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邑北邙,淚雨浥塵,不哀天子哀罪臣。


    千人一夢,夢一人亡魂,雖功罪難論,也不枉此生。


    《春秋?含文嘉》:天子墳高三仞,樹以鬆;諸侯半之,樹以柏;大夫八尺,樹以欒;士四尺,樹以槐;庶人無墳,樹以楊柳。


    《呂氏春秋?孟冬紀》:司徒飭喪紀,辨衣裳,審棺槨之厚薄,營丘壟之小大、高卑、薄厚之度,貴賤之等級。


    發妻下葬時,呂不韋預留一個棺位,那時他是十萬戶侯,墓塚是諸侯規格。


    臨死前,他將子女姬妾一一看過,最後一眼萬般舍不得卻還是不得不舍。


    一門傲骨,父親以死回護兒女性命,兒女也冒死周全父親尊嚴。


    削官奪爵的罪臣,依舊葬進王侯墓地。


    可憐亦可喜,文信侯不僅有幾十兒孫,還有三千門客。


    一人一捧土,墓高堆到三仞;一人一株樹,墓上鬆柏夾雜。


    朝中多人告假,政事貽誤,就連賞賜新將王翦宅第奴隸都一再耽擱。


    秦王大發雷霆斥問禦史:一個個都不幹活幹什麽去了?!


    一聲獅吼嚇得長史李斯將告假私疏換成為桓齮老將軍請賞的公奏。


    李斯曾是呂不韋舍人,入侍秦王是因一卷《諫逐客令》,入秦為官須深謝文信侯。


    曾受呂不韋蒙蔭的朝官紛紛披麻戴孝東去,與自己的伯樂道別。


    知曉底下人跑去送葬的時候,秦王已經蓄起滿腔怒火。


    聽聞吊喪的司徒回稟喪葬規格,整個人化作雷神劈裏啪啦到處放閃電。


    他大踏步跑去甘泉宮跟母親“問安”:嗬嗬,你舊情人死了!跟他大老婆埋一塊的!


    母親恨不能把這個兒子塞回肚子:“他跟誰葬一起,跟我有什麽關係?!”


    “他以天子儀禮入葬!母親你告訴我為什麽?!”


    “他怎麽葬我哪裏知道?!”


    “他是無冕之王,你是加冕之後!嗬——好一對不知廉恥的竊國鴛鴦!”


    “你……你……他野心勃勃!可我隻有你!你以為娘就被嫪毐臍下三寸收買了?!嫪氏是大族!娘真的想幫你!不想你一直被他攥在手裏!人盡可夫,可你是我兒啊!”


    “母親顧念我,是因為與他沒有子嗣吧。”


    母親怔住,她心驚於兒子的可怖,他總能從細微之處發現潛在危機。


    以她對兩位幼子的疼愛,若是與呂不韋育有子嗣也定會分出一半心去。


    呂不韋能扶持毫不起眼的異人繼位,若與太後聯手,廢君自立不是沒有可能。


    田氏能篡齊,韓趙魏三家能分晉,黨羽遍布賢名遠播的呂不韋為何不能篡秦?


    “母親可以有很多兒子,而我隻有您一個母親。”


    望著兒子離去的背影,母親淚眼朦朧,不知該為自己傷心還是為死人悲哀。


    有限的閱曆告訴秦王,女人以情誤國,亦會因情誤家。


    因此,他頒下一道口諭:國中女子,有子而嫁者,視為不貞。


    諭,沒有入律法,世人知道便可,畢竟禁止改嫁太過滅絕人欲。


    若前夫之子被後父侵吞家產,惡首是男人,該重罰的是男人以及男人幫凶。


    竊葬一案移交廷尉法辦,早前被李斯勸下的逐客還是不可避免地上演。


    這一場驅逐規模小得多,臨喪的韓趙魏三國人轟出境,六百石以上的秦人貶官奪爵,五百石以下貶官不奪爵。


    秦王唯一的良心就是承認仲父是侯,封土被削回到一仞半,拔鬆留柏。


    尚書司空馬替呂不韋鳴不平:兩朝功臣,死都死了,陛下您何必?


    何必?有人睡你母親,霸你家產還對你頤指氣使的時候你何不何必?!


    這些話秦王隻能窩在心裏,能出口的都是被理智裁剪過的客套。


    “寡人不體恤功臣,你可曾體恤寡人?!他跟嫪毐以國謀私就該滿門抄斬!寡人留了他兒女宗族已經仁至義盡了!”


    “沒有文信侯幾十年經營,就沒有今日大秦啊!”


    “他拜相封侯十幾年,秦國哪一年欠他俸祿了?!”


    國家以俸養官,多大本事領多少錢,福也沒少享叫什麽屈?!


    有功要我不吝封賞,有過卻讓我不多追究,什麽狗屁道理?!


    知趣就留,不服就滾,或留或滾,秦國的天終於隻剩一個太陽。


    這個太陽光芒萬丈照得秦國半年都沒下雨,山東諸國笑說秦王忘恩負義活該遭天譴。


    所以嘛,太陽不好當,光照萬物人當是你本職,出半點錯都能咒成天煞。


    獨掌權柄,秦王施政能力臻至卓絕,忍罵亦然。


    奇才尉繚嫌他長太凶,他將人接進宮同吃同住同衣同服:看,長得凶,人不凶。


    縱橫家頓弱罵他不跟六國角力隻敢跟母親發威,他就去給娘親捶了一回腿。


    他哪來心思捶腿,沒捶幾下就在想怎麽滅趙,越想越激動母親那纖纖細腿就遭了災。


    盡孝差點成了弑母,母子感情沒能增進半分。


    不過這對秦王來說已經沒什麽關係,別說母子情他就連父子情都顧不上。


    自己下了多少崽兒從來記不清楚,朝中文武與諸郡守備名姓家世倒背如流。


    自己後宮多少女人開始稀裏糊塗,山東六國王後太後外戚豪門能如數家珍。


    隻有一點例外,他惦記鄰居家國土的時候也清晰記得秦國多大疆域。


    祖輩的理想,父親的希冀,王者的野心,終於合成一場觸手可及的夢。


    夢深處,一人獨立北風,笑意濃又轉淡,淚珠聚了還散,烈酒和著月光飲,飲得寸寸腸斷。


    仲父——


    有些話隻能在夢裏說,有些人隻能在夢裏見。


    終是誰在少年心中種下四海歸一的夢?嗬——是那個“罪該萬死”的人啊!


    夢魘揮之不去,占夢的太祝夜觀天象:怨從南方來,似是南方有冤。


    南方?


    南方有蜀郡,呂氏一族正在遷蜀途中,嫪毐舍人已經流放入蜀。


    罷了,都赦了吧!


    呂不韋死的這一年秋,嫪毐家臣被赦免,塵歸塵土歸土,恩與怨從此揭過。


    然南方不僅有蜀,還有南郡,故楚郢都雲夢澤,雲夢澤外雲夢山。


    世人都知雲夢山有鬼穀,可是雲夢山遍布天下。


    鬼穀遠遠不如儒家興盛,原因大約在此。


    儒家海納百川,一師家中坐,門徒八方來,孔子一人就有三千弟子七十二賢士。


    鬼穀呢?沒人把傳道當主業,個個滿天下亂飄,落到哪兒哪兒就是雲夢。


    秦楚魏衛齊都有鬼穀傳聞,五國的雲夢山全部訪遍都不一定能找到師門。


    儒家弟子一人出仕,帶一眾同門得道。


    鬼穀呢?跟誰玩都覺無趣,隻好以弄死自家兄弟為榮。


    但凡善終的鬼穀弟子,八成死前都被自家人玩殘,比如孫臏。


    魯仲連是異數,少年師從鶡冠子,幼學啟蒙卻是儒家徐劫,故而亦儒亦道亦縱橫。


    天梯石道雲生霧繞,古木橫枝蔽日遮天。


    那年與今日,俱是一翁兩少年,隻是當時少年人,已作今日白頭翁。


    來路艱險去路無邊,老人修行辟穀之術,少年饑腸轆轆恨不能化身草木。


    唯獨崽兒趴在爺爺背上,搖罷春枝笑罷白狐,驚呼:“爺爺,良哥哥不見了!”


    老人怒目而視讓少年從頭發絲茫然到腳趾頭:我臉上開著花嗎?


    “良走失,怎不報與我知曉?”


    “先生並未說過,此事在我份內。”


    “你可知‘生死攸關’?”


    “父親隻教過‘閑事莫管’。”


    “閑事莫管?!”老人一把心火燒成七竅煙:“人命關天!”


    少年名忌。


    忌者,一己之心,心上隻有自己,容不下別人。


    “人生於世,沒有一人能獨生獨死。你若能一人獨活,也不用分心給別人,若不能,心裏就得為別人想著點。”


    此話不在少年認知內,作為楚公子與秦公主之子,從來都是別人替他著想。


    君侯之子入山,原本就是誤會,為此老人暗自咒罵過秦王一千遍。


    少年在嫪毐之亂時提劍隨父平叛,立誌學“一怒而諸侯懼”。


    昌平君不同意,覺得鬼穀手段卑鄙,兒子就搬出鬼穀門人蘇秦震古爍今的一生傳奇。


    “父親是秦國丞相,蘇秦是六國相邦。秦國官學與鬼穀私學,孰高孰低?”


    爹被兒子瞧不起,昌平君氣得胡子抖上天,後來兒子不求爹直接進宮求表哥。


    表哥陰險一笑,臨別之際送老人一個車夫,一個宮女和一個侍童。


    宮女和車夫化成鴛鴦飛走了,侍童卻成了尾巴。


    為了讓尾巴心裏能給別人騰點地,老人把另一隻尾巴送到他懷裏。


    “她若有半點閃失,天門你就別進了。”


    無功而返太不值得,少年點頭算是成交。


    “懷沙……唉!你父親早早為你取下這兩字,希望你沾染屈子遺風。可懷沙是屈子沉江前的絕命辭。心懷天下憂,身處淒絕地,懷沙之境是人世最苦之境。你願入此境麽?”


    “不願。”


    “改一字吧。”


    “何字?”


    “心。”


    “懷心?”


    “有心便有情,無心則無情啊!”


    老人隱沒在暮雲深處,流水猿啼襯得棧道死寂沉沉。


    少年倚石盤膝,懷裏一坨白肉烤來吃似乎味道不錯。


    然而不能烤,隻好咽掉唾沫閉上眼,可惜關不上耳朵。


    “忌哥哥,你冷不冷?”


    ……


    “你不冷我也不冷。”


    夜風沁骨,崽兒哆嗦著狠命往他懷裏鑽,找了個極舒服的姿勢蜷成一團。


    “樹上長著星星!好大好亮,越來越大了!忌哥哥你快看!星星落下來了!”


    忌一點都不想看,直到腥風涎水拂麵。


    綠眼,紅頭,朱赤身;火舌,獠牙,血盆口。


    蟒首咬向清兒麵門,蛇身纏向忌兒腰間。


    天門路滿布野獸石窟,為擋住有心拜訪的世人和無心闖入的樵夫。


    野獸是真野獸,石窟是假仙境,膽小定會不再往前走,膽子再小活該嚇死沒什麽可惜。


    小張良眉清目秀比他小孫女還耐看,想來會嚇得不輕。


    老人想錯了。


    張良誤入夢窟,看見白骨頭閃光以為入門修行開始,於是拔劍斬蛇殺鼠滅蜘蛛一往無前。


    三岔口,他不知如何選。


    孟子曰:“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誌,勞其筋骨,餓其體膚……”


    我欲擔大任,怎能選坦途?


    於是他無懼無悔選了最窄最暗最崎嶇那一條。


    路盡頭,有天光。


    此峰形如人指直插雲霄,石窟橫貫山腰,四麵懸崖峭壁,壁下是深淵。


    這也是師父的考驗嗎?


    韓非先生說鬼穀的錘煉從麵師那一刻就開始了。


    十裏棠溪,韓非草廬,張良初遇黃衣翁的地方。


    小張良一邊研墨一邊看韓非泣血成書:《說難》、《孤憤》、《五蠹》……


    玉琢般的書童為口渴借水的風塵客捧上湯飲,問:“老先生是縱橫家?”


    “算是吧。”


    “非先生說‘縱者,合眾弱以攻一強;橫者,事一強以攻眾弱:皆非所以持國也。’”


    小娃娃的語氣試探、尊敬卻又疑惑,老人放下手中《五蠹》,麵不改色心不跳:“沒錯。縱橫家在你家非公子眼裏,就是蠹蟲,該被趕盡殺絕的那種最大的蠹蟲。”


    此話醫好了韓非幾十年的結巴病。


    “你們……你們……你們!今日連橫!明日合縱!三寸舌攪得天下雞犬不寧!讓我韓國在這夾縫裏好生不生,好死不死!你說你們該不該死!”


    “我們該不該死,你說了不算。你韓國要想好死,我可以幫忙。”


    敏於心而訥於言的韓非,提筆能笑傲王侯將相,張口就是狼嘴裏的羊。


    “我……不想……跟……跟你說……這些!你走!走!”


    老人沒想到這麽好運,能被荀子高徒連轟三次,就因為三句話。


    第二句:“吾有屠龍之技,然世間難覓真龍可屠,與韓子之學何其相似?”


    第三句:“不是寫給秦王的?這連篇累牘都是帝王術,放眼天下誰人能用?還是你不甘為臣下,想一爭韓王之位?”


    “你……你……你胡說!咯咯咯咯咯嗚嗚嗚嗚嗚嗯嗯嗯——滾!!!”


    恰好清河與韓家雲兒戲耍撞倒滿屋書架,韓非責罵書童失職將張良與老人都攆出草廬。


    “先生?先生……先生!”


    少年叩門輕喚直至大呼落淚:“先生不要良了嗎?”


    門內,韓非偷飛一滴淚也不改嘴硬:“胡亂叫什麽?!先生在你旁邊呢!”


    韓非子請曰:此兒天生美玉卻不宜入法家之門,老先生做一回拂塵之人,是承天之德。


    此刻小小少年站在懸崖麵前喝著北風納著悶:是師父指了錯路還是我入了迷途?


    “怎麽不走了呀?”


    “絕路。不知該如何走?”


    “都絕路了,還不回頭?”


    是呢,到絕路就該回頭,這麽簡單的事怎麽想了這麽久?


    徒兒問師父:要怎麽選才能不走回頭路。


    師父搖搖頭:路啊,不自己走一遍永遠不知道要不要回頭,也永遠不知道能不能回頭。


    世間路千萬條,有人信步擇路也能一帆風順,有人千斟百酌還是萬劫不複。


    所以結論就是一句廢話:想怎麽選就怎麽選吧。


    隨便選?!不知道那位二師兄會怎麽選?


    二師兄差點無路可選,因為老人把他與清河一同丟在了死路。


    他要活很簡單,但是她要是死了他就得滾回家,所以事情就不那麽簡單。


    明月飛瀑,腥風血雨。


    一臂護她在懷,一劍斬破艱險。


    短劍刺穿蟒首,血柱噴上棧壁,血流鋪作紅毯。


    巨蟒落地,驚漾起連天血浪潑了兩人滿身血汙。


    血顏猶如死水,夜風吹不起半點漣漪。


    劫後餘生不值得欣慰,累且餓,吃一頓飯比殺一頭蛇更讓人滿足。


    等等,蛇……


    大血人抱著小血人吹了一會兒腥風又聽了一回群狼嚎月,才想起來蛇是可以吃的。


    而小血人早在蟒蛇咬住大血人肩膀的時候就嚐了一回蛇肉,然後吐得爺爺心驚膽顫。


    “蛇皮上都是蟲,你也下得去嘴啊?!”


    “它咬忌哥哥,我憑什麽不能咬它?!”


    “它咬人你就咬回去啊?!誰教的?”


    “父王教的!”


    在父王為數不多的調教下,清河騎過禁苑的豬,咬過蘭池的鵝,嚐過菜園的蟈蟈。


    不是親生不心疼,所幸這一年她開始認字學劍,很快就把秦宮舊事拋向九天。


    弟子入門,第一件事便是開宗明義。


    鬼穀一門,天下為局;鬼穀弟子,蒼生為棋。


    一百三十年間,撥弄人間風雲,攪動世事變幻。


    墳場便是課堂。


    第一座,祖師王詡,采百家所長,辟捭闔之道,開鬼穀之門,立縱橫於乾坤。


    第二座,孫臏,圍魏救趙,策殺龐涓,齊國因之稱霸,魏國聞之怯膽。


    第三座,公孫衍,首倡合縱,任三國之相,連六國之兵,卻強秦之眾。


    第四座,張儀衣冠塚。四海齊鋒一口所敵,六國聯軍一言而退。舌劍騙殺楚懷王,唇槍破卻百萬兵。


    第五座,蘇秦衣冠塚。六國相印一掌之中,破西秦之連橫,合六國之諸侯。十五年秦卒泣函穀,七十座齊城入北燕。


    ……


    祖師爺的墳逛完,老人問徒兒有何想法?


    二人麵麵相覷,想法俱都有二。


    一、諸子百家無所不通,鬼穀真乃玄妙之門;


    二、師父你是門中名聲最小功業最弱的一個。


    咳咳咳……


    老人解釋說自己不圖名,本事不比師兄師伯差,他五年出師,龐煖可是花了十年。


    當然甘羅例外,十二歲出師百年難遇,沒練好防身本事就出去瞎蹦噠,活該死得早!


    甘羅的事跡,師兄弟各自領悟一半:良對十二歲就才智卓絕的甘羅欽佩不已,忌卻覺得練武很重要,沒有命什麽都白搭。


    如此這般想,二人入穀第一天起就產生分歧。


    文課,忌多半睜著眼睛睡覺;武課,良多半躺在床上養病。


    廷論策論政論,良次次罵得忌口鼻生煙;劍術拳術刀術,忌回回打得良眼冒金星。


    傳道授業解惑,老人自忖已經盡力,可是清河都能燒火做飯了兩兄弟還是這副德行。


    “你們就不能學學老大,他怎麽能文武並重,你們就這麽難?!”


    良埋首一駁:“尺有所短,寸有所長,尺寸俱全不短不長。”


    忌也順著師弟的話抱怨:“大師兄是文武雙全,可武不一定能勝我。”


    “嘿!長本事了啊!出去有你們吃虧的時候!”


    二人聞言歡喜:“師父的意思是,我們可以出穀了?”


    “想出去啊?”


    “嗯。”


    “想得美!崽兒才這點大,老頭子一個人帶啊?”


    兄弟倆他們覺得已經讀完了所有的書,師父說:“有字書可讀盡,無字書最難參。”


    兄弟倆覺得師父已經教不了新東西了,師父說:“鬼穀門規:弟子下山,一次一個。”


    一個早下山,就意味著另一個可以多學一兩年。


    誰都想走又誰都不想走,於是一年又一年。


    爺爺的紫藤早就漫山遍野,良哥哥的白鴿已能遮天蔽日,忌哥哥的灰狼漸成山中霸主。


    一人在穀另一人出山,繼而另一人在穀又換一人出山。


    二人輪番帶回人間訊,風雲迭起催動拳拳少年心。


    忌帶回的永遠是秦國的消息,弱趙欺韓威楚,烈烈秦風已吹向函關以東。


    良探聽的永遠是韓國的境況,秦國囚殺韓非,韓國向秦稱臣,故國將傾。


    幽穀雖好不可一留再留,山門千重不敵人間風色。


    微微風來,清河目送落霞影裏的少年郎並肩離去,漸行漸遠漸漸無行跡。


    她信了他們的話,所以一滴淚都沒掉,沒心沒肺地笑到月牙兒彎腰。


    那一天,她一個人從黃昏等到夜半。


    鬆月落梢間,鬆蘿垂滿天。


    他們沒有再回來,也沒有買回玉笛,隻有騙過她才能騙過老人。


    多年以後,白發蒼蒼的留候張良拂了滿身傷痕歸隱,在當年分別的地方落了兩滴血淚。


    一滴為師兄,一滴為清河,那一株青鬆就化作血色,後人喚作赤鬆。


    未曾活到歸來,血淚落在一處,能否勉強算作團圓?


    一步踏入紅塵,萬事不由自己。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帝國拾遺紀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蘭台校書郎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蘭台校書郎並收藏帝國拾遺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