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春寒料峭的夜晚,在南同蒲鐵路靈石縣一帶爆發愈演愈烈的大戰,第一時間就被國軍第二戰區前敵指揮部獲悉了。
當然,距離戰鬥打響還有數個小時的時候,軍統山西站就已經將中央軍391團與八路軍徐旅二營的聯合作戰計劃,通報給了二戰區前敵指揮部。
彼時的第二戰區,其實已經分成了兩個部分:戰區長官司令部轉移到了晉西南的崇山峻嶺當中,由司令長官閻錫山領導;戰區前敵指揮部,則轉移到了山西最南部的中條山內,由副司令長官兼前敵總指揮衛立煌上將統帥。無需贅述,閻錫山帶領的是晉軍餘部,衛立煌帶的則是中央軍餘部。
前一時期,得知了中央軍391團主力尚在晉中南敵占區的大榆樹山一帶遊擊堅持,二戰區前敵指揮部既感意外也感欣慰;但由於當時391團電台毀壞殆盡,而一路敗退到晉南的二戰區前敵指揮部也更換了下屬各中央軍部隊的電訊密碼,因此前敵指揮部始終未能與391團取得直接聯絡,而是通過軍統山西站活動於那一帶的情報組的電台,實行訊息代轉。
按照391團當時的情況上報,該團主力建製尚全,裝備保存良好;於是,這多達千餘人槍的一個精銳團,自此便在戰區前敵指揮部那裏掛了號。
一同掛號的還有十七軍84師,這支非嫡係的中央軍雜牌軍正在沁源縣一帶遊擊,與391團一樣都屬於孤懸晉中南敵占區的隊伍。
而除了這兩支敵後部隊之外,其餘的中央軍已經全部退守到以中條山為支撐的晉南地區,在山西的邊緣苦苦支撐,隨時麵對著日軍瀨名師團主力以及下元師團一個支隊的最後總攻。
也正是在這樣的凶險背景下,二戰區前敵指揮部突然收到了391團要在今夜前出南同蒲鐵路線靈石縣一帶破襲作戰的情報(情報中還提及391團將聯合駐地附近的一支八路軍小部隊共同行動)。
這無疑將是一場提振軍心士氣的作戰,如果破襲成功,會一舉切斷雲集於運城、臨汾的瀨名師團主力的運輸補給線,威脅整條南同蒲鐵路的治安守備。從而令隨時有可能總攻中條山防線的瀨名師團產生後顧之憂,遲滯延緩其進攻的腳步。
因此,得到軍統山西站轉來的這份情報後,二戰區前敵指揮部即刻對幾個小時後開打的這場戰鬥,給予了嚴重關切。同時,他們自然而然地想到了遊擊於晉中南的另一支孤旅:十七軍84師。該部目前駐防的地點位於沁源縣,並與戰區前敵指揮部保持有電台通訊聯絡。幾經研謀,前敵指揮部最終做出了命令84師於當夜同時出擊南同蒲鐵路的決定,出擊目標就選擇在靈石縣以南六十餘裏處的霍縣。
戰區前敵指揮部認為,靈石縣與霍縣同為南同蒲鐵路線上的重鎮,若能在今夜的戰鬥中雙雙對其打擊,給日軍賴以生存的鐵路大動脈造成的震懾效果會更強烈。
命令被緊急下達了。十七軍84師駐防的沁源縣,在南同蒲鐵路線霍縣以東的百餘裏方位,沿途沒有什麽日偽軍兵力的部署,因此前敵指揮部要求84師派出有力部隊,天黑後秘密出動,午夜前後趕至霍縣城下發起攻擊,並破壞附近的同蒲鐵路鐵軌及沿線電話線。
接到命令的84師,決定派出麾下的一個主力團來執行此項任務。並且出於多種考慮,該師向戰區前敵指揮部複電建議:可考慮動員位於平泉縣的晉軍獨立12旅,同步出擊鐵道線上的韓信嶺。韓信嶺地處靈石縣與霍縣之間,若同步對其發動進攻,則可實現三箭齊發三點的攻擊規模。
不過,這一建議最終沒有被采納。原因很簡單,晉軍獨立12旅屬於閻錫山長官的麾下,雖名義上同屬第二戰區,實際卻不受衛立煌長官的節製。該部從負責鎮守的豐店、文城防區一路潰逃之後,目前在晉中南的平泉縣駐紮,與沁源縣僅相隔幾十裏;據84師匯報,兩軍此前已取得有限聯絡,但交流甚少。
最終,84師出動了一個主力團,在當晚開始向西麵的同蒲鐵路線偃旗息鼓悄然進發。已經從戰區前敵指揮部那裏知道了調動晉軍獨立12旅無望,又無法與中央軍391團取得聯係,84師的這次行動就顯得極為謹慎。師部旅部均告誡出擊部隊,可盡早抵達霍縣城外,但務必認真偵查附近敵情後,才可攻擊縣城以及破壞鐵軌、電話線。進攻選擇午夜過後盡量晚的時間,一來,彼時391團應當已經先一步進攻靈石縣;二來,可原地觀望日軍是否由晉南前方以及文城後方調動兵力馳援。
84師的出擊部隊,可謂很好地貫徹了長官的意誌。他們悄然進抵霍縣城外,在不可能聽到六十裏開外的靈石縣是否有槍炮聲響起的前提下,一個團的兵力足足於漆黑的曠野上趴伏了三個多小時,直到接近淩晨三時的時候,團指揮官才下達了攻擊的命令。
霍縣縣城內日軍的守備兵力與靈石縣一樣,隻有一個步兵小隊以及瀨名師團輜重兵聯隊部署在這裏的兵站人員。這一情報,在391團報送的作戰計劃中已經體現,故84師同樣得以掌握。他們放心地出動了一個營來攻擊霍縣外城,另一個營破拆鐵路和電話線杆,第三個營作為預備隊,監視有可能出現的日軍援軍。
與六十裏之外的靈石縣一帶爆發的圍城打援激戰所不同的是,霍縣這裏的戰事波瀾不驚,守備縣城的日軍小隊一麵拚死抵抗,一麵火速通報南北兩端的兩個旅團司令部,請求派兵援助。
但這一時刻,卻正是中央軍391團、八路軍徐旅二營與日軍主力在關門山以西的荒原上鏖戰最酣之際!霍縣延遲打響的戰鬥,徹底改變了這場荒原會戰的進程。
接到霍縣守備部隊的告急電報,文城的萩原旅團部立刻陷入了震驚之中。原本滿心以為即將畢其功於一役的旅團長萩原少將,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果然沒過多久,地處晉南前線大本營的運城瀨名師團部就做出了應急指揮,電令正在關門山以西圍攻支那軍的加藤旅團派出的援軍,立即撤出戰場,掉頭馳援霍縣;同時,文城萩原旅團派出的援軍,立即撤出戰場,回防靈石縣。
師團長瀨名中將親自強調,務必確保霍縣、靈石縣守備安全;確保南同蒲鐵路線及沿途電話線的暢通無阻!
萩原晃仰天一聲長歎——霍縣那裏竟然也出現了大股支那軍實施破襲,而執行師團長的最新命令就意味著對好不容易包圍起來的支那軍,來不及將其一舉聚殲。
軍令如山倒,盡管十二萬分不情願,萩原旅團長還是立即向會戰戰場的最高指揮官大塚康介聯隊長轉發了電令並嚴令執行。
大塚康介的震驚和沮喪絲毫不亞於旅團長少將本人。已經殺紅了眼的聯隊長大佐,恨不能將時間定格半小時、以便他完成對包圍圈中的支那軍致命的一擊。但是此時此刻,他卻不得不依次向戰場上的各支部隊下達撤圍、退走的命令。
眼下,出現在他的正前方的會戰戰場上,皇軍的部隊呈三條戰線分布著。最南端的一條線,是毛利大尉率領的來自文城的援兵;最北端的一條線則是自己親自率領來自豐店的援軍,這南北兩條線,完整地包夾住了支那軍;而菊池少佐率領的臨汾援軍,則從包圍圈裏的支那軍中心地帶插過,將敵人割裂。
假如戰鬥能夠持續下去,那麽最遲天亮之前,聯隊長大佐是絕對有信心徹底消滅敵人的——惜哉痛哉!
撤圍退兵的命令傳達下去之後,大塚康介最擔心的是楔入包圍圈裏麵的臨汾援軍的動作,畢竟,他們的兩個步兵中隊有相當一部分已經與支那軍攪在一處。而且,因為菊池少佐的指揮失誤,致使運載該部隊的卡車車隊還遭支那軍炮火襲擊,損失嚴重;即便他們從包圍圈中抽身出來,恐怕也沒有足夠的車輛將其全部迅速地投放到霍縣。
“大佐,如果必要的話,可以調動我們的卡車,支援給臨汾來的部隊!”
聽到聯隊長一迭聲地為此詛咒友軍的指揮官,大塚康介手下的一個中隊長建議道。
大塚表麵不理會這個中隊長,內心卻表示認同:似乎也實在沒有更好的辦法了。
“傳令毛利大尉,他的部隊必須保持對包圍圈內支那軍的有力擠壓,以便掩護臨汾部隊先行退走。”大塚康介陰沉著臉色,吩咐著身邊的部下。
“大佐,如果臨汾和文城的援軍先行退走了,沒有得到徹底消滅的支那軍,會不會反過來咬住我們不放?”還是站在聯隊長身邊的那名中隊長有些擔心地問。
“怕什麽!這個所謂包圍圈裏的支那軍,充其量隻有五六百人,我們從豐店帶出來的這兩個中隊,難道還對付不了他們!”
大塚康介惡狠狠地咆哮起來。
當然,距離戰鬥打響還有數個小時的時候,軍統山西站就已經將中央軍391團與八路軍徐旅二營的聯合作戰計劃,通報給了二戰區前敵指揮部。
彼時的第二戰區,其實已經分成了兩個部分:戰區長官司令部轉移到了晉西南的崇山峻嶺當中,由司令長官閻錫山領導;戰區前敵指揮部,則轉移到了山西最南部的中條山內,由副司令長官兼前敵總指揮衛立煌上將統帥。無需贅述,閻錫山帶領的是晉軍餘部,衛立煌帶的則是中央軍餘部。
前一時期,得知了中央軍391團主力尚在晉中南敵占區的大榆樹山一帶遊擊堅持,二戰區前敵指揮部既感意外也感欣慰;但由於當時391團電台毀壞殆盡,而一路敗退到晉南的二戰區前敵指揮部也更換了下屬各中央軍部隊的電訊密碼,因此前敵指揮部始終未能與391團取得直接聯絡,而是通過軍統山西站活動於那一帶的情報組的電台,實行訊息代轉。
按照391團當時的情況上報,該團主力建製尚全,裝備保存良好;於是,這多達千餘人槍的一個精銳團,自此便在戰區前敵指揮部那裏掛了號。
一同掛號的還有十七軍84師,這支非嫡係的中央軍雜牌軍正在沁源縣一帶遊擊,與391團一樣都屬於孤懸晉中南敵占區的隊伍。
而除了這兩支敵後部隊之外,其餘的中央軍已經全部退守到以中條山為支撐的晉南地區,在山西的邊緣苦苦支撐,隨時麵對著日軍瀨名師團主力以及下元師團一個支隊的最後總攻。
也正是在這樣的凶險背景下,二戰區前敵指揮部突然收到了391團要在今夜前出南同蒲鐵路線靈石縣一帶破襲作戰的情報(情報中還提及391團將聯合駐地附近的一支八路軍小部隊共同行動)。
這無疑將是一場提振軍心士氣的作戰,如果破襲成功,會一舉切斷雲集於運城、臨汾的瀨名師團主力的運輸補給線,威脅整條南同蒲鐵路的治安守備。從而令隨時有可能總攻中條山防線的瀨名師團產生後顧之憂,遲滯延緩其進攻的腳步。
因此,得到軍統山西站轉來的這份情報後,二戰區前敵指揮部即刻對幾個小時後開打的這場戰鬥,給予了嚴重關切。同時,他們自然而然地想到了遊擊於晉中南的另一支孤旅:十七軍84師。該部目前駐防的地點位於沁源縣,並與戰區前敵指揮部保持有電台通訊聯絡。幾經研謀,前敵指揮部最終做出了命令84師於當夜同時出擊南同蒲鐵路的決定,出擊目標就選擇在靈石縣以南六十餘裏處的霍縣。
戰區前敵指揮部認為,靈石縣與霍縣同為南同蒲鐵路線上的重鎮,若能在今夜的戰鬥中雙雙對其打擊,給日軍賴以生存的鐵路大動脈造成的震懾效果會更強烈。
命令被緊急下達了。十七軍84師駐防的沁源縣,在南同蒲鐵路線霍縣以東的百餘裏方位,沿途沒有什麽日偽軍兵力的部署,因此前敵指揮部要求84師派出有力部隊,天黑後秘密出動,午夜前後趕至霍縣城下發起攻擊,並破壞附近的同蒲鐵路鐵軌及沿線電話線。
接到命令的84師,決定派出麾下的一個主力團來執行此項任務。並且出於多種考慮,該師向戰區前敵指揮部複電建議:可考慮動員位於平泉縣的晉軍獨立12旅,同步出擊鐵道線上的韓信嶺。韓信嶺地處靈石縣與霍縣之間,若同步對其發動進攻,則可實現三箭齊發三點的攻擊規模。
不過,這一建議最終沒有被采納。原因很簡單,晉軍獨立12旅屬於閻錫山長官的麾下,雖名義上同屬第二戰區,實際卻不受衛立煌長官的節製。該部從負責鎮守的豐店、文城防區一路潰逃之後,目前在晉中南的平泉縣駐紮,與沁源縣僅相隔幾十裏;據84師匯報,兩軍此前已取得有限聯絡,但交流甚少。
最終,84師出動了一個主力團,在當晚開始向西麵的同蒲鐵路線偃旗息鼓悄然進發。已經從戰區前敵指揮部那裏知道了調動晉軍獨立12旅無望,又無法與中央軍391團取得聯係,84師的這次行動就顯得極為謹慎。師部旅部均告誡出擊部隊,可盡早抵達霍縣城外,但務必認真偵查附近敵情後,才可攻擊縣城以及破壞鐵軌、電話線。進攻選擇午夜過後盡量晚的時間,一來,彼時391團應當已經先一步進攻靈石縣;二來,可原地觀望日軍是否由晉南前方以及文城後方調動兵力馳援。
84師的出擊部隊,可謂很好地貫徹了長官的意誌。他們悄然進抵霍縣城外,在不可能聽到六十裏開外的靈石縣是否有槍炮聲響起的前提下,一個團的兵力足足於漆黑的曠野上趴伏了三個多小時,直到接近淩晨三時的時候,團指揮官才下達了攻擊的命令。
霍縣縣城內日軍的守備兵力與靈石縣一樣,隻有一個步兵小隊以及瀨名師團輜重兵聯隊部署在這裏的兵站人員。這一情報,在391團報送的作戰計劃中已經體現,故84師同樣得以掌握。他們放心地出動了一個營來攻擊霍縣外城,另一個營破拆鐵路和電話線杆,第三個營作為預備隊,監視有可能出現的日軍援軍。
與六十裏之外的靈石縣一帶爆發的圍城打援激戰所不同的是,霍縣這裏的戰事波瀾不驚,守備縣城的日軍小隊一麵拚死抵抗,一麵火速通報南北兩端的兩個旅團司令部,請求派兵援助。
但這一時刻,卻正是中央軍391團、八路軍徐旅二營與日軍主力在關門山以西的荒原上鏖戰最酣之際!霍縣延遲打響的戰鬥,徹底改變了這場荒原會戰的進程。
接到霍縣守備部隊的告急電報,文城的萩原旅團部立刻陷入了震驚之中。原本滿心以為即將畢其功於一役的旅團長萩原少將,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果然沒過多久,地處晉南前線大本營的運城瀨名師團部就做出了應急指揮,電令正在關門山以西圍攻支那軍的加藤旅團派出的援軍,立即撤出戰場,掉頭馳援霍縣;同時,文城萩原旅團派出的援軍,立即撤出戰場,回防靈石縣。
師團長瀨名中將親自強調,務必確保霍縣、靈石縣守備安全;確保南同蒲鐵路線及沿途電話線的暢通無阻!
萩原晃仰天一聲長歎——霍縣那裏竟然也出現了大股支那軍實施破襲,而執行師團長的最新命令就意味著對好不容易包圍起來的支那軍,來不及將其一舉聚殲。
軍令如山倒,盡管十二萬分不情願,萩原旅團長還是立即向會戰戰場的最高指揮官大塚康介聯隊長轉發了電令並嚴令執行。
大塚康介的震驚和沮喪絲毫不亞於旅團長少將本人。已經殺紅了眼的聯隊長大佐,恨不能將時間定格半小時、以便他完成對包圍圈中的支那軍致命的一擊。但是此時此刻,他卻不得不依次向戰場上的各支部隊下達撤圍、退走的命令。
眼下,出現在他的正前方的會戰戰場上,皇軍的部隊呈三條戰線分布著。最南端的一條線,是毛利大尉率領的來自文城的援兵;最北端的一條線則是自己親自率領來自豐店的援軍,這南北兩條線,完整地包夾住了支那軍;而菊池少佐率領的臨汾援軍,則從包圍圈裏的支那軍中心地帶插過,將敵人割裂。
假如戰鬥能夠持續下去,那麽最遲天亮之前,聯隊長大佐是絕對有信心徹底消滅敵人的——惜哉痛哉!
撤圍退兵的命令傳達下去之後,大塚康介最擔心的是楔入包圍圈裏麵的臨汾援軍的動作,畢竟,他們的兩個步兵中隊有相當一部分已經與支那軍攪在一處。而且,因為菊池少佐的指揮失誤,致使運載該部隊的卡車車隊還遭支那軍炮火襲擊,損失嚴重;即便他們從包圍圈中抽身出來,恐怕也沒有足夠的車輛將其全部迅速地投放到霍縣。
“大佐,如果必要的話,可以調動我們的卡車,支援給臨汾來的部隊!”
聽到聯隊長一迭聲地為此詛咒友軍的指揮官,大塚康介手下的一個中隊長建議道。
大塚表麵不理會這個中隊長,內心卻表示認同:似乎也實在沒有更好的辦法了。
“傳令毛利大尉,他的部隊必須保持對包圍圈內支那軍的有力擠壓,以便掩護臨汾部隊先行退走。”大塚康介陰沉著臉色,吩咐著身邊的部下。
“大佐,如果臨汾和文城的援軍先行退走了,沒有得到徹底消滅的支那軍,會不會反過來咬住我們不放?”還是站在聯隊長身邊的那名中隊長有些擔心地問。
“怕什麽!這個所謂包圍圈裏的支那軍,充其量隻有五六百人,我們從豐店帶出來的這兩個中隊,難道還對付不了他們!”
大塚康介惡狠狠地咆哮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