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李黃命人將家中的肉桂取來,交到吳詠手中時,這邊早就搭起了五個鍋灶。
桂皮一到,吳詠拿在手中,發現隻有兩節食指長短,心裏便有了主意。
一截仔細收藏好,這東西可是有錢也不一定買到,指不定下次做菜要用到。
另一截放在石頭製作的蒜臼子裏搗碎,挑出幾個大塊狀的,剩下的桂皮,加入少量丁香花椒八角茴香,讓張機幫忙搗成粉末狀,簡易的五香粉就算製作完成了。
吳詠這邊拿走大塊的桂皮,又取出一些其他香料,分成三份,分別用紗布裹上係好,再依次投入三個鐵鍋中。
一個鍋中煮著清洗幹淨的豬頭、豬蹄和豬尾巴。
另一鍋中煮著脊骨、頸骨和大腿骨。
最後一個鍋中煮的是大塊白條肉和精瘦肉,滿滿一鍋,看著就流口水。
等水開後,撇去浮沫,再投入薑,蔥,蒜,挖一大勺醬,轉小火慢煮。
趁著這個時間,吳詠準備做血腸和豬肺了。
豬血裏配上些切碎了豬肉,再加些蒜末、薑末,還有一些其他的他調料,攪拌的不稀不稠的,恰好能夠灌倒腸子裏,兩頭一係,便可下鍋煮了。
清洗幹淨的豬肺,裏麵灌入雞蛋麵漿,涼水下鍋,和血腸一起煮。
等煮的差不多定型後,還要用針在上麵上紮眼兒放氣,以防被煮爆。
這會,濃鬱的肉香味早就鋪滿了整個複望裏,別說現場圍觀的大人們直咽口水了,就是遠在卓家上蒙學課的孩子們也沒了學習的心思,都在思索香味從何處而來。
好在卓文宣看著躁動的學生,很通情達理地宣布下學。孩子們就好似瘋了一般,爭先搶後地循著香味,往吳家跑去。
甚至裏門口等著買解憂饃的眾人,聞著肉香味,四處打聽怎麽回事。
等聽到是吳詠在用太虛秘法煮肉,更是嚷嚷開來。
“今日某若是嚐不到這秘製的豬肉,就賴在你們複望裏不走了!”
這也不能怪他們無理取鬧,畢竟能跑這麽遠,來複望裏買解憂饃吃,就證明大家都是吃貨一枚。現在聽到有更好吃的美食,換做誰,不動心呢。
吳詠卻是不管這些,他現在正忙著指揮眾人幫忙處理食材,準備接下來的菜式。
今日郭肥等人之所以晚來,是因為他們先去宛城采購了很多食材。
漢代在初春這個時節,可以吃的青菜真不多,除了窖藏的蘿卜、蓮藕、菘菜(白菜)這些不易腐爛變質的,剩餘就是平日曬製的幹菜和醃製的鹹菜了。
至於新鮮蔬菜,像芹菜、蒜苗、瓠瓜、小蔥、韭菜等,這些都是可遇不可求,都是大戶人家利用自製的暖房,少量栽培。
今日還算幸運,這些青菜都有,也不知郭肥等人怎麽弄來的,也算是不枉費吳詠家殺了這頭養一年的肥豬。
這邊指揮著眾人摘洗蔬菜,另一邊又指揮任老三和任老四幫忙切肉,剁排骨。
將煮好的大白肉撈出,全部切成寸寬的肉方塊,抹上蜂蜜,這是一會做大肉皮用。
將生的梅肉切成條狀,打入幾個雞蛋,加入荸薺澱粉,用手抓拌均勻,這是做小酥肉用。
將排骨按拇指長短剁好,加入荸薺澱粉和雞蛋清,攪拌均勻,下油鍋炸,這是後世中原地區農村大席中著名的炸排骨。
炸過的排骨,加糖紅燒就是紅燒排骨,加菜清燉就是排骨湯,做法簡單,還易儲存。
今日殺的這頭豬,看起來不算太肥,出的豬肉說多也不多,整個複望裏,人口過千,現場大人小孩加一起就有百十人,若是都做成菜,估計還不夠現場的人吃。
這自家殺的豬,總要給自家人留一些吃,不能都便宜了外人。吳詠打算一會做菜的時候,留出一些給自家姐妹嚐嚐味道。
吳詠一邊想著這些有的沒的,一邊讓人添材燒火,用最後一個空餘的鍋灶開始煉豬油,這是他重生到這個時代第一次做炒菜時就想幹的事,畢竟植物油沒啥油水,不如動物油炒菜香。
將先前囑托吳老三割下的板油、水油切成段狀下鍋,小火熬成金黃色的油渣後,用鐵漏勺撈出控幹油,然後加入菜籽油。
待油熱,蓋上木製鍋拍,隻留一個小口,將抹了蜂蜜的方塊肉迅速下鍋,然後蓋上鍋蓋,防止熱油濺到身上。
一陣劈裏啪啦的油炸聲後,方塊肉中的水分被炸幹,待鍋中漸漸沒了動靜,表示大肉皮已經炸好,撈出控幹油,以待備用。
接下來油炸小酥肉比較費勁些,需要一條一條的手動下入熱油鍋,期間還要不斷翻動,防止粘連,稍不小心,就有可能熱油濺到手上。
炸排骨也是如此,不過因為塊大,比較容易下鍋,熱油濺到手上的機會就少些。
最後是炸肉丸子,這個準備時間最長,先是百十個涼饅頭剝去外皮,溫水浸泡,接著蔥薑蘿卜剁碎,又剁了十數斤豬肉進去,雞蛋打了數十個,一把五香粉,一把鹽巴,光是攪拌均勻就花費任老三差不多半個時辰。
別看他今天忙前忙後的一點空閑沒有,但要說誰收獲最大,非他莫屬。因為今天整個殺豬過程,他都有參與,各種內髒和豬頭處理,整個天下,除了吳詠,就數他最清楚。以前殺一頭豬十文錢,現在不給五十錢,他是不會幹的,除非主家把豬頭和內髒都讓給他。
當然這些話,任老三隻是在心裏想,看著一鍋接一鍋肉丸子出現,他是對吳詠是佩服的五體投地,單是這捏丸子的手法,就夠他學一年了。
等丸子炸的差不多,就可以撤下材火,出鍋後,油溫尚有餘熱,這時吳詠又找來一些昨日剩餘的涼饅頭,一個接一個,輕輕放入油鍋中,餘溫將這些饅頭外皮炸成焦黃酥脆。
至此,吳詠帶著一群人忙活差不多兩個時辰,全豬宴的所有的前期準備工作算是完成了。
這時郭氏走過來,替吳詠擦了擦額頭的汗水,溫聲說:“我兒先停一下,一會祭祀儀式結束再忙。”
吳詠笑著點點頭,就看見卓文宣和朱裏典一起抬來一張兩人寬的供桌走過來,後麵跟著的是叔母李氏和祖母任氏。
吳詠掃視一圈,發現不知何時李忠夫婦領著一雙兒女和卓姳姐弟三人在幫忙摘洗食材。
此時李忠看到吳家要準備祭祀活動,便停下手上的動作,一行人走到李氏身邊,等待吩咐。
吳詠還是第一次看到這樣的祭祀,感覺十分新奇。他按照朱裏典的指示,一碗大肉皮,一碗肉丸子,分別擺放在這供桌兩端。
隨後將叔父卓文宣遞過來的三支燃著的香插在一個小香爐中,吳詠退後幾步,按照指示站在一個最中間的位置。
他的前麵是祖母和母親,兩側是何蓮和成昭,後麵則是兩位幼妹何葉何草。
這時除了吳家人,其他不相幹的人自動遠離供桌。
一切準備就緒,朱裏典拿著銅鑼敲一下。
“拜蒼天,祈佑家宅平安。”
吳詠一家開始對著供桌鞠躬,等起身後,銅鑼聲再次響起。
“拜厚土,祈願健康長壽。”
一家人再次鞠躬,很快又響起第三聲銅鑼聲。
“拜祖宗,祈求人丁興旺。”
吳詠又鞠了一躬,接著朱裏典一聲‘禮畢’,人群頓時聚了過來,四周不斷傳來恭維聲。
“恭喜老夫人又要添新宅院了,祝您福如東海水,壽比南山鬆。”
“恭喜賢侄建新房,預祝以後能封侯拜相,封妻蔭子。”
“恭喜諸位小娘起新居,願你們以後都能尋得如意郎君。”
……
吳家人對於這樣的應酬顯然有點不知所措,畢竟這種情況很多年沒在吳家出現過了,久的連老夫人都差點愣住,記得上次吳家有如此熱鬧的場景,還是十多年前,吳詠剛出生的時候。
要不說古代一個家庭缺不得男人,畢竟男主外,女主內的思想根深蒂固。讓女人接人待物不免會被人說閑話,因此老夫人簡單說了幾句感謝的話,就回到了東屋。
外邊很快便由卓文宣接手,開始周旋於各式各樣的人之間。女人們則是進了吳家的內院,由郭氏和李氏接待。
吳家現在情況大家也清楚,因此也沒有人不滿卓家的喧賓奪主。而且今天大多是自願過來幫忙的鄰裏鄉親,也沒人在意這些。
當然這要排除後來的五姓家主和郭肥一行人,但他們更不在意這些了,因為來的時候還不清楚吳家這邊要舉行動土祭祀儀式。
吳詠這邊則是開始忙碌起來,準備上菜事宜。
先是拆分熟豬肉,將煮爛的豬頭和豬蹄撈出,接著撈出脊骨和頸骨,再撈出一些煮好瘦肉。
割下豬耳朵,然後切成細薄片,加些蒜苗頭,少許醋,少許鹽,涼拌好,一個豬耳朵也才裝了一碗,還要分出幾份來。另一個豬耳朵吳詠打算送到太守府,若是讓陳嫻知道自己做了好吃的沒有給她送,指不定會怎麽鬧呢。
剩下那些剔除豬頭骨的豬鼻和豬臉肉,切成大片狀,全部裝入一個大盆,盆中擺上一碗調製好的蒜泥汁。
煮好的瘦肉切成薄片,再加入一些蘿卜片,鹽和醋往裏麵一倒,抓拌均勻,又是一大盆。
這三個涼菜一做好,吳詠就讓人端到旁邊早已準備好的方桌上,新奇的菜式很快就吸引了一群人過來圍觀。
桂皮一到,吳詠拿在手中,發現隻有兩節食指長短,心裏便有了主意。
一截仔細收藏好,這東西可是有錢也不一定買到,指不定下次做菜要用到。
另一截放在石頭製作的蒜臼子裏搗碎,挑出幾個大塊狀的,剩下的桂皮,加入少量丁香花椒八角茴香,讓張機幫忙搗成粉末狀,簡易的五香粉就算製作完成了。
吳詠這邊拿走大塊的桂皮,又取出一些其他香料,分成三份,分別用紗布裹上係好,再依次投入三個鐵鍋中。
一個鍋中煮著清洗幹淨的豬頭、豬蹄和豬尾巴。
另一鍋中煮著脊骨、頸骨和大腿骨。
最後一個鍋中煮的是大塊白條肉和精瘦肉,滿滿一鍋,看著就流口水。
等水開後,撇去浮沫,再投入薑,蔥,蒜,挖一大勺醬,轉小火慢煮。
趁著這個時間,吳詠準備做血腸和豬肺了。
豬血裏配上些切碎了豬肉,再加些蒜末、薑末,還有一些其他的他調料,攪拌的不稀不稠的,恰好能夠灌倒腸子裏,兩頭一係,便可下鍋煮了。
清洗幹淨的豬肺,裏麵灌入雞蛋麵漿,涼水下鍋,和血腸一起煮。
等煮的差不多定型後,還要用針在上麵上紮眼兒放氣,以防被煮爆。
這會,濃鬱的肉香味早就鋪滿了整個複望裏,別說現場圍觀的大人們直咽口水了,就是遠在卓家上蒙學課的孩子們也沒了學習的心思,都在思索香味從何處而來。
好在卓文宣看著躁動的學生,很通情達理地宣布下學。孩子們就好似瘋了一般,爭先搶後地循著香味,往吳家跑去。
甚至裏門口等著買解憂饃的眾人,聞著肉香味,四處打聽怎麽回事。
等聽到是吳詠在用太虛秘法煮肉,更是嚷嚷開來。
“今日某若是嚐不到這秘製的豬肉,就賴在你們複望裏不走了!”
這也不能怪他們無理取鬧,畢竟能跑這麽遠,來複望裏買解憂饃吃,就證明大家都是吃貨一枚。現在聽到有更好吃的美食,換做誰,不動心呢。
吳詠卻是不管這些,他現在正忙著指揮眾人幫忙處理食材,準備接下來的菜式。
今日郭肥等人之所以晚來,是因為他們先去宛城采購了很多食材。
漢代在初春這個時節,可以吃的青菜真不多,除了窖藏的蘿卜、蓮藕、菘菜(白菜)這些不易腐爛變質的,剩餘就是平日曬製的幹菜和醃製的鹹菜了。
至於新鮮蔬菜,像芹菜、蒜苗、瓠瓜、小蔥、韭菜等,這些都是可遇不可求,都是大戶人家利用自製的暖房,少量栽培。
今日還算幸運,這些青菜都有,也不知郭肥等人怎麽弄來的,也算是不枉費吳詠家殺了這頭養一年的肥豬。
這邊指揮著眾人摘洗蔬菜,另一邊又指揮任老三和任老四幫忙切肉,剁排骨。
將煮好的大白肉撈出,全部切成寸寬的肉方塊,抹上蜂蜜,這是一會做大肉皮用。
將生的梅肉切成條狀,打入幾個雞蛋,加入荸薺澱粉,用手抓拌均勻,這是做小酥肉用。
將排骨按拇指長短剁好,加入荸薺澱粉和雞蛋清,攪拌均勻,下油鍋炸,這是後世中原地區農村大席中著名的炸排骨。
炸過的排骨,加糖紅燒就是紅燒排骨,加菜清燉就是排骨湯,做法簡單,還易儲存。
今日殺的這頭豬,看起來不算太肥,出的豬肉說多也不多,整個複望裏,人口過千,現場大人小孩加一起就有百十人,若是都做成菜,估計還不夠現場的人吃。
這自家殺的豬,總要給自家人留一些吃,不能都便宜了外人。吳詠打算一會做菜的時候,留出一些給自家姐妹嚐嚐味道。
吳詠一邊想著這些有的沒的,一邊讓人添材燒火,用最後一個空餘的鍋灶開始煉豬油,這是他重生到這個時代第一次做炒菜時就想幹的事,畢竟植物油沒啥油水,不如動物油炒菜香。
將先前囑托吳老三割下的板油、水油切成段狀下鍋,小火熬成金黃色的油渣後,用鐵漏勺撈出控幹油,然後加入菜籽油。
待油熱,蓋上木製鍋拍,隻留一個小口,將抹了蜂蜜的方塊肉迅速下鍋,然後蓋上鍋蓋,防止熱油濺到身上。
一陣劈裏啪啦的油炸聲後,方塊肉中的水分被炸幹,待鍋中漸漸沒了動靜,表示大肉皮已經炸好,撈出控幹油,以待備用。
接下來油炸小酥肉比較費勁些,需要一條一條的手動下入熱油鍋,期間還要不斷翻動,防止粘連,稍不小心,就有可能熱油濺到手上。
炸排骨也是如此,不過因為塊大,比較容易下鍋,熱油濺到手上的機會就少些。
最後是炸肉丸子,這個準備時間最長,先是百十個涼饅頭剝去外皮,溫水浸泡,接著蔥薑蘿卜剁碎,又剁了十數斤豬肉進去,雞蛋打了數十個,一把五香粉,一把鹽巴,光是攪拌均勻就花費任老三差不多半個時辰。
別看他今天忙前忙後的一點空閑沒有,但要說誰收獲最大,非他莫屬。因為今天整個殺豬過程,他都有參與,各種內髒和豬頭處理,整個天下,除了吳詠,就數他最清楚。以前殺一頭豬十文錢,現在不給五十錢,他是不會幹的,除非主家把豬頭和內髒都讓給他。
當然這些話,任老三隻是在心裏想,看著一鍋接一鍋肉丸子出現,他是對吳詠是佩服的五體投地,單是這捏丸子的手法,就夠他學一年了。
等丸子炸的差不多,就可以撤下材火,出鍋後,油溫尚有餘熱,這時吳詠又找來一些昨日剩餘的涼饅頭,一個接一個,輕輕放入油鍋中,餘溫將這些饅頭外皮炸成焦黃酥脆。
至此,吳詠帶著一群人忙活差不多兩個時辰,全豬宴的所有的前期準備工作算是完成了。
這時郭氏走過來,替吳詠擦了擦額頭的汗水,溫聲說:“我兒先停一下,一會祭祀儀式結束再忙。”
吳詠笑著點點頭,就看見卓文宣和朱裏典一起抬來一張兩人寬的供桌走過來,後麵跟著的是叔母李氏和祖母任氏。
吳詠掃視一圈,發現不知何時李忠夫婦領著一雙兒女和卓姳姐弟三人在幫忙摘洗食材。
此時李忠看到吳家要準備祭祀活動,便停下手上的動作,一行人走到李氏身邊,等待吩咐。
吳詠還是第一次看到這樣的祭祀,感覺十分新奇。他按照朱裏典的指示,一碗大肉皮,一碗肉丸子,分別擺放在這供桌兩端。
隨後將叔父卓文宣遞過來的三支燃著的香插在一個小香爐中,吳詠退後幾步,按照指示站在一個最中間的位置。
他的前麵是祖母和母親,兩側是何蓮和成昭,後麵則是兩位幼妹何葉何草。
這時除了吳家人,其他不相幹的人自動遠離供桌。
一切準備就緒,朱裏典拿著銅鑼敲一下。
“拜蒼天,祈佑家宅平安。”
吳詠一家開始對著供桌鞠躬,等起身後,銅鑼聲再次響起。
“拜厚土,祈願健康長壽。”
一家人再次鞠躬,很快又響起第三聲銅鑼聲。
“拜祖宗,祈求人丁興旺。”
吳詠又鞠了一躬,接著朱裏典一聲‘禮畢’,人群頓時聚了過來,四周不斷傳來恭維聲。
“恭喜老夫人又要添新宅院了,祝您福如東海水,壽比南山鬆。”
“恭喜賢侄建新房,預祝以後能封侯拜相,封妻蔭子。”
“恭喜諸位小娘起新居,願你們以後都能尋得如意郎君。”
……
吳家人對於這樣的應酬顯然有點不知所措,畢竟這種情況很多年沒在吳家出現過了,久的連老夫人都差點愣住,記得上次吳家有如此熱鬧的場景,還是十多年前,吳詠剛出生的時候。
要不說古代一個家庭缺不得男人,畢竟男主外,女主內的思想根深蒂固。讓女人接人待物不免會被人說閑話,因此老夫人簡單說了幾句感謝的話,就回到了東屋。
外邊很快便由卓文宣接手,開始周旋於各式各樣的人之間。女人們則是進了吳家的內院,由郭氏和李氏接待。
吳家現在情況大家也清楚,因此也沒有人不滿卓家的喧賓奪主。而且今天大多是自願過來幫忙的鄰裏鄉親,也沒人在意這些。
當然這要排除後來的五姓家主和郭肥一行人,但他們更不在意這些了,因為來的時候還不清楚吳家這邊要舉行動土祭祀儀式。
吳詠這邊則是開始忙碌起來,準備上菜事宜。
先是拆分熟豬肉,將煮爛的豬頭和豬蹄撈出,接著撈出脊骨和頸骨,再撈出一些煮好瘦肉。
割下豬耳朵,然後切成細薄片,加些蒜苗頭,少許醋,少許鹽,涼拌好,一個豬耳朵也才裝了一碗,還要分出幾份來。另一個豬耳朵吳詠打算送到太守府,若是讓陳嫻知道自己做了好吃的沒有給她送,指不定會怎麽鬧呢。
剩下那些剔除豬頭骨的豬鼻和豬臉肉,切成大片狀,全部裝入一個大盆,盆中擺上一碗調製好的蒜泥汁。
煮好的瘦肉切成薄片,再加入一些蘿卜片,鹽和醋往裏麵一倒,抓拌均勻,又是一大盆。
這三個涼菜一做好,吳詠就讓人端到旁邊早已準備好的方桌上,新奇的菜式很快就吸引了一群人過來圍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