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七章 偷襲
三國新勢力:遼東我稱王 作者:令狐衝啊衝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遝渚沿岸此時已經沒有了來往的客船,兩國交戰在即,來往的客商也停止了各種交易,漁船也駛進避風港,不再出海,免得被當成奸細。</p>
沿岸均有燕軍駐守,四處搜尋,防止魏軍偷襲尚在其次,主要是擔心有燕國的百姓害怕戰亂,挾家拖口的乘船逃到對岸的魏國,人口流失才是第一大損失。</p>
柳氏莊園。</p>
清一色的燕軍排在空地上,總共在五千人上下,均是臉色堅毅,昂然不屈。</p>
柳誌身披鎧甲,立在前頭,手握三尺劍,昂然道:“諸位,此戰關係著大燕的存亡,也是王上交給我們的任務。魏賊便在對岸的青州,我等必不能坐以待斃。接到軍令的,一律按軍令行事,各司其職,不可違抗。”</p>
回應他的是一聲山崩地裂的“是”。</p>
霎時間殺聲震天,直上九霄。</p>
柳誌血為之沸,望著下方的燕軍,大部分來自於柳氏的部曲,而如今披上燕軍的武備,改頭換麵,又有了特製的戰船,一時間心潮澎湃,有些不知所以地想到:“便是當年的曾祖毅公,也未必意料得到後世子孫能達到今天的地步。”</p>
遙想當年的遼東在公孫度的治理下雄張海東,曾祖柳毅作為遼東侯帳下的第一大將,率水軍跨海擊青州,奪下數縣之地,並設營州,可謂是柳家最風光的時刻。</p>
雖然又被張遼大破柳毅,青州得而複失。</p>
柳毅率部遁逃回遝渚,氣急攻心不出一年就病逝了。此後又碰到朝野政治混亂,柳氏子弟不再出仕,專心在遝渚造船,幹回了老本行。</p>
將近了幾十年後,柳氏終於從新走上了這個位置。</p>
柳誌的心中格外激動,在他看來,當今的燕王的布局跟野心要比遼東侯還要瘋狂,南抗魏國、東滅高句麗,威震異域,連扶餘、鮮卑都不敢窺視。</p>
今時今日的燕國,已遠超前代。</p>
柳誌握緊了手中的劍,大聲道:“取功名、換富貴、留名青史,便在今日。”</p>
便在這時,東北角馬蹄聲響起,一人一馬直奔而來,策馬的正是閻詡,隻見他勒住胯下戰馬,馬兒前蹄彈起,“於”的一聲。</p>
柳誌快步下台,恭敬地說道:“武衛中郎將可有急事?”</p>
閻詡晃了晃手中的折子,笑道:“這是王上的密令,隻許你一人觀看,其餘人等,不宜聽讀。”</p>
柳誌趕緊跪下接過,輕聲道:“王上可有加派援軍過來?此處隻有五千水師,唯恐不足。”</p>
“王上說了,遝渚不止要守住,還要趁機進攻青州,以達到擾敵的目標。”</p>
閻詡瞪了他一眼,說道:“已有三千禁軍從遼遂出發前來,助你守住遝渚,至於王上的策略,已盡在旨意中。”</p>
柳誌聽說王上的意圖,不止是要守住遝渚而已,還要趁機進攻遝渚,這可談何容易?要知道田豫乃魏國名將,屯居青州多年,其兵馬不下三萬,就算加上增援的三千禁軍,也不過八千人,如何能敵得過呢?</p>
當即打開公孫修的懿旨,隻見映入眼簾的便是:“敵眾我寡,處之於下。惟求用奇之時,克不容緩。敵雖眾而不敢輕動,此因四時之惡,大雨不絕,雷電交加。我師雖寡,龍船不懼風雨,兵將不畏生死,待得風急浪高,敵心鬆懈,可出兵襲之。若得先手,攻占縣城而據地,若將守不住,則盡掠其民而歸。”</p>
柳誌倒吸一口涼氣,按照燕王的意思,是讓自己趁著天氣惡劣,魏軍戰船都駛入避風港不敢冒頭之際,趁機偷襲青州。</p>
方今天氣如此惡劣,接連大雨不絕,海上也是風急浪卷,前幾日便因為有漁民出海捕魚,突遇暴雨天氣,被海浪卷走了二十條船,近百人葬身魚腹。</p>
他苦笑一聲,說道:“我明白王上的旨意了。”</p>
閻詡點了點頭,當即策馬離開。</p>
三日後,率領三千禁軍的鄧忠抵達遝渚,與柳誌會師。</p>
鄧忠也得到公孫修的密令,要以最快的速度偷襲青州,給予一場致命的先手,迫使魏國的優勢兵力無用武之地。</p>
兩人在軍帳中密議,鄧忠迫不及待地問道:“國舅爺,依你看來,王上囑咐的偷襲青州一事,應當如何安排?”</p>
自從公孫修娶了柳青為妃,柳氏兄弟封官封侯,出讓自家的船塢跟私兵部曲,以供燕王驅馳,順理成章地成了眾人口中的國舅爺。</p>
柳誌聽他漫不經心地調侃,苦笑道:“王上所指派的偷襲青州,乃是趁著風高浪卷,魏軍沒有防備之機,把敵軍給攻垮了。”</p>
鄧忠愣了好一會兒,他隻擅長陸上馬戰步戰,卻從未試過海戰,對於這個問題並不覺得有什麽奇怪的,小心試探地答道:“那我們——直接進攻?”</p>
柳誌一愣,隨即解釋道:“進攻自然是要進攻的,隻能趁著風浪大的夜色,不然出兵就起不到效果,還可能遭到魏軍水師的包圍。畢竟,你我合兵也不過八千兵馬,而且你所率領的三千禁軍不擅長水戰,真正可用於水戰的,隻有柳氏的私兵部曲改編的五千將士。田豫號稱五萬大軍雖是虛數,可三萬精兵還是有的。”</p>
鄧忠點了點頭,“那就挑風浪大的夜晚偷襲。”</p>
柳誌見他依舊不明白風浪對行船的危險性,解釋道:“這需要尋找一個十拿九穩的戰機。在風急浪卷的海上行船,極易造成危險,很有可能八千人馬行船到半道翻了船,全軍覆沒。”</p>
鄧忠聽到“全軍覆沒”四字,不由得咋舌,苦笑道:“若折了全部人馬,那當真是危險至極。那可要勞煩國舅爺觀測天時,尋找一個相對四時溫和的良機出兵。”</p>
</p>
柳誌道:“我頗通天時,一年四季刮什麽風、大抵哪一天是雨季,基本不會有太大的失誤。可是我能算得到,田豫也能算得到,他也不是蠢人,我們若不冒險,是偷襲不了的,反而容易掉進魏軍的包圍圈。”</p>
鄧忠也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選擇的時機很重要,風浪要大到敵軍放鬆警惕,認為燕軍不會貿然出兵,同時燕軍的船隻又須能抗得住這樣的風浪級別。</p>
二者都是極難把握的點,若是風浪過於大了,燕軍行駛到中途翻船,損失八千人馬還算小事,兵員還可以向民間征調,關鍵是損失的是水師,這可不是朝夕之間就能培養出來的。</p>
鄧忠苦笑道:“我不擅長海戰,王上命我前來增援,是讓我聽命於你的,這可就得看國舅爺你了。”</p>
柳誌不禁莞爾,給他這一番插科打諢,倒也舒緩了不少的壓力,笑道:“無需緊張,王上的旨意簡單明了,在下已有了計策該如何進兵。”</p>
沿岸均有燕軍駐守,四處搜尋,防止魏軍偷襲尚在其次,主要是擔心有燕國的百姓害怕戰亂,挾家拖口的乘船逃到對岸的魏國,人口流失才是第一大損失。</p>
柳氏莊園。</p>
清一色的燕軍排在空地上,總共在五千人上下,均是臉色堅毅,昂然不屈。</p>
柳誌身披鎧甲,立在前頭,手握三尺劍,昂然道:“諸位,此戰關係著大燕的存亡,也是王上交給我們的任務。魏賊便在對岸的青州,我等必不能坐以待斃。接到軍令的,一律按軍令行事,各司其職,不可違抗。”</p>
回應他的是一聲山崩地裂的“是”。</p>
霎時間殺聲震天,直上九霄。</p>
柳誌血為之沸,望著下方的燕軍,大部分來自於柳氏的部曲,而如今披上燕軍的武備,改頭換麵,又有了特製的戰船,一時間心潮澎湃,有些不知所以地想到:“便是當年的曾祖毅公,也未必意料得到後世子孫能達到今天的地步。”</p>
遙想當年的遼東在公孫度的治理下雄張海東,曾祖柳毅作為遼東侯帳下的第一大將,率水軍跨海擊青州,奪下數縣之地,並設營州,可謂是柳家最風光的時刻。</p>
雖然又被張遼大破柳毅,青州得而複失。</p>
柳毅率部遁逃回遝渚,氣急攻心不出一年就病逝了。此後又碰到朝野政治混亂,柳氏子弟不再出仕,專心在遝渚造船,幹回了老本行。</p>
將近了幾十年後,柳氏終於從新走上了這個位置。</p>
柳誌的心中格外激動,在他看來,當今的燕王的布局跟野心要比遼東侯還要瘋狂,南抗魏國、東滅高句麗,威震異域,連扶餘、鮮卑都不敢窺視。</p>
今時今日的燕國,已遠超前代。</p>
柳誌握緊了手中的劍,大聲道:“取功名、換富貴、留名青史,便在今日。”</p>
便在這時,東北角馬蹄聲響起,一人一馬直奔而來,策馬的正是閻詡,隻見他勒住胯下戰馬,馬兒前蹄彈起,“於”的一聲。</p>
柳誌快步下台,恭敬地說道:“武衛中郎將可有急事?”</p>
閻詡晃了晃手中的折子,笑道:“這是王上的密令,隻許你一人觀看,其餘人等,不宜聽讀。”</p>
柳誌趕緊跪下接過,輕聲道:“王上可有加派援軍過來?此處隻有五千水師,唯恐不足。”</p>
“王上說了,遝渚不止要守住,還要趁機進攻青州,以達到擾敵的目標。”</p>
閻詡瞪了他一眼,說道:“已有三千禁軍從遼遂出發前來,助你守住遝渚,至於王上的策略,已盡在旨意中。”</p>
柳誌聽說王上的意圖,不止是要守住遝渚而已,還要趁機進攻遝渚,這可談何容易?要知道田豫乃魏國名將,屯居青州多年,其兵馬不下三萬,就算加上增援的三千禁軍,也不過八千人,如何能敵得過呢?</p>
當即打開公孫修的懿旨,隻見映入眼簾的便是:“敵眾我寡,處之於下。惟求用奇之時,克不容緩。敵雖眾而不敢輕動,此因四時之惡,大雨不絕,雷電交加。我師雖寡,龍船不懼風雨,兵將不畏生死,待得風急浪高,敵心鬆懈,可出兵襲之。若得先手,攻占縣城而據地,若將守不住,則盡掠其民而歸。”</p>
柳誌倒吸一口涼氣,按照燕王的意思,是讓自己趁著天氣惡劣,魏軍戰船都駛入避風港不敢冒頭之際,趁機偷襲青州。</p>
方今天氣如此惡劣,接連大雨不絕,海上也是風急浪卷,前幾日便因為有漁民出海捕魚,突遇暴雨天氣,被海浪卷走了二十條船,近百人葬身魚腹。</p>
他苦笑一聲,說道:“我明白王上的旨意了。”</p>
閻詡點了點頭,當即策馬離開。</p>
三日後,率領三千禁軍的鄧忠抵達遝渚,與柳誌會師。</p>
鄧忠也得到公孫修的密令,要以最快的速度偷襲青州,給予一場致命的先手,迫使魏國的優勢兵力無用武之地。</p>
兩人在軍帳中密議,鄧忠迫不及待地問道:“國舅爺,依你看來,王上囑咐的偷襲青州一事,應當如何安排?”</p>
自從公孫修娶了柳青為妃,柳氏兄弟封官封侯,出讓自家的船塢跟私兵部曲,以供燕王驅馳,順理成章地成了眾人口中的國舅爺。</p>
柳誌聽他漫不經心地調侃,苦笑道:“王上所指派的偷襲青州,乃是趁著風高浪卷,魏軍沒有防備之機,把敵軍給攻垮了。”</p>
鄧忠愣了好一會兒,他隻擅長陸上馬戰步戰,卻從未試過海戰,對於這個問題並不覺得有什麽奇怪的,小心試探地答道:“那我們——直接進攻?”</p>
柳誌一愣,隨即解釋道:“進攻自然是要進攻的,隻能趁著風浪大的夜色,不然出兵就起不到效果,還可能遭到魏軍水師的包圍。畢竟,你我合兵也不過八千兵馬,而且你所率領的三千禁軍不擅長水戰,真正可用於水戰的,隻有柳氏的私兵部曲改編的五千將士。田豫號稱五萬大軍雖是虛數,可三萬精兵還是有的。”</p>
鄧忠點了點頭,“那就挑風浪大的夜晚偷襲。”</p>
柳誌見他依舊不明白風浪對行船的危險性,解釋道:“這需要尋找一個十拿九穩的戰機。在風急浪卷的海上行船,極易造成危險,很有可能八千人馬行船到半道翻了船,全軍覆沒。”</p>
鄧忠聽到“全軍覆沒”四字,不由得咋舌,苦笑道:“若折了全部人馬,那當真是危險至極。那可要勞煩國舅爺觀測天時,尋找一個相對四時溫和的良機出兵。”</p>
</p>
柳誌道:“我頗通天時,一年四季刮什麽風、大抵哪一天是雨季,基本不會有太大的失誤。可是我能算得到,田豫也能算得到,他也不是蠢人,我們若不冒險,是偷襲不了的,反而容易掉進魏軍的包圍圈。”</p>
鄧忠也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選擇的時機很重要,風浪要大到敵軍放鬆警惕,認為燕軍不會貿然出兵,同時燕軍的船隻又須能抗得住這樣的風浪級別。</p>
二者都是極難把握的點,若是風浪過於大了,燕軍行駛到中途翻船,損失八千人馬還算小事,兵員還可以向民間征調,關鍵是損失的是水師,這可不是朝夕之間就能培養出來的。</p>
鄧忠苦笑道:“我不擅長海戰,王上命我前來增援,是讓我聽命於你的,這可就得看國舅爺你了。”</p>
柳誌不禁莞爾,給他這一番插科打諢,倒也舒緩了不少的壓力,笑道:“無需緊張,王上的旨意簡單明了,在下已有了計策該如何進兵。”</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