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說曹仁為雪敗陣之恥,不聽李典勸阻,當夜二更引軍前往劫寨。


    誰知徐庶預先料定,早有防備。


    曹仁引軍攻入寨中,卻是一座空寨。


    正疑惑間,忽聽一聲炮響,見四麵火起,知道中計,急忙退軍,卻遇趙雲掩殺過來。


    曹仁來不及收兵回寨,急忙退至河邊。


    幸虧李典後軍接應,早已安排船隻,保護曹仁渡河。


    誰知剛一上岸,又遇張飛引軍殺來。


    曹仁不敢戀戰,與李典沿岸奔逃,曹軍大半淹死水中。


    曹仁落荒逃至樊城,令人叫門,隻見城上一聲鼓響,閃出一員大將:“曹仁爾等聽著,吾奉軍師徐庶之命,已奪取樊城多時了!”


    曹仁抬頭一看,卻是關羽,不禁大驚,撥馬便走。


    關羽追殺過來,曹仁又折了許多兵馬,隻得引殘兵敗將逃往許昌。


    且說劉備大獲全勝,引軍來到樊城。


    縣令劉泌見劉備擊敗了曹仁,收複了樊城,親自出城迎接,設家宴招待。


    席間劉備與其拉起家常,方知劉泌是長沙人,也是漢室宗親,投靠劉表後被安置到樊城任縣令。


    談到劉氏天下,劉備又生髀肉之歎。


    劉泌說:“使君乃當今皇叔,被景升視為兄弟。今立足荊州,兄弟同心,何愁劉家天下不複?”


    劉備歎說:“當今天下名為劉氏,卻被人操縱,除漢室宗親,誰人真心扶持?劉荊州雖治理荊州有方,且忠信可托,怎奈重病在身,且有廢長立幼之念。蔡氏權重,久必生亂。”


    劉泌說:“劉荊州之所以把使君當兄弟厚待,就是想作為依靠。使君當不負景升苦心,不舍我劉氏眾望。”


    劉備想起蔡瑁欲害,不覺淒然淚下:“恐蔡氏難容。”


    劉泌正欲勸慰,廚丁端菜進來,一見客人落淚,神情緊張,一不小心,盤中肉落。


    正在驚慌之際,隻見一直侍立在劉泌身旁的俊俏少年急忙上前,彎腰將肉揀起,立即送入口中,吞食而咽,然後又回立劉泌身旁。


    劉備見此人器宇軒昂,神色淡定,甚覚奇怪:“為何見肉落地,不去灰沙,不責怪下人,隨口吞食?”


    那少年說:“身為將吏,應時時垂憐百姓;粒米片肉來之不易,棄之可惜;士卒廚役經日勞累,愛之有餘,偶有過失,安忍叱斥?”


    劉備聞聽,善其言,便問劉泌:“這是何人?”


    劉泌說:“這是我的外甥,也是侯門之子,名叫寇封。因父母早亡,成為孤兒,依靠我長大。”


    劉備暗自盤算後說:“令甥如此令人喜愛,吾欲收為義子,不知意下如何?”


    劉泌欣然同意,當即叫寇封拜劉備為父,改名劉封。


    宴畢,劉備帶劉封回,教拜關羽、張飛為叔。


    關羽說:“兄長已有親生兒子,何必再收螟蛉?後必生亂。”


    劉備說:“吾以親生兒子相待,其必以父待吾,何亂之有?”


    劉封看了看關羽,沒有吭聲。


    張飛說:“二兄收了關平為子,大兄長又收劉封為子。劉封、關平都是我的侄子。”說著把劉封拉到身邊,“不論親兒,還是義子,三叔都一樣疼愛。”


    劉封緊靠張飛身旁:“侄兒一定孝敬叔父。”


    關羽無語,心中不悅。


    劉備與徐庶商議,令趙雲領一千軍助劉泌守樊城,自領眾回新野。


    劉封撿肉而食之事傳至軍廚。


    軍廚特製一種夾砂糖炸肉,送給劉封以記此事。


    後人在烹製此菜時,除加糖外又加入豆沙,成為襄樊名菜傳承後世。


    再說曹仁與李典引敗軍將至許昌,曹仁忽然下馬,朝許昌跪拜:“想我曹仁,隨兄馳騁沙場多年,從無此敗。兄令我率軍三萬守樊城,今失城慘敗,剩軍不足五千,有何麵目回見兄長。”說罷,拔劍就要自刎。


    李典急忙上前將劍奪下:“勝敗乃兵家常事,將軍不可輕生。”


    曹仁悲歎:“愧不聽汝言,以至慘敗。”


    李典說:“將軍此言不當。區區劉備何須掛齒,縱有關羽、張飛、趙雲,也難敵將軍之神武。誰也料想不到,劉備新得軍師徐庶。都是因為那個徐庶善於用兵,為劉備出謀劃策,才有此敗。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就是依我之言,因不知彼軍突有能人,也難取勝,將軍何必自責。等見了丞相,吾自稟明,必不責怪將軍。”


    說罷扶曹仁上馬,回軍許都。


    曹仁回到許都,泣拜曹操請罪。


    李典說:“曹將軍令我守樊城,自引軍往新野,布下八門方陣,意欲一舉奪取新野。不料劉備軍師徐庶破了將軍方陣。我率軍前往救援,卻中了徐庶調虎離山計,致使樊城失守。”


    曹操看了看二人:“勝負乃軍家之常,但不知這徐庶是何人?”


    程昱在旁說:“隻知徐庶,原名徐福,字元直,潁川人,幼時好學擊劍,至孝仗義,因替人朋友出頭報仇,殺朋友的仇人,被追鋪緝拿,便與石韜逃避荊州,折節向學,曾與龐德公、司馬徽等隱士談論,頗有才華,卻未聞施展。”


    曹操問:“徐庶之才,與君相比如何?”


    程昱看著曹仁說:“恐怕要比我高出十倍。”


    曹操說:“怪不得從弟子孝慘敗其手。不知如何才能召為我用?”


    程昱說:“徐庶為人至孝,幼年喪父,避難走時,其弟徐康侍奉老母。今其弟已亡,隻有老母在堂,無人侍養。丞相可將其母請到許昌,令作書召其子,則徐庶必至。”


    曹操依言,使人請徐母至許昌,軟禁別室供養,日日送飯,時常饋送物件,賺得徐母筆跡,模仿字體,以徐母口氣修家書一封,差一心腹前往新野送交徐庶。


    徐庶看了母親家書,得知弟亡,母親無人奉養,曹操把母親騙到許昌,說兒子幫助劉備反叛朝廷,將母親囚禁,多虧程昱救免,說是若能棄劉降曹,便免一死,期望兒子早日北歸救母性命。


    徐庶拿著家書來見劉備,不覺淚如泉湧,備說此事,向劉備告辭。


    劉備戎馬半生,東拚西殺,北投南靠,向無一席立錐之地,好在劉表收留,才得新野駐足,幸遇徐庶出謀劃策,擊退曹軍,怎舍徐庶離去。可恨曹操奸詐,騙取其母,偏不斬殺,用其招引其子。如若曹操將其母殺害,想那徐庶定然死心塌地為我所用。心想至此,又不便明說,隻是不忍徐庶北向。


    徐庶對劉備說:“本來想與將軍一起創造王霸之業,所憑恃的就是這顆心。但今母親被曹操抓去,方寸已亂,心不在焉,對將軍也沒什麽幫助,所以我請求從此與你告別。”


    劉備聞聽,徐庶思母心切,就是留住其身也難留其心,無心出謀破敵,隻是恐怕徐庶北去為曹操效勞,反對自己不利。


    徐庶從言談話語中知道劉備心思,便說:“今去曹營,絕不為之出一策劃一謀而傷害使君。”


    劉備隻好答應,挽留徐庶多待一宵,設酒送行。


    劉備不忍放歸,徐庶方寸已亂,二人對酒難飲,美食難咽,相對而泣,坐以待日。


    次日泣惜相別,徐庶為報知遇之恩,去而複返,又有“徐庶走馬薦諸葛”一節。


    徐庶向劉備推薦了孔明,心情稍安,回到許昌拜見母親。


    徐母見到徐庶,方知曹操偽造家書,恨兒不辨真假,一氣之下,竟然懸梁自盡。


    徐庶哭絕於地,良久方蘇,將母親靈柩葬於許昌南原,居喪守墓,凡曹操所賜,一概不收,發誓在曹營一言不發。


    再說劉備自徐庶走後,惆悵不已,自思:想我劉備本是中山靖王之後,雖係皇室宗親,但家道散落,失卻先祖王侯榮耀,靠織席販履為生,淪為普通百姓,直至黃巾亂起,以為有機可乘,應募投軍,靠著關羽、張飛兩個結義兄弟,大興戰役中首戰告捷,不惜奔波南北,來往東西,在鎮壓黃巾中立有功勞,留名於世。


    誰知朝廷無能,內亂不休,群雄並起,諸侯割據,戰亂不止。


    而自己回天無力,複漢無能,意欲割據稱霸,卻無一席之地,隻落得屢屢如喪家之犬,東奔西走,北投南靠,寄人籬下。


    直到得遇元直,方才依計敗二呂,破方陣,取樊城。


    隻說幸得能人輔助,可圖王霸之業,誰知天不佑我,得而複失,實在可惜。


    驟然想起徐庶臨行推薦諸葛亮之語:“此人複姓諸葛,名亮,字孔明,號臥龍,自比管仲、樂毅,有經天緯地之才。難道這諸葛亮就是水鏡先生所說的臥龍、鳳雛之一?”


    正思間,忽報“門外有一峨冠博帶、道貌非常的先生來探訪。”


    劉備心想,莫非是孔明前來,喜出望外,遂整衣出迎。


    一見卻是司馬徽,甚喜,請入後堂高座:“自別仙顏,因軍務倥傯,未及前往拜訪,多請見諒。今得光降,多蒙指教,甚感欣慰。”


    司馬徽說:“聽說徐元直在此,特來相會。”


    劉備說:“近因曹操將元直母親囚禁,徐母遣人馳書,喚回許昌去了。”


    司馬徽說:“元直中了曹操之計。吾素聞徐母賢德,雖被曹操囚禁,必不肯修書召回兒子,此書定是偽造。元直不去,其母尚存;今去,其母必死無疑。”


    劉備驚問其故,司馬徽說:“徐母高義剛烈,唯恐子孫玷汙先祖,今見兒子被騙而回,羞於相見,不苟於世,不死而何?”


    劉備心說:何不早來說知。若徐庶早知回去母必死,自不回去。就算曹操害死其母,豈不更堅定了其抗曹的決心。死心塌地為我效力?今聞司馬徽所言,歎息不已。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實話三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高木峰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高木峰並收藏實話三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