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位同學,對於剛才教諭所說的本經一事,不知道你們是怎麽考慮的?”
等宋教諭和兩位訓導都出去了,眾秀才中年紀最長的季秀才站出來問道。
其他秀才一聽,紛紛沉默了下,眉頭蹙了起來。23sk.
事實上,選“本經”,比剛才選科更加重要。
選科選錯了,大不了影響在校的成績以及肄業的評價,總體來說還是可以接受的。
但本經要是選錯了,則會直接幹擾到將來的科舉,造成科舉失敗。
這是不得不慎重的。
蓋因大周朝的科舉,采取的是“一經取士”之法。
這種方法大致可以理解為采用“常規科目+主修科目”的考試方式進行掄才。有點類似後世高考改革後采用的“3+2”或“3+3”模式。
放在大周朝科舉,則為“4+1”的模式。
即儒學的四書五經中,四書為常規科目,全省統一試卷,為必考題。
其餘五經,則因學子精力有限,任選其一為主修。
屆時參加鄉試,也是“分經取士”,每一經都有固定的舉人名額,全省範圍內同一“經”的學子組內競爭,決出最後的入圍者。
因此,鄉試放榜的前五名也叫經魁,因為每經必占一個名額。
比如說,如果鄉試第一名解元選的是五經中的《詩經》,那麽同修《詩經》的學子,哪怕考得再好,也隻能獲得第六名了。
這也是為什麽鄉試放榜,第一名稱解元,第二名稱亞元,其餘三名稱經魁。
而到了第六名,則稱亞魁,至於再之後,則全是文魁了。
正是因為選經十分重要,所以在場的秀才一聽到要選本經,一時之間才如此糾結。
《易經》《尚書》《詩經》《禮記》《春秋》,五者選其一,還是比較難以抉擇的。
“其實我是想選《易》的,畢竟《易》才兩萬餘字,相對來說也比較容易背誦。”
正當大家誰也沒有先開口時,一個三十歲出頭、額前已有些禿發的老成秀才歎了口氣說道。
見其他人都看向他,那名秀才指了指自己的額頭,苦笑道:“歲月不饒人啊,對於我這般年紀,恐怕隻有《易》和《書》這種篇幅較少的經典才適合我了。”
隨著年歲日益增長,他越發體會到身體之於科舉的重要性了。起碼記憶力方麵,到了他這種年紀,想要再背誦動輒好幾萬字的儒家經典,已經有些力不從心了。
所以選擇字數少的經書作為本經,實在是無可奈何的選擇。
“厲兄所思,同樣也是我所困苦的。”
作為最年長的秀才,季秀才這時也感同身受地點頭。
忍不住感慨起來:“歲月悠悠數載空,昔日壯誌流水中。誰言離別最傷人,不曉遲暮勝凜冬。”
“《書經(尚書)》亦兩萬餘字,且相比《易》的深晦,它更簡單一些。實在不行,我可能隻好選它了。”
像其餘的《詩》《禮》《春秋》,動不動就是四萬字、十萬字、二十萬字,想想都覺得恐怖。
見厲秀才和季秀才迫於現實都做出了選擇,其他秀才沉思了下,一時之間反倒沒了主意。
他們好不容易才考上了秀才,正值當打之年,可不想這麽輕易地向現實低頭。
再則,選哪部經典作為本經,其實與授業老師專門治哪部經息息相關,老師以哪部經典為本經,則學生跟著學就是了,以便得到老師的專業指導。
思索間,眾人紛紛將目光看向了林迎他們,想要看看這幾個年輕的秀才會怎麽選擇。
“大師兄,你覺得呢……”
艾金良也轉過頭來問道。
林迎想了想,說道:“《易》和《書》的字數確實是少,但也正因它們字少,卻也未見得是好事。”
“怎麽說?”簡孟軼好奇地問。
林迎一笑:“柿子要挑軟的捏,這個道理大家都知道,所以必然會有更多的考生選擇它們作為本經,到時候……隻怕競爭隻會更激烈。”
就像後世某省選修副科,結果棄考物理的占了絕大部分,變相地都紮堆到曆史、地理等相對簡單的科目中去了。最後造成了非常嚴重的社會反響,學生也未見得獲得了什麽好處。
正所謂一語驚醒夢中人,經他這麽一說,其餘人都有些驚醒。
幾個秀才不確定地問:“那依你的意思是……”
林迎笑了笑:“在我看來,《易》《書》《詩》其實都在一個檔次,都是五萬字以下的經典,選它們作為本經的學子必然不少。”
“與其學子間彼此傾軋,倒不如跳出這個圈,直接選壓力小的。”
“林兄該不會是想選……”範文炳吸了口氣,麵露錯愕地問。
林迎笑著點了點頭,說道:“如果我來選,我會選《春秋》!”
“嘶!”
所有人抽了一口涼氣。
果然年輕人就是無畏。
這大毅力、大無畏,竟恐怖如斯!
《春秋》,那可是足足有二十萬字啊,能將它看完都已是殊為不易,要以它為本經,這酸爽的滋味,怕是誰選誰知道。
當然,林迎說的也不無道理。
《易》《書》《詩》字數少,選擇的人肯定多。
反倒是《禮》《春秋》字數多,選的人少。
後世林迎做過統計,明清兩代鄉試中,選擇《易》和《詩》為本經的其實最多,兩經各占所有考生的大概三成,合計就是六成多。
再加上《書》的兩成多。
剩下選擇《禮》和《春秋》的,加起來也不到兩成。
競爭小、成長性好。
妥妥的黃金賽道啊。
唯一的缺點,就是難度比較大。
“明序兄,才子治春秋,推尋命氏由。佩服!!”
幾位秀才朝他豎起大拇指。
對此,林迎笑了笑,要不是對自己的記憶力十分有把握,他無論如何也不會選擇《春秋》作為本經的。
那與自虐沒有什麽區別。
要知道選擇《春秋》為本經,可不是像從前那樣的泛泛而讀,而是要紮根於經典,讀出花樣來的。
這其中要耗費大量的精力。
“明序老弟,避開其他考生的競爭自然是非常重要的考慮,但你有沒有想過,你若選了《春秋》為本經,咱們青川縣學可有治《春秋》的教員?”
季秀才眉頭一皺,說出來一個十分現實的問題。
既然鄉試中選擇《禮》和《春秋》的考生少,那麽各級學院中,專治這兩部經典的教員勢必也很少。
而巧的是,偌大一個青川縣學,教諭加兩個訓導七個教員,竟然無一人專精於《春秋》。
沒有老師教,那還學個瘠薄。
還不如趁早洗洗睡了。
“對啊,本院沒有治《春秋》的教員啊。”
“師無從,又何以學?”
“彼其娘之,我竟忘了這茬。”
一時間,幾個原本被林迎說得有些蠢蠢欲動的年輕秀才,又忍不住打起了退堂鼓。
沒有老師教,這個問題太現實了。
總不能自己抱著書本啃吧,這要能出師那就怪了。
想到林迎年紀輕輕就已是廩生,眾位秀才忍不住規勸起來,實在不忍他這般作賤自己的前途。
“哈哈哈,我就這麽一說,大夥勿怪。”
見其餘秀才都是一副勸他偃旗息鼓的樣子,林迎笑了笑,打了個哈哈。
“好了好了,選本經的事,大家回去再好好思考一下,也不急於一時。當務之急,咱們應該考慮的,是如何應對下午的入學考試!”
季秀才又站出來說。
要不怎麽說是在場所有秀才中歲數最大的呢,季秀才開口,還真有些老大哥的意味。
畢竟年齡擺在那,其他秀才也比較信服他的閱曆,聽他這麽說,便紛紛將話題轉移到了入學考試上。
上午完成了入泮儀式,緊接著下午要進行的,正是入學考試。
雖然隻是象征意義的考試,但成績的好壞,還是直接關乎到新科生員們的臉麵。
讓他們不得不重視。
接下來,十一個秀才結伴去了會饌館。
吃完午飯後,便再次回到明倫堂,準備參加由宋教諭親自主持的入學考試。
等宋教諭和兩位訓導都出去了,眾秀才中年紀最長的季秀才站出來問道。
其他秀才一聽,紛紛沉默了下,眉頭蹙了起來。23sk.
事實上,選“本經”,比剛才選科更加重要。
選科選錯了,大不了影響在校的成績以及肄業的評價,總體來說還是可以接受的。
但本經要是選錯了,則會直接幹擾到將來的科舉,造成科舉失敗。
這是不得不慎重的。
蓋因大周朝的科舉,采取的是“一經取士”之法。
這種方法大致可以理解為采用“常規科目+主修科目”的考試方式進行掄才。有點類似後世高考改革後采用的“3+2”或“3+3”模式。
放在大周朝科舉,則為“4+1”的模式。
即儒學的四書五經中,四書為常規科目,全省統一試卷,為必考題。
其餘五經,則因學子精力有限,任選其一為主修。
屆時參加鄉試,也是“分經取士”,每一經都有固定的舉人名額,全省範圍內同一“經”的學子組內競爭,決出最後的入圍者。
因此,鄉試放榜的前五名也叫經魁,因為每經必占一個名額。
比如說,如果鄉試第一名解元選的是五經中的《詩經》,那麽同修《詩經》的學子,哪怕考得再好,也隻能獲得第六名了。
這也是為什麽鄉試放榜,第一名稱解元,第二名稱亞元,其餘三名稱經魁。
而到了第六名,則稱亞魁,至於再之後,則全是文魁了。
正是因為選經十分重要,所以在場的秀才一聽到要選本經,一時之間才如此糾結。
《易經》《尚書》《詩經》《禮記》《春秋》,五者選其一,還是比較難以抉擇的。
“其實我是想選《易》的,畢竟《易》才兩萬餘字,相對來說也比較容易背誦。”
正當大家誰也沒有先開口時,一個三十歲出頭、額前已有些禿發的老成秀才歎了口氣說道。
見其他人都看向他,那名秀才指了指自己的額頭,苦笑道:“歲月不饒人啊,對於我這般年紀,恐怕隻有《易》和《書》這種篇幅較少的經典才適合我了。”
隨著年歲日益增長,他越發體會到身體之於科舉的重要性了。起碼記憶力方麵,到了他這種年紀,想要再背誦動輒好幾萬字的儒家經典,已經有些力不從心了。
所以選擇字數少的經書作為本經,實在是無可奈何的選擇。
“厲兄所思,同樣也是我所困苦的。”
作為最年長的秀才,季秀才這時也感同身受地點頭。
忍不住感慨起來:“歲月悠悠數載空,昔日壯誌流水中。誰言離別最傷人,不曉遲暮勝凜冬。”
“《書經(尚書)》亦兩萬餘字,且相比《易》的深晦,它更簡單一些。實在不行,我可能隻好選它了。”
像其餘的《詩》《禮》《春秋》,動不動就是四萬字、十萬字、二十萬字,想想都覺得恐怖。
見厲秀才和季秀才迫於現實都做出了選擇,其他秀才沉思了下,一時之間反倒沒了主意。
他們好不容易才考上了秀才,正值當打之年,可不想這麽輕易地向現實低頭。
再則,選哪部經典作為本經,其實與授業老師專門治哪部經息息相關,老師以哪部經典為本經,則學生跟著學就是了,以便得到老師的專業指導。
思索間,眾人紛紛將目光看向了林迎他們,想要看看這幾個年輕的秀才會怎麽選擇。
“大師兄,你覺得呢……”
艾金良也轉過頭來問道。
林迎想了想,說道:“《易》和《書》的字數確實是少,但也正因它們字少,卻也未見得是好事。”
“怎麽說?”簡孟軼好奇地問。
林迎一笑:“柿子要挑軟的捏,這個道理大家都知道,所以必然會有更多的考生選擇它們作為本經,到時候……隻怕競爭隻會更激烈。”
就像後世某省選修副科,結果棄考物理的占了絕大部分,變相地都紮堆到曆史、地理等相對簡單的科目中去了。最後造成了非常嚴重的社會反響,學生也未見得獲得了什麽好處。
正所謂一語驚醒夢中人,經他這麽一說,其餘人都有些驚醒。
幾個秀才不確定地問:“那依你的意思是……”
林迎笑了笑:“在我看來,《易》《書》《詩》其實都在一個檔次,都是五萬字以下的經典,選它們作為本經的學子必然不少。”
“與其學子間彼此傾軋,倒不如跳出這個圈,直接選壓力小的。”
“林兄該不會是想選……”範文炳吸了口氣,麵露錯愕地問。
林迎笑著點了點頭,說道:“如果我來選,我會選《春秋》!”
“嘶!”
所有人抽了一口涼氣。
果然年輕人就是無畏。
這大毅力、大無畏,竟恐怖如斯!
《春秋》,那可是足足有二十萬字啊,能將它看完都已是殊為不易,要以它為本經,這酸爽的滋味,怕是誰選誰知道。
當然,林迎說的也不無道理。
《易》《書》《詩》字數少,選擇的人肯定多。
反倒是《禮》《春秋》字數多,選的人少。
後世林迎做過統計,明清兩代鄉試中,選擇《易》和《詩》為本經的其實最多,兩經各占所有考生的大概三成,合計就是六成多。
再加上《書》的兩成多。
剩下選擇《禮》和《春秋》的,加起來也不到兩成。
競爭小、成長性好。
妥妥的黃金賽道啊。
唯一的缺點,就是難度比較大。
“明序兄,才子治春秋,推尋命氏由。佩服!!”
幾位秀才朝他豎起大拇指。
對此,林迎笑了笑,要不是對自己的記憶力十分有把握,他無論如何也不會選擇《春秋》作為本經的。
那與自虐沒有什麽區別。
要知道選擇《春秋》為本經,可不是像從前那樣的泛泛而讀,而是要紮根於經典,讀出花樣來的。
這其中要耗費大量的精力。
“明序老弟,避開其他考生的競爭自然是非常重要的考慮,但你有沒有想過,你若選了《春秋》為本經,咱們青川縣學可有治《春秋》的教員?”
季秀才眉頭一皺,說出來一個十分現實的問題。
既然鄉試中選擇《禮》和《春秋》的考生少,那麽各級學院中,專治這兩部經典的教員勢必也很少。
而巧的是,偌大一個青川縣學,教諭加兩個訓導七個教員,竟然無一人專精於《春秋》。
沒有老師教,那還學個瘠薄。
還不如趁早洗洗睡了。
“對啊,本院沒有治《春秋》的教員啊。”
“師無從,又何以學?”
“彼其娘之,我竟忘了這茬。”
一時間,幾個原本被林迎說得有些蠢蠢欲動的年輕秀才,又忍不住打起了退堂鼓。
沒有老師教,這個問題太現實了。
總不能自己抱著書本啃吧,這要能出師那就怪了。
想到林迎年紀輕輕就已是廩生,眾位秀才忍不住規勸起來,實在不忍他這般作賤自己的前途。
“哈哈哈,我就這麽一說,大夥勿怪。”
見其餘秀才都是一副勸他偃旗息鼓的樣子,林迎笑了笑,打了個哈哈。
“好了好了,選本經的事,大家回去再好好思考一下,也不急於一時。當務之急,咱們應該考慮的,是如何應對下午的入學考試!”
季秀才又站出來說。
要不怎麽說是在場所有秀才中歲數最大的呢,季秀才開口,還真有些老大哥的意味。
畢竟年齡擺在那,其他秀才也比較信服他的閱曆,聽他這麽說,便紛紛將話題轉移到了入學考試上。
上午完成了入泮儀式,緊接著下午要進行的,正是入學考試。
雖然隻是象征意義的考試,但成績的好壞,還是直接關乎到新科生員們的臉麵。
讓他們不得不重視。
接下來,十一個秀才結伴去了會饌館。
吃完午飯後,便再次回到明倫堂,準備參加由宋教諭親自主持的入學考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