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得咱們就得個造士爵,讓那得意的老張頭以後見了我們,要行禮!”
此言一出,農人們不由哈哈大笑起來。烈日之下,汗流浹背,可心中卻是充滿了幹勁,根本不覺得辛苦了。
賈誼與晁錯二人立於田野之上,便衣素服,望著田野之上熱火朝天勞作的農人們,聽著他們高唱著喜悅的歌謠。晁錯不由感歎道:“誼兄,自開春以來,你連下三道新法,獎勵農耕,今年背本趨末的勢頭果然小了不少,農人們又開始好好種田啦。”
“農耕新法已初見成效。”賈誼也笑著點了點頭道:“隻要有這一副幹勁,來年必是豐年。”
晁錯點頭笑道:“來年誼兄回朝,有了這治理河南的政績,開展新法時,看那些老臣們還能說什麽。”
賈誼聽罷,笑了笑,緩緩搖了搖頭。
晁錯不由開口問道:“誼兄在想什麽?”
“那些老功臣,老貴胄,老氏族們,他們當年為了這個國家流血犧牲,他們對這個國家的感情遠勝過你我。”賈誼看向晁錯說道:“如今眼見漢國疲弱,他們不是不知道,他們也想讓這個國家強大起來,故而陛下才能如此輕鬆地將你我調至河南,開展農耕新法的變革。”
晁錯似乎明白了一些:“誼兄你的意思是,那些老臣們並不想反對新法?”
“至少他們不會這利國利民的農耕新法。”賈誼歎了口氣道:“陛下來長安才多少年?那些老臣們在長安又多少年了?二者的根基不可同日而語。晁兄,試想,若是老臣們盡皆反對農耕新法,陛下頂不住這個壓力啊。”
“如此說來......”晁錯眼前一亮:“老臣們並不反對新法,他們若是反對的話,早就群起而攻了。”
“晁兄你別忘了,他們隻是不反對農耕新法。”賈誼再次歎了口氣道:“最通曉事理的陳平老相國去世了,明年陸續頒布所有的新法以後,當觸及到那些老臣們個人的私利了之後,我不敢想,他們還會不會做到像今日這樣,默然無聲呢?”
溫暖的陽光之下,晁錯細細一想,不由打了個冷顫。
賈誼望著田野之上勞作的農人們,口中默默歎道:“晁兄啊,曆來變法者,無不流血犧牲,乃至付出了身家性命。春秋的吳起,前秦的商鞅......諸如此類的變法悲劇,數不勝數。”
晁錯沉下頭片刻,抬起頭道:“可眼見國家貧弱,表麵安寧,實則卻是內憂外患,飽食漢祿之人,焉能不為國出力?”
“好!”賈誼聽罷此言,轉身望著晁錯深深一拜:“晁兄當此一拜!”
晁錯忙上前扶起賈誼,賈誼開口說道:“有晁兄這番話,即使到時候朝廷上上下下盡皆抨擊新法,攻擊賈誼,賈誼但有一口氣在,也要將變法繼續下去。”
晁錯拱手說道:“晁錯願終生隻為誼兄的屬官,變法大計,算我一份!”
“對了。”賈誼看向晁錯說道:“吳王,齊王等藩王們,在自己的封國大量鑄造銅幣,而且摻假極為嚴重,這些銅幣已經在市麵上流行,嚴重破壞了市麵秩序。我本想等今年秋後回朝之後再當麵稟報陛下,可這情況遠非我所想象的那樣。”
晁錯點了點頭道:“誼兄,我已探聽明白了,這些藩王之中尤以吳王劉濞,淮南王劉長最為囂張。他們用自己鑄造摻假的銅幣大量拋售到市麵上,購來了無數糧食,銅鐵,綢緞布匹等物,他們在自己的封國大量囤積這些物品。他們心中到底想幹什麽?實在是讓人不寒而栗啊。”
“情況果然遠非你我想象的那樣。”賈誼低聲說道:“吳王劉濞與皇上有殺子之仇,而淮南王劉長一直為沒有奪得皇位而懷恨在心。這兩個藩王都不是省油的燈。他們私鑄錢幣,決不是為了自己享樂而已,他們大有更深遠的陰謀。”賈誼看向晁錯說道:“咱們回到官署,立刻呈上一道奏疏,要立刻告訴陛下藩王們私鑄錢幣的事。”
長安,廷尉署,死囚牢。
惡臭無比的死囚牢中,關押著漢國天下犯了重罪的犯人們。魏尚自被羈押入京以來,經曆了無數的嚴刑拷打,隻得按照廷尉所說認罪,招供了自己是有意邀買軍心,妄圖坐大。謀反之罪已定,廷尉便將他調進了死牢之中,隻等皇帝審批之後,便擇日行刑。
兩名獄卒捂著口鼻,抬著一桶發臭的飯食而來,停在魏尚的牢門前:“卯字號囚徒,吃飯了。”說著,二人將木桶放下,轉身便要走,隻聽到牢中傳來魏尚沙啞的聲音:“二位公差,今天是什麽日子?”
獄卒聽罷,不由笑了起來:“怎麽?這大名鼎鼎抗匈名將也怕死了?放心吧,離你的死期還有一段日子呢!”說罷,便要轉身離去,隻聽牢中魏尚忙道:“我並非怕死,隻是想知道今天是什麽日子了?開春了麽?”
“還開春呢?早就過了。”一名獄卒捂著口鼻說道:“都已經春分了,今日是清明上巳節。”說罷,便和另一名獄卒一同往牢外走去。
“都已經春分了......”蓬頭垢麵,枷鎖在身的魏尚眉頭漸漸擰在一團,他忙看向那兩名遠去的獄卒道:“二位公差,今日邊境可有戰事?”
“邊境有沒有戰事,跟你有什麽關係!”獄卒大感不耐煩,一把抽出腰間所帶的棍棒,來至魏尚的牢門前,重重打了幾下牢門喝道:“你還以為你是個太守?是個將軍啊?還操心邊境的事呢,有這閑工夫,好好算算自己還能活多久吧!”
魏尚聽罷,眉頭越來越緊,他大叫一聲:“不好!”忙站起身看向獄卒說道:“我要見皇上!我要見皇上!快帶我去!”
“砰”的一聲,獄卒舉起手中棍棒重重的砸在魏尚的腦袋上,喝道:“你發的什麽瘋?今天是上巳節,皇上一早就太後娘娘們去郊外祓除消災去了,你一個死囚,你見什麽皇上?”
獄卒一邊高聲辱罵著,一邊轉身向外走去。囚牢內,魏尚捂著鮮血直流的額頭,嘶聲喊道:“真的災禍就要來了——!”
長安郊外,驪山腳下。
清澈的河岸前,皇後竇漪房正拉著慎夫人在祓除嬉戲,顯得格外親密。內侍和侍女們則嬉笑著用小棍棒撥打著河岸邊的野草。薄太後坐在岸邊,和煦的春風伴隨著溫暖的陽光,使得她感到格外的舒適。
劉恒手拿一根柳條,中行說則雙手捧著一盞盛滿露水的銅碗。竇漪房和慎夫人嬉戲過之後,便按照尊卑和內侍侍女們排成長隊挨個從劉恒的麵前經過,劉恒則以手中柳條沾上一旁的露水後,輕輕的灑在她們的頭頂,以示消災祈福之意。
一切都顯得如此融洽,遠離了朝政國事,劉恒的心情也格外的好。待滴灑露水之後,竇漪房便拉起慎夫人的手跑到河邊去繼續嬉鬧著,二人玩的十分開心。
劉恒在薄太後的身邊坐下,看向自己的母親笑道:“娘啊,感覺怎麽樣?這出了皇宮,心情好些了麽?”
“好啊,宮裏麵沉悶的很,這出來片刻,娘的心裏就舒服的多了。”薄太後笑著指了指遠處一起嬉鬧的竇漪房和慎夫人,看向劉恒說道:“恒兒,你看看,漪房和代女已然成了一對好姐妹了,她倆玩的多開心啊。”
“陳平老相國辭世之時,告誡我說這宮闈之中最易生亂,看到這副情景,我就放心啦。”劉恒看向薄太後笑道:“哎,這高興的日子,說那些話幹什麽。”
劉恒正和薄太後聊天之時,張釋之低沉著頭似有猶豫,可還是一步步挪到了劉恒的麵前。
劉恒抬起頭看向張釋之笑道:“釋之啊,怎麽了?有什麽事要奏報麽?”
張釋之低沉著頭,遲疑了片刻,才抬起頭道:“陛下......按說今天是上巳之節,臣是不敢說這些。可臣實在是覺得蹊蹺,所以這......”
“你支支吾吾的想說什麽啊?”劉恒指著張釋之笑道:“有話就說,這才是你張釋之嘛。你什麽也學得這般吞吞吐吐起來了?”
“既然如此,那臣就直言了......”張釋之看向劉恒說道:“陛下,每年入春之時,匈奴總要有些行動,或騷擾邊境,或襲擊商隊。可今年自入春至今,已一月有餘了,陛下難道不覺得北方顯得太安靜了麽?雲中,上郡等地也是一句奏報也沒有,根本就沒發現一個匈奴的影子,這未免有些太蹊蹺了。”
“釋之,這北方安定,正好給了你我君臣變法強國的時間,這是好事啊。”劉恒看向張釋之笑道:“朕聽聞那冒頓老單於死了,他的兒子繼位,叫稽粥,號稱什麽老上單於。想必是這老單於剛死,新單於正忙著排除異己,樹立威信呢,故而騰不出手來。況且雲中的兵馬不久前才剛剛擊退了匈奴,他們的心中還是有三分畏懼的。”
聽了這些話,望著麵前這個年青的天子,已經年過三十的張釋之真切的感到皇上還是太年輕了,皇上雖然有圖強之心,可卻依舊沒有完全擺脫掉年青人的那份輕浮與輕佻。
張釋之的心中始終沒有忘掉去年冬天鬧得沸沸揚揚的雲中太守魏尚虛報戰功一案,那件案子來的那麽突然,極有可能是匈奴使得反間之計,可今年入春以來匈奴草原上竟又是如此的安靜,邊境的例報也是遲遲未來,一切都太靜了,靜的讓張釋之覺得後怕。
張釋之看向劉恒繼續說道:“陛下,可是......”話剛出口,張釋之自己也不知道該怎麽往下說了,皇上現在最關切的是河南的變法,而賈誼晁錯如今在河南又幹的是有聲有色,這更使得現在的皇上連一句逆耳的話都不願意再聽到了。
“釋之啊。”劉恒站起身走至張釋之麵前笑道:“你是一心謀國啊,可是今天是上巳節,你就好好休息休息吧,那些政務,暫可丟至一旁。像你這樣的能臣,要是累出個好歹,那可是朕的損失啊。”劉恒轉頭看向中行說道:“來啊,為釋之在這設一席坐案。”
隻不多時,兩名內侍便在此設了一席坐案,劉恒看向張釋之笑道:“釋之請坐,朕今天請你欣賞一曲。”說罷,劉恒看向中行說道:“去請慎夫人來,就說是朕請她來彈奏一曲的。”
“諾。”
兩名內侍搬來一架琴箏,慎夫人正襟危坐,以手撥動琴弦。古色韻香的琴聲在山水之間更顯得多了一層意境,隻不多時,隨行的朝臣們和內侍侍女們便紛紛被慎夫人動人的琴瑟之聲所吸引,直至一曲終了,眾人仍沉浸其中。
“好!”劉恒鼓掌笑道。
眾人這才回過神來,一時之間,讚美之聲不斷。
劉恒聽的大為感慨,他站起身看向眾臣笑道:“人生如夢啊,朝如青絲暮成雪,朕今日雖還不到三十,但每日操勞於國事政務之間,已是深感疲憊了。”
眾臣聽得此言,皆高聲說道:“陛下如此聖明,國之幸事也。”
劉恒抬頭望著不遠處高大巍峨的驪山,不由歎道:“昔日秦王嬴政繼位之時比朕的年歲還要小,他橫掃六合,一統天下,書同文,車同軌,這是何等的豐功偉業啊。就是如此一位帝王,卻又癡迷仙術,妄圖長生,卻終死於顛簸的轀輬車內,讓人可歎又可笑啊。”劉恒一指不遠處的驪山說道:“待朕百年之後,便用這用北山的石頭做槨,縫隙之時就用切碎的苧麻絲絮堵住,再用上等的漆粘塗在上麵,後世便再無能打開者了。”
馮敬站起身說道:“陛下所言甚是,帝王之陵就該當如此,如此才有王霸之氣。”
“陛下即使動用全國之力去修築陵寢,後世依舊可以打開。”
此言一出,眾人忙尋聲望去,隻見一直陰沉著臉,坐在那裏的張釋之站起身朝劉恒一拱手道:“臣掃了陛下的興,臣死罪也。”(未完待續)
此言一出,農人們不由哈哈大笑起來。烈日之下,汗流浹背,可心中卻是充滿了幹勁,根本不覺得辛苦了。
賈誼與晁錯二人立於田野之上,便衣素服,望著田野之上熱火朝天勞作的農人們,聽著他們高唱著喜悅的歌謠。晁錯不由感歎道:“誼兄,自開春以來,你連下三道新法,獎勵農耕,今年背本趨末的勢頭果然小了不少,農人們又開始好好種田啦。”
“農耕新法已初見成效。”賈誼也笑著點了點頭道:“隻要有這一副幹勁,來年必是豐年。”
晁錯點頭笑道:“來年誼兄回朝,有了這治理河南的政績,開展新法時,看那些老臣們還能說什麽。”
賈誼聽罷,笑了笑,緩緩搖了搖頭。
晁錯不由開口問道:“誼兄在想什麽?”
“那些老功臣,老貴胄,老氏族們,他們當年為了這個國家流血犧牲,他們對這個國家的感情遠勝過你我。”賈誼看向晁錯說道:“如今眼見漢國疲弱,他們不是不知道,他們也想讓這個國家強大起來,故而陛下才能如此輕鬆地將你我調至河南,開展農耕新法的變革。”
晁錯似乎明白了一些:“誼兄你的意思是,那些老臣們並不想反對新法?”
“至少他們不會這利國利民的農耕新法。”賈誼歎了口氣道:“陛下來長安才多少年?那些老臣們在長安又多少年了?二者的根基不可同日而語。晁兄,試想,若是老臣們盡皆反對農耕新法,陛下頂不住這個壓力啊。”
“如此說來......”晁錯眼前一亮:“老臣們並不反對新法,他們若是反對的話,早就群起而攻了。”
“晁兄你別忘了,他們隻是不反對農耕新法。”賈誼再次歎了口氣道:“最通曉事理的陳平老相國去世了,明年陸續頒布所有的新法以後,當觸及到那些老臣們個人的私利了之後,我不敢想,他們還會不會做到像今日這樣,默然無聲呢?”
溫暖的陽光之下,晁錯細細一想,不由打了個冷顫。
賈誼望著田野之上勞作的農人們,口中默默歎道:“晁兄啊,曆來變法者,無不流血犧牲,乃至付出了身家性命。春秋的吳起,前秦的商鞅......諸如此類的變法悲劇,數不勝數。”
晁錯沉下頭片刻,抬起頭道:“可眼見國家貧弱,表麵安寧,實則卻是內憂外患,飽食漢祿之人,焉能不為國出力?”
“好!”賈誼聽罷此言,轉身望著晁錯深深一拜:“晁兄當此一拜!”
晁錯忙上前扶起賈誼,賈誼開口說道:“有晁兄這番話,即使到時候朝廷上上下下盡皆抨擊新法,攻擊賈誼,賈誼但有一口氣在,也要將變法繼續下去。”
晁錯拱手說道:“晁錯願終生隻為誼兄的屬官,變法大計,算我一份!”
“對了。”賈誼看向晁錯說道:“吳王,齊王等藩王們,在自己的封國大量鑄造銅幣,而且摻假極為嚴重,這些銅幣已經在市麵上流行,嚴重破壞了市麵秩序。我本想等今年秋後回朝之後再當麵稟報陛下,可這情況遠非我所想象的那樣。”
晁錯點了點頭道:“誼兄,我已探聽明白了,這些藩王之中尤以吳王劉濞,淮南王劉長最為囂張。他們用自己鑄造摻假的銅幣大量拋售到市麵上,購來了無數糧食,銅鐵,綢緞布匹等物,他們在自己的封國大量囤積這些物品。他們心中到底想幹什麽?實在是讓人不寒而栗啊。”
“情況果然遠非你我想象的那樣。”賈誼低聲說道:“吳王劉濞與皇上有殺子之仇,而淮南王劉長一直為沒有奪得皇位而懷恨在心。這兩個藩王都不是省油的燈。他們私鑄錢幣,決不是為了自己享樂而已,他們大有更深遠的陰謀。”賈誼看向晁錯說道:“咱們回到官署,立刻呈上一道奏疏,要立刻告訴陛下藩王們私鑄錢幣的事。”
長安,廷尉署,死囚牢。
惡臭無比的死囚牢中,關押著漢國天下犯了重罪的犯人們。魏尚自被羈押入京以來,經曆了無數的嚴刑拷打,隻得按照廷尉所說認罪,招供了自己是有意邀買軍心,妄圖坐大。謀反之罪已定,廷尉便將他調進了死牢之中,隻等皇帝審批之後,便擇日行刑。
兩名獄卒捂著口鼻,抬著一桶發臭的飯食而來,停在魏尚的牢門前:“卯字號囚徒,吃飯了。”說著,二人將木桶放下,轉身便要走,隻聽到牢中傳來魏尚沙啞的聲音:“二位公差,今天是什麽日子?”
獄卒聽罷,不由笑了起來:“怎麽?這大名鼎鼎抗匈名將也怕死了?放心吧,離你的死期還有一段日子呢!”說罷,便要轉身離去,隻聽牢中魏尚忙道:“我並非怕死,隻是想知道今天是什麽日子了?開春了麽?”
“還開春呢?早就過了。”一名獄卒捂著口鼻說道:“都已經春分了,今日是清明上巳節。”說罷,便和另一名獄卒一同往牢外走去。
“都已經春分了......”蓬頭垢麵,枷鎖在身的魏尚眉頭漸漸擰在一團,他忙看向那兩名遠去的獄卒道:“二位公差,今日邊境可有戰事?”
“邊境有沒有戰事,跟你有什麽關係!”獄卒大感不耐煩,一把抽出腰間所帶的棍棒,來至魏尚的牢門前,重重打了幾下牢門喝道:“你還以為你是個太守?是個將軍啊?還操心邊境的事呢,有這閑工夫,好好算算自己還能活多久吧!”
魏尚聽罷,眉頭越來越緊,他大叫一聲:“不好!”忙站起身看向獄卒說道:“我要見皇上!我要見皇上!快帶我去!”
“砰”的一聲,獄卒舉起手中棍棒重重的砸在魏尚的腦袋上,喝道:“你發的什麽瘋?今天是上巳節,皇上一早就太後娘娘們去郊外祓除消災去了,你一個死囚,你見什麽皇上?”
獄卒一邊高聲辱罵著,一邊轉身向外走去。囚牢內,魏尚捂著鮮血直流的額頭,嘶聲喊道:“真的災禍就要來了——!”
長安郊外,驪山腳下。
清澈的河岸前,皇後竇漪房正拉著慎夫人在祓除嬉戲,顯得格外親密。內侍和侍女們則嬉笑著用小棍棒撥打著河岸邊的野草。薄太後坐在岸邊,和煦的春風伴隨著溫暖的陽光,使得她感到格外的舒適。
劉恒手拿一根柳條,中行說則雙手捧著一盞盛滿露水的銅碗。竇漪房和慎夫人嬉戲過之後,便按照尊卑和內侍侍女們排成長隊挨個從劉恒的麵前經過,劉恒則以手中柳條沾上一旁的露水後,輕輕的灑在她們的頭頂,以示消災祈福之意。
一切都顯得如此融洽,遠離了朝政國事,劉恒的心情也格外的好。待滴灑露水之後,竇漪房便拉起慎夫人的手跑到河邊去繼續嬉鬧著,二人玩的十分開心。
劉恒在薄太後的身邊坐下,看向自己的母親笑道:“娘啊,感覺怎麽樣?這出了皇宮,心情好些了麽?”
“好啊,宮裏麵沉悶的很,這出來片刻,娘的心裏就舒服的多了。”薄太後笑著指了指遠處一起嬉鬧的竇漪房和慎夫人,看向劉恒說道:“恒兒,你看看,漪房和代女已然成了一對好姐妹了,她倆玩的多開心啊。”
“陳平老相國辭世之時,告誡我說這宮闈之中最易生亂,看到這副情景,我就放心啦。”劉恒看向薄太後笑道:“哎,這高興的日子,說那些話幹什麽。”
劉恒正和薄太後聊天之時,張釋之低沉著頭似有猶豫,可還是一步步挪到了劉恒的麵前。
劉恒抬起頭看向張釋之笑道:“釋之啊,怎麽了?有什麽事要奏報麽?”
張釋之低沉著頭,遲疑了片刻,才抬起頭道:“陛下......按說今天是上巳之節,臣是不敢說這些。可臣實在是覺得蹊蹺,所以這......”
“你支支吾吾的想說什麽啊?”劉恒指著張釋之笑道:“有話就說,這才是你張釋之嘛。你什麽也學得這般吞吞吐吐起來了?”
“既然如此,那臣就直言了......”張釋之看向劉恒說道:“陛下,每年入春之時,匈奴總要有些行動,或騷擾邊境,或襲擊商隊。可今年自入春至今,已一月有餘了,陛下難道不覺得北方顯得太安靜了麽?雲中,上郡等地也是一句奏報也沒有,根本就沒發現一個匈奴的影子,這未免有些太蹊蹺了。”
“釋之,這北方安定,正好給了你我君臣變法強國的時間,這是好事啊。”劉恒看向張釋之笑道:“朕聽聞那冒頓老單於死了,他的兒子繼位,叫稽粥,號稱什麽老上單於。想必是這老單於剛死,新單於正忙著排除異己,樹立威信呢,故而騰不出手來。況且雲中的兵馬不久前才剛剛擊退了匈奴,他們的心中還是有三分畏懼的。”
聽了這些話,望著麵前這個年青的天子,已經年過三十的張釋之真切的感到皇上還是太年輕了,皇上雖然有圖強之心,可卻依舊沒有完全擺脫掉年青人的那份輕浮與輕佻。
張釋之的心中始終沒有忘掉去年冬天鬧得沸沸揚揚的雲中太守魏尚虛報戰功一案,那件案子來的那麽突然,極有可能是匈奴使得反間之計,可今年入春以來匈奴草原上竟又是如此的安靜,邊境的例報也是遲遲未來,一切都太靜了,靜的讓張釋之覺得後怕。
張釋之看向劉恒繼續說道:“陛下,可是......”話剛出口,張釋之自己也不知道該怎麽往下說了,皇上現在最關切的是河南的變法,而賈誼晁錯如今在河南又幹的是有聲有色,這更使得現在的皇上連一句逆耳的話都不願意再聽到了。
“釋之啊。”劉恒站起身走至張釋之麵前笑道:“你是一心謀國啊,可是今天是上巳節,你就好好休息休息吧,那些政務,暫可丟至一旁。像你這樣的能臣,要是累出個好歹,那可是朕的損失啊。”劉恒轉頭看向中行說道:“來啊,為釋之在這設一席坐案。”
隻不多時,兩名內侍便在此設了一席坐案,劉恒看向張釋之笑道:“釋之請坐,朕今天請你欣賞一曲。”說罷,劉恒看向中行說道:“去請慎夫人來,就說是朕請她來彈奏一曲的。”
“諾。”
兩名內侍搬來一架琴箏,慎夫人正襟危坐,以手撥動琴弦。古色韻香的琴聲在山水之間更顯得多了一層意境,隻不多時,隨行的朝臣們和內侍侍女們便紛紛被慎夫人動人的琴瑟之聲所吸引,直至一曲終了,眾人仍沉浸其中。
“好!”劉恒鼓掌笑道。
眾人這才回過神來,一時之間,讚美之聲不斷。
劉恒聽的大為感慨,他站起身看向眾臣笑道:“人生如夢啊,朝如青絲暮成雪,朕今日雖還不到三十,但每日操勞於國事政務之間,已是深感疲憊了。”
眾臣聽得此言,皆高聲說道:“陛下如此聖明,國之幸事也。”
劉恒抬頭望著不遠處高大巍峨的驪山,不由歎道:“昔日秦王嬴政繼位之時比朕的年歲還要小,他橫掃六合,一統天下,書同文,車同軌,這是何等的豐功偉業啊。就是如此一位帝王,卻又癡迷仙術,妄圖長生,卻終死於顛簸的轀輬車內,讓人可歎又可笑啊。”劉恒一指不遠處的驪山說道:“待朕百年之後,便用這用北山的石頭做槨,縫隙之時就用切碎的苧麻絲絮堵住,再用上等的漆粘塗在上麵,後世便再無能打開者了。”
馮敬站起身說道:“陛下所言甚是,帝王之陵就該當如此,如此才有王霸之氣。”
“陛下即使動用全國之力去修築陵寢,後世依舊可以打開。”
此言一出,眾人忙尋聲望去,隻見一直陰沉著臉,坐在那裏的張釋之站起身朝劉恒一拱手道:“臣掃了陛下的興,臣死罪也。”(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