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嘉靖三十年農曆三月初一,北京城郊外鶴鳴山。
楊季卿站立在通往山腰普照庵的山間石徑上,舉目四望:這正是一年中最令人心曠神怡的季節,春光明媚,暖日融融,漫山遍野的山花煙草,仿佛每一枝每一株都傾注了一個生機勃勃的生命,微風吹過,隨風搖擺,沙沙聲一片,經久不消,如同遍山的草木精靈竊竊私語,低聲嗚咽。
楊季卿陶醉在這綺麗的春光中,他舒一口氣,伸出雙臂,挺起胸脯,昂起首來,麵目迎著春風,雙目合閉,盡心去感受這舒適的陽光、微風還有草木發出的低沉而明快的聲音。
他是一個白淨斯文的少年,頭帶方巾,身穿淺綠色長衫,外罩一件銀色披風,體貌瘦削,麵龐和善,時年十七,他出身官宦世家,性情極是謙和臻靜。
此山山腰處所建的普照庵乃是他們楊家的家廟,每年的春天,山花盛開的季節,楊家人便隔三差五有族人過來祭拜先人,說是祭拜,遊玩賞景的心更重。
時間尚早,山間石徑上並無他人,待到晌午時分,來山上燒香許願的人便會多起來,楊季卿不喜歡在人群裏推推搡搡,擠來擠去,一大早便帶著書童楊晨並一個家仆騎馬來到山下,馬匹交由家仆看管,隻攜了楊晨一人作伴,主仆兩個遊山玩水,邊玩邊往山腰普照庵行進。
楊晨早上沒有睡飽,見主子“伸懶腰”,他也打個哈欠,順便伸個懶腰,季卿聽到他的哈欠聲,並沒睜眼,隻是笑罵:“睡那麽早還睡不飽,我也真是服了你了,拉你出來就是煞風景的,待會我進了廟裏,你去找個草窠睡回籠覺去吧。”
楊晨揉揉眼睛,好生委屈:“公子,不是我說你,等晌午時分過來,遊人如織,美女如雲,想看東西看東西,想看人就看人,多好玩,您就是不喜歡熱鬧,瞧這一大清早的,您就把給我拽起來,我的魂現在還在家裏頭的大炕上呢。”
楊晨正要再打一個哈欠,忽然看到山上有人往下走,驚訝道:“公子你看,山上有人下來了,什麽人能比我們起得還早,好像是女的,還是兩個女的,還是兩姑娘呢,公子你快看呀!”
楊季卿趕忙順著楊晨所指方向看去:果然是有兩個妙齡女子緩緩朝山下走來,看仔細了,那身段高挑苗條,上身穿淺綠色小短襖,下身著月牙白裙子,氣度明顯是主子的那個女子腿腳頗有些不靈便,好像是剛剛崴過腳的樣子,一步一停頓,一步一小心,身邊丫頭打扮的女子一隻胳膊上吊著一個柳條筐,一邊扶著主子,口中不時提醒:“小姐當心。小姐慢點。”
楊季卿以為是這姑娘剛剛崴過腳的,便急急地迎上前去,不到跟前便問:“姑娘上山受傷了麽?需不需要在下幫忙?”
兩位女子停住腳步,抬頭看向楊季卿,季卿看到跛腳女子的麵孔,不由呆愣住了,隻見這位身材高挑的女子不但身姿曼妙,麵容更是如同神妃仙子一樣秀美端莊,眉目如畫,眸若星辰,若不是四周有明媚耀眼的陽光,真會令人懷疑是在夢境中見到的天神,她的發飾極為簡潔,烏黑油亮的發髻上左邊插一枚梅花銀簪,右邊一枚獨顆冠頂的白色珍珠簪,耳上垂著一雙。奶白色玉蘭花吊墜,世人常道美人如玉,季卿卻是第一次見肌膚相貌如同羊脂玉雕琢出來的美人,況且這美人也如同玉石一般清涼冷淡,抬頭冷冷地看他一眼便低下頭去,一言不發。倒是身邊的小丫頭天真爛漫,笑眯眯地對季卿說:“不必了公子,我家小姐原本就腳上有舊傷,不是今天登山所致,公子趕自己的路就是了,我們慢慢往下走。”言畢主仆二人接著小心翼翼往山下走。
季卿與楊晨悵然若失,呆呆地目送兩位女子緩緩離去,楊晨還呢喃道:“公子,起那麽大早,能看到這麽漂亮的姑娘也算值了,你早給我說的話,我還能起更早,可惜了,這麽漂亮的一個姑娘,卻是一個瘸子.......”
楊季卿一心在跛腳的年輕姑娘身上,楊晨的話他一個字都沒聽到。
冬兒一邊走一邊問丫頭小荷:“這兩人還在看我們嗎?”
小荷回頭看了一眼,回稟:“是啊,小姐,真是的,我們已經來這麽早了,本來以為能趕在道上有人之前給夫人送完包裹呢,這兩個人可真是沒有教養,見別人走路吃力,還一個勁盯著看,就跟沒有見過腿腳不利索的人一樣。哎呀小姐你慢點走呀。”
冬兒腳上有多年的輕微骨疾,走得慢的話不明顯,走快了以及上下山就能被人發覺,怕被人發覺恥笑,她輕易不出門,每月初一十五給在普照庵修行的母親送用度,她和小荷都是早起早動身,早去早回,避開一眾善男信女,香客遊人。不料今日意外,遇到了年齡相仿的異性,正是年方二八、心思旖旎的年紀,被人這樣盯著看步履窘迫的樣子,心中又羞又氣,著急走出那兩個少年的視野,不覺腳步加快,誰知步履慌亂之下,一腳踩空,主仆二人失聲驚叫著,你拉我拽,雙雙撲到在地上,冬兒摔在道邊,小荷幾乎是半個身子壓在小姐身上,小荷臂上的柳條筐掉在石階上,連摔帶滾,竟然跑出去幾丈遠。
季卿和楊晨親眼目睹了兩個姑娘摔倒在地上的前前後後,兩人趕緊奔過去幫襯,季卿幫著小荷扶起冬兒,楊晨去撿柳條筐。這一跤摔得並不嚴重,冬兒除了掌心和身上有點疼痛,其他並無大礙,小荷忙不迭地為冬兒拍打整理摔髒摔皺的衣服,冬兒懊惱地整理散亂的發辨。
季卿躬著身子,誠心誠意地央求:“姑娘,往下的山路還需走些時辰呢,不如我派家奴下山為姑娘雇頂轎子送姑娘回家吧。”
冬兒抬頭瞥他一眼,還是不說話,小荷心直口快,斥責楊季卿道:“不必了,你們好好走你們的路,我們慢慢走我們的路,咱們互不幹擾,倘若別人不小心摔了一跤,你們一定要從頭圍觀到尾才心滿意足嗎?”
楊季卿根本沒有圍觀別人出糗的心思,所以他也不知道小姑娘無緣無故發火生氣是為哪般,隻能偷偷去看冬兒,看看冬兒有沒有生氣。
冬兒見那個呆子一點兒察覺不到自己的錯誤,索性也不說話,轉個身,背對著楊季卿,麵對著路旁的山花野草,吩咐道:“小荷,反正時間尚早,我們不急著回家,我們就坐在這裏休息一會兒吧。”
說話間,楊晨已把籃子撿回來還與小荷,小荷別別扭扭地對楊晨道了聲謝謝,冬兒便指著不遠處一簇黃色的山菊花讓小荷為她去采,把身邊的楊季卿當作空氣一般不做理會。
楊季卿這才感覺到自己根本不受眼前這位跛腳姑娘的青睞,他隻得恭恭敬敬地道歉加告辭:“方才小生無禮,唐突了姑娘,還請姑娘恕罪,姑娘待會下山一定要多加小心,我們先往山上去了。”
冬兒“嗯”了一聲,依舊沒有看他。待到季卿主仆走遠了,不再有人盯著她們瞧了,兩個小姑娘方才繼續趕路。
這楊季卿邊走邊想:“城裏頭也有廟庵,為何這姑娘不顧腿腳不便,定要辛辛苦苦地爬山來我家這香火院上香呢?難不成她跟我家家廟有淵源?”
楊季卿站立在通往山腰普照庵的山間石徑上,舉目四望:這正是一年中最令人心曠神怡的季節,春光明媚,暖日融融,漫山遍野的山花煙草,仿佛每一枝每一株都傾注了一個生機勃勃的生命,微風吹過,隨風搖擺,沙沙聲一片,經久不消,如同遍山的草木精靈竊竊私語,低聲嗚咽。
楊季卿陶醉在這綺麗的春光中,他舒一口氣,伸出雙臂,挺起胸脯,昂起首來,麵目迎著春風,雙目合閉,盡心去感受這舒適的陽光、微風還有草木發出的低沉而明快的聲音。
他是一個白淨斯文的少年,頭帶方巾,身穿淺綠色長衫,外罩一件銀色披風,體貌瘦削,麵龐和善,時年十七,他出身官宦世家,性情極是謙和臻靜。
此山山腰處所建的普照庵乃是他們楊家的家廟,每年的春天,山花盛開的季節,楊家人便隔三差五有族人過來祭拜先人,說是祭拜,遊玩賞景的心更重。
時間尚早,山間石徑上並無他人,待到晌午時分,來山上燒香許願的人便會多起來,楊季卿不喜歡在人群裏推推搡搡,擠來擠去,一大早便帶著書童楊晨並一個家仆騎馬來到山下,馬匹交由家仆看管,隻攜了楊晨一人作伴,主仆兩個遊山玩水,邊玩邊往山腰普照庵行進。
楊晨早上沒有睡飽,見主子“伸懶腰”,他也打個哈欠,順便伸個懶腰,季卿聽到他的哈欠聲,並沒睜眼,隻是笑罵:“睡那麽早還睡不飽,我也真是服了你了,拉你出來就是煞風景的,待會我進了廟裏,你去找個草窠睡回籠覺去吧。”
楊晨揉揉眼睛,好生委屈:“公子,不是我說你,等晌午時分過來,遊人如織,美女如雲,想看東西看東西,想看人就看人,多好玩,您就是不喜歡熱鬧,瞧這一大清早的,您就把給我拽起來,我的魂現在還在家裏頭的大炕上呢。”
楊晨正要再打一個哈欠,忽然看到山上有人往下走,驚訝道:“公子你看,山上有人下來了,什麽人能比我們起得還早,好像是女的,還是兩個女的,還是兩姑娘呢,公子你快看呀!”
楊季卿趕忙順著楊晨所指方向看去:果然是有兩個妙齡女子緩緩朝山下走來,看仔細了,那身段高挑苗條,上身穿淺綠色小短襖,下身著月牙白裙子,氣度明顯是主子的那個女子腿腳頗有些不靈便,好像是剛剛崴過腳的樣子,一步一停頓,一步一小心,身邊丫頭打扮的女子一隻胳膊上吊著一個柳條筐,一邊扶著主子,口中不時提醒:“小姐當心。小姐慢點。”
楊季卿以為是這姑娘剛剛崴過腳的,便急急地迎上前去,不到跟前便問:“姑娘上山受傷了麽?需不需要在下幫忙?”
兩位女子停住腳步,抬頭看向楊季卿,季卿看到跛腳女子的麵孔,不由呆愣住了,隻見這位身材高挑的女子不但身姿曼妙,麵容更是如同神妃仙子一樣秀美端莊,眉目如畫,眸若星辰,若不是四周有明媚耀眼的陽光,真會令人懷疑是在夢境中見到的天神,她的發飾極為簡潔,烏黑油亮的發髻上左邊插一枚梅花銀簪,右邊一枚獨顆冠頂的白色珍珠簪,耳上垂著一雙。奶白色玉蘭花吊墜,世人常道美人如玉,季卿卻是第一次見肌膚相貌如同羊脂玉雕琢出來的美人,況且這美人也如同玉石一般清涼冷淡,抬頭冷冷地看他一眼便低下頭去,一言不發。倒是身邊的小丫頭天真爛漫,笑眯眯地對季卿說:“不必了公子,我家小姐原本就腳上有舊傷,不是今天登山所致,公子趕自己的路就是了,我們慢慢往下走。”言畢主仆二人接著小心翼翼往山下走。
季卿與楊晨悵然若失,呆呆地目送兩位女子緩緩離去,楊晨還呢喃道:“公子,起那麽大早,能看到這麽漂亮的姑娘也算值了,你早給我說的話,我還能起更早,可惜了,這麽漂亮的一個姑娘,卻是一個瘸子.......”
楊季卿一心在跛腳的年輕姑娘身上,楊晨的話他一個字都沒聽到。
冬兒一邊走一邊問丫頭小荷:“這兩人還在看我們嗎?”
小荷回頭看了一眼,回稟:“是啊,小姐,真是的,我們已經來這麽早了,本來以為能趕在道上有人之前給夫人送完包裹呢,這兩個人可真是沒有教養,見別人走路吃力,還一個勁盯著看,就跟沒有見過腿腳不利索的人一樣。哎呀小姐你慢點走呀。”
冬兒腳上有多年的輕微骨疾,走得慢的話不明顯,走快了以及上下山就能被人發覺,怕被人發覺恥笑,她輕易不出門,每月初一十五給在普照庵修行的母親送用度,她和小荷都是早起早動身,早去早回,避開一眾善男信女,香客遊人。不料今日意外,遇到了年齡相仿的異性,正是年方二八、心思旖旎的年紀,被人這樣盯著看步履窘迫的樣子,心中又羞又氣,著急走出那兩個少年的視野,不覺腳步加快,誰知步履慌亂之下,一腳踩空,主仆二人失聲驚叫著,你拉我拽,雙雙撲到在地上,冬兒摔在道邊,小荷幾乎是半個身子壓在小姐身上,小荷臂上的柳條筐掉在石階上,連摔帶滾,竟然跑出去幾丈遠。
季卿和楊晨親眼目睹了兩個姑娘摔倒在地上的前前後後,兩人趕緊奔過去幫襯,季卿幫著小荷扶起冬兒,楊晨去撿柳條筐。這一跤摔得並不嚴重,冬兒除了掌心和身上有點疼痛,其他並無大礙,小荷忙不迭地為冬兒拍打整理摔髒摔皺的衣服,冬兒懊惱地整理散亂的發辨。
季卿躬著身子,誠心誠意地央求:“姑娘,往下的山路還需走些時辰呢,不如我派家奴下山為姑娘雇頂轎子送姑娘回家吧。”
冬兒抬頭瞥他一眼,還是不說話,小荷心直口快,斥責楊季卿道:“不必了,你們好好走你們的路,我們慢慢走我們的路,咱們互不幹擾,倘若別人不小心摔了一跤,你們一定要從頭圍觀到尾才心滿意足嗎?”
楊季卿根本沒有圍觀別人出糗的心思,所以他也不知道小姑娘無緣無故發火生氣是為哪般,隻能偷偷去看冬兒,看看冬兒有沒有生氣。
冬兒見那個呆子一點兒察覺不到自己的錯誤,索性也不說話,轉個身,背對著楊季卿,麵對著路旁的山花野草,吩咐道:“小荷,反正時間尚早,我們不急著回家,我們就坐在這裏休息一會兒吧。”
說話間,楊晨已把籃子撿回來還與小荷,小荷別別扭扭地對楊晨道了聲謝謝,冬兒便指著不遠處一簇黃色的山菊花讓小荷為她去采,把身邊的楊季卿當作空氣一般不做理會。
楊季卿這才感覺到自己根本不受眼前這位跛腳姑娘的青睞,他隻得恭恭敬敬地道歉加告辭:“方才小生無禮,唐突了姑娘,還請姑娘恕罪,姑娘待會下山一定要多加小心,我們先往山上去了。”
冬兒“嗯”了一聲,依舊沒有看他。待到季卿主仆走遠了,不再有人盯著她們瞧了,兩個小姑娘方才繼續趕路。
這楊季卿邊走邊想:“城裏頭也有廟庵,為何這姑娘不顧腿腳不便,定要辛辛苦苦地爬山來我家這香火院上香呢?難不成她跟我家家廟有淵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