆的損耗之類,生活習慣不要過於離譜,基本都能保持長壽健康。其老齡人口占大多數固然是平均壽命增長的原因,也有因計劃生育的推行,截住了大爆炸人口的浪潮,年輕一代又因為生活壓力、自由思潮的勃發,不願意結婚或者多生,甚至丁克族的也不在少數。這就導致了新生人口逐漸下降,老年人則逐年增多。</p>
公孫修長歎一聲,心想後世提倡晚婚晚育,是為了限製人口,可那時的華夏人口已經占比世界人類總數的五分之一了,跟這個時代不一樣,必須提倡早婚。這是時代的趨勢之一,並不是“呱”的穿越者來了,就跟古代盼來救世主一般。</p>
這個救世主可沒有隨身攜帶的“係統”,開局召喚個十萬大軍之類的。</p>
賈範瞧出了他的憂慮,輕聲道:“王上仍是在憂愁人口的稀缺麽?”</p>
“此是一慮,孤曾做一夢,隻身到了某處仙國,此國有民十四億,年過六十長者,占兩億七千萬,其均壽將近耄耋之年。”</p>
公孫修盡量用賈範能聽得明白的話,隻可托名鬼神,來解釋後世那個對他來說不可思議的時代,續道:“而且,此國之民,男不得早於二十二歲娶妻,女不得早於二十歲出嫁。大抵——大抵是因年齡太小,生育損傷身體。”</p>
賈範訝然不已,猛地捋須,險些把一大撮山羊胡都給拽了下來,大跌眼鏡道:“王上所做的夢,可比黃帝夢遊華胥氏之國還要匪夷所思,天下大小、耕地多寡,當真能養上十四億的百姓麽?男女人口如此晚婚晚育,女子二十方嫁,豈非過老了?”</p>
說著又是大搖其頭,皺眉道:“大違孔氏儒學,常言道:‘男子二十,冠禮而有,人父之端,女子十五,許嫁而有,逋人之道,於此而往,則自婚矣’。”</p>
賈範所說的是《列子·黃帝》中記載,黃帝的一個夢境跨越數萬裏之外的華胥古國,此國偏遠,非車馬所能及,隻有通過夢境才能抵達。黃帝恰恰通過神遊華胥古國,參考其先進的治理國家經驗,以及造車馬、宮殿之法,這才造福了萬民,直到黃帝去世前,已治理得跟華胥古國基本相似。</p>
其記載:“黃帝晝寢,而夢遊於華胥氏之國。華胥氏之國在弇州之西,台州之北,不知斯齊國幾千萬裏。蓋非舟車足力之所及,神遊而已。其國無帥長,自然而已;其民無嗜欲,自然而已……黃帝既寤,怡然自得。”</p>
公孫修囉嗦的想到:“黃帝是否真的神遊去了華胥古國不得而知,反正我的故鄉除了偶爾做夢到達之外,乘世上最快的舟車也回不去了。”</p>
若是要推行鼓勵生育的政策,則要結合將高句麗人一起融合進來,方可快速融合人口。</p>
在賈範的介紹下,大致也明白古代的鼓勵生育運行機製,也是用實物、錢財方麵的獎勵。越王勾踐的強國政策,是生一個男孩,獎兩壺酒、一隻狗;生一個女孩,獎勵兩壺酒、一頭豬。生二胎,政府免費送耕種的牲畜,生三胎,政府免費提供奶媽哺乳。</p>
給予經濟物質上的補償是最實在的,畢竟老百姓日子都過不下去了,過了今晚連隔夜糧都沒了,誰關心國家缺少人口?</p>
公孫修暗想古今中外,鼓勵生育莫不如此,北魏孝文帝的辦法是富人幫助窮人,其昭告天下,富人窮人皆是大魏子民,爾等需要互幫互助,富人有多餘的耕牛借窮人耕地,窮人沒錢結婚,富人不要吝嗇摳門,要把錢借給窮人把婚給結了。</p>
孝文帝當然沒有強製要求富人必須借,不借也可以,那你們家一輩子也甭想當官了。</p>
富人一咬牙,這不借也不行,畢竟古代士農工商,有錢的居末位,有權才能挺直了腰板,那就大大方方的借吧,畢竟仕途要緊。</p>
唐太宗李世民頒布的《令有司勸勉庶人婚聘及時詔》規定:若貧窶之徒,將迎貴乏者,仰於其親近,及鄉裏富有之家,褒多益寡,使得資送以濟。</p>
反正誰家女兒十七歲還沒結婚的,要趕緊找個對象嫁了,若是缺嫁妝之類的,鄉裏鄉親要互相幫忙湊錢。</p>
不僅如此,李世民還將各地百姓的婚嫁指標納入官吏的年度考核,婚嫁及時、單身男女減少、戶口增多,地方官吏就會得到嘉獎跟升遷的機會,直接把壓力下放給了各地的地方官。</p>
上述三種方法,各有各的好,畢竟在曆史上也都曾實現了增加人口的效用。越王勾踐用的是實物獎勵,孝文帝用的是富人窮人互助,富人幫助窮人獲得進入仕途的機會,窮人得到結婚的資本。唐太宗的政策本質上也是倒逼地方官多關心治下百姓的婚姻情況。</p>
司馬炎在泰始九年頒布的政令更加不可思議,用現在的話說就是政府包辦,統一分配:“製女年十七父母不嫁者,使長吏配之。”</p>
如果女子到了十七歲父母還不積極籌備嫁人,那地方官有權利亂點鴛鴦譜,隨便給你安排個剩男嫁了。</p>
不想嫁給缺胳膊短腿的、智力缺陷的、有家庭暴力的男人吧?</p>
那就趕緊去找戶好人家嫁了。</p>
賈範聽完哈哈大笑:“若是如此,不知毀卻天下多少有情郎。”</p>
公孫修也覺好笑,可笑了幾聲就停了下來,還要在這個基礎政策上,將高句麗人的融合問題也算進來,譬如漢族男子娶高句麗女子,或者高句麗男子娶漢族女子,總之就是千言萬語匯成四個字:早日結婚!</p>
</p>
古人年齡一過五十,去世不稱夭壽,普遍的壽命偏低,這也導致了青壯占比能穩在三成半的水平,原因是各地郡縣能活過六十的老人,數量著實稀缺。</p>
二十一世紀的中國則有所不同,其平均壽命達到78歲,原因在於飲食、養生、醫療各方麵的提升,隻要不患上癌症、不可逆的損耗之類,生活習慣不要過於離譜,基本都能保持長壽健康。其老齡人口占大多數固然是平均壽命增長的原因,也有因計劃生育的推行,截住了大爆炸人口的浪潮,年輕一代又因為生活壓力、自由思潮的勃發,不願意結婚或者多生,甚至丁克族的也不在少數。這就導致了新生人口逐漸下降,老年人則逐年增多。</p>
公孫修長歎一聲,心想後世提倡晚婚晚育,是為了限製人口,可那時的華夏人口已經占比世界人類總數的五分之一了,跟這個時代不一樣,必須提倡早婚。這是時代的趨勢之一,並不是“呱”的穿越者來了,就跟古代盼來救世主一般。</p>
這個救世主可沒有隨身攜帶的“係統”,開局召喚個十萬大軍之類的。</p>
賈範瞧出了他的憂慮,輕聲道:“王上仍是在憂愁人口的稀缺麽?”</p>
“此是一慮,孤曾做一夢,隻身到了某處仙國,此國有民十四億,年過六十長者,占兩億七千萬,其均壽將近耄耋之年。”</p>
公孫修盡量用賈範能聽得明白的話,隻可托名鬼神,來解釋後世那個對他來說不可思議的時代,續道:“而且,此國之民,男不得早於二十二歲娶妻,女不得早於二十歲出嫁。大抵——大抵是因年齡太小,生育損傷身體。”</p>
賈範訝然不已,猛地捋須,險些把一大撮山羊胡都給拽了下來,大跌眼鏡道:“王上所做的夢,可比黃帝夢遊華胥氏之國還要匪夷所思,天下大小、耕地多寡,當真能養上十四億的百姓麽?男女人口如此晚婚晚育,女子二十方嫁,豈非過老了?”</p>
說著又是大搖其頭,皺眉道:“大違孔氏儒學,常言道:‘男子二十,冠禮而有,人父之端,女子十五,許嫁而有,逋人之道,於此而往,則自婚矣’。”</p>
賈範所說的是《列子·黃帝》中記載,黃帝的一個夢境跨越數萬裏之外的華胥古國,此國偏遠,非車馬所能及,隻有通過夢境才能抵達。黃帝恰恰通過神遊華胥古國,參考其先進的治理國家經驗,以及造車馬、宮殿之法,這才造福了萬民,直到黃帝去世前,已治理得跟華胥古國基本相似。</p>
其記載:“黃帝晝寢,而夢遊於華胥氏之國。華胥氏之國在弇州之西,台州之北,不知斯齊國幾千萬裏。蓋非舟車足力之所及,神遊而已。其國無帥長,自然而已;其民無嗜欲,自然而已……黃帝既寤,怡然自得。”</p>
公孫修囉嗦的想到:“黃帝是否真的神遊去了華胥古國不得而知,反正我的故鄉除了偶爾做夢到達之外,乘世上最快的舟車也回不去了。”</p>
若是要推行鼓勵生育的政策,則要結合將高句麗人一起融合進來,方可快速融合人口。</p>
在賈範的介紹下,大致也明白古代的鼓勵生育運行機製,也是用實物、錢財方麵的獎勵。越王勾踐的強國政策,是生一個男孩,獎兩壺酒、一隻狗;生一個女孩,獎勵兩壺酒、一頭豬。生二胎,政府免費送耕種的牲畜,生三胎,政府免費提供奶媽哺乳。</p>
給予經濟物質上的補償是最實在的,畢竟老百姓日子都過不下去了,過了今晚連隔夜糧都沒了,誰關心國家缺少人口?</p>
公孫修暗想古今中外,鼓勵生育莫不如此,北魏孝文帝的辦法是富人幫助窮人,其昭告天下,富人窮人皆是大魏子民,爾等需要互幫互助,富人有多餘的耕牛借窮人耕地,窮人沒錢結婚,富人不要吝嗇摳門,要把錢借給窮人把婚給結了。</p>
孝文帝當然沒有強製要求富人必須借,不借也可以,那你們家一輩子也甭想當官了。</p>
富人一咬牙,這不借也不行,畢竟古代士農工商,有錢的居末位,有權才能挺直了腰板,那就大大方方的借吧,畢竟仕途要緊。</p>
唐太宗李世民頒布的《令有司勸勉庶人婚聘及時詔》規定:若貧窶之徒,將迎貴乏者,仰於其親近,及鄉裏富有之家,褒多益寡,使得資送以濟。</p>
反正誰家女兒十七歲還沒結婚的,要趕緊找個對象嫁了,若是缺嫁妝之類的,鄉裏鄉親要互相幫忙湊錢。</p>
不僅如此,李世民還將各地百姓的婚嫁指標納入官吏的年度考核,婚嫁及時、單身男女減少、戶口增多,地方官吏就會得到嘉獎跟升遷的機會,直接把壓力下放給了各地的地方官。</p>
上述三種方法,各有各的好,畢竟在曆史上也都曾實現了增加人口的效用。越王勾踐用的是實物獎勵,孝文帝用的是富人窮人互助,富人幫助窮人獲得進入仕途的機會,窮人得到結婚的資本。唐太宗的政策本質上也是倒逼地方官多關心治下百姓的婚姻情況。</p>
司馬炎在泰始九年頒布的政令更加不可思議,用現在的話說就是政府包辦,統一分配:“製女年十七父母不嫁者,使長吏配之。”</p>
如果女子到了十七歲父母還不積極籌備嫁人,那地方官有權利亂點鴛鴦譜,隨便給你安排個剩男嫁了。</p>
不想嫁給缺胳膊短腿的、智力缺陷的、有家庭暴力的男人吧?</p>
那就趕緊去找戶好人家嫁了。</p>
賈範聽完哈哈大笑:“若是如此,不知毀卻天下多少有情郎。”</p>
公孫修也覺好笑,可笑了幾聲就停了下來,還要在這個基礎政策上,將高句麗人的融合問題也算進來,譬如漢族男子娶高句麗女子,或者高句麗男子娶漢族女子,總之就是千言萬語匯成四個字:早日結婚!</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