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說程普等人見孫策身受重傷,不敢怠慢,急忙扶上馬背,救回城中,尋找神醫華佗治療。
於吉聞知刺殺孫策計劃失敗,許貢三個家客被殺,孫策雖受重傷卻未斃命,得知孫府派人四處尋找華佗為孫策療傷,知道華佗卻去了中原,便身披道袍,手拄蔾杖,說是能為孫策療傷。
於吉寓住東方,往來吳會,普施符水,救人萬病,無不應驗,世人以神仙相呼,盡皆敬仰。
孫策手下便引於吉入見。
於吉煞有介事診視一通:“箭頭有藥,毒已入骨。吾與其敷藥,百日後方可無虞。但需靜養,不可衝動。若怒氣衝激,再也難治。”
於吉說罷,敷上藥膏,拿出一粒藥丸讓其服下,又留下三粒藥丸,囑咐“隔天一丸,按時送服”,然後飄然而去。
孫策自覺傷痛稍止,但卻有些頭暈目眩。
這日正靜躺養傷,忽報張紘遣使者從許都回來,急忙喚入。
使者言講:“曹操很懼怕主公,帳下謀士也很敬服,惟有郭嘉頗有輕慢不遜言語。”
孫策問:“郭嘉曾有何說?”
使者先不敢說,經不住孫策再三逼問,隻得以實相告:“郭嘉曾對曹操言及主公,‘孫伯符輕而無備,性急少謀,徒有匹夫之勇,它日必死於小人之手,不足為慮’。”
孫策本就性急,聞聽此言不禁大怒:“郭嘉小兒竟敢如此輕我,待我取許都,誅殺郭嘉匹夫。”
遂召集眾將,商議進兵許都。
張昭勸說:“道士勸誡主公百日休動,今何因一時之忿,自輕萬金之軀?”
正說話間,忽報袁紹使者陳震至。
孫策請入,看了來使所呈袁紹書信,聽了來使“結好東吳為外應,共同攻伐曹操”之意,大喜,即日召集眾謀士、將領於城樓,設宴款待陳震。
酒至數巡,孫策忽覺頭暈,雙眼模糊,許貢家客行刺一幕又現眼前:“奉神靈遣使,特來為主人報仇。”
恍惚中,孫策令人將於吉所給藥丸放入酒中,待溶化後潑灑地上,見地磚頓起氣泡,知藥中有毒,勃然大怒,急令捉拿妖道於吉,演繹了一段於吉上壇求雨,孫策令人堆柴焚燒於吉,於吉在大火中慷慨激昂斥責孫堅殘害太平道、鎮壓黃巾軍罪過,孫策將於吉斬首示眾、於吉化煙升天、孫策奉母命至玉清觀祈禱精彩傳奇,情節雖然神奇怪異,頗能吸引讀者眼球,但卻帶有迷信色彩,失去曆史真實,不再贅述。
且說孫策自殺於吉後,終日恍惚,總覺於吉陰魂不散,纏繞身邊,自覺不久人世,遂將張昭眾人及弟孫權召至臥榻前:“天下方亂,以吳越之眾,三江之固,大可有為。望子布眾位,盡力輔助我弟孫權。”
說罷,遂親手將印綬交付孫權:“若舉江東之眾,決戰兩陣之間,與人抗衡爭霸,仲謀不如我;若論舉賢任能,使各盡其力以保江東,我不如仲謀。望弟顧念父兄創業之艱難,善自圖之。”
孫權大哭,拜受印綬。
孫策又將母親、妻小、諸弟喚入,囑托後事。
孫策母親吳夫人哭著說:“恐仲謀年幼,不堪重任,當如何?”
孫策說:“仲謀才能勝我十倍,足當大任。倘若內事不決,可問張昭;外事不決,可問周瑜。可惜周瑜今不在此,不能當麵囑托。”
於是便將妻子喬夫人喚至跟前,執其手說:“吾與汝不幸中途永別。以後見到汝妹,別忘讓她轉告妹夫周郎,盡心輔助我弟,休辜負了你我夫妻一場相知相慕情誼。”言罷,瞑目而逝,年僅二十六歲。
羅公引詩讚曰:“獨戰東南地,人稱小霸王。運籌如虎踞,決策似鷹揚。威鎮三江靖,名聞四海香。臨終遺大事,專意屬周郎。”
且說孫權,字仲謀,出生於東漢光和五年(一八二年),孫堅次子,九歲喪父,受到吳夫人教育,為人性度弘朗,仁而多斷,崇尚俠義,喜歡蓄養賢才,因此漸與父兄齊名。
他常跟隨在兄長孫策左右並參與內部事務的決策,其才能令孫策都自歎不如。
每當宴請賓客時,孫策常常回頭看著孫權說:“這些人以後都會是你的手下。”
此時,孫權與胡綜、朱然在吳郡讀書。
孫策收丹陽、吳、會稽三郡後,孫權十五歲立業,被任命為陽羨縣長。
吳郡太守朱治察舉他為孝廉,揚州刺史嚴象舉其為茂才,後又代理奉義校尉。
孫策死時,孫權十八歲,接替孫策掌管父兄創立的基業。
孫權正與張昭商議為孫策辦理喪事,忽報守禦巴丘的周瑜星夜趕來奔喪。
孫權接入,周瑜哭拜於孫策靈柩前。
吳夫人將孫策遺言告白周瑜,周瑜拜伏於地:“敢不效犬馬之力,繼之以死!”
孫權在旁說:“望公勿忘先兄遺命!”
周瑜伏地頓首:“願肝腦塗地,以報知己之恩。”
待辦完了兄長喪事,孫權問周瑜:“先兄遺言‘內事不決,可問張昭;外事不決,可問周瑜’。今承父兄基業,以何策守護?”
周瑜說:“子布乃賢達之士,足當大任。公瑾不才,恐負重托。自古得人者昌,失人者亡。欲守定江東,須求高明遠見人才相輔。吾舉薦一人,可輔佐將軍。”
孫權問是何人,周瑜說:“此人姓魯名肅,今年二十八歲,胸懷韜略,腹隱機謀,與我相交甚厚。”
接著就把魯肅為人及與自己結好情況說給孫權。
魯肅,字子敬,臨淮郡東城縣(今安徽滁州定遠縣)人,出生於一士族家庭。幼年喪父,由祖母撫養長大。
他體貌魁偉,性格豪爽,喜讀書、好騎射。
東漢末年,眼見朝廷昏庸,官吏腐敗,社會動蕩不安,常召集鄉裏青少年練兵習武。
他還仗義疏財,深得鄉人敬慕。
當時周瑜任居巢縣(廬江境內)長,聞魯肅之名,帶數百人前往拜訪,請求資助一些糧食。
魯肅家有兩個圓形大糧倉,每倉裝有三千斛米。
周瑜剛說出借糧之意,魯肅毫不猶豫,立即手指其中一倉,贈給了周瑜。
經此一事,周瑜確信魯肅是與眾不同的人物,主動與他相交,兩人建立了如同春秋時公孫僑和季劄一樣牢不可破的摯友關係。
當群雄相互爭奪混戰將要擴展到魯肅家鄉時,為了避害,魯肅舉家遷居東城。
當時的東城,為袁術轄地。
袁術聞其名,請他出任東城長。
但魯肅發現袁術部下法度廢弛,不足成大事,率百餘人南遷到居巢投奔周瑜。
南遷時,他讓老弱之人在前,自率敏捷強悍的青年在後。
袁術得知魯肅遷居,急速趕來阻攔。
魯肅排開精壯人等,張弓搭箭,對追兵說:“諸位男兒,應該明白大勢。方今天下動蕩不安,有功,得不到賞賜;無功,也受不到責罰,為何要逼迫我呢?”說著,命人將盾牌立在地上,遠遠開弓射去,箭把盾牌都被射穿。
追兵一方麵覺得魯肅的話有道理,一方麵估計憑自己的力量也奈何不了魯肅,隻好退回。
魯肅順利到達居巢,與周瑜會合。周瑜東渡長江,與魯肅同行投奔孫策。
孫權聽了周瑜介紹,甚為欣賞,急問:“子敬現在哪裏?”
周瑜說:“近聞其祖母過世,自回東城辦理喪事。”
孫權即命周瑜前往聘請。
周瑜領命至東城,見魯肅安葬了祖母,正整頓行裝,欲按照好友劉曄致信所言,往巢湖投奔鄭寶。
周瑜極力誇讚孫權,勸魯肅留下,輔佐孫權。
魯肅從其言,隨見孫權。
孫權立即約見魯肅,與其交談,非常高興。
等在場賓客起身退出後,孫權將魯肅留下,合榻對飲。
孫權對魯肅說:“當今漢室如大廈即傾,四方紛亂不已,吾繼承父兄創立基業,企望建成齊桓、晉文那樣的功業。既然子敬不棄,請問有何良策助我成功?”
魯肅回答說:“過去漢高祖耿耿忠心想尊崇義帝而最後無成,這是因為項羽加害義帝。如今曹操,猶如過去項羽,將軍怎麽可能成為齊桓公、晉文公呢?以魯肅私見,漢已不可複興,曹操也不可一下子就能除掉。為將軍考慮,隻有鼎足江東,以觀天下形勢變幻。天下局勢如此,據有一方自然也不會招來嫌猜忌恨。因為北方正是多事之秋。將軍正好趁如此變局,剿除黃祖,進伐劉表,盡力占有長江以南全部地方,然後稱帝建號以便進而奪取天下!”
孫權聽了魯肅“榻上策”,卻說:“吾如今盡一方之力,隻是希望輔佐漢室而已,子敬所言,非我能及。”
魯肅知孫權隻有固守江東稱霸一方之誌向,卻無消除割據統一天下之雄心,也就轉換話題,暢談隔江而治,稱雄一方之方略。
魯肅又向孫權推薦一人。
此人複姓諸葛,名瑾,字子瑜,琅琊南陽人,事母至孝,博學多才。
次日,孫權厚贈魯肅,安頓其母;派人聘請諸葛瑾,待為上賓。
諸葛瑾見孫權生得方頤大口,碧眼紫髯,形貌奇偉,骨骼非常,知是大貴長壽之相,甚為敬佩,當下勸孫權不要與袁紹結盟,暫且順從曹操,以便圖之。
孫權依言,遣回陳震,以書回絕袁紹;派遣使者進京,表奏孫策死耗。
曹操聞知孫策已死,意欲起兵南下。
張紘勸說:“袁紹據北,虎視眈眈,一旦興兵向南,必乘虛而入,決非智舉;孫策新喪,乘人治喪而攻伐,也非義舉。吾知仲謀,並無對抗朝廷之意,卻有結好丞相之心。若攻不克,反而棄好成仇,不如加以慰籍,善言相待,以為外應。”
曹操依言,奏封孫權為討虜將軍,兼領會稽太守,駐守吳郡,即令張紘為會稽都尉,持印綬至江東宣諭詔命。
孫權得封,又見張紘回吳,十分高興,即命與張昭同理政事。
孫權年幼,繼兄掌管江東,多有不服,局勢動蕩不安。
廬江太守李術更是公開反叛,宗室內部廬陵太守孫輔通敵曹操,孫暠企圖奪權,丹陽太守孫翊和宗室重臣孫河遭到殺害,豫章、會稽等地數萬山越人也伺機作亂。
孫權拜張昭為師傅,以周瑜、程普等孫策舊臣統禦諸將,先率軍消滅了李術,得其部眾三萬餘人;阻止宗室動蕩;滅山越六千,收編萬餘;廣招賢才,聘求名士,繼魯肅、諸葛瑾之後,又招納嚴畯、步騭、陸遜、徐盛、顧雍、顧邵等眾名士武將至麾下,諸多細節末梢,不再重述。
且說孫權安定了地方大族及賓旅寄寓之士之心,穩定了江南局勢,繼承父兄基業,組建了割據江東的政治軍事集團。正是:小霸王命喪九泉,碧眼兒坐領江東。欲知後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於吉聞知刺殺孫策計劃失敗,許貢三個家客被殺,孫策雖受重傷卻未斃命,得知孫府派人四處尋找華佗為孫策療傷,知道華佗卻去了中原,便身披道袍,手拄蔾杖,說是能為孫策療傷。
於吉寓住東方,往來吳會,普施符水,救人萬病,無不應驗,世人以神仙相呼,盡皆敬仰。
孫策手下便引於吉入見。
於吉煞有介事診視一通:“箭頭有藥,毒已入骨。吾與其敷藥,百日後方可無虞。但需靜養,不可衝動。若怒氣衝激,再也難治。”
於吉說罷,敷上藥膏,拿出一粒藥丸讓其服下,又留下三粒藥丸,囑咐“隔天一丸,按時送服”,然後飄然而去。
孫策自覺傷痛稍止,但卻有些頭暈目眩。
這日正靜躺養傷,忽報張紘遣使者從許都回來,急忙喚入。
使者言講:“曹操很懼怕主公,帳下謀士也很敬服,惟有郭嘉頗有輕慢不遜言語。”
孫策問:“郭嘉曾有何說?”
使者先不敢說,經不住孫策再三逼問,隻得以實相告:“郭嘉曾對曹操言及主公,‘孫伯符輕而無備,性急少謀,徒有匹夫之勇,它日必死於小人之手,不足為慮’。”
孫策本就性急,聞聽此言不禁大怒:“郭嘉小兒竟敢如此輕我,待我取許都,誅殺郭嘉匹夫。”
遂召集眾將,商議進兵許都。
張昭勸說:“道士勸誡主公百日休動,今何因一時之忿,自輕萬金之軀?”
正說話間,忽報袁紹使者陳震至。
孫策請入,看了來使所呈袁紹書信,聽了來使“結好東吳為外應,共同攻伐曹操”之意,大喜,即日召集眾謀士、將領於城樓,設宴款待陳震。
酒至數巡,孫策忽覺頭暈,雙眼模糊,許貢家客行刺一幕又現眼前:“奉神靈遣使,特來為主人報仇。”
恍惚中,孫策令人將於吉所給藥丸放入酒中,待溶化後潑灑地上,見地磚頓起氣泡,知藥中有毒,勃然大怒,急令捉拿妖道於吉,演繹了一段於吉上壇求雨,孫策令人堆柴焚燒於吉,於吉在大火中慷慨激昂斥責孫堅殘害太平道、鎮壓黃巾軍罪過,孫策將於吉斬首示眾、於吉化煙升天、孫策奉母命至玉清觀祈禱精彩傳奇,情節雖然神奇怪異,頗能吸引讀者眼球,但卻帶有迷信色彩,失去曆史真實,不再贅述。
且說孫策自殺於吉後,終日恍惚,總覺於吉陰魂不散,纏繞身邊,自覺不久人世,遂將張昭眾人及弟孫權召至臥榻前:“天下方亂,以吳越之眾,三江之固,大可有為。望子布眾位,盡力輔助我弟孫權。”
說罷,遂親手將印綬交付孫權:“若舉江東之眾,決戰兩陣之間,與人抗衡爭霸,仲謀不如我;若論舉賢任能,使各盡其力以保江東,我不如仲謀。望弟顧念父兄創業之艱難,善自圖之。”
孫權大哭,拜受印綬。
孫策又將母親、妻小、諸弟喚入,囑托後事。
孫策母親吳夫人哭著說:“恐仲謀年幼,不堪重任,當如何?”
孫策說:“仲謀才能勝我十倍,足當大任。倘若內事不決,可問張昭;外事不決,可問周瑜。可惜周瑜今不在此,不能當麵囑托。”
於是便將妻子喬夫人喚至跟前,執其手說:“吾與汝不幸中途永別。以後見到汝妹,別忘讓她轉告妹夫周郎,盡心輔助我弟,休辜負了你我夫妻一場相知相慕情誼。”言罷,瞑目而逝,年僅二十六歲。
羅公引詩讚曰:“獨戰東南地,人稱小霸王。運籌如虎踞,決策似鷹揚。威鎮三江靖,名聞四海香。臨終遺大事,專意屬周郎。”
且說孫權,字仲謀,出生於東漢光和五年(一八二年),孫堅次子,九歲喪父,受到吳夫人教育,為人性度弘朗,仁而多斷,崇尚俠義,喜歡蓄養賢才,因此漸與父兄齊名。
他常跟隨在兄長孫策左右並參與內部事務的決策,其才能令孫策都自歎不如。
每當宴請賓客時,孫策常常回頭看著孫權說:“這些人以後都會是你的手下。”
此時,孫權與胡綜、朱然在吳郡讀書。
孫策收丹陽、吳、會稽三郡後,孫權十五歲立業,被任命為陽羨縣長。
吳郡太守朱治察舉他為孝廉,揚州刺史嚴象舉其為茂才,後又代理奉義校尉。
孫策死時,孫權十八歲,接替孫策掌管父兄創立的基業。
孫權正與張昭商議為孫策辦理喪事,忽報守禦巴丘的周瑜星夜趕來奔喪。
孫權接入,周瑜哭拜於孫策靈柩前。
吳夫人將孫策遺言告白周瑜,周瑜拜伏於地:“敢不效犬馬之力,繼之以死!”
孫權在旁說:“望公勿忘先兄遺命!”
周瑜伏地頓首:“願肝腦塗地,以報知己之恩。”
待辦完了兄長喪事,孫權問周瑜:“先兄遺言‘內事不決,可問張昭;外事不決,可問周瑜’。今承父兄基業,以何策守護?”
周瑜說:“子布乃賢達之士,足當大任。公瑾不才,恐負重托。自古得人者昌,失人者亡。欲守定江東,須求高明遠見人才相輔。吾舉薦一人,可輔佐將軍。”
孫權問是何人,周瑜說:“此人姓魯名肅,今年二十八歲,胸懷韜略,腹隱機謀,與我相交甚厚。”
接著就把魯肅為人及與自己結好情況說給孫權。
魯肅,字子敬,臨淮郡東城縣(今安徽滁州定遠縣)人,出生於一士族家庭。幼年喪父,由祖母撫養長大。
他體貌魁偉,性格豪爽,喜讀書、好騎射。
東漢末年,眼見朝廷昏庸,官吏腐敗,社會動蕩不安,常召集鄉裏青少年練兵習武。
他還仗義疏財,深得鄉人敬慕。
當時周瑜任居巢縣(廬江境內)長,聞魯肅之名,帶數百人前往拜訪,請求資助一些糧食。
魯肅家有兩個圓形大糧倉,每倉裝有三千斛米。
周瑜剛說出借糧之意,魯肅毫不猶豫,立即手指其中一倉,贈給了周瑜。
經此一事,周瑜確信魯肅是與眾不同的人物,主動與他相交,兩人建立了如同春秋時公孫僑和季劄一樣牢不可破的摯友關係。
當群雄相互爭奪混戰將要擴展到魯肅家鄉時,為了避害,魯肅舉家遷居東城。
當時的東城,為袁術轄地。
袁術聞其名,請他出任東城長。
但魯肅發現袁術部下法度廢弛,不足成大事,率百餘人南遷到居巢投奔周瑜。
南遷時,他讓老弱之人在前,自率敏捷強悍的青年在後。
袁術得知魯肅遷居,急速趕來阻攔。
魯肅排開精壯人等,張弓搭箭,對追兵說:“諸位男兒,應該明白大勢。方今天下動蕩不安,有功,得不到賞賜;無功,也受不到責罰,為何要逼迫我呢?”說著,命人將盾牌立在地上,遠遠開弓射去,箭把盾牌都被射穿。
追兵一方麵覺得魯肅的話有道理,一方麵估計憑自己的力量也奈何不了魯肅,隻好退回。
魯肅順利到達居巢,與周瑜會合。周瑜東渡長江,與魯肅同行投奔孫策。
孫權聽了周瑜介紹,甚為欣賞,急問:“子敬現在哪裏?”
周瑜說:“近聞其祖母過世,自回東城辦理喪事。”
孫權即命周瑜前往聘請。
周瑜領命至東城,見魯肅安葬了祖母,正整頓行裝,欲按照好友劉曄致信所言,往巢湖投奔鄭寶。
周瑜極力誇讚孫權,勸魯肅留下,輔佐孫權。
魯肅從其言,隨見孫權。
孫權立即約見魯肅,與其交談,非常高興。
等在場賓客起身退出後,孫權將魯肅留下,合榻對飲。
孫權對魯肅說:“當今漢室如大廈即傾,四方紛亂不已,吾繼承父兄創立基業,企望建成齊桓、晉文那樣的功業。既然子敬不棄,請問有何良策助我成功?”
魯肅回答說:“過去漢高祖耿耿忠心想尊崇義帝而最後無成,這是因為項羽加害義帝。如今曹操,猶如過去項羽,將軍怎麽可能成為齊桓公、晉文公呢?以魯肅私見,漢已不可複興,曹操也不可一下子就能除掉。為將軍考慮,隻有鼎足江東,以觀天下形勢變幻。天下局勢如此,據有一方自然也不會招來嫌猜忌恨。因為北方正是多事之秋。將軍正好趁如此變局,剿除黃祖,進伐劉表,盡力占有長江以南全部地方,然後稱帝建號以便進而奪取天下!”
孫權聽了魯肅“榻上策”,卻說:“吾如今盡一方之力,隻是希望輔佐漢室而已,子敬所言,非我能及。”
魯肅知孫權隻有固守江東稱霸一方之誌向,卻無消除割據統一天下之雄心,也就轉換話題,暢談隔江而治,稱雄一方之方略。
魯肅又向孫權推薦一人。
此人複姓諸葛,名瑾,字子瑜,琅琊南陽人,事母至孝,博學多才。
次日,孫權厚贈魯肅,安頓其母;派人聘請諸葛瑾,待為上賓。
諸葛瑾見孫權生得方頤大口,碧眼紫髯,形貌奇偉,骨骼非常,知是大貴長壽之相,甚為敬佩,當下勸孫權不要與袁紹結盟,暫且順從曹操,以便圖之。
孫權依言,遣回陳震,以書回絕袁紹;派遣使者進京,表奏孫策死耗。
曹操聞知孫策已死,意欲起兵南下。
張紘勸說:“袁紹據北,虎視眈眈,一旦興兵向南,必乘虛而入,決非智舉;孫策新喪,乘人治喪而攻伐,也非義舉。吾知仲謀,並無對抗朝廷之意,卻有結好丞相之心。若攻不克,反而棄好成仇,不如加以慰籍,善言相待,以為外應。”
曹操依言,奏封孫權為討虜將軍,兼領會稽太守,駐守吳郡,即令張紘為會稽都尉,持印綬至江東宣諭詔命。
孫權得封,又見張紘回吳,十分高興,即命與張昭同理政事。
孫權年幼,繼兄掌管江東,多有不服,局勢動蕩不安。
廬江太守李術更是公開反叛,宗室內部廬陵太守孫輔通敵曹操,孫暠企圖奪權,丹陽太守孫翊和宗室重臣孫河遭到殺害,豫章、會稽等地數萬山越人也伺機作亂。
孫權拜張昭為師傅,以周瑜、程普等孫策舊臣統禦諸將,先率軍消滅了李術,得其部眾三萬餘人;阻止宗室動蕩;滅山越六千,收編萬餘;廣招賢才,聘求名士,繼魯肅、諸葛瑾之後,又招納嚴畯、步騭、陸遜、徐盛、顧雍、顧邵等眾名士武將至麾下,諸多細節末梢,不再重述。
且說孫權安定了地方大族及賓旅寄寓之士之心,穩定了江南局勢,繼承父兄基業,組建了割據江東的政治軍事集團。正是:小霸王命喪九泉,碧眼兒坐領江東。欲知後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