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團降低了行動頻次,大幅度降低了炸彈的使用率,讓航彈再次進入囤積周期。
魔族被打了一棒子暫時沒有鬧事,接下來的一段時間基本都是好消息。
先是黏菌人單體培養裝置,經過多輪微調,終於做到了把秦語固化成底層語言。
這個成果是通過液體控溫魔術陣,配合視覺區和語言區的高精度模擬做到的,保留了視覺區直達語言區的神經突觸。
最重要的環節還是溫度,寄核體感染的黏菌在越低的溫度下,模擬精度越高。
然而黏菌的底子是單細胞動物,環境耐受度並不怎麽樣,一旦讓黏菌罐結冰,會導致大量死亡。
為了降低溫度,王齊和學院研究團隊都下了很多功夫,最後采用魔術陣、溶液調製、壓力控製等多重手段,在能耗可控的情況下實現了零下十度不結冰,並且沒讓黏菌中毒。
這個溫度下黏菌的生命周期被大幅拉長,隻需要非常少的營養物質就能維持模擬大腦(記憶存檔)的狀態,以及整個黏菌罐的活性。
新裝置采用了半隔離式身體重塑,人體塑造和存檔黏菌分開,通過連通內外的小管道裏的濾液型黏菌完成「集合」通訊。
中間還試過徹底隔斷的,不過效果不太好,沒有索拉裏斯的意誌幫助,這些黏菌自發的信號沒辦法穿透幾層金屬,會導致人形塑造畸形化。
新型裝置和寄核體改動,還做不到每次都達到100%保留語言記憶,但能保證留下基本識字和查字典能力,有兩三千字的識字基礎,完全可以在字典幫助下,快速回到工作和任務狀態。
其他記憶,因為存檔點隻會記錄大腦狀態,腦幹、脊椎都沒有,主要還是依賴黏菌人按時到黏菌中心更新。
對身體複刻的過程裏,除了「讀檔」,也著重強化了對短暫記憶區的精確複刻,更換身體前後的記憶能有更好的連續性。
這一套下來,黏菌人的記憶斷代問題基本獲得解決,即使真的錯過時間變成靈體,也能借助「存檔」取回大量曆史記憶和語言能力,基本解決了黏菌人群體裏的重複教育等問題。
雖然要讓黏菌人獲得高級知識,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至少現在已經可以作為合格的勞動力和基礎士兵用了。
對黏菌中心的凋像樹進行了一定的擴容調整,就要展開新一期建設。
初步先來五萬套單艙培養設備,去除掉螢火城市民外,還可以把黏菌軍團從原有的兩個團擴展到五個團,基本可以解決邊境力量不足缺乏機動作戰能力的問題。
因為黏菌軍團馬上就要迎來井噴,13團的招募工作停留在三個營的規模,比北部區剛出狀況時的預期減少了一千出頭,也算留下了一點後備兵源吧。
另一個好消息,是在黏菌中心擴建計劃還在規劃中出現的。
….
突然下了幾天的大暴雨!
大暴雨會在浮島邊緣造成一定的水土流失,形成泥石流會直接順著滑坡式生長的邊緣掉到沒影,但也帶來了兩個好處。
一是連日暴雨衝刷有效的降低了溫度和濕度。
濕度這東西,溫度越高越煩人,溫度降低十來度,即使維持100%相對濕度,其水氣絕對質量也能降低三分之一的樣子,再升溫後,如果下方蒸氣層不那麽活躍,濕度就能降下去一些,會明顯改變體感舒適度。
當然這種舒適的代價,是又遭遇了一輪部分停工。
這次除了更完善的排水設施,廠家也學乖了,不到萬不得已不會讓裝置徹底停掉,保持最低程度的運作,再爬產能就能省下很多工時和工具,這也關係到股東們的口袋。
第二個好處,自然是中心
水庫。
前後兩場大暴雨,已經把水庫區山體上的火山灰堆積清洗掉了不少,多地山丘頂端岩體直接暴露。
沒了火山灰這種空氣含量大隔熱效果好的阻礙物,岩質山體每天能自然冷凝的水也會增加。
加上這一輪大降雨,給庫區水位漲了三米,凝水工程至少可以縮短兩三個月的工期。
比較可惜的是,漆黑之地的東半區還有幾個小湖和水深不足三米的大號臨時湖泊,沒辦法把水給抽到水庫裏,這要是來個神明幫忙搬一搬,巨構城市說不定明年就能開始生長。
此外,這次大降雨,還有效補充了各板塊的地下水,但狀況有好有壞。
比如龐勳的地下湖,水位又漲起來了。但鳳凰城隔壁的地下城就比較糟糕,直接給淹了。
經過考慮,王齊第一次動用了神器樹種子的一項特殊功能,把地下城的內部哨站給死體化。
其實地下城哨站選的並不好,當時王齊也在摸索期,地下城哨站算是一個試點,看看神樹在地穴環境的適應力。
效果並不好,地下城哨站的產糖能力幾乎可以忽略,隻有幾噸,後來越來越低,按照糖占熱量來源40%算,都隻能支持不到兩千人,也就是大概兩噸多一點。
當然說實話,能在地下產糖本身就已經夠厲害,量少一點就少一點。
現在整個地下城洞穴群都給淹了,從洞口到哨站樹都要坐船,幹脆一點,給這顆哨站樹換個位置。
建在地表上稍微給它向西挪了一點,當作西麵邊境哨站用。
除了黏菌裝置和大暴雨帶來的變化,還有一個好消息。
世界疊加有消停的趨勢。
之前因為板塊內陸生長,帶來了兩個大問題,一是鐵路運輸中斷,二是板塊存在裂開崩塌的風險。
暴雨之後沒幾天,鐵路局發現鐵軌間隙沒有變化了,然後全境調查,證實板塊內的拉伸確實停下來了。
隻要板塊裏麵不動,板塊內物流可以恢複過來,邊緣到底怎麽發展,根本沒人去管它。
受邊緣生長影響最大的隻有新城到紅石的索道平台,現在間距已經接近三公裏,索道站正在做五公裏的索道負載實驗。
預期很難達到標準集裝箱的22噸的總重量運輸要求,但如果有必要,可以直接用魔法浮力裝置來調整負載。
可要是真用了魔法浮力裝置,豈不是和滑翔機空運差不多了,可能還更浪費魔力。
空運自然也不是萬能,現有的飛機也不夠大,很多大件隻能用索道。
或者專門弄一種吊裝滑翔的飛機?
吊裝姿勢,比如吊幾根鐵軌,還能滑翔嗎?
這個問題王齊還真的不懂,隻能交給索道站自己聯係各廠商看看能不能有好的解決方案。
酒杯中的胖子
魔族被打了一棒子暫時沒有鬧事,接下來的一段時間基本都是好消息。
先是黏菌人單體培養裝置,經過多輪微調,終於做到了把秦語固化成底層語言。
這個成果是通過液體控溫魔術陣,配合視覺區和語言區的高精度模擬做到的,保留了視覺區直達語言區的神經突觸。
最重要的環節還是溫度,寄核體感染的黏菌在越低的溫度下,模擬精度越高。
然而黏菌的底子是單細胞動物,環境耐受度並不怎麽樣,一旦讓黏菌罐結冰,會導致大量死亡。
為了降低溫度,王齊和學院研究團隊都下了很多功夫,最後采用魔術陣、溶液調製、壓力控製等多重手段,在能耗可控的情況下實現了零下十度不結冰,並且沒讓黏菌中毒。
這個溫度下黏菌的生命周期被大幅拉長,隻需要非常少的營養物質就能維持模擬大腦(記憶存檔)的狀態,以及整個黏菌罐的活性。
新裝置采用了半隔離式身體重塑,人體塑造和存檔黏菌分開,通過連通內外的小管道裏的濾液型黏菌完成「集合」通訊。
中間還試過徹底隔斷的,不過效果不太好,沒有索拉裏斯的意誌幫助,這些黏菌自發的信號沒辦法穿透幾層金屬,會導致人形塑造畸形化。
新型裝置和寄核體改動,還做不到每次都達到100%保留語言記憶,但能保證留下基本識字和查字典能力,有兩三千字的識字基礎,完全可以在字典幫助下,快速回到工作和任務狀態。
其他記憶,因為存檔點隻會記錄大腦狀態,腦幹、脊椎都沒有,主要還是依賴黏菌人按時到黏菌中心更新。
對身體複刻的過程裏,除了「讀檔」,也著重強化了對短暫記憶區的精確複刻,更換身體前後的記憶能有更好的連續性。
這一套下來,黏菌人的記憶斷代問題基本獲得解決,即使真的錯過時間變成靈體,也能借助「存檔」取回大量曆史記憶和語言能力,基本解決了黏菌人群體裏的重複教育等問題。
雖然要讓黏菌人獲得高級知識,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至少現在已經可以作為合格的勞動力和基礎士兵用了。
對黏菌中心的凋像樹進行了一定的擴容調整,就要展開新一期建設。
初步先來五萬套單艙培養設備,去除掉螢火城市民外,還可以把黏菌軍團從原有的兩個團擴展到五個團,基本可以解決邊境力量不足缺乏機動作戰能力的問題。
因為黏菌軍團馬上就要迎來井噴,13團的招募工作停留在三個營的規模,比北部區剛出狀況時的預期減少了一千出頭,也算留下了一點後備兵源吧。
另一個好消息,是在黏菌中心擴建計劃還在規劃中出現的。
….
突然下了幾天的大暴雨!
大暴雨會在浮島邊緣造成一定的水土流失,形成泥石流會直接順著滑坡式生長的邊緣掉到沒影,但也帶來了兩個好處。
一是連日暴雨衝刷有效的降低了溫度和濕度。
濕度這東西,溫度越高越煩人,溫度降低十來度,即使維持100%相對濕度,其水氣絕對質量也能降低三分之一的樣子,再升溫後,如果下方蒸氣層不那麽活躍,濕度就能降下去一些,會明顯改變體感舒適度。
當然這種舒適的代價,是又遭遇了一輪部分停工。
這次除了更完善的排水設施,廠家也學乖了,不到萬不得已不會讓裝置徹底停掉,保持最低程度的運作,再爬產能就能省下很多工時和工具,這也關係到股東們的口袋。
第二個好處,自然是中心
水庫。
前後兩場大暴雨,已經把水庫區山體上的火山灰堆積清洗掉了不少,多地山丘頂端岩體直接暴露。
沒了火山灰這種空氣含量大隔熱效果好的阻礙物,岩質山體每天能自然冷凝的水也會增加。
加上這一輪大降雨,給庫區水位漲了三米,凝水工程至少可以縮短兩三個月的工期。
比較可惜的是,漆黑之地的東半區還有幾個小湖和水深不足三米的大號臨時湖泊,沒辦法把水給抽到水庫裏,這要是來個神明幫忙搬一搬,巨構城市說不定明年就能開始生長。
此外,這次大降雨,還有效補充了各板塊的地下水,但狀況有好有壞。
比如龐勳的地下湖,水位又漲起來了。但鳳凰城隔壁的地下城就比較糟糕,直接給淹了。
經過考慮,王齊第一次動用了神器樹種子的一項特殊功能,把地下城的內部哨站給死體化。
其實地下城哨站選的並不好,當時王齊也在摸索期,地下城哨站算是一個試點,看看神樹在地穴環境的適應力。
效果並不好,地下城哨站的產糖能力幾乎可以忽略,隻有幾噸,後來越來越低,按照糖占熱量來源40%算,都隻能支持不到兩千人,也就是大概兩噸多一點。
當然說實話,能在地下產糖本身就已經夠厲害,量少一點就少一點。
現在整個地下城洞穴群都給淹了,從洞口到哨站樹都要坐船,幹脆一點,給這顆哨站樹換個位置。
建在地表上稍微給它向西挪了一點,當作西麵邊境哨站用。
除了黏菌裝置和大暴雨帶來的變化,還有一個好消息。
世界疊加有消停的趨勢。
之前因為板塊內陸生長,帶來了兩個大問題,一是鐵路運輸中斷,二是板塊存在裂開崩塌的風險。
暴雨之後沒幾天,鐵路局發現鐵軌間隙沒有變化了,然後全境調查,證實板塊內的拉伸確實停下來了。
隻要板塊裏麵不動,板塊內物流可以恢複過來,邊緣到底怎麽發展,根本沒人去管它。
受邊緣生長影響最大的隻有新城到紅石的索道平台,現在間距已經接近三公裏,索道站正在做五公裏的索道負載實驗。
預期很難達到標準集裝箱的22噸的總重量運輸要求,但如果有必要,可以直接用魔法浮力裝置來調整負載。
可要是真用了魔法浮力裝置,豈不是和滑翔機空運差不多了,可能還更浪費魔力。
空運自然也不是萬能,現有的飛機也不夠大,很多大件隻能用索道。
或者專門弄一種吊裝滑翔的飛機?
吊裝姿勢,比如吊幾根鐵軌,還能滑翔嗎?
這個問題王齊還真的不懂,隻能交給索道站自己聯係各廠商看看能不能有好的解決方案。
酒杯中的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