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餘名農人邁步踏上了北上之路,剩餘的人們皆和自己的家人一起回到了家中。


    民變雖然解除,可望著他們離開的背影,賈誼的內心格外的沉重。如今背本趨末的局麵愈演愈烈,並非隻有小小的新城縣一處,光河南郡內便有大小幾十個縣發生了這種情況。自三皇五帝至今皆是士農工商,農為本,商為末,可百姓們紛紛扔掉農具躋身商賈之列的潮流卻從未斷息過,尤以春秋戰國以來更是出現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的局麵,可那是戰火連天的時代,國家的存亡尚是朝而起,暮而滅,土地互相兼並,百姓們甘願背本趨末,這無可厚非,可如今戰亂已定,漢國已建國三十餘年了,農人們卻連根本的溫飽尚不能解決。衣食足而知榮辱,衣食不足而知榮辱者,從古至今,未嚐聞也。


    就在賈誼沉思之際,隻聽一旁的縣尉高聲說道:“新城縣尉拜見郡守!”賈誼聞聲看去,隻見吳軻與都尉二人已率領著一幹郡兵快馬來至了麵前,吳軻翻身下馬,環顧了一番四周說道:“百姓們呢?”


    賈誼忙快步上前拱手說道:“屬下已將大部農人解勸了回去,有大概百人甘願棄農從商,屬下放他們離去了,請大人恕罪。”


    吳軻緩緩點了點頭道:“沒有傷到百姓們吧?”


    縣尉忙上前說道:“末將未敢動兵。”


    “這就好。”吳軻上前拉住賈誼道:“今日新城縣的事暫時平息了,可農人們背本趨末的勢頭卻壓不住啊。此事重大,賈誼啊,你我當回郡府之後好好計議一番啊。”


    河南郡守府中。


    書房之中隻有郡守吳軻與賈誼兩個人。吳軻將曆年關於人口流失,背本趨末的公文放至案前歎道:“前幾年全郡大小各縣皆發生過今日之事,地方官員不知好言教化,反以刀兵相威脅,以致激起了民變,最大的一次傷者數百人啊。”


    賈誼緩緩點了點頭道:“背本趨末,食者甚多,是天下之大殘也。淫奢之風,日日以長,是天下之大賊也。”


    “造成這種情況,賦稅隻是其一,決不是根本原因。”吳軻看向賈誼說道:“此事看似事小,實則重大,幹係國家命脈,正如你所說,天下吃糧的太多,可產糧的實在是一年比一年少了,一旦發生戰亂,沒有糧草,再多的銀錢又有什麽用。”


    賈誼拱手說道:“大人身為地方長官,任上出現了這種情況,當即刻向朝廷稟報。”


    “向上稟報我何嚐不知?”吳軻開口說道:“前幾年我就曾上書報告此事,可那時朝中諸呂弄權,高皇後又身染重症,呂祿呂產等人每日隻想著爭權奪位,我那份奏章一報上去就石沉大海,再沒消息了。”


    賈誼忙道:“如今新帝登基,年輕氣盛,大人正可再寫一道奏疏啊。”


    “我心中也早有此打算。”吳軻的臉上顯出一絲難堪來:“可是,新君剛剛繼位,尚不知其秉性如何,我貿然一道報災的奏疏呈上去,會不會......”


    “大人身為一方郡守,陳說利害乃是本責,怎能如此畏首畏尾?”話說出口後,賈誼方覺失言,忙看向吳軻一拱手道:“屬下失言,大人恕罪。”


    “無妨。”吳軻抬頭看向賈誼道:“賈誼啊,你今年多大了?”


    “晚輩今年二十一歲了。”


    “二十一歲,血氣方剛啊。”吳軻撫了撫自己垂在前胸的胡須看向賈誼道:“你幼時便能通讀荀子之書,少時便熟讀了曆代典籍,後來又以誦詩善文聞名於河南,二十一歲便有如此的才學,不簡單啊。”


    賈誼忙跪下向吳軻拱手說道:“學生在鄉野之時便聞聽大人治郡有方,政績卓著,河南百姓皆尊稱大人為吳公,故而才於大人府中做了書吏,為的就是以大人為師。學生的才學不過是紙上談兵之論,實在不敢受大人如此誇獎。”


    “快請起來。”吳軻忙上前將賈誼扶起說道:“我門下這麽多的書吏,我最欣賞的就是你賈誼。多少政務的見解你都在我之上,今日你又憑借口舌之利便勸化了一場民變,論膽識論魄力,你這個二十一歲的年青人都不該在我這裏當一個書吏,你是一隻鴻鵠,你的前途似錦,日後的作為必在我之上。


    “學生不敢。”


    “今日的民變你親身經曆,感觸必然頗深。”吳軻背著雙手在屋中來回踱步口中說道:“你回去好好起草一份奏疏,就來議一議國家背本趨末的這股勢頭,我將這份奏疏上報朝廷,言明是你所書,你看怎樣?”


    賈誼當然清楚這意味著什麽,這份奏疏一旦上呈到了君王的麵前,他賈誼這個普普通通一介布衣的名字就會進入到君王的腦海之中。


    “學生還從未寫過奏疏,萬一有不當之處......”賈誼話還未說完,吳軻便開口說道:“這份奏疏意義重大,你回去之後大可仔細構思之後再寫,若是有犯忌的地方,我自會幫你修正。”


    “謝恩師!”賈誼麵朝吳軻深深一拜。


    吳軻扶起賈誼說道:“新君剛剛繼位,也是二十出頭的年青人,必然心中想有一番作為,你賈誼是不世之材,當翱翔天地,大展宏圖!我朝中無人,無法直接舉薦你,唯有這份奏疏,以全你我師生之情。”


    出了郡府,賈誼的心中是難掩的激動,他今年才剛剛二十一歲,出身貧寒的他從小就耳濡目染了漢國民生凋敝,山河破碎的種種場景,他有著滿腔的抱負,他從來都不是一個甘於平庸的人,他崇敬治國安民的管仲,崇敬使窮弱鄭國躋身春秋強國之列的子產,他更仰慕那些為了變法而不惜獻出生命的申不害,商鞅,他不斷的誦讀集百家各長於一身的《荀子》,為的就是有一天自己可以扭轉漢國今日的局麵,使漢國的百姓能夠衣食充足,使泱泱漢國不再受匈奴的欺辱。如今,這個機會就擺在了他的麵前,這讓二十一歲的賈誼如何不激動呢?


    回到自己的家中,賈誼便立刻攤開了筆墨,他沉思片刻之後便提筆寫下了四個蒼勁有力的小篆“論積貯疏”,出身布衣的他深刻理解底層百姓的艱苦,故而文思泉湧,筆走偏鋒,頃刻之間一篇奏疏便已完成。


    長安城,未央宮中。


    劉恒被一份從河南郡發來的奏疏吸引住了,他再一次從頭細閱了一遍,不由緩緩點了點頭,他又看至奏疏下麵的落款,隻見上麵寫著河南布衣賈誼。“賈誼......”這個名字第一次在劉恒的眼前出現,他忽然想起前日批閱到一份河南郡守吳軻發來的奏疏,疏中極力推薦了一名青年才俊,想到這,劉恒忙抬頭看向殿門外道:“中行說(??Yuè)。”


    話音方落,那名叫中行說的內侍便應聲走了進來,這名內侍長的十分高大,觀其容貌似乎還帶著一絲胡人的血統。


    劉恒看向他道:“快去把前幾日河南郡推薦一名青年才俊的奏章找來。”


    中行說忙應了一聲,出殿片刻便雙手捧著一張竹簡走了進來,劉恒忙將其接過展開一看,果然正是吳軻推舉這個名叫賈誼的年青人的奏章,劉恒忙又拿來那件論積貯疏從頭細看了一遍,不覺拍案讚歎道:“果然青年才俊,不但文思嚴整,而且剖析準確,賈誼......賈誼......”劉恒一遍又一遍低聲念著這個年青人的名字。


    中行說低頭拱手說道:“左右丞相與太尉皆已到偏殿了,陛下是否召見?”


    劉恒站起身指著論積貯疏道:“不用叫他們過來了,朕親自過去,你把這份奏疏帶上,跟朕來。”


    未央宮偏殿內,周勃陳平灌嬰三人正在說著什麽,隻聽殿外內侍高聲報道:“陛下到——”周勃三人忙站起身正欲下拜,劉恒邁步而入說道:“三位皆是國家元老,不必跪拜了。”


    待周勃三人起身之後,劉恒看向一旁的內侍道:“賜座。”內侍們擺來三麵坐席,周勃三人坐下後,劉恒才開口說道:“今日叫三位前來,是要商議一事,今諸呂伏誅,趙,梁,燕三國已盡皆收回,這分封一事,不知三位如何看?”


    陳平看似是年老體衰,病情加重了,坐在那裏,隻是低沉著頭時不時的咳嗽著,而灌嬰常年治軍,對於政事向來是不明其道,故而周勃開口說道:“此事臣等已議定了,琅琊王劉澤剿滅諸呂之時出兵有功,可改封為燕王,將琅琊國劃歸齊國境內。朱虛侯劉章此番立有大功,可拜其為趙王。東牟侯劉興居有功,可拜為梁王。如此,則彰顯陛下賞罰分明。”


    劉恒聞聽此言,隻低沉著頭不作聲,周勃以為皇帝沒有聽到,於是開口說道:“陛下?”劉恒這才恍然了一番說道:“丞相之言,朕心中已知,隻是琅琊王年紀大了,劉章又染病在身,這件事還是日後再議吧。”劉恒轉頭看向殿外道:“中行說,將那份奏疏拿上來。”


    劉恒轉回頭來看向周勃說道:“絳侯即為丞相,朕有幾件事情想問一問絳侯。”


    周勃忙拱手說道:“陛下請講。”


    劉恒開口說道:“全國一年之中要審理,判決大大小小的案件一共多少?”


    周勃隻懂治軍,審理案件的事情他從來就沒有接觸過,故而隻好低頭片刻說道:“臣不知。”


    劉恒接著說道:“那全國一年可收入多少,又分別要支出多少?”


    一滴滴的汗珠從周勃的額頭上滲了出來,他低頭說道:“臣不知。”


    劉恒正要接著發問,一旁的陳平抬起頭,咳嗽了幾聲說道:“陛下若是想問刑獄之事,可問廷尉。若是想知道國家財政之事,可問治粟內史。”


    “曲逆侯說的對啊。”劉恒緩緩點了點頭道:“朕前幾日還真就去了趟內史府,查看了一番內史府的賬目,不看不知道,看了以後朕是頓覺肩頭沉重啊。國庫的積貯實在是少的可憐,那麽一點微薄的積貯,不要說是發生戰亂了,就是什麽地方發了一次天災,都不夠賑災的。”


    “朕記得昔年高後之時,不就是黃河決口,朝廷連賑災的銀錢都拿不出來麽?”劉恒看向在座的這三位元老說道:“泱泱漢國,那麽多土地,那麽多農人,財政的收入為什麽會這麽少呢?原來都是全國上上下下背本趨末之風大起,農人們都跑去當了商人,商人們有了錢,又掀起淫奢之風,放眼漢國,不是天災,而是人禍,多少閑置的土地就那樣放的荒廢了都沒有人去耕種,這樣下去,國家早晚要毀在這背本趨末和淫奢之風上。”說罷,劉恒從中行說的手中接過那份竹簡說道:“這是河南郡一名叫賈誼的青年才俊遞上來的奏疏,叫作論積貯疏,朕覺得寫的很好,你們都看看。”


    中行說忙從劉恒手中接過竹簡,將竹簡雙手遞給周勃,周勃展開看過之後又傳於陳平,劉恒長歎了一口氣說道:“殘賊公行,莫之或止,大命將泛,莫之振救,生之者甚少,而靡之者甚多,天下財產何得不蹶?這個年青人,言辭毫不遮掩,一語便切中背本趨末的要害,難得呀。”


    待周勃三人傳閱之後,陳平緩緩點頭說道:“有論有證,好文章啊。”


    灌嬰向劉恒拱手說道:“陛下,老臣是隻懂戰陣,故而最知這糧草之要,沒有了糧草,就算有再多的錢,將士們依舊填不飽肚子,百勝之師也要打敗仗。”


    劉恒笑道:“穎陰侯沙場宿將,說的好,沒有了糧食,就算有再多的錢又有什麽用?將士們填不飽肚子,百姓們填不飽肚子,這國家就要麵臨危亡了,故而高皇帝時便下令獎農耕,廢徭役,重農抑商,正是因為這個緣故啊。”劉恒收住笑容說道:“可是如今棄農從商之風依舊盛行,其中的緣故到底是因為什麽呢......”(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漢帝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賣萌的小黑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賣萌的小黑並收藏大漢帝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