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國全境開始征兵,這台可怕的戰爭機器再次全速運轉開來。</p>
原本的趙國隻是想做為一個既得利益者而上場,這也是趙雍最開始的初衷。誰成想到這嬴駟此次竟然一改常態,也不行威逼、也不作利誘,一上來就是打。</p>
對此趙雍不禁是鬱悶非常,他還一直在邯鄲等著秦國來利誘呢……打心裏說,現今階段他還是不太願意去招惹這個虎狼之國。無奈這天地間的大勢終歸不是人力所能影響的。趙雍心中盡管百般不願,而今他也隻能跟著這曆史的滾滾車輪走下去了。</p>
旬日前,邯鄲再次傳來了代地的戰報:退縮回河套地區的林胡人度過了去年的寒冬,再次南下侵擾,其兵鋒直指趙國在大同盆地剛剛占領的馬托(朔州)和古平(大同)二城。</p>
對林胡的進攻雖有意外,卻也在趙國君臣的意料之中。</p>
每逢寒冬時節、水草凋零,草原部族的牛羊定將死傷無數。故為了部族生存,每年初春、盛秋,胡族必然會南下打風,以掠奪人口及過冬資源。多年以來,這也逐漸成了猩、代二地的‘傳統’。</p>
意外的是,這而今都快到夏季了、林胡人才來,今年明顯來的有點晚。由此不難看出,去年雲中一戰對林胡人還是有很大威懾的。</p>
趙國有了防備,單單以林胡一族那便算不上多大的威脅。</p>
又恰逢五國會盟在即,便費不上調集晉陽大兵去征討。</p>
而今以代地一郡的守備,應付足矣。</p>
去年至今年年初、前前後後往代地移民大概有五萬餘眾,且大部分是有稍許作戰經驗的屯田戍卒。</p>
而今趙國算是已經跨過恒山、五台山,對大同盆地和蔚縣盆取得了絕對的控製權。治水和桑幹河兩岸的城邑已可完全歸為了趙國的直屬領土。此外趙國對北疆領土的控製,還在隨著騎兵的壯大不斷向北擴張。</p>
五月中旬,在趙雍即將離國之際。</p>
勝利的捷報便傳來了邯鄲。不出趙國君臣所料,林胡軍對上早有準備的代地悍卒、一戰及潰。樓緩親率大軍於桑幹河北岸,以自損三百、傷五百的戰損,斬首林胡軍兩千、生俘七百。</p>
趙雍捏著手中的帛書。</p>
“林胡……”他看著眼前的堪輿圖喃喃自語道。</p>
此戰雖勝,但林胡這顆釘子若不徹底拔掉,其對於趙國的襲擾便不會中斷。而今再看、去年讓林胡王給跑了實在是太可惜了。林胡人不同於樓煩,樓煩還有固定的王城和牧場,這林胡一族卻是徹頭徹尾的遊牧民族,其就像一條滑溜溜的泥鰍,時而竄到東邊,時而攻於西邊,若趙國不派遣大部騎兵,恐難滅之。</p>
而代地的穩定卻關乎著趙國對中山滅國之戰的製勝關鍵。若真想攻滅中山,還得由北向南,也就是從蔚縣盆地的關隘口飛狐峪通往太行山脈的腹地(飛狐徑)進而攻入位於河北平原的中山腹地。</p>
不過現在也隻能暫時將對林胡的作戰計劃擱置一邊了。</p>
因為與魏、韓、燕、楚約定的會盟時間就要到了。相較於北疆的窺伺,趙雍同樣覬覦秦國,秦國的上郡!</p>
上郡昔年為魏文侯所置與西河郡在黃河西部連成一線。</p>
二十年前魏國的西河郡盡數為秦國所占。由於魏西的邊防主力在河西一戰中盡沒,秦軍自此過上郡尤入無人之境。十年前秦國更是穿過上郡直接將魏國河東郡北部的蒲陽(今山西隰縣)給攻占了。而蒲陽恰好處於魏國國境東、西兩部連接的薄弱處,秦軍攻占了蒲陽便相當於切斷了魏國本土和河東、上郡之間的聯係。</p>
失去了蒲陽,秦軍已經從事實上將魏國一分為二,為此魏王鎣不得不低下高傲的頭顱去向秦國求和。為了換回蒲陽,魏國便將河西全境和早已失去控製的上郡七城一同割換給了秦國。</p>
而上郡與趙國接壤,兩國以黃河為界。昔年魏國初割上郡,趙肅侯便趁著秦國在上郡立足未穩,舉兵打過黃河,將上郡沿黃河一代的平都、定陽等數城收入囊腫,使黃河從界河變成了趙國的內河,由此占據了秦、趙一線在戰略上的主動權。</p>
秦國當然不可能容忍趙國虎口奪食的行為,遂舉大兵朝著趙國攻來。後來的結果便是上郡又被秦國奪了回去,趙國大司馬趙疵戰死,就連藺、離石二城也為秦所占。</p>
雖然在趙雍繼位之後,拿回了藺和離石,但上郡卻依舊是趙人心心念念之物。既然趙國曾經短暫的擁有過,那便是趙國的。</p>
五國伐秦,趙國之所以同意會盟,也是趙雍同眾臣商議的結果。趙國不圖滅亡秦國,因為那顯然不太可能。他隻想緩慢地蠶食秦國,戰後趙國要的便是上郡,擁有上郡趙國便在大河西部紮下了一根釘子。</p>
……</p>
寬闊的直道上,趙王的乘輿向南迤邐而行,出邯鄲、過鄴城、蕩陰繞過大河便進入了魏境。再穿過魏境一路南下,過大梁入楚境。</p>
五國會盟的地點定在了魏、楚、韓三國交界的平輿,楚王既然是此次的縱約長,地點當是在楚地。</p>
其實按禮而言,魏國作為發起國,當以魏王為長。但此時楚國的地位和體量畢竟擺在那裏,魏鎣也隻好‘康慨’的讓出縱長之位。</p>
對於誰當縱約長趙雍其實並不關心。此時他心中想的早已經不在與秦國的戰事之上了。</p>
邯鄲至上蔡八百裏,跌跌宕宕行了將近月餘。從最初的新奇到之後的無趣,趙雍此時是完全沒有了遊玩的心思。</p>
昨日他收到了邯鄲大祭司傳來的‘納吉’,其帛書上隻寫了六個大字:姬瑤。祖以為上。</p>
如此簡單的幾個字,之所以不遠千裏譴快馬來送。因為這四個字關乎著趙國的社稷。</p>
並非是五國和盟一事。</p>
“納吉”乃是《儀禮·士昏禮》也就是被後世稱為“六禮”中的第三步。六禮作為這個時代上至天子、下至士人的完整的婚姻禮節,共有六個步驟,即納采、問名、納吉、納徵、請期和親迎。</p>
沒錯,趙雍的大婚已經提上日程了,在這個戰火紛紛的時間段。</p>
還未出發之時,根據大祭司卜算的吉時,“納采”和“問名”便已經譴使去韓國辦了。</p>
後世的彩禮便是從納采轉變而來的,但此時的”納采”卻並非是彩禮的意思,正所謂采者擇也,意思為選擇伴侶,實際與財物無關。根據禮製,贄用雁,也就是送去了一隻大雁當為聘書。因為雁是候鳥,會隨氣候變化南北遷徙並有定時,且配偶固定,一隻死亡,另一隻不再擇偶,象征著忠貞的意思。且雁南往北來順乎陰陽,順陰陽往來所以大雁本身有陰陽的意思,婚姻本身也是陰陽配,配偶固定合乎義禮,婚姻以雁為禮,象征男女的陰陽和順,也象征婚姻的忠貞專一。(縱觀儀禮,古人一向是重禮儀輕財物的,物質隻是為了做行禮的媒介表達感情罷了)。</p>
(若非要說彩禮,第四步“納徵”勉強才是。)</p>
“問名”亦可稱為問姓。在這個時代同姓是不能相合的。譬如趙雍,他是趙氏贏姓,所以按照禮製,他是不能娶秦國的公女。盡管兩家已經相隔了數十代,但是依然不能。</p>
“姬瑤……”趙雍呢喃著這個名字。</p>
名字倒是挺好聽的。就是不知道對方長得是美還是醜,若是一個醜女肥婆,他可得咋辦啊。新婚燕爾便將對方打入冷宮也不咋合適。</p>
趙雍可算是一個徹徹底底的顏控,那個男人不愛美女?正所謂:美貌是女子天生的嫁妝。對權貴來說更是如此了。</p>
不過,聽說新繼任的齊王田辟疆娶了一個醜女為後,喚作什麽鍾離春。其醜之名更是已經傳到邯鄲來了。趙雍不禁由衷的欽佩對方。</p>
但他可沒有隔壁老田的胸懷。</p>
“唉。”趙雍歎了口氣。</p>
正所謂“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婚姻不由己便是這個時代的規矩,他雖然是萬人之上的諸侯王,但依舊要受到規矩的束縛。誰讓這是他那個便宜老爹給自己找的媳婦呢。大不了把燈一吹,誰還能看見長啥樣不成?</p>
想著想著,他又想到了介山之上的那韓國仕女,要是對方能作為滕妾出嫁到趙國就好了。</p>
“滕送也,謂女從者也。”滕便是諸侯女兒出嫁時隨嫁的人。昔日秦國大賢百裏奚,便是晉國嫁女隨送到秦國的滕人,而那次事件的主人公便是結‘秦晉之好’的秦穆公和晉公主穆姬。</p>
當然除了隨從的滕人,滕嫁製度還規定:諸侯女出嫁之時要由她的妹妹、侄女隨嫁,此外還要有兩個與女方同姓的諸侯國各送三女隨嫁。這也便是所謂的:“天子、諸侯一娶九女。”</p>
當然,而今時期不同以往,要其他的姬姓諸侯國陪嫁女人是沒戲了,但韓國應該會繼續按照禮製嫁來三女,此外當然還會有大量的滕人。</p>
上次那個仕女在那種場合出現在趙雍麵前,應該不是韓王的妻妾,那就有可能在隨嫁的行列。</p>
想到此,趙雍不禁再次期待起來。隨即對著此次同行的蘇秦道:“武安君,同邯鄲回書,可納征。”</p>
……</p>
……</p>
趙王乘輿過了韓國上蔡,順汝水南下兩個時辰及到平輿。</p>
楚國,平輿邑。</p>
平輿曾為沉國之故都,百餘年前沉國勢微為蔡國所滅。而蔡侯之所以得滅沉國,其背後支持者正是昔日的晉國正卿,趙鞅。</p>
然數十年過,三家分晉,失去了後台的蔡國轉瞬即為楚國所滅。</p>
剛及平輿境內,早已恭候在此的楚國使者同趙雍見過禮,便領著趙國一行人朝著會盟之地行去。</p>
會盟地點並不在平輿城內,而是在其城南的母河澺水河畔。</p>
經過沉國之故城時,趙雍心中有感下,不禁撩開車簾,看著不遠處那段低矮的‘城牆’,不由得發出一聲感慨。</p>
輪回不止,曆經數百年之滄桑,古國雖沒,平輿城內卻依舊保留下來了沉國之故亭。</p>
“楚王是個什麽樣的人呢?”趙雍轉頭向同行一車的蘇秦問道。</p>
“昔年臣入楚之時,楚王還為太子。據諜者相聞,楚王善諫、從賢,宮寵鄭女,外倚三閭。”蘇秦如實回道。</p>
“嗯……”趙雍微微頷首,能探聽到楚國內宮之信,看來都察院對楚國的滲透已經很深了。</p>
馬車繞過平輿城,又繼續向南行大概得一刻鍾。</p>
馳道兩旁來往的儀仗逐漸開始多了起來,儀仗兩側巋然肅立著一排排儀禮侍者,趙雍已經可以看到不遠處那座恢弘的高台。</p>
“趙王到!”</p>
“趙王到!”</p>
伴隨著侍者地高喝,聲浪一層層傳遞而下。</p>
魏王鎣、韓王康、甚至是燕王爍已經先一步至此。聽到侍者稟聲,三王同時回頭、朝遠處的那頂乘輿望去。公孫衍站在魏鎣身後小聲說道:“趙王即到,合縱成矣。”</p>
乘輿緩停在了高台之下,侍立一旁的衛士急忙躬身上前,將階凳放於乘輿一側,以供趙王邁步下車。</p>
熊槐也從禮台主位上站起,準備親自迎接到車前。</p>
車廂內趙雍扶了撫頭上的冠冕,撩開車簾走下馬車。</p>
他先朝著禮台之上、微眯雙目瞥了一眼,隻見其上男男女女人數眾多、著冠、及笄,影影綽綽分成四個部分。應該就是先到一步的燕、魏、韓三王和東道主楚王了。</p>
趙雍剛下車,禮台之上便緩步走下來一個熊腰虎背的漢子,看其麵容三十來歲,頭戴旒纓冠冕,應當是楚王熊槐了。</p>
</p>
“趙雍拜見楚王。”趙雍朝著熊槐恭敬一揖。既然是初次相見那就給對方留下個好印象,而今來到楚國的地盤就把態度放低一些。</p>
熊槐此時也在打量著趙雍,隨即回揖道:“趙王真是英雄氣派,趙王此行不遠千裏,辛苦了。”</p>
“伐秦不義,當為天下計,萬不敢言及辛苦。楚王能行大義而擔此任,趙雍當欽。”趙雍義正言辭揖道。</p>
“哪裏哪裏,趙王請!”熊槐作勢朝上引道。</p>
“請!”</p>
原本的趙國隻是想做為一個既得利益者而上場,這也是趙雍最開始的初衷。誰成想到這嬴駟此次竟然一改常態,也不行威逼、也不作利誘,一上來就是打。</p>
對此趙雍不禁是鬱悶非常,他還一直在邯鄲等著秦國來利誘呢……打心裏說,現今階段他還是不太願意去招惹這個虎狼之國。無奈這天地間的大勢終歸不是人力所能影響的。趙雍心中盡管百般不願,而今他也隻能跟著這曆史的滾滾車輪走下去了。</p>
旬日前,邯鄲再次傳來了代地的戰報:退縮回河套地區的林胡人度過了去年的寒冬,再次南下侵擾,其兵鋒直指趙國在大同盆地剛剛占領的馬托(朔州)和古平(大同)二城。</p>
對林胡的進攻雖有意外,卻也在趙國君臣的意料之中。</p>
每逢寒冬時節、水草凋零,草原部族的牛羊定將死傷無數。故為了部族生存,每年初春、盛秋,胡族必然會南下打風,以掠奪人口及過冬資源。多年以來,這也逐漸成了猩、代二地的‘傳統’。</p>
意外的是,這而今都快到夏季了、林胡人才來,今年明顯來的有點晚。由此不難看出,去年雲中一戰對林胡人還是有很大威懾的。</p>
趙國有了防備,單單以林胡一族那便算不上多大的威脅。</p>
又恰逢五國會盟在即,便費不上調集晉陽大兵去征討。</p>
而今以代地一郡的守備,應付足矣。</p>
去年至今年年初、前前後後往代地移民大概有五萬餘眾,且大部分是有稍許作戰經驗的屯田戍卒。</p>
而今趙國算是已經跨過恒山、五台山,對大同盆地和蔚縣盆取得了絕對的控製權。治水和桑幹河兩岸的城邑已可完全歸為了趙國的直屬領土。此外趙國對北疆領土的控製,還在隨著騎兵的壯大不斷向北擴張。</p>
五月中旬,在趙雍即將離國之際。</p>
勝利的捷報便傳來了邯鄲。不出趙國君臣所料,林胡軍對上早有準備的代地悍卒、一戰及潰。樓緩親率大軍於桑幹河北岸,以自損三百、傷五百的戰損,斬首林胡軍兩千、生俘七百。</p>
趙雍捏著手中的帛書。</p>
“林胡……”他看著眼前的堪輿圖喃喃自語道。</p>
此戰雖勝,但林胡這顆釘子若不徹底拔掉,其對於趙國的襲擾便不會中斷。而今再看、去年讓林胡王給跑了實在是太可惜了。林胡人不同於樓煩,樓煩還有固定的王城和牧場,這林胡一族卻是徹頭徹尾的遊牧民族,其就像一條滑溜溜的泥鰍,時而竄到東邊,時而攻於西邊,若趙國不派遣大部騎兵,恐難滅之。</p>
而代地的穩定卻關乎著趙國對中山滅國之戰的製勝關鍵。若真想攻滅中山,還得由北向南,也就是從蔚縣盆地的關隘口飛狐峪通往太行山脈的腹地(飛狐徑)進而攻入位於河北平原的中山腹地。</p>
不過現在也隻能暫時將對林胡的作戰計劃擱置一邊了。</p>
因為與魏、韓、燕、楚約定的會盟時間就要到了。相較於北疆的窺伺,趙雍同樣覬覦秦國,秦國的上郡!</p>
上郡昔年為魏文侯所置與西河郡在黃河西部連成一線。</p>
二十年前魏國的西河郡盡數為秦國所占。由於魏西的邊防主力在河西一戰中盡沒,秦軍自此過上郡尤入無人之境。十年前秦國更是穿過上郡直接將魏國河東郡北部的蒲陽(今山西隰縣)給攻占了。而蒲陽恰好處於魏國國境東、西兩部連接的薄弱處,秦軍攻占了蒲陽便相當於切斷了魏國本土和河東、上郡之間的聯係。</p>
失去了蒲陽,秦軍已經從事實上將魏國一分為二,為此魏王鎣不得不低下高傲的頭顱去向秦國求和。為了換回蒲陽,魏國便將河西全境和早已失去控製的上郡七城一同割換給了秦國。</p>
而上郡與趙國接壤,兩國以黃河為界。昔年魏國初割上郡,趙肅侯便趁著秦國在上郡立足未穩,舉兵打過黃河,將上郡沿黃河一代的平都、定陽等數城收入囊腫,使黃河從界河變成了趙國的內河,由此占據了秦、趙一線在戰略上的主動權。</p>
秦國當然不可能容忍趙國虎口奪食的行為,遂舉大兵朝著趙國攻來。後來的結果便是上郡又被秦國奪了回去,趙國大司馬趙疵戰死,就連藺、離石二城也為秦所占。</p>
雖然在趙雍繼位之後,拿回了藺和離石,但上郡卻依舊是趙人心心念念之物。既然趙國曾經短暫的擁有過,那便是趙國的。</p>
五國伐秦,趙國之所以同意會盟,也是趙雍同眾臣商議的結果。趙國不圖滅亡秦國,因為那顯然不太可能。他隻想緩慢地蠶食秦國,戰後趙國要的便是上郡,擁有上郡趙國便在大河西部紮下了一根釘子。</p>
……</p>
寬闊的直道上,趙王的乘輿向南迤邐而行,出邯鄲、過鄴城、蕩陰繞過大河便進入了魏境。再穿過魏境一路南下,過大梁入楚境。</p>
五國會盟的地點定在了魏、楚、韓三國交界的平輿,楚王既然是此次的縱約長,地點當是在楚地。</p>
其實按禮而言,魏國作為發起國,當以魏王為長。但此時楚國的地位和體量畢竟擺在那裏,魏鎣也隻好‘康慨’的讓出縱長之位。</p>
對於誰當縱約長趙雍其實並不關心。此時他心中想的早已經不在與秦國的戰事之上了。</p>
邯鄲至上蔡八百裏,跌跌宕宕行了將近月餘。從最初的新奇到之後的無趣,趙雍此時是完全沒有了遊玩的心思。</p>
昨日他收到了邯鄲大祭司傳來的‘納吉’,其帛書上隻寫了六個大字:姬瑤。祖以為上。</p>
如此簡單的幾個字,之所以不遠千裏譴快馬來送。因為這四個字關乎著趙國的社稷。</p>
並非是五國和盟一事。</p>
“納吉”乃是《儀禮·士昏禮》也就是被後世稱為“六禮”中的第三步。六禮作為這個時代上至天子、下至士人的完整的婚姻禮節,共有六個步驟,即納采、問名、納吉、納徵、請期和親迎。</p>
沒錯,趙雍的大婚已經提上日程了,在這個戰火紛紛的時間段。</p>
還未出發之時,根據大祭司卜算的吉時,“納采”和“問名”便已經譴使去韓國辦了。</p>
後世的彩禮便是從納采轉變而來的,但此時的”納采”卻並非是彩禮的意思,正所謂采者擇也,意思為選擇伴侶,實際與財物無關。根據禮製,贄用雁,也就是送去了一隻大雁當為聘書。因為雁是候鳥,會隨氣候變化南北遷徙並有定時,且配偶固定,一隻死亡,另一隻不再擇偶,象征著忠貞的意思。且雁南往北來順乎陰陽,順陰陽往來所以大雁本身有陰陽的意思,婚姻本身也是陰陽配,配偶固定合乎義禮,婚姻以雁為禮,象征男女的陰陽和順,也象征婚姻的忠貞專一。(縱觀儀禮,古人一向是重禮儀輕財物的,物質隻是為了做行禮的媒介表達感情罷了)。</p>
(若非要說彩禮,第四步“納徵”勉強才是。)</p>
“問名”亦可稱為問姓。在這個時代同姓是不能相合的。譬如趙雍,他是趙氏贏姓,所以按照禮製,他是不能娶秦國的公女。盡管兩家已經相隔了數十代,但是依然不能。</p>
“姬瑤……”趙雍呢喃著這個名字。</p>
名字倒是挺好聽的。就是不知道對方長得是美還是醜,若是一個醜女肥婆,他可得咋辦啊。新婚燕爾便將對方打入冷宮也不咋合適。</p>
趙雍可算是一個徹徹底底的顏控,那個男人不愛美女?正所謂:美貌是女子天生的嫁妝。對權貴來說更是如此了。</p>
不過,聽說新繼任的齊王田辟疆娶了一個醜女為後,喚作什麽鍾離春。其醜之名更是已經傳到邯鄲來了。趙雍不禁由衷的欽佩對方。</p>
但他可沒有隔壁老田的胸懷。</p>
“唉。”趙雍歎了口氣。</p>
正所謂“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婚姻不由己便是這個時代的規矩,他雖然是萬人之上的諸侯王,但依舊要受到規矩的束縛。誰讓這是他那個便宜老爹給自己找的媳婦呢。大不了把燈一吹,誰還能看見長啥樣不成?</p>
想著想著,他又想到了介山之上的那韓國仕女,要是對方能作為滕妾出嫁到趙國就好了。</p>
“滕送也,謂女從者也。”滕便是諸侯女兒出嫁時隨嫁的人。昔日秦國大賢百裏奚,便是晉國嫁女隨送到秦國的滕人,而那次事件的主人公便是結‘秦晉之好’的秦穆公和晉公主穆姬。</p>
當然除了隨從的滕人,滕嫁製度還規定:諸侯女出嫁之時要由她的妹妹、侄女隨嫁,此外還要有兩個與女方同姓的諸侯國各送三女隨嫁。這也便是所謂的:“天子、諸侯一娶九女。”</p>
當然,而今時期不同以往,要其他的姬姓諸侯國陪嫁女人是沒戲了,但韓國應該會繼續按照禮製嫁來三女,此外當然還會有大量的滕人。</p>
上次那個仕女在那種場合出現在趙雍麵前,應該不是韓王的妻妾,那就有可能在隨嫁的行列。</p>
想到此,趙雍不禁再次期待起來。隨即對著此次同行的蘇秦道:“武安君,同邯鄲回書,可納征。”</p>
……</p>
……</p>
趙王乘輿過了韓國上蔡,順汝水南下兩個時辰及到平輿。</p>
楚國,平輿邑。</p>
平輿曾為沉國之故都,百餘年前沉國勢微為蔡國所滅。而蔡侯之所以得滅沉國,其背後支持者正是昔日的晉國正卿,趙鞅。</p>
然數十年過,三家分晉,失去了後台的蔡國轉瞬即為楚國所滅。</p>
剛及平輿境內,早已恭候在此的楚國使者同趙雍見過禮,便領著趙國一行人朝著會盟之地行去。</p>
會盟地點並不在平輿城內,而是在其城南的母河澺水河畔。</p>
經過沉國之故城時,趙雍心中有感下,不禁撩開車簾,看著不遠處那段低矮的‘城牆’,不由得發出一聲感慨。</p>
輪回不止,曆經數百年之滄桑,古國雖沒,平輿城內卻依舊保留下來了沉國之故亭。</p>
“楚王是個什麽樣的人呢?”趙雍轉頭向同行一車的蘇秦問道。</p>
“昔年臣入楚之時,楚王還為太子。據諜者相聞,楚王善諫、從賢,宮寵鄭女,外倚三閭。”蘇秦如實回道。</p>
“嗯……”趙雍微微頷首,能探聽到楚國內宮之信,看來都察院對楚國的滲透已經很深了。</p>
馬車繞過平輿城,又繼續向南行大概得一刻鍾。</p>
馳道兩旁來往的儀仗逐漸開始多了起來,儀仗兩側巋然肅立著一排排儀禮侍者,趙雍已經可以看到不遠處那座恢弘的高台。</p>
“趙王到!”</p>
“趙王到!”</p>
伴隨著侍者地高喝,聲浪一層層傳遞而下。</p>
魏王鎣、韓王康、甚至是燕王爍已經先一步至此。聽到侍者稟聲,三王同時回頭、朝遠處的那頂乘輿望去。公孫衍站在魏鎣身後小聲說道:“趙王即到,合縱成矣。”</p>
乘輿緩停在了高台之下,侍立一旁的衛士急忙躬身上前,將階凳放於乘輿一側,以供趙王邁步下車。</p>
熊槐也從禮台主位上站起,準備親自迎接到車前。</p>
車廂內趙雍扶了撫頭上的冠冕,撩開車簾走下馬車。</p>
他先朝著禮台之上、微眯雙目瞥了一眼,隻見其上男男女女人數眾多、著冠、及笄,影影綽綽分成四個部分。應該就是先到一步的燕、魏、韓三王和東道主楚王了。</p>
趙雍剛下車,禮台之上便緩步走下來一個熊腰虎背的漢子,看其麵容三十來歲,頭戴旒纓冠冕,應當是楚王熊槐了。</p>
</p>
“趙雍拜見楚王。”趙雍朝著熊槐恭敬一揖。既然是初次相見那就給對方留下個好印象,而今來到楚國的地盤就把態度放低一些。</p>
熊槐此時也在打量著趙雍,隨即回揖道:“趙王真是英雄氣派,趙王此行不遠千裏,辛苦了。”</p>
“伐秦不義,當為天下計,萬不敢言及辛苦。楚王能行大義而擔此任,趙雍當欽。”趙雍義正言辭揖道。</p>
“哪裏哪裏,趙王請!”熊槐作勢朝上引道。</p>
“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