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晗對於王怡能為自己著想,也是十分感動的,畢竟婆媳矛盾的問題,就是聰明人遇到也頭疼。


    抱著這份心情,張晗就返回了東宮,隻不過她並沒有主動向李皓提起這事。


    因為王怡在走之前,交代給了她,讓她暫時保密,畢竟找其他國家名門貴女的事,還沒過崔明的關,怕中間再有什麽波折。


    隻是張晗明顯有些低估李皓的眼力,在一起用膳的時候,那略微有些異於平常的表現,還是引起了李皓的注意。


    當著其他人的麵,李皓並沒有詢問,而是等洗漱完回到臥房之後再說。


    「你今天到皇宮向母後請安,是不是出了什麽岔子,我感覺你這狀態不太對啊。」


    張晗還記著王怡的叮囑,並說道:「沒什麽,我隻是有些累了而已。」


    可李皓是真心不信,隻不過也猜出可能是王怡的安排,便沒為難她。


    直接趕在第二天,在下朝後並未直接離開,而是趕去了正陽宮。


    王怡看見李皓過來,笑道:「平常你可是比你父皇都要忙的,今天怎麽想起來跑我這來了。」


    李皓最近也確實少到正陽宮來,也隻能坦然接受批評:「母親這話就讓兒子慚愧了。」


    不過王怡也就是隨口一說,沒打算揪著李皓的小辮子,便說道:「行了,過來坐下陪我用些糕點。」


    李皓聞言趕緊就坡下驢,到了一邊坐了下來。


    本來李皓隻打算要問昨天的事,但現在這個情況,明顯不好開口,便一心陪著聊起天來。


    倒是王怡了解李皓,知道李皓無事不登三寶殿,自己主動就問了出來:「說說吧,你今天找我,肯定有事?」


    李皓見被點破了,也沒再藏著,直接說道:「確實有點事,昨日太子妃回去之後,我就感覺她有些心緒不寧。


    隻是當我問起緣由來,她又不肯說,所以便想向母親來打聽一下。」


    見李皓是要問這事,王怡笑道:「你倒是知道心疼人,不過也是張晗這丫頭死心眼,我雖讓她不必刻意透露,但沒想到你都問了,她都還幫我瞞著。」


    李皓回道:「誰讓她和您是一條心的呢,我也是拿她沒辦法啊。」


    王怡笑著用手指點了點李皓,然後才開口把要給李皓納妾的事,說了一遍。


    並交代道:「給你納妾是肯定的了,隻是這人要怎麽選,我還得跟你父皇商量,所以才沒和你說。


    但你今日既然過來問了,那我也來問問你的意思。」


    李皓對於要娶誰,其實並沒有太多要求,因為不管按哪種,李皓總是有辦法塞進去自己想要的人。


    因此便回道:「這事便由母親做主,兒子一切都聽您的安排,畢竟您選兒媳婦的眼光,那確實是最好的。」


    王怡也樂得聽這話,聊完這事之後,李皓很快便離開了皇宮。


    王怡很快便找到了崔明,和他商量關於挑選他國名門貴女的事。


    麵對崔明,那就不能光是說結果,而是要說清楚這樣做的好處。


    對外聯姻一來是促進兩國交流,在這個動蕩已生的時候,穩定一下時局。


    另外也可以為將來做打算,畢竟這能夠拉上台麵的,都是各國的大族。


    這樣在日後真的完成李皓統一設想的情況下,能依靠聯姻關係來盡快安撫地方。


    崔明本人也是接受了這個想法,並且鑒於李皓之前方案中遠交近攻的策略,他便讓把目標放在了安、梧兩國上。


    因為褚國和琰國是第一批次,而且實力相對較弱,故而沒必要著急。


    說不定等日後拿下兩國時,李皓再想要納妾,就能


    直接找兩國皇族了。


    崔明雖然不打算在自己任上進行變法改革,但從內心上講,他並不否認變法改革的正確性,隻是他想把這些事都留給李皓來辦。


    不過這計劃是這麽定了,但實行下來卻有些麻煩,畢竟這合適人選的尋找,可不是那麽容易的。


    畢竟這個時代的女子,除了安國因為胡人血統的原因,女子出外的比較多外,其他各國的女子一般很少拋頭露麵,更別提把名聲傳到宿國來了。


    在這種情況下,想要找合適人選,最好的辦法就是主動散播出消息去,讓有意者自行上門。


    隻是這樣多少就有些慢,而且也需要去實地確認一下女子情況,畢竟總不能別人說什麽就是什麽。


    所以崔明便打算安排兩個使團北上,到安梧兩國去探訪一下,一來就近辨別,二來也可以觀察一下兩國局勢,看看他們是怎麽打仗的。


    而且為了能讓李皓消停,崔明幹脆在朝堂上提出的時候,直接就把使團組建的任務,給交到了李皓自己手上。


    這畢竟不是太子妃,隻不過是妾室而已,所以朝臣們雖然有些可惜自家姑娘沒有機會參與,但也沒有過多糾結。


    正當崔明以為事情就這麽安排好之後,結果明嵩突然跳了出來:「啟稟陛下,臣有事啟奏。」


    崔明見狀問道:「哦,卿家是覺得此事有何不妥,盡管直言。」


    明嵩回道:「殿下的婚事,自然由陛下做主,臣想啟奏的是關於安梧兩國的這場戰事。


    雖然從各種情況來看,他們確實是在針鋒相對,但基於以往他們也曾合作攻打過我大宿,因此未必可信。


    再者如今褚國和琰國精力更多放在了南方,所以為了能以防萬一,臣覺得此時應該在北境多做提防。」


    崔明點了點頭,說道:「卿家此言有理,那便派一支兵馬前往北境,具體安排由兵馬會同五軍都督府商定。」


    本來這也是常理,但岑法卻站了出來,說道:「陛下,如今我大宿剛經曆完祁國戰事,以往囤積的糧草、軍資消耗極大。


    如今國庫空虛,若隻是為了提防那可能存在的危險,而妄自調兵隻怕是勞民傷財,還望陛下三思。」


    崔明聽到這話,不由在岑法和明嵩兩人身上,來回掃視了一番。


    畢竟這兩人明明是一夥的,怎麽這回突然唱起反調來了。


    「那依岑卿的意見,認為該如何處理呢?」


    岑法說道:「依臣愚見,如今祁國舊地的反叛已經被基本剿滅,也沒必要在那滯留太多兵馬,空耗錢糧。


    可將多餘的兵馬裁撤,到時其中一部分可以用於北境的防守,而朝廷隻需要派出一員大將統領便好。」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影視諸天從知否開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從知識學到力量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從知識學到力量並收藏影視諸天從知否開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