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卿來到普照庵,寺中大小尼姑都已經打掃完庭院,正在打座念經,主持出來迎接:“楊公子,您今日沒有在山上玩耍麽?怎麽來得這麽早?”
“師太早,我今天在路上遇到兩位姑娘,看樣子是從廟裏進香出去的,是一對主仆,我以為我是起得最早的,沒想到還有比我更早的。”
“楊公子所說的是不是一位腿腳有點殘疾但是容貌卻十分漂亮的姑娘。”
“正是,這位姑娘是咱家廟裏的常客嗎?我以前怎麽從未見到過她們。”
主持微微一笑,明顯壓低了話音,低聲說道:“楊公子,這位腿腳有些不便的姑娘姓萬,單字一個冬兒,算不得是我們的香客。她家幾年前有些變故,好像是父母失和,她的母親便來到咱們廟裏出家,這位姑娘每月的初一、十五一大早趕來給她的母親送衣服鞋帽,飯食等物品,也給廟裏留一些香火錢,隻是上香拜佛一類的事從不曾見她燒拜過,老尼聽說她的父親是虔心修道的,興許隨著她的父親信奉莊老也未肯知。小公子,您在路上與她攀談過話麽?”
“沒有沒有,她下山不便,摔倒了,我扶了她一把,她卻不太高興,好像我哪裏惹惱了她似的。”
“哎,公子呀,可能是人家小姑娘摔倒了,出的醜都被你看到,所以就懊惱了。”
“如此看來,果然是我做的不對,我就不該盯著別人一直看的。師太,那位萬姑娘的母親是哪一位師太?可否指給我一看。”
“楊公子,我領著你,你偷偷瞧瞧就是了,這位師父性情也是乖僻,從不隨我們下山化緣,替人燒香祈福之類的,她字寫得好,抄得一手好經書,每每有人出錢請她抄寫一副經書,所得的銀兩她也不自己拿著,都貼補寺裏眾位尼姑了。
主持師太領著楊季卿來到禪房門外,指著禪房東壁下一個正在閉目念經的中年尼姑低聲說道:“這位師父便是小公子所見的那位萬姑娘的母親,法號安修。”
楊季卿細細端詳那位中年尼姑貌相,果然與萬姑娘有幾分相像,身材也是欣長勻稱的,雖然人已中年,卻毫無發福臃腫之感,五官秀美端莊,麵皮白淨,雙目緊閉,唯有嘴唇在翕動。
師太怕打擾眾位尼姑打坐,催著季卿看看便走。
楊季卿今日見了稀奇人,聽了稀奇事,已無心踏春賞景,從普照庵裏出來之後帶著楊晨便匆匆地下山回家了。
歸到家中,拜見過母親楊母,隻字不提萬冬兒的事,隻是向母親說起他方才知道自家家廟裏居然有這樣一位尼姑,家有兒女,有家有業,家境也富裕,放著主母的福不享,居然跑到山上出家,真是讓人難以理解。
他的話剛說完,在一旁坐著的嫂子馬氏附和道:“母親,這個師父我也聽庵裏的主持師太說起過,她家本是城南十裏街的,頭幾年夫妻吵架,為著什麽事情不太清楚,夫人呢一氣之下出了家,人人都以為過不幾天這位夫人氣消了也就沒事了,就會回去跟丈夫接著過日子,誰知道這個夫人氣性好大,居然一去不複返。好在這位夫人是有錢人家的小姐,還是個獨生女兒,出嫁時好闊綽的一份嫁妝,手裏錢寬裕得很,便做了香火錢,在廟裏吃住自理,每日裏念經打坐,青燈古佛,倒也清靜自得。家裏每月好吃好用的也依然忘不了她,都經常差人去送的。”
楊母想了想,問道:“那這個師父有沒有來過我們家裏?”
“沒有,曾師太說她從不下山,我去廟裏的時候曾師太給我指過,很是眉清目秀的一個婦人,隻是孤僻話少,凡事事不關己,高高掛起。”
楊母道:“話少也是好事,廟裏那幫老尼姑明麵上是出家人,私底下雞毛蒜皮,勾心鬥角地比我們這些不出家的還俗不可耐。”
聽到母親對萬冬兒的母親評價不錯,楊季卿竟莫名其妙地開心起來。
楊母見楊季卿一臉的歡喜模樣,有些嫌惡,把臉一沉,訓斥道:“一大清早的,我說怎麽找不見人,原來是出去閑逛,明年就是大考,還不趕緊用功讀書,你哥哥像你這麽大的時候早已經跟著你父親出去鍛煉做事去了,如今你卻還像個頑童一般,成天無所事事,隻知道四處閑逛,你這輩子能有你哥哥一半的成就,我和你爹黃泉重聚的時候也能有臉見他了,還在這裏杵著幹什麽,趕快回去吃點東西,用功讀書。”
當著一屋子丫頭仆婦的麵,季卿被訓斥一通,卻不懊惱,恭恭敬敬、滿麵春風地給母親及嫂夫人做了個揖便下去了。
馬氏安慰楊母:“母親不必生氣,四弟還是年輕,玩心太重,等鳳儀表妹過了門,成了親,成了大人了,方才能定下心來,好好讀書,考取功名,光宗耀祖。”
楊母歎口氣:“這光宗耀祖的事伯卿已經做到了,年紀輕輕便官至工部右侍郎,祖宗們地下有知,也該含笑酒泉了,仲卿叔卿幼年夭折,他們哥四個僅剩這倆個,本以為哥哥精明強悍,弟弟再差也不會差到哪裏去,誰知道這哥倆個差別會如此之大。伯卿一心致仕,季卿倒好,一心想當畫匠,一天到晚字寫得不多,畫畫得不少。”
“母親也不要太貪心了,先前父親官至工部尚書,現如今父親不在了,伯卿憑自己的本事做到現在這個官職,要是還讓季卿也和哥哥一樣飛黃騰達,恐怕楊家子孫輩的福都讓我們這一輩給用盡。再說了,四弟雖然無心致仕,人卻十分良善,前幾日母親不也聽說了麽,內閣大學士高大人的侄子帶領一幫公子哥強買人家的祖傳古董不成,變成強搶,結果鬧出了人命,一幫言官幾乎要把高大人的烏紗帽給彈劾掉,後來不知出了多少銀子撫恤苦主,才把這事給壓了下去,跟咱家來往的大戶人家,紈絝子弟眾多,便是伯卿年輕的時候都沒少跟著他們做了荒唐事,四弟卻從來不和他們攪和在一起,也是難能可貴了。”
楊母還是憂心忡忡:“這孩子就是個爛好人,他分不清輕重緩急,你也知道他十歲那年跟隨老爺還有伯卿去參加修黃河水道前的拜河神儀式,他親眼看見屠戶殺羊宰羊,居然痛哭不止,死活護著山羊不讓屠戶宰殺,老爺的仆從費了好大的力氣才把他從河邊拉走,害得老爺回來衝我發脾氣,說我養的兒子陰柔寡斷,婦人之仁,我說季卿是我養大的,難道伯卿是別人養大的嗎,老爺這才不吭聲了。”
馬氏剛想說一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的話來寬慰老太太,管家婆子來報楊家姑奶奶派人送了一些禮物過來,忙著安排下人們去接東西,方才不提兒子們的事。
“師太早,我今天在路上遇到兩位姑娘,看樣子是從廟裏進香出去的,是一對主仆,我以為我是起得最早的,沒想到還有比我更早的。”
“楊公子所說的是不是一位腿腳有點殘疾但是容貌卻十分漂亮的姑娘。”
“正是,這位姑娘是咱家廟裏的常客嗎?我以前怎麽從未見到過她們。”
主持微微一笑,明顯壓低了話音,低聲說道:“楊公子,這位腿腳有些不便的姑娘姓萬,單字一個冬兒,算不得是我們的香客。她家幾年前有些變故,好像是父母失和,她的母親便來到咱們廟裏出家,這位姑娘每月的初一、十五一大早趕來給她的母親送衣服鞋帽,飯食等物品,也給廟裏留一些香火錢,隻是上香拜佛一類的事從不曾見她燒拜過,老尼聽說她的父親是虔心修道的,興許隨著她的父親信奉莊老也未肯知。小公子,您在路上與她攀談過話麽?”
“沒有沒有,她下山不便,摔倒了,我扶了她一把,她卻不太高興,好像我哪裏惹惱了她似的。”
“哎,公子呀,可能是人家小姑娘摔倒了,出的醜都被你看到,所以就懊惱了。”
“如此看來,果然是我做的不對,我就不該盯著別人一直看的。師太,那位萬姑娘的母親是哪一位師太?可否指給我一看。”
“楊公子,我領著你,你偷偷瞧瞧就是了,這位師父性情也是乖僻,從不隨我們下山化緣,替人燒香祈福之類的,她字寫得好,抄得一手好經書,每每有人出錢請她抄寫一副經書,所得的銀兩她也不自己拿著,都貼補寺裏眾位尼姑了。
主持師太領著楊季卿來到禪房門外,指著禪房東壁下一個正在閉目念經的中年尼姑低聲說道:“這位師父便是小公子所見的那位萬姑娘的母親,法號安修。”
楊季卿細細端詳那位中年尼姑貌相,果然與萬姑娘有幾分相像,身材也是欣長勻稱的,雖然人已中年,卻毫無發福臃腫之感,五官秀美端莊,麵皮白淨,雙目緊閉,唯有嘴唇在翕動。
師太怕打擾眾位尼姑打坐,催著季卿看看便走。
楊季卿今日見了稀奇人,聽了稀奇事,已無心踏春賞景,從普照庵裏出來之後帶著楊晨便匆匆地下山回家了。
歸到家中,拜見過母親楊母,隻字不提萬冬兒的事,隻是向母親說起他方才知道自家家廟裏居然有這樣一位尼姑,家有兒女,有家有業,家境也富裕,放著主母的福不享,居然跑到山上出家,真是讓人難以理解。
他的話剛說完,在一旁坐著的嫂子馬氏附和道:“母親,這個師父我也聽庵裏的主持師太說起過,她家本是城南十裏街的,頭幾年夫妻吵架,為著什麽事情不太清楚,夫人呢一氣之下出了家,人人都以為過不幾天這位夫人氣消了也就沒事了,就會回去跟丈夫接著過日子,誰知道這個夫人氣性好大,居然一去不複返。好在這位夫人是有錢人家的小姐,還是個獨生女兒,出嫁時好闊綽的一份嫁妝,手裏錢寬裕得很,便做了香火錢,在廟裏吃住自理,每日裏念經打坐,青燈古佛,倒也清靜自得。家裏每月好吃好用的也依然忘不了她,都經常差人去送的。”
楊母想了想,問道:“那這個師父有沒有來過我們家裏?”
“沒有,曾師太說她從不下山,我去廟裏的時候曾師太給我指過,很是眉清目秀的一個婦人,隻是孤僻話少,凡事事不關己,高高掛起。”
楊母道:“話少也是好事,廟裏那幫老尼姑明麵上是出家人,私底下雞毛蒜皮,勾心鬥角地比我們這些不出家的還俗不可耐。”
聽到母親對萬冬兒的母親評價不錯,楊季卿竟莫名其妙地開心起來。
楊母見楊季卿一臉的歡喜模樣,有些嫌惡,把臉一沉,訓斥道:“一大清早的,我說怎麽找不見人,原來是出去閑逛,明年就是大考,還不趕緊用功讀書,你哥哥像你這麽大的時候早已經跟著你父親出去鍛煉做事去了,如今你卻還像個頑童一般,成天無所事事,隻知道四處閑逛,你這輩子能有你哥哥一半的成就,我和你爹黃泉重聚的時候也能有臉見他了,還在這裏杵著幹什麽,趕快回去吃點東西,用功讀書。”
當著一屋子丫頭仆婦的麵,季卿被訓斥一通,卻不懊惱,恭恭敬敬、滿麵春風地給母親及嫂夫人做了個揖便下去了。
馬氏安慰楊母:“母親不必生氣,四弟還是年輕,玩心太重,等鳳儀表妹過了門,成了親,成了大人了,方才能定下心來,好好讀書,考取功名,光宗耀祖。”
楊母歎口氣:“這光宗耀祖的事伯卿已經做到了,年紀輕輕便官至工部右侍郎,祖宗們地下有知,也該含笑酒泉了,仲卿叔卿幼年夭折,他們哥四個僅剩這倆個,本以為哥哥精明強悍,弟弟再差也不會差到哪裏去,誰知道這哥倆個差別會如此之大。伯卿一心致仕,季卿倒好,一心想當畫匠,一天到晚字寫得不多,畫畫得不少。”
“母親也不要太貪心了,先前父親官至工部尚書,現如今父親不在了,伯卿憑自己的本事做到現在這個官職,要是還讓季卿也和哥哥一樣飛黃騰達,恐怕楊家子孫輩的福都讓我們這一輩給用盡。再說了,四弟雖然無心致仕,人卻十分良善,前幾日母親不也聽說了麽,內閣大學士高大人的侄子帶領一幫公子哥強買人家的祖傳古董不成,變成強搶,結果鬧出了人命,一幫言官幾乎要把高大人的烏紗帽給彈劾掉,後來不知出了多少銀子撫恤苦主,才把這事給壓了下去,跟咱家來往的大戶人家,紈絝子弟眾多,便是伯卿年輕的時候都沒少跟著他們做了荒唐事,四弟卻從來不和他們攪和在一起,也是難能可貴了。”
楊母還是憂心忡忡:“這孩子就是個爛好人,他分不清輕重緩急,你也知道他十歲那年跟隨老爺還有伯卿去參加修黃河水道前的拜河神儀式,他親眼看見屠戶殺羊宰羊,居然痛哭不止,死活護著山羊不讓屠戶宰殺,老爺的仆從費了好大的力氣才把他從河邊拉走,害得老爺回來衝我發脾氣,說我養的兒子陰柔寡斷,婦人之仁,我說季卿是我養大的,難道伯卿是別人養大的嗎,老爺這才不吭聲了。”
馬氏剛想說一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的話來寬慰老太太,管家婆子來報楊家姑奶奶派人送了一些禮物過來,忙著安排下人們去接東西,方才不提兒子們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