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說劉備隨牧童,一路暢談,登山坡,下山崗,行走二裏多地,見一密林,密林中閃現出一座莊園。
來至莊園,劉備見牧童翻身從牛背跳下,也下馬隨行。
劉備隨牧童至中門,忽聞琴聲優美,正想側耳細聽,忽然琴聲停止,一人含笑出迎:“琴韻清幽,音中忽起高亢音調,必有英雄偷聽。”
“這位就是師父水鏡先生司馬徽。”牧童介紹說,“這位乃劉備劉玄德。”說罷牽牛自去。
劉備一看此人,鬆形鶴骨,器宇不凡,慌忙近前施禮。
司馬徽見劉備衣襟尚濕:“好!好!公今幸免大難。禍福相依,大難不死,當有後福。好!好!”
說罷,請劉備入草堂分賓主坐定後問:“明公何來?”
劉備說:“偶爾經過此地,遇牧童指引,得拜尊顏,不勝萬幸。”
司馬徽笑說:“玄德公不必隱諱,看其神色,必是逃難至此。”
劉備驚訝不已,遂將前事告之。
司馬徽聽後問:“吾久聞明公大名,何故落魄得至今尚無一隅之地?”
劉備說:“命途多蹇,才致於此。”
司馬徽說:“不然。大概是因為明公左右不得其人。”
劉備說:“吾雖不才,但文有孫乾、糜竺、簡雍之輩,武有關羽、張飛、趙雲之流,都是盡心盡力,竭忠輔助,何謂不得其人。”
司馬徽說:“關、張、趙雲,都是萬人敵之勇將,隻可惜沒有善於用他們的人;像孫乾、糜竺、簡雍這些白麵書生,並非經綸濟世之才,諸將也未必肯聽調用。”
劉備說:“吾曾躬身求賢,卻不得遇,似覺無人。”
司馬徽說:“聖人有雲,‘十室之邑必有忠信’,何謂無人。”
劉備頓有所悟:“先生窗外盛栽鬆竹,室內橫琴石床,架上滿堆書卷,清氣飄然,人稱‘水鏡’,當為水清鏡明良才。”
司馬徽笑說:“吾與長我十歲的龐德公談論,吾稱他為‘龐公’,他便稱我‘水鏡’,乃密友戲言。”
“龐公何人?定也是個不平常的人。”劉備問。
司馬徽說:“與我一樣,也是一個山野閑散之人。”
接著就向劉備介紹了龐德公及其交往情況。
龐德公,字山民,荊州襄陽人,居住在峴山南沔水中的魚梁洲上,從來沒有進入過城府。
平日在田裏耕作,夫妻相敬如賓。
休息時,正襟危坐,以彈琴、讀書作為自己的樂趣,神情嚴肅。
龐德公與隱居襄陽一帶的名士極為友善,親密無間,過往頗多,曾與司馬徽、龐統等人屋宇隔水相望,常常歡聚,蕩舟或涉水相訪,無牽無掛、自得安閑。
有一天,司馬徽去龐德公家,恰巧德公渡沔水去祭祀先人墳墓,他竟直入屋內,呼喚龐德公妻子兒女快點做黍飯招待自己,並說:“徐庶曾說有客人要來與我和龐德公談論。”
龐德公妻子兒女皆羅列食物,迎司馬徽於堂中,奔跑著供設飲食。
不久,龐德公回家,和司馬徽見麵,
朋友之間竟像家人一樣親密無間,沒有
主客之分。
司馬德操小龐德公十歲,把龐德公當兄長,稱龐德公為“龐公”,龐德公稱司馬徽為“水鏡”,還根據密友特點,為其起號,如“臥龍”、“鳳雛”等。
荊州刺史劉表數次請龐德公進府,龐德公都不屈身就職。
於是,劉表親自去聘請龐德公說:“先生如此清高,盡管保全自己,為什麽不保全天下呢?”
龐德公笑著回答:“鴻鵠在高林上築巢,晚上有棲息之地;龜黿在深淵下作穴,晚上有歸宿之所,人的取舍與行為舉止也是築巢建穴。萬物都是隻為各自得到棲宿的地方,力求自保自安,所以天下並不是我所要保全的。”
龐德公以耕作為業,妻子兒女皆隨耕耘。
劉表指著他的家人問龐德公:“先生住在田畝之中,不肯出來做官,有什麽能夠遺留給子孫呢?”
龐德公回答:“世上的人追慕名利,隻會留給子孫危險;而我留給子孫的是安居樂業。我與他們相比,隻是遺留下來的東西不同罷了。”
劉表問龐德公危險的原因,龐德公回答說:“堯、舜將天下的土地授予他的臣子,實行‘禪讓’而沒有偏愛,讓兒子在民間生活,而無驕傲神情,丹朱、商均得以保全生命而終;禹、湯雖得到天下,便把國家交給自己的親人,實行‘世襲’,使桀敗退,遷徙南巢;紂的首級被懸掛在周的旗幟上,而他們的宗族被俘獲處死。禹、湯難道不比堯、舜愚蠢?這就是其處境危險的原因。周公攝政時,殺害他的兄長。如果此前讓周公和他的兄弟食用粗劣的湯羹,居住蓬蒿下麵,哪有像這樣的危害!”
劉表隻得歎息而去。
劉備聽罷司馬徽對龐德公的介紹,頗有所感:“不想山野僻壤竟有這麽多高雅之士,堪稱俊傑。”
司馬徽說:“一般讀書人和見識淺陋的人怎麽能認清天下大勢呢?隻有能認清天下大勢的人,才稱得上是俊傑。就是說,識時務者方為俊傑,而又有經天緯地之才的俊傑方稱奇才。”
劉備問:“奇才在何處?”
水鏡說:“天下奇才,多隱此間,公當往求之。”
劉備忙問:“奇才安在?果係何人?”
水鏡說:“臥龍、鳳雛,兩人得一,可安天下。”
劉備問:“臥龍是誰?鳳雛何人?”
水鏡笑說:“好!好!”
劉備再問,水鏡說:“天色已晚,明公受驚勞頓,可在此暫宿一晚,明日再說。”說著,吩咐小童把馬牽入後院喂養,準備飲食相待。
不一會,小童將飲食端上。
劉備一看,卻是些粗茶淡飯,與襄陽宴席上的山珍佳肴實有天壤之別,遂看著司馬徽笑說:“難怪水鏡先生如此高雅脫俗,寢居飲食果與眾不同。”
司馬徽笑說:“好,好!如果天下百姓天天都能吃上這粗茶淡飯,天下豈不寧矣,何須朝廷憂慮?”
正可謂“饑不擇食”,劉備從午至晚,滴水未沾,又饑又渴,便狼吞虎咽,飲食起來。
司馬徽看著劉備吃相:“好,好!粗茶淡飯當使人能體恤百姓疾苦,變得更加聰慧。”
劉備飲食畢,於草堂側室歇宿,因思水鏡所說奇才之言,怎麽也睡不著,約至更深,忽聽有人扣門而入,便起床密聽。
隻聽來人說:“夜晚打擾,望水鏡先生見諒。”
司馬徽說:“元直何來?”
來人說:“久聞劉景升善善惡惡,特往謁之。及至相見,徒有虛名,蓋善善而不能用,惡惡而不能去,故遺書辭別。先往龐公處,聽其侄鳳雛說龐德公因怕人打擾,帶著妻子兒女登鹿門山采藥,不再歸來,繼而至此。”
司馬徽說:“元直懷有王佐之才,應該擇人而事,奈何輕身往見景升呢?況且英雄豪傑,隻在眼前而不識。”
來人說:“水鏡所言,定當不錯。”
劉備聞言大喜,暗忖此人必是臥龍、鳳雛,即欲出見,又恐造次。
候至天曉,劉備求見水鏡,問:“昨夜拜訪先生者何人?”
司馬徽說:“吾一好友。”
劉備懇求與其相見。
司馬徽說:“此人一心一意欲投明主而事,已到他處去了。”
劉備請問其姓名。司馬徽笑說:“好!好!”
劉備再問:“臥龍、鳳雛果係何人?”
司馬徽亦隻笑曰:“好!好!”
劉備見司馬徽一再推脫,拜請司馬徽出山相助,同扶漢室。
司馬徽笑說:“山野閑散慣了,不堪世用。自有勝吾十倍者來助公,若相遇,切莫錯過。”
正談論間,忽聞莊外人喊馬嘶,小童來報:“有一將軍,引數百人已到莊前。”
劉備聞聽大驚,疑是蔡瑁追來,懇求司馬徽保護。
司馬徽淡定自若,讓劉備暫且躲避,叫小童前往莊門相迎,若是劉表所遣,請將軍一人後堂敘話。
小童答應一聲,去了。
須臾,小童回來報說:“莊門這位將軍,自稱姓趙名雲,字子龍。說是前來尋找主公劉玄德。我即請入後堂敘話。稱是‘如若主公不在,不便打擾,還要急往他處尋找’。我見他彬彬有禮,讓其稍等,急忙回來報知。”
司馬徽喚出劉備,說是趙雲來尋。
劉備急出視之,果是趙雲。
趙雲見了劉備,急忙下馬,敘說從昨至今尋找經過。
昨日趙雲隨劉備赴宴,劉備在堂上主桌就坐,劉表二公子兩邊分坐,州郡縣官依次而坐,趙雲帶劍側立劉備身邊。
人請趙雲堂外入席,趙雲推辭不去,隻到劉備令其就席,才勉強應命而出。
趙雲正飲酒間,忽見人馬攢動,急忙入內察看,席間不見了劉備,不禁大驚,急回館舍,聽手下人說“蔡瑁引軍往西去了”。
趙雲火急提槍上馬,引所帶三百軍士出西門追趕,迎麵遇到蔡瑁,急問:“吾主公何在?”
蔡瑁說:“使君逃席而去,不知何往。”
趙雲謹細沉穩,不肯造次,即策馬前行,遙望大溪,見別無它路,複回馬喝問蔡瑁:“既是請我主公赴宴,為什麽卻引軍馬追來?”
蔡瑁說:“州郡縣官均聚於此,作為大將,豈可不引軍防護。”
趙雲說:“汝追逼我主,我主今在何處?”
蔡瑁說:“聞使君隻身匹馬出西門,尋到此處卻不見,不知何往?”
來至莊園,劉備見牧童翻身從牛背跳下,也下馬隨行。
劉備隨牧童至中門,忽聞琴聲優美,正想側耳細聽,忽然琴聲停止,一人含笑出迎:“琴韻清幽,音中忽起高亢音調,必有英雄偷聽。”
“這位就是師父水鏡先生司馬徽。”牧童介紹說,“這位乃劉備劉玄德。”說罷牽牛自去。
劉備一看此人,鬆形鶴骨,器宇不凡,慌忙近前施禮。
司馬徽見劉備衣襟尚濕:“好!好!公今幸免大難。禍福相依,大難不死,當有後福。好!好!”
說罷,請劉備入草堂分賓主坐定後問:“明公何來?”
劉備說:“偶爾經過此地,遇牧童指引,得拜尊顏,不勝萬幸。”
司馬徽笑說:“玄德公不必隱諱,看其神色,必是逃難至此。”
劉備驚訝不已,遂將前事告之。
司馬徽聽後問:“吾久聞明公大名,何故落魄得至今尚無一隅之地?”
劉備說:“命途多蹇,才致於此。”
司馬徽說:“不然。大概是因為明公左右不得其人。”
劉備說:“吾雖不才,但文有孫乾、糜竺、簡雍之輩,武有關羽、張飛、趙雲之流,都是盡心盡力,竭忠輔助,何謂不得其人。”
司馬徽說:“關、張、趙雲,都是萬人敵之勇將,隻可惜沒有善於用他們的人;像孫乾、糜竺、簡雍這些白麵書生,並非經綸濟世之才,諸將也未必肯聽調用。”
劉備說:“吾曾躬身求賢,卻不得遇,似覺無人。”
司馬徽說:“聖人有雲,‘十室之邑必有忠信’,何謂無人。”
劉備頓有所悟:“先生窗外盛栽鬆竹,室內橫琴石床,架上滿堆書卷,清氣飄然,人稱‘水鏡’,當為水清鏡明良才。”
司馬徽笑說:“吾與長我十歲的龐德公談論,吾稱他為‘龐公’,他便稱我‘水鏡’,乃密友戲言。”
“龐公何人?定也是個不平常的人。”劉備問。
司馬徽說:“與我一樣,也是一個山野閑散之人。”
接著就向劉備介紹了龐德公及其交往情況。
龐德公,字山民,荊州襄陽人,居住在峴山南沔水中的魚梁洲上,從來沒有進入過城府。
平日在田裏耕作,夫妻相敬如賓。
休息時,正襟危坐,以彈琴、讀書作為自己的樂趣,神情嚴肅。
龐德公與隱居襄陽一帶的名士極為友善,親密無間,過往頗多,曾與司馬徽、龐統等人屋宇隔水相望,常常歡聚,蕩舟或涉水相訪,無牽無掛、自得安閑。
有一天,司馬徽去龐德公家,恰巧德公渡沔水去祭祀先人墳墓,他竟直入屋內,呼喚龐德公妻子兒女快點做黍飯招待自己,並說:“徐庶曾說有客人要來與我和龐德公談論。”
龐德公妻子兒女皆羅列食物,迎司馬徽於堂中,奔跑著供設飲食。
不久,龐德公回家,和司馬徽見麵,
朋友之間竟像家人一樣親密無間,沒有
主客之分。
司馬德操小龐德公十歲,把龐德公當兄長,稱龐德公為“龐公”,龐德公稱司馬徽為“水鏡”,還根據密友特點,為其起號,如“臥龍”、“鳳雛”等。
荊州刺史劉表數次請龐德公進府,龐德公都不屈身就職。
於是,劉表親自去聘請龐德公說:“先生如此清高,盡管保全自己,為什麽不保全天下呢?”
龐德公笑著回答:“鴻鵠在高林上築巢,晚上有棲息之地;龜黿在深淵下作穴,晚上有歸宿之所,人的取舍與行為舉止也是築巢建穴。萬物都是隻為各自得到棲宿的地方,力求自保自安,所以天下並不是我所要保全的。”
龐德公以耕作為業,妻子兒女皆隨耕耘。
劉表指著他的家人問龐德公:“先生住在田畝之中,不肯出來做官,有什麽能夠遺留給子孫呢?”
龐德公回答:“世上的人追慕名利,隻會留給子孫危險;而我留給子孫的是安居樂業。我與他們相比,隻是遺留下來的東西不同罷了。”
劉表問龐德公危險的原因,龐德公回答說:“堯、舜將天下的土地授予他的臣子,實行‘禪讓’而沒有偏愛,讓兒子在民間生活,而無驕傲神情,丹朱、商均得以保全生命而終;禹、湯雖得到天下,便把國家交給自己的親人,實行‘世襲’,使桀敗退,遷徙南巢;紂的首級被懸掛在周的旗幟上,而他們的宗族被俘獲處死。禹、湯難道不比堯、舜愚蠢?這就是其處境危險的原因。周公攝政時,殺害他的兄長。如果此前讓周公和他的兄弟食用粗劣的湯羹,居住蓬蒿下麵,哪有像這樣的危害!”
劉表隻得歎息而去。
劉備聽罷司馬徽對龐德公的介紹,頗有所感:“不想山野僻壤竟有這麽多高雅之士,堪稱俊傑。”
司馬徽說:“一般讀書人和見識淺陋的人怎麽能認清天下大勢呢?隻有能認清天下大勢的人,才稱得上是俊傑。就是說,識時務者方為俊傑,而又有經天緯地之才的俊傑方稱奇才。”
劉備問:“奇才在何處?”
水鏡說:“天下奇才,多隱此間,公當往求之。”
劉備忙問:“奇才安在?果係何人?”
水鏡說:“臥龍、鳳雛,兩人得一,可安天下。”
劉備問:“臥龍是誰?鳳雛何人?”
水鏡笑說:“好!好!”
劉備再問,水鏡說:“天色已晚,明公受驚勞頓,可在此暫宿一晚,明日再說。”說著,吩咐小童把馬牽入後院喂養,準備飲食相待。
不一會,小童將飲食端上。
劉備一看,卻是些粗茶淡飯,與襄陽宴席上的山珍佳肴實有天壤之別,遂看著司馬徽笑說:“難怪水鏡先生如此高雅脫俗,寢居飲食果與眾不同。”
司馬徽笑說:“好,好!如果天下百姓天天都能吃上這粗茶淡飯,天下豈不寧矣,何須朝廷憂慮?”
正可謂“饑不擇食”,劉備從午至晚,滴水未沾,又饑又渴,便狼吞虎咽,飲食起來。
司馬徽看著劉備吃相:“好,好!粗茶淡飯當使人能體恤百姓疾苦,變得更加聰慧。”
劉備飲食畢,於草堂側室歇宿,因思水鏡所說奇才之言,怎麽也睡不著,約至更深,忽聽有人扣門而入,便起床密聽。
隻聽來人說:“夜晚打擾,望水鏡先生見諒。”
司馬徽說:“元直何來?”
來人說:“久聞劉景升善善惡惡,特往謁之。及至相見,徒有虛名,蓋善善而不能用,惡惡而不能去,故遺書辭別。先往龐公處,聽其侄鳳雛說龐德公因怕人打擾,帶著妻子兒女登鹿門山采藥,不再歸來,繼而至此。”
司馬徽說:“元直懷有王佐之才,應該擇人而事,奈何輕身往見景升呢?況且英雄豪傑,隻在眼前而不識。”
來人說:“水鏡所言,定當不錯。”
劉備聞言大喜,暗忖此人必是臥龍、鳳雛,即欲出見,又恐造次。
候至天曉,劉備求見水鏡,問:“昨夜拜訪先生者何人?”
司馬徽說:“吾一好友。”
劉備懇求與其相見。
司馬徽說:“此人一心一意欲投明主而事,已到他處去了。”
劉備請問其姓名。司馬徽笑說:“好!好!”
劉備再問:“臥龍、鳳雛果係何人?”
司馬徽亦隻笑曰:“好!好!”
劉備見司馬徽一再推脫,拜請司馬徽出山相助,同扶漢室。
司馬徽笑說:“山野閑散慣了,不堪世用。自有勝吾十倍者來助公,若相遇,切莫錯過。”
正談論間,忽聞莊外人喊馬嘶,小童來報:“有一將軍,引數百人已到莊前。”
劉備聞聽大驚,疑是蔡瑁追來,懇求司馬徽保護。
司馬徽淡定自若,讓劉備暫且躲避,叫小童前往莊門相迎,若是劉表所遣,請將軍一人後堂敘話。
小童答應一聲,去了。
須臾,小童回來報說:“莊門這位將軍,自稱姓趙名雲,字子龍。說是前來尋找主公劉玄德。我即請入後堂敘話。稱是‘如若主公不在,不便打擾,還要急往他處尋找’。我見他彬彬有禮,讓其稍等,急忙回來報知。”
司馬徽喚出劉備,說是趙雲來尋。
劉備急出視之,果是趙雲。
趙雲見了劉備,急忙下馬,敘說從昨至今尋找經過。
昨日趙雲隨劉備赴宴,劉備在堂上主桌就坐,劉表二公子兩邊分坐,州郡縣官依次而坐,趙雲帶劍側立劉備身邊。
人請趙雲堂外入席,趙雲推辭不去,隻到劉備令其就席,才勉強應命而出。
趙雲正飲酒間,忽見人馬攢動,急忙入內察看,席間不見了劉備,不禁大驚,急回館舍,聽手下人說“蔡瑁引軍往西去了”。
趙雲火急提槍上馬,引所帶三百軍士出西門追趕,迎麵遇到蔡瑁,急問:“吾主公何在?”
蔡瑁說:“使君逃席而去,不知何往。”
趙雲謹細沉穩,不肯造次,即策馬前行,遙望大溪,見別無它路,複回馬喝問蔡瑁:“既是請我主公赴宴,為什麽卻引軍馬追來?”
蔡瑁說:“州郡縣官均聚於此,作為大將,豈可不引軍防護。”
趙雲說:“汝追逼我主,我主今在何處?”
蔡瑁說:“聞使君隻身匹馬出西門,尋到此處卻不見,不知何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