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說曹操為了鏟除袁術、袁紹在天子身邊親信,以暗通袁術為由將楊彪下獄,知道滿寵不講情麵,執法嚴厲,便將楊彪交滿寵審問定罪,密使獄中將其殺害。


    滿寵則說:“若無罪證,殺之不法;若有罪證,當公正處決。”


    這時孔融從北海至許都朝拜天子未歸,聞知楊彪下獄受審,急忙帶著禮物找滿寵求情。


    滿寵看著那些貴重禮物:“隻知孔融‘四歲讓梨’,尚不知孔北海‘經年送禮’,如此通曉官場人情世故。”


    孔融頗為尷尬:“楊太尉四世清德,名望海內。曹公排除異己,誣陷謀反,萬望詳察。”


    滿寵說:“交我審問定罪,隻問有罪無罪,不講名望高低。孔北海私下議論朝政,猜測丞相,誹謗朝臣,也屬犯罪。”


    孔融知道滿寵也是曹操一黨,不便多說,起身告辭。


    滿寵掂著禮物追上孔融:“文舉四歲就知讓梨,吾執法多年,難道就不知道收禮乃貪腐行為。吾今也還禮(梨)給你。”


    孔融羞憤,抱著禮物離去找荀彧,具言滿寵無禮,不講情麵。


    荀彧派人致書求情說:“隻質問,不要拷打。”


    滿寵讓來人回複荀彧:“隻問不拷,怎會認罪?”


    來人回複荀彧,荀彧也很憤怒。


    滿寵多方搜索楊彪暗通袁術罪證無果,又經嚴加審訊找不到罪證,向曹操稟告說:“當殺者必先彰其罪,今既無罪證,又不認罪,隻能無罪釋放。”


    曹操說:“既不能治罪,將其免職如何?”


    滿寵說:“吾隻管以罪證定罪,依照法律懲處。至於是提拔還是降免,那屬朝政,非我所管。”


    曹操不得已,隻得將楊彪釋放,免去楊彪官職,放歸田裏。


    荀彧、孔融見滿寵釋放了楊彪,對滿寵不徇私情,不附炎趨勢的行為極為敬佩。


    曹操免去楊彪官職,引起朝臣不滿。


    議郎趙彥嫉恨曹操專橫,上書獻帝,列數曹操不奉帝命,擅自驅逐大臣之罪,曹操怒而殺之,百官悚懼。


    曹操為了試探帝意臣心,請天子圍田狩獵。


    獻帝狩獵回宮,回想田獵場景,不禁毛骨悚然,如芒在背,懷疑曹操專國弄權,擅作威福,早晚必有異謀,整日鬱悶憂傷。


    漢靈帝母董太後侄子董承當為漢獻帝舅,時任車騎將軍,自以為護衛獻帝自長安至洛陽到許都有功,欲效仿外戚專權,又懼怕曹操官僚一黨勢力強大,隱忍不發。


    董承隨天子圍田狩獵,見曹操與獻帝幾乎並馬而行,荊棘中一鹿,獻帝三箭不中,曹操接過天子寶雕弓、金鈚箭,一箭正中鹿背,群臣將校見金鈚箭,以為天子射中,盡呼萬歲。


    曹操竟然縱馬直出立於天子馬前迎受歡呼,並自懸掛寶雕弓,不奉還天子。


    董承見曹操如此張揚跋扈,必然引起天子忌憚,便找到伏皇後父親伏完:“國丈與我,同為國戚,當盡力討賊,為天子分憂。”


    伏完說:“雖為國戚,卻無權力,難行此事。”


    董承說:“尚得天子一件信物,吾自有計。”


    伏皇後父親伏完自是保皇一黨,聽了國舅董承之計,便以看望女兒為名進宮。


    此時獻帝正為圍獵一事憂愁,滿眼垂淚對伏皇後說:“朕自即位以來,奸雄並起:先受董卓之秧,又遭傕、汜之亂,與皇後經受了常人未受之苦。後得曹操,以為社稷之臣;不料卻也是專國弄權,擅作威福。朕每見之,背若芒刺。在圍場上,身迎呼賀,無禮之極!早晚必有異謀,吾夫婦不知死所也。”


    正說間,忽報國丈進宮探視。


    獻帝久不見親人,見了伏完,又是一番痛哭。


    伏完密奏獻帝:“陛下可贈錦袍給國舅董承,另賜玉帶一條,內縫密詔,命其討賊。”


    侍中楊琦在旁:“萬萬不可。曹操黨羽眾多,內外朝臣一舉一動,均在監控之中,若被察覺,大禍必降。隻將錦袍玉帶賜之,自能領會帝意。即使事泄,也與陛下無關。”


    獻帝依其言,宣董承入宮,至功臣閣樓,賜予錦袍玉帶。


    楊琦引董承下功臣閣,密宣口諭。


    董承謹記,穿錦袍,係玉帶,告辭出宮。


    董承與楊琦在功臣閣門前密語,早有人報知曹操。


    董承才過宮門,正好碰到在此等候的曹操。


    在曹操多次逼問下,董承隻得說出獻帝賞賜錦袍玉帶一事。


    曹操叫他解玉帶脫錦袍,對著日光反複細看,見無破綻,便自己穿上錦袍,係好玉帶:“吾穿上正合身,國舅將此袍帶轉贈予我如何?”


    董承畏懼,不敢不從:“吾哪敢不給?隻要丞相想要,留下便是。”


    曹操見說,解帶脫袍:“這是天子因護駕有功,賞給國舅的,吾怎能奪取?隻不過開個玩笑罷了。”遂將袍帶還給董承。


    曹操回府與眾謀士說及此事:“此事疑點頗多,不可不防。”


    程昱說:“可派人秘密跟蹤董承,凡與其接觸的人,均密觀舉動,不能有絲毫忽視。”


    曹操依言,派人跟蹤詳察。


    董承辭別曹操回家,反複翻看錦袍,剖解玉帶,並無一物,甚為疑惑,仔細回想各個細節。


    董承原想通過國丈伏完索要一件天子信物,詔令討賊,今經曹操一番折騰,都知道錦袍玉帶乃天子獎賞功臣所賜,難作討賊憑證;楊琦所傳密詔,隻是口諭,難使人信。


    董承思來想去,便用剪刀割下一塊玉帶紫錦背襯,咬破指尖,按照楊琦傳達獻帝口諭,血寫詔書,秘密與侍郎王子服、將軍吳子蘭、長水校尉種輯、議郎吳碩等心腹、親信商議,又有西涼太守馬騰來探消息,談起圍田狩獵,無不氣憤填膺,一拍即合。


    董承將自己模仿獻帝語氣所寫密詔,讓眾人看過,取出一幅白絹,先後各書其名畫字。


    馬騰又推劉備可與共謀。


    六人議論一會,取酒歃血為盟,誓言決不負約,商定此事不宜過速,當從容商議,遂散去。


    且說劉備圍田狩獵回到住處,關羽問劉備:“今日圍獵,見曹操欺君罔上,吾欲殺之為國除害,兄長為何搖首送目加以阻止?”


    劉備說:“曹操與天子並馬,相距甚近,其心腹四周擁侍,若二弟呈一時憤怒,輕舉妄動,曹操定會以天子為質,事若不成,勢必傷及天子,反至我等坐罪。”


    張飛說:“投鼠忌器也就罷了,兄長還稱賀;‘丞相神射,世所罕及’,真會拍馬諂媚。倘若二兄長得手殺了曹操,就是傷及天子,大哥身為皇叔,即可坐掌天下,豈不更好。我與二兄長也能沾光,得以封侯拜將,也算沒有白跟隨大兄長一場。”


    劉備大驚:“三弟休得胡說。”


    關羽說:“今日不殺此賊,後必為禍。”


    劉備說:“豈不聞禍從口出,切不可輕言。以後多加小心,不能引火燒身。”


    劉備自隨曹操到許都被安排到住處住歇,為防曹操謀害,在住處後園親自耕地種菜,施肥澆灌,以為韜晦之計。


    張飛說:“兄長要做農夫,我家後園即可,何必應募征戰?”


    關羽也說:“兄長不留心國家大事,為什麽卻做些無聊之舉?”


    劉備說:“這不是二位賢弟能夠知道的事。”


    張飛說:“還不知兄長如此信不過小弟。”


    關羽說:“既然兄長不願讓咱兄弟知道,自有道理,不問便是。”


    二人也就時常隨劉備到後園,幫助施肥澆水。


    這日晚上,劉備與關羽、張飛閑聊,門吏入報,說是國舅董承求見。


    劉備迎出,請入小閣,命取酒相待:“國舅夜間至此,必有要事?”


    董承說:“白日乘馬造訪,恐曹操生疑,故黑夜相見。”


    劉備不解說:“吾等光明磊落,不做危害丞相之事,何故見疑?”


    董承看了看張飛,又看了看關羽,然後低聲說:“前日圍獵,雲長欲殺曹賊,將軍為何動目擺首製止?”


    劉備端酒欲飲,一聽此言,手顫酒灑,急忙放下酒盞:“國舅切莫開如此玩笑。”


    董承說:“將軍放心,雲長之舉,就我一人看見,人皆不知,絕不泄露。”


    劉備見難隱諱:“舍弟見曹操越軌,一時衝動。”


    董承掩麵而哭:“若朝廷臣子都像雲長,何篡逆奸黨不除。”


    劉備說:“丞相奉天子討叛臣,何為篡逆?”


    董承說:“自桓帝、靈帝以來,外戚、宦官相互爭權,引來造反一黨蜂起。忠君保皇一黨合力圍剿,平反賊,除宦黨。誰知叛黨又起,篡逆黨羽猖獗。如今之勢,造反一黨已平,宦黨不存,叛黨也是苟延殘喘,隻有篡逆黨羽為患。我等竭力保皇,將軍乃皇室宗親,今世英雄,難道能眼看著劉家天下落入他姓之手?”


    董承一番黨論,引起劉備悲憤,頗為感慨:“國舅如此效忠漢室,吾更當效犬馬之勞。”


    董承這才取出天子密詔及六人書名畫字的義狀。


    劉備看了,也在義狀上書名畫字,然後對董承說:“宜緩行,不可泄露。”正是:皇親國戚保漢室,篡逆叛賊爭天下。憑借“衣帶詔”絹鏟除曹操,能否得逞,且看下回分解。


    作者自述:本回曹操聯絡陳珪父子做內應,設計破徐州,取小沛以及前回呂布遣將追逐三十裏搶回女兒、“轅門射戟”為袁術、劉備講和,故事情節精彩絕妙,因羅公在《三國演義》中已經詳細描述。本書奉行“拾遺補闕”的創作原則,凡羅氏《演義》按照史實詳細描述的情節,不多重複敘述,隻是為了故事的發展,一筆帶過,以增加讀者對三國故事的回憶,並能騰出更多空間,讓讀者欣賞更多新的故事情節,獲取更多的故事信息量。


    彰顯一個“實”字,突出一個“新”字,用辯證唯物主義曆史觀和傳統現實主義寫作手法及新立場、新觀點、新角度創作曆史題材小說,還原曆史人物真實麵貌,揭示社會發展規律,是本書創作的原則。傳承經典,打造精品,複興中華民族傳統文學,是作者窮生追求的創作目標。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實話三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高木峰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高木峰並收藏實話三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