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著申屠嘉低沉,而後極具力量的勸諫,或者說‘警告’,天子啟和晁錯二人的麵色,隻徹底沉了下去。</p>
——尤其是天子啟,在那圈有‘武關’二字的圓圈前蹲了好久,又起身,大致掃了一眼武關周圍,以及叛軍可能選擇的進軍路線;</p>
確定申屠嘉這番言論,絕對不是‘危言聳聽’之後,天子啟的麵容之上,便已是看不到絲毫輕鬆之色······</p>
“臣猜測,內史和陛下想要的,應該是是叛軍先在關東,在自己的封國糾集部隊,然後出發;”</p>
“在向函穀關挺近的路上,看到城池,就攻打城池;看到朝堂的軍隊,就攻打朝堂的軍隊。”</p>
“就這麽不急不緩的西進,最終聚集在梁國都城:睢陽城外,再和梁王麾下的梁國兵,殺一個兩敗俱傷?”</p>
思慮間,申屠嘉又一聲沙啞的嗓音傳入耳中,惹得天子啟悄然回過頭;</p>
卻見那巨大的地圖邊沿,申屠嘉不知何時,已經捧起了宮人奉上的一碗溫水;</p>
一邊喝著,一邊似閑聊般繼續說道:“武關告破,是這場由《削藩策》引發的叛亂,所可能造成的最糟糕的後果;”</p>
“而陛下、內史的預測,則是這場叛亂,最美好的結果。”</p>
“正所謂:未算勝,先算敗。”</p>
“——既然陛下已經下定了決心,要通過《削藩策》逼反關東諸侯,那麽,就不能隻看到最好的結果,也同樣要看到最差的結果。”</p>
“再根據如今,我漢家的真實狀況,好生思量一番:這最差的結果,陛下,究竟能不能承受得起······”</p>
聽到這裏,天子啟也終是最後看了那巨大的地圖一樣,才麵色陰沉的回過身;</p>
走到申屠嘉身旁,略帶惱怒的坐下身來,也接過一碗溫蜜水;</p>
一邊小口喝著,一邊將陰戾的目光,撒向那地圖之上,已經取代了自己的位置,正趴在地圖上,左右摸索、查看的晁錯身上。</p>
而在天子啟身側,申屠嘉卻也是徹底打開了話匣,並沒有注意到天子啟的怪異目光;</p>
再調整一番呼吸,便有繼續說起自己,對這場由《削藩策》引發的叛亂的看法。</p>
“臣說,武關可能告破——這是最差的後果;”</p>
“內史說,決戰會在梁都睢陽——這是最好的結果。”</p>
“而在這兩個最好、最差的結果之間,還有很多種可能性。”</p>
“這些可能性,不會像武關告破那麽糟糕;”</p>
“自然,也不會像‘決戰睢陽’那麽理想······”</p>
就見申屠嘉深吸一口氣,又緩緩將手中的水碗,放回麵前的桉幾之上;</p>
側過頭,看見天子啟陰沉若水的目光,申屠嘉,卻隻苦而一笑。</p>
“雖然臣這麽說,或許會讓陛下認為,臣不恭敬陛下。”</p>
“但臣,也還是要說;”</p>
“——對於戰陣之中的事,臣知道的,還是比陛下多一些······”</p>
淺嚐遏止般道出一語,待天子啟麵色稍一僵,申屠嘉又趕忙調轉話頭;</p>
望向不遠處,仍趴在地圖上‘考察地形’的內史晁錯。</p>
“或者應該說:論治理國家、製定政策的能力,臣這個出身於行伍之間的小卒,根本比不上過去的賈誼,以及如今的內史。”</p>
“但若論對戰陣之中、生殺之地的了解,臣,應該還是比賈誼、內史有更多的心得······”</p>
滿帶試探的話語聲,惹得天子啟下意識一愣;</p>
待看見申屠嘉望向自己的目光中,那幾乎不加以掩飾的試探之意時,天子啟,也不由自嘲一笑。</p>
見此,申屠嘉也才終於放下心,長呼出一口氣,便繼續說道:“戰場上的事,和朝堂上的事,最大的一點區別就在於:朝堂上的事,可以提前謀劃;”</p>
“隻要謀劃的足夠完善,在具體實施的時候,就可以完全按照原定的章程,按部就班的推行下去。”</p>
“但在戰場之上,一切,都是瞬息萬變······”</p>
“雖說戰前,雙方也都會做謀劃,但絕大多數時候,戰前所做的謀劃,卻隻能預料到即將發生的十件事情中,比較關鍵的一兩個;”</p>
“所以,在戰爭的過程中,做將軍的人,隻能時刻爭取將自己的處境,保持在最理想的位置,同時,又盡可能的想到更多不那麽理想的處境。”</p>
“然後,針對這些不太理想,甚至很不理想的處境,而時刻最初應對、改變。”</p>
說著說著,申屠嘉的遇到中,便也逐漸帶上了些許說教之意;</p>
但申屠嘉卻根本沒有注意到這一點,隻朝不遠處,終於從地圖上爬起身,低頭走回天子啟身邊的晁錯澹澹一笑。</p>
“而內史的《削藩策》,走的,其實就是陽謀的路子。”</p>
“——通過強硬的手段,削奪那些大國的土地,來逼迫他們起兵造反;”</p>
“再一舉挫敗這場叛亂,以此,來解決宗親諸侯尾大不掉、使關東不穩的弊端。”</p>
“但是,就像臣剛才說的:武關告破,是最差的結果;決戰睢陽,是最好的結果。”</p>
“在這二者之間,有很多不好不差的結果,需要陛下在戰前,就一一做好應對。”</p>
“——比如:如果匈奴人南下,插手其中,該怎麽辦?”</p>
“趙國如果和匈奴人合兵,該怎麽辦?”</p>
“叛軍如果偷襲滎陽一帶的敖倉,甚至是洛陽的武庫,該怎麽辦?”</p>
“更有甚者!”</p>
“——若叛軍,壓根就不想突破睢陽,不想攻入關中;”</p>
“而隻是將關東攪個天翻地覆,然後來一出‘劃江而治’,陛下,又該怎麽辦?!”</p>
隨著申屠嘉一句又一句驚醒,天子啟的麵色,隻肉眼可見的愈發陰沉了下去;</p>
與之對應的,則是天子啟身旁,身體愈發劇烈的顫抖起來,根本不敢抬起頭,和申屠嘉對視的內史晁錯······</p>
倒是申屠嘉,仍是一副澹然中,略帶些許嚴峻的神容;</p>
道出這番話,還不忘特地挺了一會兒,好讓天子啟能將自己這番話消化、吸收一番。</p>
待天子啟從思慮中緩過神,申屠嘉才緩緩一點頭,繼續說道:“說起這些,臣就難免想到之前,公子勝曾說過的一句話。”</p>
“公子勝說:建立社稷容易,保衛社稷卻很難;”</p>
“這並不是空穴來風,而是因為比起‘建立社稷’的一方,可以肆意妄為,集中全部的注意力做一件事,作為‘保衛社稷’的一方,卻要同時兼顧到很多方麵。”</p>
“就好比這一場即將爆發的叛亂;”</p>
“——臣提出了許多種可能性,甚至都還沒有把所有的可能性說出口,也很可能還有臣至今,都沒有預料到的可能性。”</p>
“可單就是臣提出的這些可能性,就需要陛下花費無數的心思、動用極為龐大的力量去防備;”</p>
“反觀叛軍呢?”</p>
“隻需要從這些可能性中,隨便選擇一個,又或者是其中幾個,然後毫不遲疑的做就可以了。”</p>
“這就好像戰爭中,敵人攻擊、我方防守;敵人有十萬軍隊,可能從五個方向的其中一個攻來;”</p>
“——而我方,卻要在這五個方向,都留下足以抵擋十萬敵軍的力量······”</p>
毫不遲疑的一番話語,終是惹得天子啟有些心驚膽戰了起來,下意識伸出手,將衣襟扯開了些;</p>
暗下思慮良久,天子啟才略帶失神的小聲說道:“難道在這樣一場叛亂當中,朝堂的勝算,反倒還沒有叛軍大嗎?”</p>
卻見申屠嘉聞言,隻麵帶善意的嘿笑起來,就好像聽到了兒孫輩,在身邊眼巴巴的問自己:爺爺爺爺,一加一,為什麽等於二呢······</p>
“臣,給陛下再說明白些。”</p>
“——無論叛亂是否爆發,陛下,都需要在長城一線,維持二十萬人以上的防備力量;”</p>
“而在叛亂爆發之後,在函穀關外,也就是洛陽、滎陽、睢陽一線,陛下,也同樣要保有至少十萬以上的兵力。”</p>
“方才,臣提醒了陛下過後,陛下則又得派出十萬兵力,去武關方向駐防。”</p>
“除了這些兵員的調動,陛下還得通過其他的方式,來保證匈奴人,不會參與到這場叛亂當中。”</p>
“再加上各路兵馬人吃馬嚼、奔襲調動所耗費的糧草、軍械,以及動員兵卒、民夫所耗費的國力;”</p>
“這場戰爭每多出一天,對陛下、對朝堂而言,都是無比龐大的消耗,和負擔。”</p>
“但與朝堂相比,叛軍,卻根本沒有這些疑慮。”</p>
“——叛軍,不需要戒備北方的匈奴人;”</p>
“——也不需要戒備南方的趙佗;”</p>
“恰恰相反,無論是北方的匈奴人,還是南方的趙佗,都很可能會成為幫助叛軍,來牽製朝堂的助力。”</p>
“而且,在軍糧、武器方麵,叛軍也不必有太多講究,完全可以打到哪裏,就吃到哪裏;”</p>
</p>
“——說到底,還是像公子勝所說的那句話一樣:建立社稷之所以容易,是因為建立社稷,是破壞的過程。”</p>
“而守護社稷之所以困難,則是因為守護社稷,是建設、維護的過程。”</p>
“在這樣一場叛亂當中,朝堂,就好比一個水碗——要時刻保證自身,沒有任何會讓水流出去的漏洞;”</p>
“而叛軍,則好比一根劍刺——根本不需要將整個碗打碎,隻需要用盡所有的力氣,在碗上鑽出一個洞出來,就算是大功告成······”</p>
隨著申屠嘉低沉、平緩,又時刻令人感受到巨大壓力的語調落下,宣室殿側殿,便陷入了一陣漫長的寂靜當中。</p>
晁錯心中想的,自然是申屠嘉這番話,會讓天子啟生出怎樣的思想改變,以及針對此事,自己如何做出交代的問題。</p>
而此刻的天子啟,卻是一掃先前,對《削藩策》寄予厚望、對即將爆發的暴亂勝券在握的自信;</p>
幾乎是申屠嘉每說出一句話,天子啟的自信,便被擊潰一分;</p>
但最後,便是天子啟,都不由有些動搖了起來······</p>
強迫自己從思緒中回過神,又下意識咽了口唾沫,勉強維持住天子的端莊;</p>
再不由自主的張了張幹涸的嘴唇,天子啟那堅定不在的目光,才終於落回到申屠嘉的身上。</p>
“既然是這樣······”</p>
“那在丞相看來,這樣一場叛亂,朝堂的勝算,大概能有多少呢?”</p>
“——七成?”</p>
“還是六成?”</p>
忐忑一語,卻惹得申屠嘉搖頭一笑,滿是唏噓得抬起頭,望向天子啟的目光中,也不由帶上了滿滿的苦楚。</p>
“陛下或許不知道,在我們武人當中,有這樣一個說法;”</p>
“——如果一場戰爭,本方沒有七成以上的勝算,就不應該主動發動這場戰爭;”</p>
“而對於別人發動的戰爭,如果沒有四成以上的勝算,便不應該應戰,而應當爭取和平。”</p>
“至於這一場叛亂,在臣看來,如果知道叛亂爆發的時候,朝堂卻依舊沒有注意到武關的問題,那勝算,就很可能不到四成,甚至不足三成!”</p>
“甚至即便是現在,臣出言提醒,陛下必然會在武關有所防備,敵我勝算,也不過是五五之數;”</p>
“五五之數,勝負兩說,也正是讓臣感到心驚膽戰,在過去這幾年來,始終不敢同意陛下,通過《削藩策》來逼反宗親諸侯的原因。”</p>
“——因為這場戰爭,變數實在是太多、太大!”</p>
“而朝堂的勝算,卻又實在讓人放不下心······”</p>
隨著申屠嘉這最後一句總結性發言,天子啟、晁錯二人的麵容,終是湧上一片茫然。</p>
尤其是申屠嘉口中,道出的‘五五之數,勝負兩說’八個字,更是讓這君臣、師生二人,陷入了漫長的呆愣之中······</p>
作為富擁天下的朝堂,麵對割據諸侯勢力的叛亂,勝負卻是五五開?</p>
——別說五成了,就算是八成,天子啟都得好好反思反思:區區宗親諸侯,憑什麽能有兩成勝算!</p>
而在過去,天子啟之所以那麽堅定,甚至不惜為了推動《削藩策》,而借太廟一事向申屠嘉發難,也正是因為:在天子啟、晁錯二人看來,如果叛亂爆發,敵我勝算,必然是九一之數!</p>
沒錯;</p>
在天子啟看來,宗親諸侯勢力,能在叛亂中取得一成的勝算,已經算是‘居心叵測’,對長安中央,有巨大的威脅了。</p>
但在今日,當二人從申屠嘉口中,聽到那句‘即便提前考慮到了武關,勝負也還是五五之數’後,二人的心,卻是徹底沉了下去。</p>
“五五之數······”</p>
“縱是當年,太祖高皇帝遭遇彭城之敗後,麵對項籍的勝算,也絕不止五五之數······”</p>
無神發出一聲呢喃,天子啟的目光,也不由自主的落在了身旁,正試圖用下巴戳穿前胸的晁錯身上。</p>
盯著學師晁錯,足足看了有十息;</p>
看倒晁錯的頭,幾乎低到了於前胸持九十度角;</p>
看的天子啟的目光,也終是從最開始的迷茫,到逐漸聚焦,並帶上一絲銳利······</p>
“嘶~~~”</p>
“呼~~~~~~······”</p>
深吸一口氣,強迫自己冷靜下來,又緩緩將那口氣吐出;</p>
站起身,一絲不苟的整理一番著裝、衣冠;</p>
便見天子啟,做出了一個在過去,始終認為‘朕絕不會這麽做’的舉動。</p>
“丞相,教我······”</p>
看著眼前,終於斂去盲目的自信,甚至不顧君臣之別,道出這句‘教我’的天子啟,申屠嘉的麵容之上,也不由湧上些許感懷。</p>
稍歎一口氣,又伸出手,再身旁宮人的攙扶下起身,便見申屠嘉也像方才的天子啟那般,整理衣冠,收整麵容,對天子啟沉沉一拜······</p>
“說句倚老賣老的話,陛下,可以說是老臣親眼看著,在這未央宮中、在這三輔之地生長起來的。”</p>
“老臣,從來不曾想要阻止陛下,做自己想做的事,也從來不覺得陛下的能力,比太宗孝文皇帝差。”</p>
“臣唯一擔心的,是陛下年輕氣盛,一時心急,將先太宗孝文皇帝,用二十多年所得出的經營、布局,給全部浪費掉啊······”</p>
滿是滄桑的一番話語,也終是讓天子啟心中,生出了那份早就該有的,對這位開國元勳、五朝老臣的敬重。</p>
而當申屠嘉說出下一句話之後,天子啟對申屠嘉的感官,也終於出現了第一次大幅度轉變。</p>
“不過,陛下不用擔心。”</p>
“臣既然已經答應,不會再阻止陛下推行《削藩策》,就一定會遵守諾言。”</p>
“從今天開始,到叛亂爆發的那一天,臣一定會用盡全力,讓朝堂的勝算,提高到‘可以主動發動戰爭’的七成。”</p>
“而眼下,陛下需要考慮的,恐怕是大約一個月之後,抵達長安的匈奴使者······”</p>
“對於陛下而言,這,或許是安撫匈奴人,以保證叛亂過程中,匈奴人不會南下叩邊,使局勢更加複雜的機會··········”</p>
聽聞申屠嘉這番表態,天子啟麵上隻一陣五味陳雜,最終,也還是抿緊嘴唇,對申屠嘉點頭再拜。</p>
待申屠嘉回過禮,天子啟才上前,自然地扶起了申屠嘉的胳膊,嘴上不忘問道:“匈奴使團······”</p>
“丞相,不打算幫朕一起應對嗎?”</p>
略帶疑慮的一語,卻惹得申屠嘉苦笑著搖了搖頭,又發出一聲滿是哀苦的長歎。</p>
“醫者說,臣這身子,已經不能再大動肝火了;”</p>
“而匈奴使團前來敲詐,陛下又想專心削藩,就肯定要忍氣吞聲。”</p>
“——如果陛下可憐老臣,不想讓老臣血灑宣室,活活氣死在公卿百官,以及匈奴賊子麵前的話,就不要難為臣,看到那般令人憤慨的事了······”</p>
——尤其是天子啟,在那圈有‘武關’二字的圓圈前蹲了好久,又起身,大致掃了一眼武關周圍,以及叛軍可能選擇的進軍路線;</p>
確定申屠嘉這番言論,絕對不是‘危言聳聽’之後,天子啟的麵容之上,便已是看不到絲毫輕鬆之色······</p>
“臣猜測,內史和陛下想要的,應該是是叛軍先在關東,在自己的封國糾集部隊,然後出發;”</p>
“在向函穀關挺近的路上,看到城池,就攻打城池;看到朝堂的軍隊,就攻打朝堂的軍隊。”</p>
“就這麽不急不緩的西進,最終聚集在梁國都城:睢陽城外,再和梁王麾下的梁國兵,殺一個兩敗俱傷?”</p>
思慮間,申屠嘉又一聲沙啞的嗓音傳入耳中,惹得天子啟悄然回過頭;</p>
卻見那巨大的地圖邊沿,申屠嘉不知何時,已經捧起了宮人奉上的一碗溫水;</p>
一邊喝著,一邊似閑聊般繼續說道:“武關告破,是這場由《削藩策》引發的叛亂,所可能造成的最糟糕的後果;”</p>
“而陛下、內史的預測,則是這場叛亂,最美好的結果。”</p>
“正所謂:未算勝,先算敗。”</p>
“——既然陛下已經下定了決心,要通過《削藩策》逼反關東諸侯,那麽,就不能隻看到最好的結果,也同樣要看到最差的結果。”</p>
“再根據如今,我漢家的真實狀況,好生思量一番:這最差的結果,陛下,究竟能不能承受得起······”</p>
聽到這裏,天子啟也終是最後看了那巨大的地圖一樣,才麵色陰沉的回過身;</p>
走到申屠嘉身旁,略帶惱怒的坐下身來,也接過一碗溫蜜水;</p>
一邊小口喝著,一邊將陰戾的目光,撒向那地圖之上,已經取代了自己的位置,正趴在地圖上,左右摸索、查看的晁錯身上。</p>
而在天子啟身側,申屠嘉卻也是徹底打開了話匣,並沒有注意到天子啟的怪異目光;</p>
再調整一番呼吸,便有繼續說起自己,對這場由《削藩策》引發的叛亂的看法。</p>
“臣說,武關可能告破——這是最差的後果;”</p>
“內史說,決戰會在梁都睢陽——這是最好的結果。”</p>
“而在這兩個最好、最差的結果之間,還有很多種可能性。”</p>
“這些可能性,不會像武關告破那麽糟糕;”</p>
“自然,也不會像‘決戰睢陽’那麽理想······”</p>
就見申屠嘉深吸一口氣,又緩緩將手中的水碗,放回麵前的桉幾之上;</p>
側過頭,看見天子啟陰沉若水的目光,申屠嘉,卻隻苦而一笑。</p>
“雖然臣這麽說,或許會讓陛下認為,臣不恭敬陛下。”</p>
“但臣,也還是要說;”</p>
“——對於戰陣之中的事,臣知道的,還是比陛下多一些······”</p>
淺嚐遏止般道出一語,待天子啟麵色稍一僵,申屠嘉又趕忙調轉話頭;</p>
望向不遠處,仍趴在地圖上‘考察地形’的內史晁錯。</p>
“或者應該說:論治理國家、製定政策的能力,臣這個出身於行伍之間的小卒,根本比不上過去的賈誼,以及如今的內史。”</p>
“但若論對戰陣之中、生殺之地的了解,臣,應該還是比賈誼、內史有更多的心得······”</p>
滿帶試探的話語聲,惹得天子啟下意識一愣;</p>
待看見申屠嘉望向自己的目光中,那幾乎不加以掩飾的試探之意時,天子啟,也不由自嘲一笑。</p>
見此,申屠嘉也才終於放下心,長呼出一口氣,便繼續說道:“戰場上的事,和朝堂上的事,最大的一點區別就在於:朝堂上的事,可以提前謀劃;”</p>
“隻要謀劃的足夠完善,在具體實施的時候,就可以完全按照原定的章程,按部就班的推行下去。”</p>
“但在戰場之上,一切,都是瞬息萬變······”</p>
“雖說戰前,雙方也都會做謀劃,但絕大多數時候,戰前所做的謀劃,卻隻能預料到即將發生的十件事情中,比較關鍵的一兩個;”</p>
“所以,在戰爭的過程中,做將軍的人,隻能時刻爭取將自己的處境,保持在最理想的位置,同時,又盡可能的想到更多不那麽理想的處境。”</p>
“然後,針對這些不太理想,甚至很不理想的處境,而時刻最初應對、改變。”</p>
說著說著,申屠嘉的遇到中,便也逐漸帶上了些許說教之意;</p>
但申屠嘉卻根本沒有注意到這一點,隻朝不遠處,終於從地圖上爬起身,低頭走回天子啟身邊的晁錯澹澹一笑。</p>
“而內史的《削藩策》,走的,其實就是陽謀的路子。”</p>
“——通過強硬的手段,削奪那些大國的土地,來逼迫他們起兵造反;”</p>
“再一舉挫敗這場叛亂,以此,來解決宗親諸侯尾大不掉、使關東不穩的弊端。”</p>
“但是,就像臣剛才說的:武關告破,是最差的結果;決戰睢陽,是最好的結果。”</p>
“在這二者之間,有很多不好不差的結果,需要陛下在戰前,就一一做好應對。”</p>
“——比如:如果匈奴人南下,插手其中,該怎麽辦?”</p>
“趙國如果和匈奴人合兵,該怎麽辦?”</p>
“叛軍如果偷襲滎陽一帶的敖倉,甚至是洛陽的武庫,該怎麽辦?”</p>
“更有甚者!”</p>
“——若叛軍,壓根就不想突破睢陽,不想攻入關中;”</p>
“而隻是將關東攪個天翻地覆,然後來一出‘劃江而治’,陛下,又該怎麽辦?!”</p>
隨著申屠嘉一句又一句驚醒,天子啟的麵色,隻肉眼可見的愈發陰沉了下去;</p>
與之對應的,則是天子啟身旁,身體愈發劇烈的顫抖起來,根本不敢抬起頭,和申屠嘉對視的內史晁錯······</p>
倒是申屠嘉,仍是一副澹然中,略帶些許嚴峻的神容;</p>
道出這番話,還不忘特地挺了一會兒,好讓天子啟能將自己這番話消化、吸收一番。</p>
待天子啟從思慮中緩過神,申屠嘉才緩緩一點頭,繼續說道:“說起這些,臣就難免想到之前,公子勝曾說過的一句話。”</p>
“公子勝說:建立社稷容易,保衛社稷卻很難;”</p>
“這並不是空穴來風,而是因為比起‘建立社稷’的一方,可以肆意妄為,集中全部的注意力做一件事,作為‘保衛社稷’的一方,卻要同時兼顧到很多方麵。”</p>
“就好比這一場即將爆發的叛亂;”</p>
“——臣提出了許多種可能性,甚至都還沒有把所有的可能性說出口,也很可能還有臣至今,都沒有預料到的可能性。”</p>
“可單就是臣提出的這些可能性,就需要陛下花費無數的心思、動用極為龐大的力量去防備;”</p>
“反觀叛軍呢?”</p>
“隻需要從這些可能性中,隨便選擇一個,又或者是其中幾個,然後毫不遲疑的做就可以了。”</p>
“這就好像戰爭中,敵人攻擊、我方防守;敵人有十萬軍隊,可能從五個方向的其中一個攻來;”</p>
“——而我方,卻要在這五個方向,都留下足以抵擋十萬敵軍的力量······”</p>
毫不遲疑的一番話語,終是惹得天子啟有些心驚膽戰了起來,下意識伸出手,將衣襟扯開了些;</p>
暗下思慮良久,天子啟才略帶失神的小聲說道:“難道在這樣一場叛亂當中,朝堂的勝算,反倒還沒有叛軍大嗎?”</p>
卻見申屠嘉聞言,隻麵帶善意的嘿笑起來,就好像聽到了兒孫輩,在身邊眼巴巴的問自己:爺爺爺爺,一加一,為什麽等於二呢······</p>
“臣,給陛下再說明白些。”</p>
“——無論叛亂是否爆發,陛下,都需要在長城一線,維持二十萬人以上的防備力量;”</p>
“而在叛亂爆發之後,在函穀關外,也就是洛陽、滎陽、睢陽一線,陛下,也同樣要保有至少十萬以上的兵力。”</p>
“方才,臣提醒了陛下過後,陛下則又得派出十萬兵力,去武關方向駐防。”</p>
“除了這些兵員的調動,陛下還得通過其他的方式,來保證匈奴人,不會參與到這場叛亂當中。”</p>
“再加上各路兵馬人吃馬嚼、奔襲調動所耗費的糧草、軍械,以及動員兵卒、民夫所耗費的國力;”</p>
“這場戰爭每多出一天,對陛下、對朝堂而言,都是無比龐大的消耗,和負擔。”</p>
“但與朝堂相比,叛軍,卻根本沒有這些疑慮。”</p>
“——叛軍,不需要戒備北方的匈奴人;”</p>
“——也不需要戒備南方的趙佗;”</p>
“恰恰相反,無論是北方的匈奴人,還是南方的趙佗,都很可能會成為幫助叛軍,來牽製朝堂的助力。”</p>
“而且,在軍糧、武器方麵,叛軍也不必有太多講究,完全可以打到哪裏,就吃到哪裏;”</p>
</p>
“——說到底,還是像公子勝所說的那句話一樣:建立社稷之所以容易,是因為建立社稷,是破壞的過程。”</p>
“而守護社稷之所以困難,則是因為守護社稷,是建設、維護的過程。”</p>
“在這樣一場叛亂當中,朝堂,就好比一個水碗——要時刻保證自身,沒有任何會讓水流出去的漏洞;”</p>
“而叛軍,則好比一根劍刺——根本不需要將整個碗打碎,隻需要用盡所有的力氣,在碗上鑽出一個洞出來,就算是大功告成······”</p>
隨著申屠嘉低沉、平緩,又時刻令人感受到巨大壓力的語調落下,宣室殿側殿,便陷入了一陣漫長的寂靜當中。</p>
晁錯心中想的,自然是申屠嘉這番話,會讓天子啟生出怎樣的思想改變,以及針對此事,自己如何做出交代的問題。</p>
而此刻的天子啟,卻是一掃先前,對《削藩策》寄予厚望、對即將爆發的暴亂勝券在握的自信;</p>
幾乎是申屠嘉每說出一句話,天子啟的自信,便被擊潰一分;</p>
但最後,便是天子啟,都不由有些動搖了起來······</p>
強迫自己從思緒中回過神,又下意識咽了口唾沫,勉強維持住天子的端莊;</p>
再不由自主的張了張幹涸的嘴唇,天子啟那堅定不在的目光,才終於落回到申屠嘉的身上。</p>
“既然是這樣······”</p>
“那在丞相看來,這樣一場叛亂,朝堂的勝算,大概能有多少呢?”</p>
“——七成?”</p>
“還是六成?”</p>
忐忑一語,卻惹得申屠嘉搖頭一笑,滿是唏噓得抬起頭,望向天子啟的目光中,也不由帶上了滿滿的苦楚。</p>
“陛下或許不知道,在我們武人當中,有這樣一個說法;”</p>
“——如果一場戰爭,本方沒有七成以上的勝算,就不應該主動發動這場戰爭;”</p>
“而對於別人發動的戰爭,如果沒有四成以上的勝算,便不應該應戰,而應當爭取和平。”</p>
“至於這一場叛亂,在臣看來,如果知道叛亂爆發的時候,朝堂卻依舊沒有注意到武關的問題,那勝算,就很可能不到四成,甚至不足三成!”</p>
“甚至即便是現在,臣出言提醒,陛下必然會在武關有所防備,敵我勝算,也不過是五五之數;”</p>
“五五之數,勝負兩說,也正是讓臣感到心驚膽戰,在過去這幾年來,始終不敢同意陛下,通過《削藩策》來逼反宗親諸侯的原因。”</p>
“——因為這場戰爭,變數實在是太多、太大!”</p>
“而朝堂的勝算,卻又實在讓人放不下心······”</p>
隨著申屠嘉這最後一句總結性發言,天子啟、晁錯二人的麵容,終是湧上一片茫然。</p>
尤其是申屠嘉口中,道出的‘五五之數,勝負兩說’八個字,更是讓這君臣、師生二人,陷入了漫長的呆愣之中······</p>
作為富擁天下的朝堂,麵對割據諸侯勢力的叛亂,勝負卻是五五開?</p>
——別說五成了,就算是八成,天子啟都得好好反思反思:區區宗親諸侯,憑什麽能有兩成勝算!</p>
而在過去,天子啟之所以那麽堅定,甚至不惜為了推動《削藩策》,而借太廟一事向申屠嘉發難,也正是因為:在天子啟、晁錯二人看來,如果叛亂爆發,敵我勝算,必然是九一之數!</p>
沒錯;</p>
在天子啟看來,宗親諸侯勢力,能在叛亂中取得一成的勝算,已經算是‘居心叵測’,對長安中央,有巨大的威脅了。</p>
但在今日,當二人從申屠嘉口中,聽到那句‘即便提前考慮到了武關,勝負也還是五五之數’後,二人的心,卻是徹底沉了下去。</p>
“五五之數······”</p>
“縱是當年,太祖高皇帝遭遇彭城之敗後,麵對項籍的勝算,也絕不止五五之數······”</p>
無神發出一聲呢喃,天子啟的目光,也不由自主的落在了身旁,正試圖用下巴戳穿前胸的晁錯身上。</p>
盯著學師晁錯,足足看了有十息;</p>
看倒晁錯的頭,幾乎低到了於前胸持九十度角;</p>
看的天子啟的目光,也終是從最開始的迷茫,到逐漸聚焦,並帶上一絲銳利······</p>
“嘶~~~”</p>
“呼~~~~~~······”</p>
深吸一口氣,強迫自己冷靜下來,又緩緩將那口氣吐出;</p>
站起身,一絲不苟的整理一番著裝、衣冠;</p>
便見天子啟,做出了一個在過去,始終認為‘朕絕不會這麽做’的舉動。</p>
“丞相,教我······”</p>
看著眼前,終於斂去盲目的自信,甚至不顧君臣之別,道出這句‘教我’的天子啟,申屠嘉的麵容之上,也不由湧上些許感懷。</p>
稍歎一口氣,又伸出手,再身旁宮人的攙扶下起身,便見申屠嘉也像方才的天子啟那般,整理衣冠,收整麵容,對天子啟沉沉一拜······</p>
“說句倚老賣老的話,陛下,可以說是老臣親眼看著,在這未央宮中、在這三輔之地生長起來的。”</p>
“老臣,從來不曾想要阻止陛下,做自己想做的事,也從來不覺得陛下的能力,比太宗孝文皇帝差。”</p>
“臣唯一擔心的,是陛下年輕氣盛,一時心急,將先太宗孝文皇帝,用二十多年所得出的經營、布局,給全部浪費掉啊······”</p>
滿是滄桑的一番話語,也終是讓天子啟心中,生出了那份早就該有的,對這位開國元勳、五朝老臣的敬重。</p>
而當申屠嘉說出下一句話之後,天子啟對申屠嘉的感官,也終於出現了第一次大幅度轉變。</p>
“不過,陛下不用擔心。”</p>
“臣既然已經答應,不會再阻止陛下推行《削藩策》,就一定會遵守諾言。”</p>
“從今天開始,到叛亂爆發的那一天,臣一定會用盡全力,讓朝堂的勝算,提高到‘可以主動發動戰爭’的七成。”</p>
“而眼下,陛下需要考慮的,恐怕是大約一個月之後,抵達長安的匈奴使者······”</p>
“對於陛下而言,這,或許是安撫匈奴人,以保證叛亂過程中,匈奴人不會南下叩邊,使局勢更加複雜的機會··········”</p>
聽聞申屠嘉這番表態,天子啟麵上隻一陣五味陳雜,最終,也還是抿緊嘴唇,對申屠嘉點頭再拜。</p>
待申屠嘉回過禮,天子啟才上前,自然地扶起了申屠嘉的胳膊,嘴上不忘問道:“匈奴使團······”</p>
“丞相,不打算幫朕一起應對嗎?”</p>
略帶疑慮的一語,卻惹得申屠嘉苦笑著搖了搖頭,又發出一聲滿是哀苦的長歎。</p>
“醫者說,臣這身子,已經不能再大動肝火了;”</p>
“而匈奴使團前來敲詐,陛下又想專心削藩,就肯定要忍氣吞聲。”</p>
“——如果陛下可憐老臣,不想讓老臣血灑宣室,活活氣死在公卿百官,以及匈奴賊子麵前的話,就不要難為臣,看到那般令人憤慨的事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