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說袁術早有稱帝之心,看了孫策來書,十分惱火:“孫策小兒借我兵馬起事,今盡得江東地麵,卻不思報恩,反要討還玉璽,實在無禮。”一邊回書推托,不還玉璽;一邊聚集眾將商議,欲出兵征討孫策。


    袁術帳下長史楊弘,素與孫策相善,急忙阻止說:“孫策據長江之險,兵精糧廣,未可圖也。今當先伐劉備,以報前日無故相攻之恨,然後圖取孫策未遲。”


    袁術問:“當以何策圖之?”


    楊弘回答說:“劉備軍屯小沛,雖然易取,奈呂布虎踞徐州,若其出兵幫助劉備,恐難圖之。我有一計,可使呂布不助劉備。”


    “計將安出?”袁術又問。


    楊弘說:“前次許給呂布金帛糧馬,至今未與。恐其助備,今當令人送與糧食,以結其心,使其按兵不動,則劉備可擒。先擒劉備,後圖呂布,徐州可得也。”


    袁術聞計大喜,即以楊弘之計,具粟二十萬斛,令韓胤帶密書前往徐州見呂布。


    密書稱:上次攻打徐州許諾一應軍資,折二十萬斛粟奉上,望攻打劉備時按兵不動。


    呂布應允,重待韓胤。


    韓胤回告袁術,袁術遂即派遣紀靈為大將,雷薄、陳蘭為副將統兵數萬進攻小沛。


    劉備聞報大驚,聚眾商議。


    張飛直呼迎戰:“兵來將擋,水來土掩。呂布雖勇,怎抵我桃園兄弟?”


    孫乾說:“縣中隻有五千兵馬,糧寡兵微,怎敵數萬重兵。此乃袁術‘假道伐虢’之計,可以此說服呂布出兵來救。”


    劉備依孫乾之言,派遣一名能言善辯之士,致書向呂布求救,並言明此乃袁術“假道伐虢”之計,請求呂布救援。


    呂布看了劉備書信,自思:上次袁術許諾軍資使我夾攻劉備,卻失信不給。此次送糧,叫我不救劉備。今玄德來求我救援,想那玄德屯居小沛,未必就能成為我的禍患。而袁術施“假道伐虢”之計,若得了小沛,再北連泰山諸將圖我,豈不危矣!


    權衡再三,呂布決定救援劉備,這才上演了呂布“轅門射戟”一幕,為袁術、劉備兩家講和。


    紀靈回淮南見袁術,具說呂布轅門射戟講和,所送糧食權作上次所欠補償之事。


    袁術看了回書,不禁大怒,即欲自提重兵,親征劉備,兼討呂布。


    紀靈急忙勸阻,並獻“疏不間親”之計,讓袁術兒子與呂布女兒結親,兩家結好,再叫呂布攻殺劉備。


    袁術依計派遣韓胤為媒,前往徐州向呂布提親。


    呂布有二妻一妾,先娶嚴氏為正妻,又納貂蟬為妾,在小沛時又娶曹豹女兒為次妻。


    曹女未生子女而亡,貂蟬未生子女,隻有嚴氏生一女,甚為疼愛。


    韓胤為袁術提親,呂布與妻子嚴氏商議。


    嚴氏聞知袁術即要稱帝,又隻有一子,認為如將女兒許配,就有後妃之望。縱然成不了皇後,也可保徐州無憂。


    呂布見嚴氏同意,遂許了親事,厚待韓胤。


    韓胤回告袁術,即備聘禮令韓胤送到徐州。


    呂布收了聘禮,設宴招待,留韓胤在館驛安歇。


    陳宮因多次建議呂布除掉劉備,呂布不聽,便到館驛私會韓胤,說透袁術“疏不間親”之計,恐事遲被人識破,與韓胤密商早日送呂布女兒去淮南之策。


    呂布聽從陳宮建議,鑼鼓喧天送女兒出城。


    陳珪聽說,陳說各種利害關係進行勸阻。


    呂布反悔,急令張遼引兵追趕三十裏外,將女兒搶回,並將韓胤緝拿收監。


    袁術施計結良緣,呂布應親複反悔,一段故事相當精彩,其中情節不多贅述。


    且說呂布搶回女兒,扣押韓胤。


    陳珪勸說呂布把韓胤送往許都,以結好曹操。


    正值呂布猶豫不決之際,忽報劉備在小沛招兵買馬。


    呂布先未在意,又聞劉備三弟張飛假裝山賊,搶奪呂布在山東購買的一百五十匹好馬。


    呂布大怒,分兵將小沛四麵圍定。


    張飛出戰呂布,五十回合不分勝敗。


    劉備恐張飛有失,急令鳴金收軍,派人到呂布營中,說情願送還馬匹,兩相罷兵。


    呂布正想答應,陳宮說:“今不殺劉備,久後必被其害。”


    呂布方才不從所請,攻城更急。


    劉備急忙與糜竺、孫乾商議,糜竺說:“呂布反複無常,即使今日答應所請,他日也會反複,況有陳宮為謀,必不肯容,小沛非久居之地。”


    孫乾說:“曹操嫉恨呂布,不如棄城去許都投奔曹操,借軍攻打呂布。”


    劉備依其言,令張飛在前,關羽斷後,自與糜竺、孫乾居中保護老小,於當夜三更,乘著月明,殺出北門,投往許都。


    後麵張遼追來,關羽擋住。


    呂布看劉備去了,也不追趕,隨即進城安民,令高順守小沛,自回徐州。


    話說曹操奉天子都許昌,被拜為大將軍,盡攬朝政,便奏請獻帝下詔,拜袁紹為太尉。


    袁紹自思自己出身高貴,袁氏家族四世三公,討伐董卓時,被尊為盟主,當時曹操乃在自己帳前聽令,如今卻挾持天子獨攬朝政,自任大將軍,掌管天下兵馬。


    太尉雖貴,但地位卻在大將軍之下,袁紹深感屈辱,上表不受封拜。


    袁紹更加嫉恨,這才後悔不聽沮授建議,卻使曹操捷足先登,失去先機,於是聽從郭圖建議,請求獻帝遷都鄴城,因離自己較近,便於控製。


    曹操不但一口回絕,而且假天子詔書責備袁紹說:“汝地廣兵多,卻樹立私黨;不見汝出師勤王,但見汝發兵與人互相攻伐。”


    袁紹明知是曹操搗鬼,也隻得上書為自己申辯,並憤憤地說:“曹操幾次差一點完蛋,都是我挽救了他。如今他反以天子名義對我發號施令!”


    當時,曹操剛立足未穩,且東有徐州呂布、南有淮南袁術,近有南陽張繡,皆虎視眈眈,而自己的實力不如袁紹,同時認為袁紹在冀州,隻不過是地方軍閥而已,曹操便采取克製忍耐態度,把大將軍職位讓給袁紹,自任司空,行車騎將軍事,以安袁紹之心。


    時逢天災不斷,蝗災肆虐,缺糧斷炊;諸軍並起,戰亂頻繁,百姓無終歲之計,饑則搶掠,飽則棄餘;軍隊缺乏糧草,挖野菜刮樹皮,仰食桑葚,無敵自破者不可勝數。


    曹操針對大片肥沃土地被廢棄荒蕪,農業生產造成嚴重破壞,人民流離失所,甚至出現了人吃人的慘景,聚百官商議。


    眾說紛紜,羽林監棗祗根據在東阿實踐提出了屯田建議。


    棗祗在己吾起兵時就跟隨曹操,曹操占據兗州,被任命為東阿縣令,鎮守東阿。


    棗祗致力於勸課農桑,與任俊一道積穀屯糧,勤修武備,組織軍民操練,並將東阿城防工事加固修繕一新。


    呂布、陳宮乘曹操出兵徐州,突然發難,襲擊兗州,各郡縣紛紛叛離,僅東阿、鄄城、範縣三城仍然忠於曹操。


    呂布、陳宮占領兗州後,派兵猛攻東阿城,因東阿城牆堅固,兼有充足軍資供應,棗祗率軍民頑強抵抗,東阿城始終都沒被攻下,成為日後曹操反攻呂布重奪兗州的可靠後方軍需基地。


    按舊時體例,稅賦的征收隻與耕牛數量掛鉤,“計牛輸穀”即每牛有一定稅賦標準。


    棗祗認為此種體例既產生於和平年代,而逢亂世就不能拘泥成法,必須大膽變革,以使體例有益於己方。


    棗祗屯田對策則是將耕牛按其所有權分為官牛、私牛兩種,使用私牛者與朝廷五五分成,使用官牛者則為六四分成。因根據官牛、私牛而征收標準不同,屯田客若租用官牛,便須多付出相應收成以為牛租,朝廷也便因而獲利。這樣,既可刺激藉殖牲畜的興趣,對統治者開發計劃也是有利的。


    棗祗的提議一開始就受到了多方反對,最激烈者則為軍祭酒侯聲。


    侯聲認為原來計牛輸穀的製度既已推行多年,若被廢除,采取新製,於朝廷、幕府固然有利,對屯田者們卻很不公平,缺乏適當的獎勵機製,即所謂“於官便,於客不便”,認為屯田製不足取,實行屯田是和朝廷唱對台戲,是異想天開。


    也有大臣說:“剛到許都,朝政不穩,四方諸侯虎視眈眈,當務之急是防禦割據勢力進攻,以免重蹈董卓攜帝失洛陽、王允擁帝失長安之覆轍。”


    曹操一開始還猶豫不決。典農中郎將任俊一直跟隨曹操,負責糧草轉運及軍需供給事項,深有體會:“精兵良將固然重要,軍需供應不可或缺,否則就會不攻自破。”


    曹操自然知道,自從起兵之所以發展到今天這樣,是與任俊盡善盡美的後勤供應分不開的。


    今聽任俊建議,曹操突然想起了任峋:“不知汝堂弟任峋現在何處?”


    任俊說:“想不到明公還記得堂弟,他依然在中牟擔任功曹掾吏。”


    曹操說:“當年落難中牟,多虧令堂弟任峋任伯通相救才得有今日。不如讓令堂弟任中牟縣令,先行屯田。”


    任俊表示感謝,即派人到中牟向任峋頒布詔命,安排屯田事宜。


    曹操又以在許都屯田事問荀彧。


    荀彧說:“明公采納毛玠毛孝先‘修耕植,畜軍資’深根固本戰略,在兗州取得明顯成效。棗祗任東阿令時,對屯田已是輕車熟路,隻要在原來基礎上加以改進,方案可行。這樣以來,不但軍需可供,而且可以使流民歸農,便於控製,避免禍亂。”


    曹操這才下定在許都屯田決心。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實話三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高木峰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高木峰並收藏實話三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