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朝便有先例,某縣有一庠生,乃垂垂老者。他入庠學六十載,就行了第二次入泮之禮,而巧的是,當年亦是他孫子入泮,爺孫二人一起過泮橋,真是一段佳話啊。”


    “哇。”其餘秀才麵露驚訝。


    季秀才笑了笑,朝眾人搖頭道:“為兄不才,今年已是不惑之年,料想是挨不到下一次入泮了。”


    “噗!”一個年輕秀才笑了起來,“季兄要是能挨到下次入泮,怕是百歲高齡了。”


    “那會兒,我怕是都已經作古了。”


    “要我說,咱們中間大多數人都挨不到下次。”


    “那可未必,今歲二十以下的,還是大有希望的嘛。”


    說著,眾人看向了林迎、艾金良、範文炳、簡孟軼等人。


    “可別,他們幾位年紀輕輕就考中秀才,將來是有大前途的,說他們有機會第二次入泮,豈不是咒他們考不中舉人?”


    一位秀才站出來笑道。


    “哎呀,瞧我這嘴,失言了失言了。”


    “哈哈,我也沒反應過來。”


    林迎無奈地搖頭。


    眾人也都跟著笑了起來。


    就在眾人說笑間,宋教諭攜兩位訓導走了進來。


    眾位生員連忙起身,朝三位老師行禮。


    宋教諭笑著擺了擺手,“你們都坐吧,今日入泮之禮完成,你們也是庠學生員了。”


    “在這裏,我有一些話需要交待。”


    “教諭請講。”眾人齊聲道。


    “嗯。”


    宋教諭滿意地點點頭:“本朝太祖有言,治國之道,教化為先,教化之道,學校為本。故在朝野設立學院製度,以陶鑄英才。”


    “你們既然入了庠學成為生員,那就應該牢記,朝廷奉養你們,給你們‘廩食居黌學,差徭不到門’這等優渥的讀書環境,是為了培養你們克己奉公、廉潔愛民的良好品德。”


    “……即所謂‘其言在典籍,其要在心身,而其用在國家天下。’學者讀書,貴乎知而能行。”


    “弟子謹遵教誨!”


    所有生員都齊聲說道。


    宋教諭麵露微笑:“好了,大道理也不講了,接下來我給你們講講庠學生員將來的出路吧。”


    話音落下,就見所有人都豎起了耳朵。


    說到出路,他們怎能不關心。


    之前一心隻為讀書,哪能想到秀才之後的事。而他們的老師,也都告訴他們成為秀才之後大有前途,但究竟是怎樣的前途,無非是當官,可又怎麽當官呢?


    當然是科舉。


    可如果隻是科舉這條路,那宋教諭就沒必要特別提及了。


    肯定不止一條出路!


    在場的生員,滿臉期待的樣子。


    這其中,林迎最為淡定,因為他在後世研究科舉文史,自然知道所謂庠學生員的出路在哪裏。


    隻聽宋教諭朗聲說道:“生員之出路,共有三條,其一,赴科舉,由科舉入仕,成為朝廷棟梁。”


    這一條也是學子們最為看重的,經科試、鄉試、會試、殿試,最終獲取進士出身,扛著匾額回家掛在門第上,然後學有所成,外放為官。


    這條路也是當官之道,最根正苗紅的路徑。


    當然,生員還有第二條出路,就聽宋教諭徐徐道來:


    “其次,為學院晉級,爾等都為生員,自有學院這條天梯,具體則是由貢入監,再經朝考,外派為官。”


    既然本朝設立下學院製度,那麽經學院係統升遷,也是一條正途。


    各地縣學、府學,往上升就是兩京國子監,生員們可以通過成為“貢生”的方式,升入國子監中深造。


    深造期限為三年,深造完畢後,或視學業情況,通過國子監的內部考核,或經朝廷舉辦的統一“朝考”,成績優秀的,就可以外放為官。


    不同級別、不同路徑的貢生,將分別擔任州同知、州判、縣令、縣丞、教諭、訓導等職。


    事實上,經這條路真正成為地方主官的很少,反倒是地方佐官,以及學院係統的那麽多教授、學正、教諭、訓導,基本都是通過這條線晉升上來的。


    類似於後世的公務員考試。


    “除此之外,生員們還有第三條出路,多年成績不佳,而又不思進取者,則直接充吏!”


    充吏,那可就是處罰了。


    所有人臉上都是一凜,感到了陣陣寒風。


    辛辛苦苦考中了秀才,要是被充吏,那還不如殺了他們呢。


    丟不起那人,也對不起子孫後代。


    但很快,宋教諭又滿麵溫煦道:“當然,充吏是最極端的情況,我相信在坐的諸生都是有遠大抱負的,萬萬不會墮落到這番田地。”


    所有人有鬆了口氣。


    心中開始腹誹,這宋教諭真喜歡嚇人。


    看咱這脆弱的心肝呀,經不住嚇啊。


    ……


    宋教諭意猶未盡地看著眾人不斷變幻的神色。


    朝邊上兩位訓導示意了下,就開始進行分科了。


    所謂分科,就是分科教學法。


    大周朝庠學,除了要學四書五經這一常規科目外,還要兼學禮、律、書、射、樂、數六藝。


    其中,教諭主講儒家經典,而禮、律、書三門為一科,射、樂、數三門為一科,分別有兩位訓導總攬。


    雖然六藝所有生員都要學,但也要根據自身所處,選一到兩科為特長,重點學習。


    將來考試的時候,也是各有側重的。


    類似於後世的文理分科。


    主要還是為了因材施教,培養生員們的業務能力。


    畢竟,在場的生員中,真正能通過科舉之路走上仕途的,還是少數。多數人的出路,還是貢入太學,出為府、州、縣官員。


    既然可能成為佐官,沒有一技之長怎麽行,人家地方主官也看不上你啊,怎麽提拔?


    隨著教諭宣布,眾人立刻交頭接耳,互相討論起來。


    這分科隻是選特長,並非選了後其它幾門就不用學了。


    當然,如果有人覺得自己精力充足,技多不壓身,也可以多選幾門作為特長。


    “大師兄,這個怎麽選?”


    艾金良小聲地問。


    “按照自己的特長來,覺得擅長哪個,就選哪個,不過我們的最終目標是科舉,所以選科也隻是為將來打個保險而已。”


    林迎想了想,最終確定了兩科中的律和數作為自己的特長。


    艾金良思考過後,則選了禮和數作為自己的特長。


    選禮,是因為艾金良深知自己性子上是個古板之人,而禮的核心就是規矩,那麽他選禮,就是恰到好處了。


    至於數,則因為與林迎同房舍,自上次讓大師兄開發了“數學”的神奇之後,艾金良就有些迷上數學了。


    自然沒有不選的道理。


    林迎和艾金良這邊倒是痛快地選了科,而其他生員則愁眉苦臉了起來。


    最終經過一番苦思冥想之後,也紛紛選擇了自己擅長的科。


    “好了,既然大家都已選定,那後續則由兩位訓導帶領你們去見相應的教員。”


    “至於儒學方麵,你們回去後也細細思索一下,選五經中的一經作為自己的‘本經’,這可是關乎將來科舉的,望你們好好斟酌。”


    說完,宋教諭笑了笑,就帶著兩位訓導先行離開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科舉之路從童生開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努力賺錢的養雞專家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努力賺錢的養雞專家並收藏科舉之路從童生開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