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說袁紹聽使者陳震回來報說:“孫策已死,孫權繼立,被曹操封為將軍,作為外應,拒絕與河北結好。”
袁紹聞聽大怒,遂調集冀、青、幽、並四州兵馬再次進攻許都。
田豐在獄中聞知袁紹發兵,上書勸諫:“妄興大兵,恐有不利。”
袁紹大怒,欲斬田豐,眾人極力勸免。袁紹忿恨不已:“待破了曹操,明正其罪。”遂催軍進發,真乃是旌旗遍野,刀劍如林。
建安五年(二零零年)七月,袁紹率十萬兵馬進軍至陽武(今河南中牟北)紮營結寨。
沮授屢次建議不被采納,又被分權,本欲稱病不再諫言,但唯恐袁紹有失,忍不住又諫言說:“河北兵雖然人多勢眾,但勇猛不如河南兵;河南糧草、軍資、財力卻不如河北。速戰速決利於河南,持久緩戰利於河北。若曠以時日,緩戰相持,采取持久緩進戰術,消耗敵軍實力,河南兵將不戰自敗。”
袁紹怒叱:“田豐慢我軍心,凱旋回日必斬,爾還敢如此慢我軍心,亦當同罪。”
袁紹不但不聽沮授勸阻,還令人將沮授鎖禁軍中,聲稱等破曹操後,與田豐一同斬首,然後推軍逼近官渡,在東西南北四周安營,連綿九十餘裏,令軍士在曹操營寨邊,構築樓櫓,堆土如山,上立高櫓,分撥弓弩手在上邊防守。
且說曹操聞夏侯惇發書告急,留荀彧守許都,親自率軍於八月至官渡,與袁紹對壘。
荀攸說:“河北雖然兵多將廣,不足為慮。我軍雖然在官渡軍力不足四萬,但都是精銳之士,足可以一當十。所慮者,糧草供應不濟,若遷延日月,持久曠日,無利於戰事,利在速戰速決。”
曹操依言,於九月向袁軍發起大舉進擊。
袁軍一聲號炮,土山高櫓上弓弩手萬箭齊發。
曹軍抵擋不住,隻得退回官渡堅守。
曹操見攻戰不利,前方兵少糧缺,士卒疲乏,軍心慌亂,便產生了退守許都之念,遂遣人持書至許都,征求荀彧意見。
荀彧回信說:“袁紹將主力集結官渡,想與公決一勝負。公以至弱當至強,若不能製,必為所乘,這是決定天下大勢的關鍵所在。當年楚、漢在滎陽、成皋之間,劉邦、項羽沒有人肯先退一步,以為先退則勢屈。現在公以一當十,扼守要衝而使袁紹不能前進,已經半年了。情勢已然明朗,絕無回旋餘地,不久就會發生重大轉變。這正是出奇製勝大好時機,千萬不可坐失。”
曹操看了荀彧回信,堅定了信心,決心繼續堅守待機,聚眾商議對策。
眾謀士武將紛紛建言獻策,曹操歸納整理,擇善而從。
首先,采納典農中郎將任俊建議,采取十路縱隊為一部,縮短運輸隊的前後距離,並用複陣(兩列陣)加強護衛,防止袁軍襲擊,確保軍需供應。
囑托中牟縣令任峋,發動官渡周邊百姓趕製軍鞋、棉衣,以供士卒之需。
任峋立即召集各鄉亭長,部署籌集糧草及其它軍用物資,組織百姓支援前線。
其次,采納劉曄“製作發石車破敵土山高櫓陣”建議,曹操令按劉曄提供的古代發石車樣式,連夜製作一乘發石車試射,發現射程短,威力不大。
劉曄又進言說:“扶風人馬鈞,字德衡,雖然出身貧寒,但在機械製造方麵很有名氣,可派人找來進行改進。”
曹操說:“用人豈論貴賤貧富?”遂遣人至扶風(今陝西興平)將馬鈞召至軍中。
馬鈞看了那乘發石車說:“這,這,這——咋,咋能,當,當——武器?”
眾人看馬鈞是個口吃,聽了半天,才知道說的是,像這樣的武器,如果敵人在陣前掛上濕牛皮,就能擋住發石車拋出的石頭。
有人將馬鈞所言報告曹操。
曹操親自接見馬鈞,耐心聽取了他對發石車的改進意見,即令人配合馬鈞改進製作新型發石車。
古時發石車就像一個大天平,一頭掛著一個鬥,裏麵可以裝幾斤乃至幾十斤重的大石球;另一頭掛著很多根繩,幾十乃至幾百名士兵拉著繩子,一齊用力把掛繩子的這一頭拉下來,掛石頭的那一頭飛快翹起,石頭被拋出去,借以打擊敵人。
馬鈞發現,這種發石車不但用人多,花費時間長,拋出去的石頭速度低,威力不大,敵人隻需在陣前懸掛濕牛皮,就可以輕而易舉地擋住石彈,而且隻能間斷性地單射,不能連射。
馬鈞在原來作戰用發石車基礎上,重新設計出了一種新式的攻城武器——輪轉式發石車,利用一個木輪子,把石頭掛在木輪上,裝上機械,用人拉動,帶動輪子飛快轉動,就可以把大石頭接連不斷地發射出去,使敵方來不及防禦。
經過兩天兩夜努力,一乘新式發石車製造出來,試驗表明,可以連續把幾十塊磚瓦射出幾百步遠,不但增大了射程,可以連發連射,還節省了人力。
曹操大喜,急令連天加夜製造出數百乘輪轉式發石車,對準土山雲梯分布安裝。
兩軍交鋒,待土山上敵軍放箭時,曹軍一齊拽動發石車機械,石塊飛空,射向敵陣,土山上人無躲處,弓弩手死傷無數,袁軍號稱其為“霹靂車”。
曹操見車戰奏效,十分高興。
袁紹見對陣出現一種威力凶猛的新式武器,使得軍士不敢登高放箭,又采用審配計策,令士卒用鐵鍁暗挖地道,直通曹營,號為“掘子軍”,意欲偷襲。
曹操聞報,知是袁軍明攻不成,改為暗襲;地上不利,改為地下,便又采納劉曄計策,繞營挖掘長塹,待袁軍從地下而至,塹溝伏兵出擊殺敵,粉碎袁軍地道進攻計劃。
袁紹見進攻計策屢屢受挫,欲進不能,欲撤不忍,便退三十裏紮營。
曹操自七月出兵,八月至官渡,眼看就要進入十月,卻不能克敵製勝,便按荀彧來信所言,令軍士效力死守,積極尋求捕捉戰機,以達速戰速勝之目的。
這日,忽報從捕獲一袁軍細作獲悉,袁紹派大將韓蒙運糧至軍前接濟。
曹操遂派遣徐晃帶史渙引本部軍馬先出,張遼、許褚引兵接應,於半路截擊,斷其糧草。
是夜,韓蒙押送千輛糧車正行,卻被徐晃、史渙與張遼、許褚率軍前後夾擊,大敗韓蒙,盡燒糧食車輛及其輜重。
曹操重加賞勞,分軍於寨前結營,為犄角之勢。
袁紹見韓蒙失去軍糧敗軍還營,令推出斬首,被眾人勸免。
袁紹又派車運糧,並令大將淳於瓊率兵萬人護送。
沮授雖被禁軍中,仍恐袁紹運糧有失,提建議說:“另外派遣蔣奇率領支援軍隊作為運糧軍隊外表掩護,以防止曹軍抄掠。”
袁紹又不從:“吾籌劃已定,休得多言。”卻令審配回鄴郡監督籌集糧草,休使缺乏。
審配素與許攸不合,嫉妒起才能,知與曹操有舊,至鄴城後聞知許攸在冀州曾濫受民間財物,其子侄輩多課稅,將錢財中飽私囊,已被入獄,便派人致書袁紹,書言:“許攸與曹操有舊,其子侄因貪圖財物被下獄中。若許攸被曹操財物收買,為其奸細,禍患無窮。”
且說許攸,字子遠,南陽人,年輕時與袁紹、曹操交好,中平元年(一八四年),與冀州刺史王芬、沛國周旌等連結豪傑謀廢漢靈帝,改立合肥侯為帝,並試圖勸說曹操一起參加,被曹操拒絕。
廢立圖謀失敗後,王芬害怕自殺,許攸逃亡,後隨袁紹從董卓處逃出,成為袁紹謀士,多次力勸袁紹與曹操聯盟。
這次隨軍征伐曹操,心懷疑慮。
這日漫步,忽見袁軍巡防軍士綁束一曹軍密使來見,當下搜得曹操向許都催糧密信,見曹操信中敦促荀彧:“前線糧盡,速籌措糧草,星夜解赴軍前接濟。”
許攸持信徑見袁紹:“曹操兵少,而集中官渡全力來抵抗我軍,許都防備一定空虛,如果派一支隊伍輕裝前進,連夜奔襲,許都可陷。占領許都後,就奉迎天子以討曹操,必能捉住曹操。即使未能全部擊潰,也能使其首尾不能兼顧,疲於奔命。今曹軍糧草已盡,可乘此機會,兩路出擊。定可將其擊敗。”
袁紹卻說:“曹操詭計多端,此信乃誘敵之計,不可中其圈套。吾定要先捉住曹操,後圖許都。”
許攸說:“機不可失,今若不取,反受其害。”
正說話間,審配使者自鄴郡至。
袁紹見書大怒,甩給許攸:“自己看看,爾子侄犯法已下獄中,此等濫行匹夫,還有何臉麵在我麵前獻計?吾看爾意欲串通曹操,謀害我軍。本當斬首,念爾一路跟我,權且寄頭在項。可速退出,今後不許相見。”
許攸被喝叱出帳,仰天長歎:“不聽忠言相告,不足與豎子為謀。”回至住處,想起子侄遭害入獄,還有何麵目回見冀州父老,欲拔劍自刎。
隨同親信奪劍勸說:“公何至輕生至此?袁紹不納忠言,後必為曹操所敗。常言‘良禽擇木而棲,良臣擇主而事’,公既然與曹丞相有舊,何不棄暗投明?”
親信三言兩語點醒了許攸,隨帶親信,乘夜以巡營為由,混出軍營,徑投曹寨,被曹軍士兵捉獲,自報姓名,說是故人有要事求見曹操。
曹操剛剛解衣休寢,聞聽許攸私行至寨,來不及穿鞋,跌足出迎,撫掌歡笑,攜手共入:“子遠到來,大事可成!”再請許攸入座,伏地叩拜。
許攸連忙扶起:“公貴為漢相,吾是布衣,何至謙恭如此?”
曹操說:“子遠是我故友,哪能以權位高低分上下!”
許攸說:“恕我不能擇主而事,屈身袁紹,言不聽,計不從,特棄之來投故人,萬望收錄。”
曹操說:“子遠此言,實在見外。子遠此來,定能幫我,哪有不容之理?望即教我破敵之計。”
許攸說:“吾曾獻計袁紹,在官渡拖住敵軍,再分兵以輕裝乘虛攻取許都,首尾相攻,使曹軍首尾不能相顧。”
曹操大驚:“幸虧本初未用子遠計謀,不然,吾軍必敗無疑。”
許攸問:“貴軍軍糧還可支撐多久?”
“尚可支撐一年。”曹操回答。
許攸笑說:“哪有這麽多?說真的吧!”
曹操再答:“還可以支撐半年。”
許攸拂袖而起,趨步出帳:“吾以誠相投,而丞相卻如此相欺,很是失望。”
曹操挽留:“子遠勿怪,尚容實情相告:其實軍糧隻能支撐仨月。”
許攸說:“難道不想打敗袁紹嗎?為何一直不說真話?”
曹操說:“開玩笑而已”。遂附耳低聲對許攸說,“軍中隻有本月之糧。”
許攸笑說:“世人皆言‘曹操奸詐’,今親耳所聞,果然如此。休得瞞我,軍中糧食最多隻能支撐三日。”
曹操愕然:“兵不厭詐!如此機密,子遠怎知?”
許攸以捉獲曹軍密使相告,並將曹操寫給荀彧密書遞給曹操:“軍機泄露,兵之大忌。”
曹操見了親筆密書,懊悔不已:“子遠既念故交而來,必有妙計教我。”
許攸這才獻計說:“烏巢乃袁軍存糧之所,今袁軍有糧存於烏巢,雖由大將淳於瓊率軍防守,但此人性剛好酒,隻要派輕兵急襲烏巢,奪其糧草,充作己用,不過三天,袁軍不戰自敗!”
曹操聞計大喜:“子遠此計極妙,隻是奪取糧草再行搬運,枉費周折,不如一火焚之。”
許攸不解:“曹軍亟待糧草,為何卻要燒掉?”
曹操正要回答,忽報中牟縣令任峋連夜到來,說有急事相報。
曹操急令喚入。任峋參見畢,見有人在座,一旁肅立。
曹操說:“此非外人,乃我故交,但說無妨。”
任峋這才說:“中牟境內自八月以來,每月一次,已經連續三次募集軍需,這次募集不多,恐隻夠十日之需,想再籌集一些送來。堂兄任俊派人催我,教連夜送至軍前,並報知丞相,使丞相心中有數:堂兄押送大批軍糧已至襄邑,後日即可到中牟。”
曹操褒獎一番,吩咐將軍需交付軍曹,連夜分發。
任峋出帳後,曹操對許攸說:“子遠偷襲烏巢之計也夠狠毒。”
許攸笑說:“剛說曹公‘奸詐’,即以‘狠毒’相報。其實,敵我兩軍交戰,怎能與你我交友相比。交戰看的是戰果,講的是智勇;交友看的是情誼,講的是誠信。不擇手段取得戰爭勝利,謂之‘多智’;溫良恭儉讓慘遭失敗,謂之‘寡謀’。今見曹公如此調度用兵,方知人所不及。如今天下,誰人可與曹公爭鋒。”
曹操笑說:“子遠此番戰論甚妙。春秋宋楚泓水之戰,宋襄公‘不鼓不成列’愚蠢的仁義道德,導致慘敗,成為天下笑柄。正如《淮南子》所說:‘古之伐國,不殺黃口,不獲二毛,於古為義,於今為笑,古之所以為榮者,今之所以為辱也’。古之‘成列而鼓’的‘禮義之兵’當退,今之‘詭詐奇謀’的‘威武之師’當興。”
許攸對曹操的軍事才能佩服得五體投地,認為世人視曹操為奸雄皆俗人之見,實乃當世難有的政治家、軍事家。
次日,曹操親自挑選帶領五千精銳騎兵假扮袁軍,人銜枚,馬縛口,軍士各帶柴草一束,乘夜走小路偷襲烏巢。
路上遇人問話,曹操使人回答:“袁紹怕曹軍奇襲,派我等助守。”
袁軍不疑有詐,放其通行。
到達烏巢後,曹軍放火,營中大亂,大破袁軍,糧草盡燒,斬袁軍將領眭元進、韓莒子、呂威璜、趙睿等首級,割下淳於瓊的鼻子,殺士卒千餘人,將所有鼻割下,連同牛、馬舌頭一同送往袁軍。
袁軍將士大驚。淳於瓊為曹將樂進所虜獲,被帶到曹操麵前。
曹操問淳於瓊:“汝今成這樣,是何緣故?”
淳於瓊答:“勝負由天控製,問我何幹?”
曹操想留下淳於瓊性命,許攸勸諫:“以後他照鏡子看到自己鼻子被割,不會忘記今日恥辱和仇恨。”
曹操聽罷,即將淳於瓊斬首。
烏巢失守後,正在攻打曹軍營寨的張郃、高覽投降,袁軍全盤崩潰,袁紹僅帶著八百騎兵逃回河北。
沮授因被禁軍中,未及走脫被俘。
曹操惜憐其才,勸其投降:“吾若早得足下,天下不足慮也。”
沮授寧死不降。
曹操仍不忍心,留於軍中,厚禮相待。
沮授尋機盜馬,欲逃歸袁紹,曹操怒而殺之,臨死麵不變色。
曹操感其忠烈,親題“忠烈沮君之墓”,建墳立碑厚禮將其安葬於黃河渡口。
曹操大獲全勝,將所得金寶緞匹賞給軍士。
打掃戰場時撿到密信一束,皆許都及軍中暗通袁紹密信,有人建議,查對姓名,盡皆斬殺。
曹操說:“袁紹強大時,吾尚且不能自保,何況他人。情形尚不明了,意欲自保,情有可原。”即命將書信焚燒,不予追究,盡皆感歎。
曹操與袁紹官渡之戰,是東漢末年最著名的戰役之一,是我國古代以少勝多、以弱勝強著名的典型戰例。經過一年多的對峙,以曹操全麵勝利而告結束,曹操以非凡的才智和勇氣,寫下了軍事生涯最輝煌的一頁,為統一北方奠定了基礎。有《史歌》為證:
袁紹率領十萬軍,意欲一舉把曹殲。
曹操移兵至官渡,兵力僅有三四萬。
袁紹依仗兵力強,不把曹操放在眼。
謀士許攸獻計策,袁紹傲慢不為然。
許攸料定紹必敗,投奔曹操功勞建。
曹操跑出忙迎接,隻顧高興鞋忘穿。
許攸建議襲烏巢,袁紹軍糧全燒完。
二零零年官渡戰,袁紹大敗忙逃竄。
隻帶八百多騎兵,一蹶不振河北還。
以少勝多名戰例,統一北方基礎奠。
曹操回顧官渡之戰經過,深感取得如此巨大勝利,除了文士獻策、武將用命以及自己能夠任賢用能、決策果斷、指揮得當、調度有方外,後方供應、百姓支持、技人參與也發揮了極大作用,不禁感歎人民群眾在戰爭中的巨大力量。
曹操除了嘉賞荀彧、荀攸、許攸等起到關鍵作用的謀士以及衝鋒陷陣武將外,還上表封任俊為都亭侯,封邑三百戶,任長水校尉,並將從妹嫁給給任俊;獎賞任峋並通過任峋對中牟百姓進行撫恤;封改進發石車的馬鈞為博士,進行特別嘉獎。正是:一計可以少勝多,群力能以弱製強。欲知後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袁紹聞聽大怒,遂調集冀、青、幽、並四州兵馬再次進攻許都。
田豐在獄中聞知袁紹發兵,上書勸諫:“妄興大兵,恐有不利。”
袁紹大怒,欲斬田豐,眾人極力勸免。袁紹忿恨不已:“待破了曹操,明正其罪。”遂催軍進發,真乃是旌旗遍野,刀劍如林。
建安五年(二零零年)七月,袁紹率十萬兵馬進軍至陽武(今河南中牟北)紮營結寨。
沮授屢次建議不被采納,又被分權,本欲稱病不再諫言,但唯恐袁紹有失,忍不住又諫言說:“河北兵雖然人多勢眾,但勇猛不如河南兵;河南糧草、軍資、財力卻不如河北。速戰速決利於河南,持久緩戰利於河北。若曠以時日,緩戰相持,采取持久緩進戰術,消耗敵軍實力,河南兵將不戰自敗。”
袁紹怒叱:“田豐慢我軍心,凱旋回日必斬,爾還敢如此慢我軍心,亦當同罪。”
袁紹不但不聽沮授勸阻,還令人將沮授鎖禁軍中,聲稱等破曹操後,與田豐一同斬首,然後推軍逼近官渡,在東西南北四周安營,連綿九十餘裏,令軍士在曹操營寨邊,構築樓櫓,堆土如山,上立高櫓,分撥弓弩手在上邊防守。
且說曹操聞夏侯惇發書告急,留荀彧守許都,親自率軍於八月至官渡,與袁紹對壘。
荀攸說:“河北雖然兵多將廣,不足為慮。我軍雖然在官渡軍力不足四萬,但都是精銳之士,足可以一當十。所慮者,糧草供應不濟,若遷延日月,持久曠日,無利於戰事,利在速戰速決。”
曹操依言,於九月向袁軍發起大舉進擊。
袁軍一聲號炮,土山高櫓上弓弩手萬箭齊發。
曹軍抵擋不住,隻得退回官渡堅守。
曹操見攻戰不利,前方兵少糧缺,士卒疲乏,軍心慌亂,便產生了退守許都之念,遂遣人持書至許都,征求荀彧意見。
荀彧回信說:“袁紹將主力集結官渡,想與公決一勝負。公以至弱當至強,若不能製,必為所乘,這是決定天下大勢的關鍵所在。當年楚、漢在滎陽、成皋之間,劉邦、項羽沒有人肯先退一步,以為先退則勢屈。現在公以一當十,扼守要衝而使袁紹不能前進,已經半年了。情勢已然明朗,絕無回旋餘地,不久就會發生重大轉變。這正是出奇製勝大好時機,千萬不可坐失。”
曹操看了荀彧回信,堅定了信心,決心繼續堅守待機,聚眾商議對策。
眾謀士武將紛紛建言獻策,曹操歸納整理,擇善而從。
首先,采納典農中郎將任俊建議,采取十路縱隊為一部,縮短運輸隊的前後距離,並用複陣(兩列陣)加強護衛,防止袁軍襲擊,確保軍需供應。
囑托中牟縣令任峋,發動官渡周邊百姓趕製軍鞋、棉衣,以供士卒之需。
任峋立即召集各鄉亭長,部署籌集糧草及其它軍用物資,組織百姓支援前線。
其次,采納劉曄“製作發石車破敵土山高櫓陣”建議,曹操令按劉曄提供的古代發石車樣式,連夜製作一乘發石車試射,發現射程短,威力不大。
劉曄又進言說:“扶風人馬鈞,字德衡,雖然出身貧寒,但在機械製造方麵很有名氣,可派人找來進行改進。”
曹操說:“用人豈論貴賤貧富?”遂遣人至扶風(今陝西興平)將馬鈞召至軍中。
馬鈞看了那乘發石車說:“這,這,這——咋,咋能,當,當——武器?”
眾人看馬鈞是個口吃,聽了半天,才知道說的是,像這樣的武器,如果敵人在陣前掛上濕牛皮,就能擋住發石車拋出的石頭。
有人將馬鈞所言報告曹操。
曹操親自接見馬鈞,耐心聽取了他對發石車的改進意見,即令人配合馬鈞改進製作新型發石車。
古時發石車就像一個大天平,一頭掛著一個鬥,裏麵可以裝幾斤乃至幾十斤重的大石球;另一頭掛著很多根繩,幾十乃至幾百名士兵拉著繩子,一齊用力把掛繩子的這一頭拉下來,掛石頭的那一頭飛快翹起,石頭被拋出去,借以打擊敵人。
馬鈞發現,這種發石車不但用人多,花費時間長,拋出去的石頭速度低,威力不大,敵人隻需在陣前懸掛濕牛皮,就可以輕而易舉地擋住石彈,而且隻能間斷性地單射,不能連射。
馬鈞在原來作戰用發石車基礎上,重新設計出了一種新式的攻城武器——輪轉式發石車,利用一個木輪子,把石頭掛在木輪上,裝上機械,用人拉動,帶動輪子飛快轉動,就可以把大石頭接連不斷地發射出去,使敵方來不及防禦。
經過兩天兩夜努力,一乘新式發石車製造出來,試驗表明,可以連續把幾十塊磚瓦射出幾百步遠,不但增大了射程,可以連發連射,還節省了人力。
曹操大喜,急令連天加夜製造出數百乘輪轉式發石車,對準土山雲梯分布安裝。
兩軍交鋒,待土山上敵軍放箭時,曹軍一齊拽動發石車機械,石塊飛空,射向敵陣,土山上人無躲處,弓弩手死傷無數,袁軍號稱其為“霹靂車”。
曹操見車戰奏效,十分高興。
袁紹見對陣出現一種威力凶猛的新式武器,使得軍士不敢登高放箭,又采用審配計策,令士卒用鐵鍁暗挖地道,直通曹營,號為“掘子軍”,意欲偷襲。
曹操聞報,知是袁軍明攻不成,改為暗襲;地上不利,改為地下,便又采納劉曄計策,繞營挖掘長塹,待袁軍從地下而至,塹溝伏兵出擊殺敵,粉碎袁軍地道進攻計劃。
袁紹見進攻計策屢屢受挫,欲進不能,欲撤不忍,便退三十裏紮營。
曹操自七月出兵,八月至官渡,眼看就要進入十月,卻不能克敵製勝,便按荀彧來信所言,令軍士效力死守,積極尋求捕捉戰機,以達速戰速勝之目的。
這日,忽報從捕獲一袁軍細作獲悉,袁紹派大將韓蒙運糧至軍前接濟。
曹操遂派遣徐晃帶史渙引本部軍馬先出,張遼、許褚引兵接應,於半路截擊,斷其糧草。
是夜,韓蒙押送千輛糧車正行,卻被徐晃、史渙與張遼、許褚率軍前後夾擊,大敗韓蒙,盡燒糧食車輛及其輜重。
曹操重加賞勞,分軍於寨前結營,為犄角之勢。
袁紹見韓蒙失去軍糧敗軍還營,令推出斬首,被眾人勸免。
袁紹又派車運糧,並令大將淳於瓊率兵萬人護送。
沮授雖被禁軍中,仍恐袁紹運糧有失,提建議說:“另外派遣蔣奇率領支援軍隊作為運糧軍隊外表掩護,以防止曹軍抄掠。”
袁紹又不從:“吾籌劃已定,休得多言。”卻令審配回鄴郡監督籌集糧草,休使缺乏。
審配素與許攸不合,嫉妒起才能,知與曹操有舊,至鄴城後聞知許攸在冀州曾濫受民間財物,其子侄輩多課稅,將錢財中飽私囊,已被入獄,便派人致書袁紹,書言:“許攸與曹操有舊,其子侄因貪圖財物被下獄中。若許攸被曹操財物收買,為其奸細,禍患無窮。”
且說許攸,字子遠,南陽人,年輕時與袁紹、曹操交好,中平元年(一八四年),與冀州刺史王芬、沛國周旌等連結豪傑謀廢漢靈帝,改立合肥侯為帝,並試圖勸說曹操一起參加,被曹操拒絕。
廢立圖謀失敗後,王芬害怕自殺,許攸逃亡,後隨袁紹從董卓處逃出,成為袁紹謀士,多次力勸袁紹與曹操聯盟。
這次隨軍征伐曹操,心懷疑慮。
這日漫步,忽見袁軍巡防軍士綁束一曹軍密使來見,當下搜得曹操向許都催糧密信,見曹操信中敦促荀彧:“前線糧盡,速籌措糧草,星夜解赴軍前接濟。”
許攸持信徑見袁紹:“曹操兵少,而集中官渡全力來抵抗我軍,許都防備一定空虛,如果派一支隊伍輕裝前進,連夜奔襲,許都可陷。占領許都後,就奉迎天子以討曹操,必能捉住曹操。即使未能全部擊潰,也能使其首尾不能兼顧,疲於奔命。今曹軍糧草已盡,可乘此機會,兩路出擊。定可將其擊敗。”
袁紹卻說:“曹操詭計多端,此信乃誘敵之計,不可中其圈套。吾定要先捉住曹操,後圖許都。”
許攸說:“機不可失,今若不取,反受其害。”
正說話間,審配使者自鄴郡至。
袁紹見書大怒,甩給許攸:“自己看看,爾子侄犯法已下獄中,此等濫行匹夫,還有何臉麵在我麵前獻計?吾看爾意欲串通曹操,謀害我軍。本當斬首,念爾一路跟我,權且寄頭在項。可速退出,今後不許相見。”
許攸被喝叱出帳,仰天長歎:“不聽忠言相告,不足與豎子為謀。”回至住處,想起子侄遭害入獄,還有何麵目回見冀州父老,欲拔劍自刎。
隨同親信奪劍勸說:“公何至輕生至此?袁紹不納忠言,後必為曹操所敗。常言‘良禽擇木而棲,良臣擇主而事’,公既然與曹丞相有舊,何不棄暗投明?”
親信三言兩語點醒了許攸,隨帶親信,乘夜以巡營為由,混出軍營,徑投曹寨,被曹軍士兵捉獲,自報姓名,說是故人有要事求見曹操。
曹操剛剛解衣休寢,聞聽許攸私行至寨,來不及穿鞋,跌足出迎,撫掌歡笑,攜手共入:“子遠到來,大事可成!”再請許攸入座,伏地叩拜。
許攸連忙扶起:“公貴為漢相,吾是布衣,何至謙恭如此?”
曹操說:“子遠是我故友,哪能以權位高低分上下!”
許攸說:“恕我不能擇主而事,屈身袁紹,言不聽,計不從,特棄之來投故人,萬望收錄。”
曹操說:“子遠此言,實在見外。子遠此來,定能幫我,哪有不容之理?望即教我破敵之計。”
許攸說:“吾曾獻計袁紹,在官渡拖住敵軍,再分兵以輕裝乘虛攻取許都,首尾相攻,使曹軍首尾不能相顧。”
曹操大驚:“幸虧本初未用子遠計謀,不然,吾軍必敗無疑。”
許攸問:“貴軍軍糧還可支撐多久?”
“尚可支撐一年。”曹操回答。
許攸笑說:“哪有這麽多?說真的吧!”
曹操再答:“還可以支撐半年。”
許攸拂袖而起,趨步出帳:“吾以誠相投,而丞相卻如此相欺,很是失望。”
曹操挽留:“子遠勿怪,尚容實情相告:其實軍糧隻能支撐仨月。”
許攸說:“難道不想打敗袁紹嗎?為何一直不說真話?”
曹操說:“開玩笑而已”。遂附耳低聲對許攸說,“軍中隻有本月之糧。”
許攸笑說:“世人皆言‘曹操奸詐’,今親耳所聞,果然如此。休得瞞我,軍中糧食最多隻能支撐三日。”
曹操愕然:“兵不厭詐!如此機密,子遠怎知?”
許攸以捉獲曹軍密使相告,並將曹操寫給荀彧密書遞給曹操:“軍機泄露,兵之大忌。”
曹操見了親筆密書,懊悔不已:“子遠既念故交而來,必有妙計教我。”
許攸這才獻計說:“烏巢乃袁軍存糧之所,今袁軍有糧存於烏巢,雖由大將淳於瓊率軍防守,但此人性剛好酒,隻要派輕兵急襲烏巢,奪其糧草,充作己用,不過三天,袁軍不戰自敗!”
曹操聞計大喜:“子遠此計極妙,隻是奪取糧草再行搬運,枉費周折,不如一火焚之。”
許攸不解:“曹軍亟待糧草,為何卻要燒掉?”
曹操正要回答,忽報中牟縣令任峋連夜到來,說有急事相報。
曹操急令喚入。任峋參見畢,見有人在座,一旁肅立。
曹操說:“此非外人,乃我故交,但說無妨。”
任峋這才說:“中牟境內自八月以來,每月一次,已經連續三次募集軍需,這次募集不多,恐隻夠十日之需,想再籌集一些送來。堂兄任俊派人催我,教連夜送至軍前,並報知丞相,使丞相心中有數:堂兄押送大批軍糧已至襄邑,後日即可到中牟。”
曹操褒獎一番,吩咐將軍需交付軍曹,連夜分發。
任峋出帳後,曹操對許攸說:“子遠偷襲烏巢之計也夠狠毒。”
許攸笑說:“剛說曹公‘奸詐’,即以‘狠毒’相報。其實,敵我兩軍交戰,怎能與你我交友相比。交戰看的是戰果,講的是智勇;交友看的是情誼,講的是誠信。不擇手段取得戰爭勝利,謂之‘多智’;溫良恭儉讓慘遭失敗,謂之‘寡謀’。今見曹公如此調度用兵,方知人所不及。如今天下,誰人可與曹公爭鋒。”
曹操笑說:“子遠此番戰論甚妙。春秋宋楚泓水之戰,宋襄公‘不鼓不成列’愚蠢的仁義道德,導致慘敗,成為天下笑柄。正如《淮南子》所說:‘古之伐國,不殺黃口,不獲二毛,於古為義,於今為笑,古之所以為榮者,今之所以為辱也’。古之‘成列而鼓’的‘禮義之兵’當退,今之‘詭詐奇謀’的‘威武之師’當興。”
許攸對曹操的軍事才能佩服得五體投地,認為世人視曹操為奸雄皆俗人之見,實乃當世難有的政治家、軍事家。
次日,曹操親自挑選帶領五千精銳騎兵假扮袁軍,人銜枚,馬縛口,軍士各帶柴草一束,乘夜走小路偷襲烏巢。
路上遇人問話,曹操使人回答:“袁紹怕曹軍奇襲,派我等助守。”
袁軍不疑有詐,放其通行。
到達烏巢後,曹軍放火,營中大亂,大破袁軍,糧草盡燒,斬袁軍將領眭元進、韓莒子、呂威璜、趙睿等首級,割下淳於瓊的鼻子,殺士卒千餘人,將所有鼻割下,連同牛、馬舌頭一同送往袁軍。
袁軍將士大驚。淳於瓊為曹將樂進所虜獲,被帶到曹操麵前。
曹操問淳於瓊:“汝今成這樣,是何緣故?”
淳於瓊答:“勝負由天控製,問我何幹?”
曹操想留下淳於瓊性命,許攸勸諫:“以後他照鏡子看到自己鼻子被割,不會忘記今日恥辱和仇恨。”
曹操聽罷,即將淳於瓊斬首。
烏巢失守後,正在攻打曹軍營寨的張郃、高覽投降,袁軍全盤崩潰,袁紹僅帶著八百騎兵逃回河北。
沮授因被禁軍中,未及走脫被俘。
曹操惜憐其才,勸其投降:“吾若早得足下,天下不足慮也。”
沮授寧死不降。
曹操仍不忍心,留於軍中,厚禮相待。
沮授尋機盜馬,欲逃歸袁紹,曹操怒而殺之,臨死麵不變色。
曹操感其忠烈,親題“忠烈沮君之墓”,建墳立碑厚禮將其安葬於黃河渡口。
曹操大獲全勝,將所得金寶緞匹賞給軍士。
打掃戰場時撿到密信一束,皆許都及軍中暗通袁紹密信,有人建議,查對姓名,盡皆斬殺。
曹操說:“袁紹強大時,吾尚且不能自保,何況他人。情形尚不明了,意欲自保,情有可原。”即命將書信焚燒,不予追究,盡皆感歎。
曹操與袁紹官渡之戰,是東漢末年最著名的戰役之一,是我國古代以少勝多、以弱勝強著名的典型戰例。經過一年多的對峙,以曹操全麵勝利而告結束,曹操以非凡的才智和勇氣,寫下了軍事生涯最輝煌的一頁,為統一北方奠定了基礎。有《史歌》為證:
袁紹率領十萬軍,意欲一舉把曹殲。
曹操移兵至官渡,兵力僅有三四萬。
袁紹依仗兵力強,不把曹操放在眼。
謀士許攸獻計策,袁紹傲慢不為然。
許攸料定紹必敗,投奔曹操功勞建。
曹操跑出忙迎接,隻顧高興鞋忘穿。
許攸建議襲烏巢,袁紹軍糧全燒完。
二零零年官渡戰,袁紹大敗忙逃竄。
隻帶八百多騎兵,一蹶不振河北還。
以少勝多名戰例,統一北方基礎奠。
曹操回顧官渡之戰經過,深感取得如此巨大勝利,除了文士獻策、武將用命以及自己能夠任賢用能、決策果斷、指揮得當、調度有方外,後方供應、百姓支持、技人參與也發揮了極大作用,不禁感歎人民群眾在戰爭中的巨大力量。
曹操除了嘉賞荀彧、荀攸、許攸等起到關鍵作用的謀士以及衝鋒陷陣武將外,還上表封任俊為都亭侯,封邑三百戶,任長水校尉,並將從妹嫁給給任俊;獎賞任峋並通過任峋對中牟百姓進行撫恤;封改進發石車的馬鈞為博士,進行特別嘉獎。正是:一計可以少勝多,群力能以弱製強。欲知後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