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說劉備送走劉岱、王忠,回到城中,再設酒宴為張飛慶功。


    張飛滿飲一盞:“兄長平日總說小弟躁暴,此戰如何?”


    劉備笑說:“益德自來粗莽,現在也能靠智謀打仗,連用‘苦肉計’、‘詐降計’破敵,吾就不再擔憂了。”


    張飛說:“何止如此,我不但不再虐待士卒,還能聽取部屬建言。”便把邴佑建言獻計活捉劉岱詳情說出。


    劉備聽後:“何不請來共飲同慶?”


    張飛說:“被我鞭打,現在軍中養傷。”


    劉備拉著張飛離席,前往軍中慰籍,見邴佑這般年紀,不禁感歎:“久病成醫,久戰有謀,經曆大似學問啊!”


    關羽在旁:“軍中久經沙場士卒,有勇有謀者不乏其人,不亞於那些誇誇其談,紙上談兵,徒有虛名的將領謀士,隻是多被忽視而已。”


    劉備對邴佑說:“老軍經多曆廣,吾欲拜為謀士,不上戰場,隻是用腦動口,如何?”


    張飛說:“我曾代兄長許之為將軍,尚且不從。”


    邴佑說:“離家六十三載,年近八十,隻求得些錢財,回鄉養老。張將軍已經許諾,不可失信。”


    張飛備說所求,劉備唏噓不已,叫人支付銀兩,待傷愈後遣歸故裏,讓其如願以償。


    半年後,邴佑傷愈,輾轉年餘回到家鄉,已經八十歲了,不識路徑,問一鄉人:“我家在哪裏?家中還有什麽人?”


    鄉人遙指一片鬆柏青翠、墳塚相連處:“那就是你家。”


    邴佑到跟前,看到一片淒涼景象,老淚縱橫,灑滿征衣。


    時遇一不知姓名的遊曆文人,與其交談,遂作古詩一首,題為《十五從軍征》,流傳後世。詩雲:


    十五從軍征,八十始得歸。


    道逢鄉裏人:家中有阿誰?


    遙看是君家,鬆柏塚累累。


    兔從狗竇入,雉從梁上飛。


    中庭生旅穀,井上生旅葵。


    舂穀持作飯,采葵持作羹。


    羹飯一時熟,不知飴阿誰!


    出門東向看,淚落沾我衣。


    卻說曹操見劉岱、王忠敗回,盡說劉備好話,俱言劉備不反,不禁大怒,令推出斬首。


    孔融勸諫說:“丞相明知二人本來就不是劉備敵手,為虛張聲勢遣往,今若斬殺,恐失將士之心。”


    曹操這才免其死罪,罷黜爵祿,欲親自帶兵討伐劉備。


    孔融說:“現今隆冬盛寒,不宜動兵,不如先派人招安張繡,連接劉表,然後再圖徐州。”


    曹操依言,先派遣劉曄往襄城說服張繡。


    劉曄通過賈詡說服張繡來降。


    曹操封張繡為揚武將軍,封賈詡為執金吾使,又令張繡作書招安劉表。


    賈詡說:“劉景升好結納名流,今必須有一文才名士前往,方肯來降。”


    曹操問:“誰人可往?”


    孔融說:“吾友禰衡,才華高我十倍,若推薦給天子,奉詔前往方可。”


    曹操應允。


    孔融乃作《薦禰衡表》奏天子,表文極力稱讚禰衡才華。


    獻帝覽表後,交付給曹操。


    曹操看了奏表,確感孔融“體氣高妙,詩文豪氣,飛辯騁辭,溢氣坌湧”之文筆,也感禰衡“目所一見,輒誦之口,耳所暫聞,不忘於心”之才華,曾聽人說禰衡是個“任座抗行,史魚厲節”,“狂傲自大,目中無人”之狂徒,遂使人召來相見。


    禰衡字正平,平原郡般縣(今山東樂陵西南)人,年少時就有文采辯才,但性格剛直高傲,喜歡指摘時事,輕視別人,隻與孔融以及楊修交好,經常說:“大兒孔文舉,小兒楊德祖。餘者皆平庸之輩,不值一提。”


    建安初期,禰衡到許都遊學。


    有人問他:“為什麽不去投奔陳長文(陳群)、司馬伯達(司馬朗)?”


    禰衡回答說:“我怎麽能和殺豬賣肉的人結交呢!”


    又有人問:“荀文若(荀彧)、趙稚長(趙融)怎麽樣?”


    禰衡見荀彧長得帥、趙融是個大肚子,便說:“荀文若可以借臉吊喪,趙稚長可管理廚房膳食以填其肚。”


    孔融知其才華,多次在曹操麵前稱讚其才。


    曹操也想見他,但禰衡一向厭惡曹操,自稱狂病,不肯前往,而且對曹操還多有狂言。


    這次奉詔相見,曹操也不讓座,禰衡仰天長歎:“天地雖闊,無一能人。”


    曹操說:“吾手下謀士成群,戰將如雲,都是當世賢達英豪,怎說無人?”並逐一點名道姓,盡誇才能。


    禰衡不以為然,逐一貶侮:“此等人物,吾都認識:荀彧可使吊喪問疾,荀攸可使看墳守墓,程昱可使關門閉戶,郭嘉可使讀詞念賦,張遼可使擊鼓鳴金,許褚可使牧牛放馬,樂進可使取狀讀招,李典可使傳書送檄,呂虔可使磨刀鑄劍,滿寵可使飲酒食糟,於禁可使負版築牆,徐晃可使屠豬殺狗,夏侯惇稱為完體將軍,曹子孝呼為要錢太守,其餘都不過是衣架、酒囊、飯袋罷了。”


    張遼在旁聽了大怒,拔劍欲斬禰衡。


    曹操認為禰衡確實狂傲自大,雖然嫉恨,但因禰衡才氣、名聲,又不想殺他,便勸止張遼,問禰衡:“聞知正平才華橫溢,天下無人可比,又知鼓技超群。吾正好缺一鼓吏,不知正平願當此任否?”禰衡欣然答應。


    有一天,曹操大宴賓客,讓鼓吏一個個從麵前通過,檢閱鼓曲。


    各鼓吏經過時都脫掉原來衣服,換上鼓吏專門服裝。


    輪到禰衡上場,他正演奏《漁陽》鼓曲,容貌姿態與眾不同,鼓曲聲音節奏悲壯,聽到的人無不感慨。


    禰衡上場徑直來到曹操麵前停下,曹操屬下嗬斥說:“為何不換衣服,就膽敢輕率進見?”


    禰衡幹脆脫掉衣服,赤身裸體站在那裏,又慢慢取過鼓吏專門衣服穿上,擊鼓後離開,毫無愧色。


    曹操笑著說:“本想羞辱禰衡,沒想到反而被其裸體羞辱。”


    孔融聞知,責怪禰衡,順便說了曹操對他的誠意,希望他能前往向曹操當麵賠罪認錯。


    禰衡答應去給曹操賠罪。


    孔融再次拜見曹操,說禰衡得有狂病,如今請求親來謝罪。


    曹操命令守門人待禰衡來時通報。


    誰知等到很晚,禰衡才穿著普通單衣,纏著普通頭巾,手裏拿著三尺長手杖,坐在門口,用手杖捶著地大罵曹操。


    此番“擊鼓罵曹”惹得曹操很生氣,對孔融說:“禰衡這小子,殺他就像殺死鳥雀、老鼠一樣容易。隻是此人向有虛名,若殺他徒落妒賢嫉能之名,現在依你,遣其前往說服劉表。”於是派人馬把禰衡送往荊州。


    曹操手下文武多受禰衡羞辱,皆存怨氣,見曹操不但不給予責罰,反爾使其出使荊州,均以為便宜了這個毒舌青年,都想在其去荊州前替丞相和眾人出口惡氣。


    到了禰衡走的這天,眾人在許都東門外擺設酒宴,說是給禰衡送行。


    禰衡到後,眾人都按事先商量好的,誰也不起身,也不說話,沒有一個給禰衡打招呼的。一個個坐在那裏,對禰衡置之不理。


    誰想禰衡好像早就知道這幫人不懷好意,竟然坐地嚎啕大哭起來。


    眾人一時摸不著頭腦,不知所措,便問為何而哭?


    禰衡答說:“爾等都不說話,也不動彈,個個都像死人一般。我一人坐在這死人堆裏,四周都是屍體,怎麽能不哭兩聲呢?”


    眾人無言以對,均有才不如人,自取其辱之感。


    禰衡哈哈大笑,遂上馬往荊州去了。


    劉表和荊州士大夫也很佩服禰衡名聲才氣,以賓禮相待,極為尊重,屬下謀士文人所寫文章經禰衡閱覽修改後方定。


    劉表曾與幾個文人共同草擬奏章,大家都極盡才力。


    當時禰衡正好外出,回來後看了奏章,覺得詞句不嚴,撕掉奏章扔在地上,索要筆紙,立刻寫成,言辭語義可觀,劉表對其更加器重。


    誰知禰衡狂傲性格難改,對劉表雖頌德,實譏諷,多有侮辱輕慢之意。


    劉表深感恥辱,不能再容,認為江夏太守黃祖性情急躁,便把禰衡送往江夏。


    有人問劉表:“禰衡如此戲謔主公,何不殺之。”


    劉表說:“禰衡多次羞辱曹操,曹操不殺,恐失人望,令作使荊州,使我落害才之名。吾將其送給黃祖,借刀殺人,也叫曹操知道我也是有識之士。”眾皆稱善。


    禰衡至江夏,很受黃祖善待,替黃祖所作文書,孰輕孰重、孰疏孰親,都處理得頗為恰當。


    黃祖拉著禰衡的手說:“先生所作,正合我意。”


    黃祖長子黃射與禰衡尤其友善。


    黃射一次宴請賓客,有人送一隻鸚鵡,黃射舉著酒杯對禰衡說:“希望先生以鸚鵡為題作賦,以助酒興。”


    禰衡提筆,一氣嗬成,中間沒有任何改動,文辭色彩華美,字字珠璣,紛紛稱讚其才華,留下了一段“文無加點”的佳話。


    後來黃祖在大船上宴請賓客,禰衡在座,出言不遜。


    黃祖極為難堪,斥責禰衡。


    禰衡緊緊盯著黃祖說:“死老頭!”


    黃祖非常生氣,想要打他。


    禰衡更是大罵,黃祖氣憤到極點,就下令殺禰衡。


    黃祖主簿一向恨禰衡,即刻將其斬殺了。


    黃射得知消息後光著腳來救,但沒趕上。


    黃祖後悔晚矣,將其厚葬。


    禰衡死時年僅二十六歲,並非因才遭嫉而死,實因恃才狂傲而亡。正是:僅憑才氣圖虛名,隻因狂傲送性命。欲知後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作者補充:本人作品中主要塑造了禰衡恃才狂傲、毒舌傷人的性格以及曹操量大能容難容之人、劉表借刀殺人的人物形象。不過,禰衡確實文才非凡。其留於世間的即興而作、一氣嗬成、文無加點、文辭華美、字字珠璣的《鸚鵡賦》乃是我國文學史上一篇少有的佳作。


    《鸚鵡賦》雖詠物卻重抒情,全文用淒涼哀傷的感情貫串始終,以物擬人,明寫鸚鵡的不幸遭遇,暗寓人世間一切因才致禍的誌士的哀傷。誠如沈謙《填詞雜說》所說:“幽怨纏綿,直是言情,非複賦作。”單就言情而論,此賦抒情,亦非一瀉無餘、而是調動了諸多藝術手段,把種種複雜感情表達得淋漓盡致。或用今昔對比,或借比傳情,或以景染情,或直抒胸臆,或以彼形此。即以感情的多樣而論,此賦亦頗為精妙。賦中有對世網可怖的哀歎,有思念故鄉的哀怨,有拋家舍子的哀痛,有友朋永訣的哀傷,有憶昔傷今的哀鳴,有瞻念來日的哀苦,也有無端遭難的哀憤。特將奇文抄錄於後,與眾共賞:


    “惟西域之靈鳥兮,挺自然之奇姿。體全精之妙質兮,合火德之明輝。性辯慧而能言兮,才聰明以識機。故其嬉遊高峻,棲跱幽深。飛不妄集,翔必擇林。紺趾丹嘴,綠衣翠矜。采采麗容,咬咬好音。雖同族於羽毛,固殊智而異心。配鸞皇而等美,焉比德於眾禽!


    於是羨芳聲之遠暢,偉靈表之可嘉。命虞人於隴坻,詔伯益於流沙,跨昆侖而播戈,冠雲霓而張羅。雖綱維之備設,終一目之所加。且其容止閑暇,守植安停。逼之不懼,撫之不驚。寧順從以遠害,不違迕以喪身。故獻金者受賞,而傷肌者被刑。爾乃歸窮委命,離群喪侶。閉以雕籠,剪其翅羽。流飄萬裏,崎嶇重阻。踰岷越障,載罹寒暑。女辭家而適人,臣出身而事主。彼賢哲之逢患,猶棲遲以羈旅。矧禽鳥之微物,能馴攏以安處。眷西路而長懷,望故鄉而延。忖陋體之腥臊,亦何勞於鼎俎?嗟祿命之衰薄,奚遭時之險巇?豈言語以階亂,將不密以致危?痛母子之永隔,哀伉儷之生離。匪餘年之足惜,憫眾雛之無知。背蠻夷之下國,侍君子之光儀。懼名實之不副,恥才能之無奇。羨西都之沃壤,識苦樂之異宜。懷代越之悠思,故每言而稱斯。


    若乃少昊司辰,蓐收整轡。嚴霜初降,涼風蕭瑟。長吟遠慕,哀鳴感類。音聲淒以激揚,容貌慘以憔悴。聞之者悲傷,見之者隕淚。放臣為之屢歎,棄妻為之歔欷。感平身之遊處,若壎篪之相須。何今日之兩絕,若胡越之異區。順籠檻以俯仰,窺戶牖以踟躇。想昆侖之高嶽,思密林之扶疏。顧六翮之殘毀,雖奮迅其焉如?心懷歸而弗果,徒怨毒於一隅。苟竭心於所事,敢背惠而忘初!托輕鄙之微命,委陋賤於薄軀。期守死以抱德,甘盡辭以效愚。恃隆恩於既往,庶彌久而不渝。”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實話三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高木峰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高木峰並收藏實話三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