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落陰,在廣東福建等沿海地區也被稱為“觀三姑”,當然,在內陸可能它的另一個名字會更熟悉一些,叫“下陰”或者“走陰”。


    觀,觀看,落,落下。陰,陰間。


    觀落陰,顧名思義,它的作用就是讓身在凡間的人前往陰曹地府去看一看。


    這是一種源自道教的法術,逐漸傳播至民間,在國外也有類似的靈媒,在港澳台地區很是流行,特別是在香港。


    香港人是很矛盾的,一方麵受到了西方文化的熏陶,接受著高等教育;另一方麵,又很熱衷這種帶東方曆史氣息,神秘而封建的風俗傳統。正是因此,許多文藝工作者在這方麵汲取靈感,最直觀的表現就是上世紀90年代,許多香港類似的恐怖電影層出不窮,即便是到了新世紀,恐怖片熱潮逐漸冷卻,但也會隔幾年出一部帶有濃重東方色彩的恐怖片,例如《僵屍》、《陀地驅魔人》等。


    熟悉銀河映像的人可能都清楚,他們的片子盡管沒有什麽純粹的恐怖元素,但大多都帶有一種道教或佛學的本土色彩,講究因果輪回,報應不爽。


    遊乃海出完了題目,雙手撐在辦公桌上,“羅雀呢,還沒有開始跟進‘賊王’的項目,所以我單獨開了一題,學文,沒意見吧?”


    “ok呀。”許學文做出了一個無所謂的表情。


    “那好。”遊乃海對身邊的一個年輕人道:“包仔,把輪盤拿進來。”


    “得!”叫包仔的年輕人打開鐵門,大叫道:“插旗了,睇好戲啊!快人嚟呀!”


    隨著他的一聲大喊,就連別的鐵籠裏創作組的人也走了出來,樓下的騷動甚至驚動了樓上的製作組的人,他們甚至搬下來了一台攝像機,架在籠外,一副看熱鬧不嫌事大的樣子。


    “今天有戲看了,銀河的創作組有好幾年沒插過旗。”說話的是創作二組的組長歐文傑,他個頭不高,人也顯得有些幹瘦,之前在銀河作品有《單身男女》和《高海拔之戀》。


    “哇,觀落陰喔,呢個唔係我嘅特長來的。”四組組長黃偉傑也跟了上來,與歐文傑相比,他就高大了許多,他說這個題目是自己的特長其實不無道理,他是香港亞洲電視出身,之前做為主力導演,拍過一部膾炙人口,紅極兩岸的電視劇《我和僵屍有個約會》,之後又拍攝了《犀利仁師》《新白發魔女傳》等。


    銀河創作部五個組,即便許學文的名氣不如來的這兩個人,但自身能力是毋庸置疑的,眼看著事態的發展,羅雀也打起了十二萬分精神,做好了背水一戰的準備。


    “躲開啦。”包仔催促著人群讓開一條道,他搬進來一個已經滿是灰塵的輪盤。


    這個輪盤已經很久沒用過了,可它的造型很有意思,是一個類似祭奠死者的花圈的設計,一個大大的“奠”字位於正上方。


    包仔擦幹淨了輪盤的表麵,羅雀定睛一看,輪盤分為四個部分——


    單報,接龍,棋盤,鬼神。


    前兩個羅雀清楚是什麽意思,單報就是每個人出一個創意或者故事,接龍自就不必多提,可後麵兩個,他是聽都沒聽過,光看字麵意思也完全猜不出裏麵的含義,估計是銀河這幫人自己搗鼓出來的。


    遊乃海接過包仔遞過來的飛標,舉到齊眉處晃悠,問兩人,“你們誰來?”


    “我來吧。”羅雀自告奮勇拿過飛標,遊乃海一個眼神,包仔心領神會,使勁一轉,輪盤飛速旋轉起來。


    羅雀手臂一甩,飛標隨勢而出,“咂”地一聲,標中輪盤其中一項,待旋轉的速度減慢,眾人才看清了他標中的項目。


    接龍。


    這個項目算是是編劇與導演之間在創作初期常常進行的一項活動了,一個劇本,除非是非常成熟,那麽難免會遇到卡殼或者編不下去的情況,這個時候,團隊成員就會集思廣益,接龍就是其中一項,既能讓每個人各展所長,又能對每個成員的能力有個直觀的了解,如果劇情捋順了,就繼續往下走,捋不順,就可以快速的找到症結所在,對症下藥。


    遊乃海看到結果,開始進行說明。


    “呐,現在插旗的規則也出來了,你們兩個人,就以‘觀落陰’為題,現場編一個故事,剛才是羅雀擲的標,那麽這次許學文就負責故事的開頭,羅雀負責故事的結尾,每人輪三次,要是故事出現前後矛盾,接不下了,就算輸。”他坐了下去,羅雀與許學文分立兩則。


    “沒異議吧?”


    兩人表示同意。


    “那麽,各自思考三分鍾。”遊乃海雙手錘擊著桌子,周圍眾人也被帶動了起來,跟隨著他,敲擊著鐵籠或大叫,發出難以入耳的噪音,騷擾著兩隻籠中困獸。


    接龍這玩意,看似公平,其實先手占據了很大的優勢,在對方沒有給出框架之前,羅雀沒有一點辦法,而且如果……


    許學文僅花了一分鍾時間,就不緊不慢的開了口。


    ……


    ……


    清代,蒲鬆林為了編寫聊齋,特地在鄉野農村擺下粥攤,施粥給窮苦人家,要求就是用一些狐鬼精魅的故事作交換。在日本也有類似的情況,江戶時代一個叫根岸鎮衛的人奔波於坊間,把聽到的怪異詭秘的故事,收集起來,他將這些故事放入袋子裏,所以這個袋子故稱為“耳袋”。


    在香港,同樣也有類似的故事,這件事要從上個世紀八十年代說起。


    一名姓李的報社記者一天正為了自己負責的“香江鬼事”板塊而發愁,事實上他是一個不相信鬼神的人,但這個板塊自刊登上報後銷量持續走俏,究其原因,是內容都取材自港島本土的真人真事,都有據可查。


    但哪有這麽多鬼事可供刊登呢?由於內容的限製,老板又嚴令禁止了虛假故事的編撰,眼看截稿日就要臨近,人也開始焦慮起來,這時他的同事給他出了一個主意。


    “你為何不去九龍城寨看看呢?我聽說那邊有位‘黃大仙’非常靈驗,可幫人觀落陰,占卜福興運吉,在城中享有盛名,你去問問她,一定有所收獲。”


    雖然李記者一向不信鬼神,對這種老道神婆也嗤之以鼻,但為了生計,他不得不展開一些行動,所以他聽從了同事的建議,決定下午前往九龍城寨一探究竟。


    熟悉香港的人都清楚,九龍城寨是一個什麽地方?三教九流,魚龍混雜,人口極度稠密,當李記者來到城寨中,找當地居民一打聽,就很快的找到了那位同事口中的“黃大仙”。


    這位黃大仙真名叫黃鳳姑,年近花甲,看上去普普通通,但李記者還是察覺到,之前問過的一些城寨居民提到她,話中充滿了敬畏,而且他還注意到一點,鳳姑的眼睛似乎不太好,瞳仁呈白色,為此他詢問鳳姑,鳳姑的解釋是自己患有白內障。


    李記者道明自己的來意,想來收集一些奇聞異事,可鳳姑卻推辭說,個人自掃門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對此她無法幫助他。


    正當李記者覺得自己就要乘興而來,敗興而歸時,鳳姑又提出了一個建議,自己可以幫李記者做一次觀落陰,讓他親自下到陰曹地府裏看一看,之後可以將自己的故事刊登道報紙上。


    李記者一聽,覺得方法可行,正巧自己不信鬼神之說,可以趁這次機會來證明自己的觀點。


    於是,他一口答應了下來。


    鳳姑拿出一塊紅綢,裏麵包裹著一張符咒,讓李記者係住自己的雙眼,他依言照做。


    鳳姑作法的房間中,紅燭搖晃,白眼老嫗口中念念有詞。


    李記者眼前鮮紅一片,耳中聽著鳳姑地念詞,忽覺耳邊“呼”的一聲,好像有人對著他的耳朵吹了一口氣,他頓時頭皮發麻,原本微垂的脊椎瞬間直了起來,鳳姑念著咒語,房間裏空無一人,怎麽可能有人對自己吹氣?


    他隻感覺自己的意識越來越模糊,鳳姑的聲音也越來越遠。


    “你可信鬼神?”這時鳳姑似從天邊傳來一句。


    截稿日如約而至,這期的《香江鬼事》所刊登了這樣一則故事,同時也是一則悲報,它的標題為——


    《本報李姓記者離奇死亡,慘被拋屍井中!》


    ……


    ……


    果然,羅雀最不想接的龍還是發生了……


    這個故事開頭普普通通,甚至有些平淡,但最讓人惡心的一點是,許學文把主線人物給,說!死!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白日造夢家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學徒阿摩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學徒阿摩並收藏白日造夢家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