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說曹操見道路難行,險要地段均有強敵扼守,便向田疇問計。


    田疇說:“這條道路在夏季常常積水,淺處不能通行車馬,深處又載不動船隻。形成這種狀況由來已久。原先的北平郡治在平崗縣,從盧龍塞直通柳城。自漢光武帝建武年間以來,破敗斷絕近二百年了。”


    曹操聞言,不禁犯起愁來,前行道路不通,後退則前功盡棄,頓有欲進不能,欲罷不忍之感。


    “但還有一條隱蔽的小路可以找到。”田疇見曹操憂心忡忡,又說,“現在賊方將領大隊軍馬正在通向無終的路上,不能前進,正在後退,鬆懈沒有準備。如果我們率軍悄悄返回,從盧龍口越過白檀險要,從空曠地段走出,路又近又好走,乘其不備去攻打,蹋頓可一戰而擒。”


    曹操聞聽有一隱蔽小道,大喜過望,即封田疇為靖北將軍,作為向導,為前驅;張遼為先鋒,緊隨其後;親自引軍押後,率軍返回,並在水邊路旁豎起木牌,上書“現在正是暑熱夏季,道路不通,姑且等到秋冬兩季再進軍。”表麵是通令全軍的路標,其實是在麻痹敵人。


    敵軍騎兵偵探看到木牌,報知統領,烏桓人信以為真,真的以為曹軍畏難撤退,不做準備。


    曹操命令田疇帶領他的部下作向導,鑿山填穀,攀越徐無山,行進五百餘裏,經過白檀、平岡,在平岡轉而東向,穿越鮮卑的牧地,又穿過鮮卑部落的王庭,向東直指柳城。


    距離柳城二百餘裏時,烏桓人才知道。


    袁尚、袁熙與蹋頓以及遼西單於樓班、右北平單於能臣抵之等率領數萬名騎兵迎擊曹軍。


    八月,曹操登上白狼山,突然與烏桓軍相遇。


    兩軍在白狼山遭遇。這是場遭遇戰,其實也是場決戰。


    如果曹操戰敗,那麽全部曹軍勢必全軍覆沒於遼西,因為他們沒有退路。如果烏桓戰敗,那麽他們的柳城勢必失守。


    當時烏桓的優勢是以逸待勞,兵馬“盛眾”,但他們麵對曹軍的到來卻措手不及,而且和其他遊牧民族一樣,單兵能力強,但整體作戰弱。


    曹操的優勢是出其不意,手下都是勇冠三軍的猛將和精銳騎兵(包括一些“虎豹騎”),不過因經過十幾天的山路和急行軍,體力已經大打折扣,更何況曹軍的重裝主力步兵還在後麵,難以及時趕到。


    麵對多於自己的烏桓軍,很多曹軍將士感到恐懼和發怵,希望等待後續部隊。


    正當曹軍“左右皆懼”,眾人請求緩戰時,張遼力勸曹操要趁著敵陣不整而急速出戰:“若依眾緩戰,敵陣不整的戰機會稍縱即逝,當速戰。”


    曹操在白狼山上觀察敵陣,看到烏桓軍軍陣不整,又聽張遼的勸戰口氣奮發,壯之,便采納了張遼的建議,下定決心,選擇急戰,並將自己所持麾旗授予張遼。


    “持麾者,妄指則亂矣”,說明,“持麾”的作用在於“指”,張遼負責臨陣指揮。根據《魏武軍令》的“麾前則前,麾後則後,麾左則左,麾右則右。不聞令而擅前後左右者斬。”因此,曹軍各部的進攻方向、進攻時機皆由張遼決定。


    張遼臨時獲得了曹操用來指揮部眾的麾旗,離開了陡峭的山坡,來到了山穀之中,指揮先鋒部隊衝向敵陣,與烏桓騎兵在白狼山下展開了一場血戰。


    徐晃、張郃、鮮於輔、閻柔、曹純奮勇爭先。


    烏桓原本“眾甚盛”,但看到曹軍如此勇猛,其戰陣開始崩潰。


    混戰中,蹋頓當陣為張遼斬殺。


    烏桓群龍無首,最後終於被殺得七零八落,“死者被野”,三郡烏桓的主力騎兵在這場決戰中開始全麵崩潰。


    此戰中,曹操大獲全勝,斬烏桓單於蹋頓及名王以下十餘人,俘虜二十餘萬人。曹操征戰烏桓之白狼山戰役,成為中國戰爭史上“兵貴神速、奇兵製勝”的經典戰例。


    烏桓軍大敗,蹋頓被斬,袁熙、袁尚失去依賴,自引數千騎投遼東去了。


    曹操入柳城,封田疇為柳亭侯,以守柳城。


    田疇哭辭:“我本是負義逃劫之人,蒙厚恩得以活命,已感幸甚。怎能以區區小功貪邀厚賞?死也不敢接受侯爵。”


    曹操感其義,拜田疇為議郎,又安撫單於人等後即日回兵。


    時值晚秋,天氣寒涼,又遇上大旱,二百裏沒有水,挖地三十餘丈才見到水。


    軍隊缺乏糧食,隻好殺死幾千匹戰馬作為軍糧,一路艱辛至碣石山。


    曹操不但是一位傑出的政治家、思想家、軍事家,也是一位登高必賦的傑出詩人。


    曹操登上碣石山,雖然一路艱辛,但卻征服了黃河以北廣大地區,鞏固了後方,為揮戈南下,進而實現統一天下的願望奠定了基礎,喜不自勝,心潮雲湧,胸襟開闊,寫下了著名詩篇《觀滄海》: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水何澹澹,山島竦峙。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秋風蕭瑟,洪波湧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裏。幸甚至哉,歌以詠誌。


    大意是:東行登上碣石山,觀賞那蒼茫大海。海水多麽寬闊浩蕩,山島高高地挺立在海邊。樹木和百草叢生,十分繁茂。秋風吹動樹木發出悲涼的聲音,海中湧著巨大的海浪。太陽和月亮的運行,好像是從這浩瀚的海洋中發出的。銀河星光燦爛,好像是從這浩瀚的海洋中產生出來的。我很高興,就用這首詩歌來表達自己內心誌向。


    曹操回軍至易州時,郭嘉已死數日。


    在曹操諸多謀士中,唯獨郭嘉最了解曹操,並且兩人關係親密,行則同車,坐則同席。


    在嚴格治軍的曹營帳裏,郭嘉有很多不拘常理的行為,但在偏愛他的曹操眼裏,“此乃非常之人,不宜以常理拘之”。


    在長年征戰生涯中,曹操總是把郭嘉帶在自己身邊,以便隨時切磋,見機行事。


    每逢軍國大事,郭嘉的計策從無失算。


    曹操更是對年輕的郭嘉寄予了無限的希望,常對人言“助我成就大業的,必此人也!”打算在平定天下後,把身後的治國大事托付給郭嘉。


    今見郭嘉年僅三十八歲而卒,曹操親至靈柩前拜祭,心腸欲裂,不禁痛哭:“奉孝年不滿四十,相與周旋十一年,阻險艱難,皆共罹之。又以其通達,見世事無所疑滯,欲以後事屬之。何意卒爾失之,悲痛傷心!今表增其子滿千戶,然何益亡者!追念之感深。且奉孝乃知孤者也。天下人相知者少,又以此痛惜,奈何!奈何!追惜奉孝,不能去心。其人見時事兵事,過絕於人,怎能使人忘記?哀哉奉孝!痛哉奉孝!惜哉奉孝!”


    祭畢,郭嘉左右將郭嘉臨終密書呈獻給曹操:“此書是郭公臨終所書,囑托我等親交丞相。並言‘丞相若以書中所言而行,遼東大事可定’。”


    曹操拆書看畢,點頭嗟歎。


    眾人都不知道書中所言。


    次日,夏侯惇引眾將拜見曹操,請求進軍遼東:“遼東太守公孫康,久不賓服。今袁熙、袁尚又往投靠,必為後患,請求乘其未動,速往征討,遼東可得。”


    曹操笑說:“不煩諸位虎威,數日之後,公孫康自送袁氏兄弟首級來投。”


    諸將不知就裏,皆不肯信。


    且說公孫康,遼東襄平(今遼寧遼陽)人,其父公孫度,字子濟,少時隨父公孫延因逃避郡吏追捕而遷居玄菟郡(今遼寧撫順一帶),公孫度後來做了玄菟郡吏。


    當時玄菟太守公孫琙的兒子公孫豹年方十八歲就夭折了,公孫度幼時也叫公孫豹,又與公孫琙的兒子年齡相仿,公孫琙一見到他,就很喜愛,送他去學習,並為他娶了妻。


    稍後朝廷下詔推舉有道之士,公孫度與東郡謝弼、東海陳敦一起被舉薦擔任尚書郎,後來又升任為冀州刺史,但因謠言,旋即被罷免。


    初平元年(一九零年),因同鄉徐榮是董卓手下的中郎將,被推薦做了遼東太守。


    因公孫度是從玄菟郡的小官吏發跡,遼東郡人都很瞧不起他。


    在這之前,遼東屬國的公孫昭為鎮守襄平的縣令,他讓公孫度的兒子公孫康


    擔任伍長。


    公孫度一上任,就將公孫昭抓了起來,鞭打致死。


    郡中豪門望族如田韶等家,隻因在平時來往上對公孫度不恭,被找借口殺害,


    如此被他誅滅的豪族達一百多家,郡中人個個驚恐萬狀。


    公孫度對內施威,對外則雄張海東、威服外夷。


    夫餘國王尉仇台更是主動成為遼東的附屬,而公孫度也因為夫餘在當時強盛


    的高句麗和鮮卑之間,將自己的宗族之女嫁給了尉仇台。


    公孫度擔任玄菟郡佐吏時熟知高句麗虛實,知道高句麗人性凶急,有氣力,


    習戰鬥,好寇鈔,任遼東郡太守後即東伐高句麗,迫使高句麗聽從調遣。


    高句麗王畏懼公孫度威名,在公孫度討伐富山賊時亦派遣軍隊相助。


    公孫度東征高句驪,西征烏丸,威震海外。


    當時中原大亂,避亂者多歸,北海管寧、邴原、王烈等知名人士多往依附,


    在他治下的遼東,“強不淩弱,眾不暴寡,商賈之人市不二價。”


    公孫度得知中原一帶正處於動蕩之中,便與親信柳毅、陽儀商議:“漢皇室


    將要覆滅,到了與各位商量圖謀王位的時候了。”


    當時襄平縣延裏祀社神的地方出一怪石,長一丈多,下麵有三塊小石頭為其


    足,甚為奇特。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實話三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高木峰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高木峰並收藏實話三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