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楊季卿自從上次出遊被母親訓斥要好好讀書,考取功名後,每日裏便閉門不出,兩耳不聞窗外事,隻在書房裏呆著,楊母以為他收心了,便沒有多想普照庵那邊的事情。
十幾天後正是三月十四日,他向母親懇求今後每逢初一十五日準他外出遊玩休息,免得天天憋在房中憋出病來,,楊母念他連續十幾日沒有出門,便痛痛快快地準了。
次日清晨,楊季卿早早趕到普照庵,經由寺廟主持曾師太指引,來到安修師太的房間,說明自己的身份,謊稱自己母親身體有些病疾,央求安修師太替自己母親抄一份經書祈福,安修師太得知他是本庵大香主家的嫡係公子,不便回絕他,便答應下來。
冬兒和小荷提著一柳條筐的日常用度進來母親房間的時候,安修師太正在低頭筆耕不輟,季卿在旁邊研磨伺候,這一男一女,一老一少倒十分的歲月靜好。
冬兒認出了上次曾經看她摔倒的楊季卿,先是不悅,繼之以不解:“這位公子,你來師太的房間做什麽呢?”
季卿把母親身體不適,央求安修師太抄經書的話又重複一遍,冬兒聽了,無話可說,上來勸阻母親:“師太,上次您不是說您手指關節疼痛得很麽,你還是歇一會我來幫你抄吧!我最近寫字的速度越來越快了。”說著就要上來奪筆。
安修師太擋住女兒,冷冷拒絕:“這個你代不了手,你和你父親一樣,神佛上頭,心向來不誠,抄下來也不靈的,他這個經書要得也不是很急,我方便的時候就給他抄抄,不方便的時候就算了。”
說罷仍然是低頭抄個不停,好似女兒是天天來的,半月不見也不稀罕。
冬兒轉頭質問楊季卿:“這位公子,你一個男人家,為什麽不往和尚廟裏去求經,偏偏隔三差五地要往這尼姑庵裏跑呢?她們雖然是出家人,到底是男女有別。”
季卿恭恭敬敬地回答:“姑娘有所不知,這普照庵本就是我們楊家的香火院,楊家三天兩頭地都會有人來這裏燒香拜佛,我也隻是他們中的一員罷了,今後姑娘見我次數多了也就不足為奇了。”
冬兒便打趣母親:“怪不得師太一大早起來就奮筆疾書,原來是侍奉權貴。”
安修師太如同沒聽到女兒挖苦一樣,並不理她。
季卿向冬兒道:“姑娘,我給師太磨出的墨足夠師太用大半天了,我們在這裏老是講話很是叨擾師太,不如我們一起出去走走,去佛堂上柱香吧。”
冬兒頗不給他情麵,不假思索道:“你去燒吧,我不去,你們家的香火不靈,燒了也白燒。”
她說這話時偷偷看了安修師太一眼,眼角眉稍滿滿地嬌俏頑皮,好像要故意譏諷
安修師太一般。
楊季卿真沒料到她端莊秀麗的麵容下還有如此嬌俏頑皮的一麵,不禁莞爾一笑,問道:“姑娘何出此言?”
冬兒歪著頭饒有興致觀看安修師太的臉色,好像故意耍弄安修師太,想看母親到底會不會生氣懊惱,她絲毫不理會楊季卿的疑問。
略微坐了一會,冬兒便起身跟母親告辭下山。季卿聲稱自己出來的時間也不短了,回家還有別的事情,也向安修師太告辭,冬兒雖然極不情願和他一道走,奈何由普照庵下山,隻有一條道走,她也沒有別的選擇,隻好和他一同上路。
山間小道上,楊季卿、楊晨、冬兒、小荷四個人彼此都略微有些熟悉了,不再像上次那樣陌生,兩個女孩子走得慢,兩個男孩子也不著急,故意磨磨蹭蹭,關照女孩子們的行走速度。
楊季卿心中的疑問沒有解開,還是自家香火的問題,依然追問冬兒為何說他楊家家廟香火不靈,紙燒了白燒,冬兒見他性情柔和,不招人厭,也就不再防備著他,便講故事一般娓娓道來。
“二十年前呢,有一對有情人即將婚迎嫁娶,兩人一起來到普照庵燒香許願,姑娘許的願是一生一世隻愛後生一個人,願這後生一生一世隻愛這姑娘一個人,此後無論是人老珠黃還是白發蒼蒼,後生都不可以再愛上別人。許完願不久,兩個人就結婚了,過了沒幾年,兩個人也有了孩子,誰料十年之後,一個更加年輕漂亮的女人找到他們家裏來,說這後生幾年前曾與她有過一段情,說完還從身後拖出一男孩來,當作他們曾經恩愛的證據。”
說完這些,冬兒笑吟吟地斜眼覷著楊季卿:“那個許願的姑娘當年可是一片赤誠之心,她這一生,別的不求,隻願這心上人永不辜負她,誰知道這普照庵的佛祖當時是睡著了還是走親訪友去了,竟然一點兒沒有應驗。”
楊季卿自然明白冬兒說的肯定就是安修師太的故事,他支支吾吾道:“那為什麽那位姑娘還要回到辜負她的佛祖身邊來呢?”
冬兒也猜到這位富家子必然是已經知道了安修師太與自己的母女關係,所謂的抄寫經書隻是借口而已,不過是想借此機會接近自己,她譏諷道:“可能師太每天念的也不是什麽經書,而是討伐佛祖的檄文吧。”
小荷還好,習慣了小姐的幽默,反倒是楊晨忍俊不禁,笑出了聲,楊季卿瞪他一眼,趕緊捂住了嘴。
四人到了山下,楊家的高頭大馬和萬家雇來的馬車都在山下等著,兩人就此別過,各回各家。
四月初一的早上,冬兒和小荷又坐著雇來的馬車行到山下來,兩人剛掀開簾子便看見有一頂小轎子在路邊侯著,楊季卿春風滿麵地來到車跟給冬兒做了個揖,解釋道:“我看姑娘在山路上行走艱辛,便讓家仆抬來家中的轎子,這樣姑娘上山下山便可輕鬆一些,也快當。”
冬兒先是驚愕不已,然後推辭:“楊公子言重了,這條山路我已經走了好多年了,沒有公子想得那麽辛苦,公子若是執意這麽客氣的話,我以後就不好意思來了。”
楊季卿趕忙安撫:“姑娘不喜歡的話,我今後就不折騰了,可是今天轎子已經抬來了,姑娘就坐上這一遭吧,轎夫們的工錢也能拿得心安理得。”
冬兒暗自思忖:“這個人三番五次和我趕在一起上山下山?必然是打聽清楚了我的出行規律才故意和我趕在一起的,罷了,也就這一次了,今後我打亂日子,我就不信你能天天來蹲守。”
冬兒坐在轎子裏,小荷跟在轎子旁邊,這個小丫頭比冬兒還要小一歲,跟個孩子一般貪玩,一會兒看見一簇開得極為絢爛的野花便一驚一乍地呼著小姐快看快看,一會兒又嚷嚷兩個轎夫走慢一點,自己跟不上趟,走得很辛苦。楊季卿安安靜靜地跟在轎子後麵,倒像是冬兒冬兒帶來的小廝了。
來到庵裏,季卿借口要去拿師太抄完的經書,和冬兒一起先去安修師太房中,冬兒沒說什麽,倒是小荷心直口快,催促道:“公子你拿了經書就趕快走人,我家小姐還有好多體己話要跟師太講,你這個外人在跟前我們說話好不方便的。知道嗎?”
季卿連忙答應,並叮囑轎子會一直在庵門外候著,言外之意他會等著冬兒一起下山。
兩人一同走進師太房中,季卿取了經書,謝過師太便出門去了。
安修師太看見季卿和冬兒一同進來便已心生疑問,待楊季卿離開後,開口問道:“冬兒,這是怎麽回事?你怎麽跟楊家的小公子絆扯在一起了,居然這一次還是一起來的?”
冬兒還沒開口,小荷笑著說:“師太,想都不用想啊,這位楊公子一定是喜歡上咱們家小姐了,上次他執意要和我們一起下山,我們走那麽慢,他們也不著急,隻管磨磨蹭蹭地和我們一起走,這次可好,我們來到山下的時候,人家直接抬了一頂小轎子來送小姐上下山了,真是細心體貼得緊。”
師太一聽,臉色更加嚴肅了:“冬兒,這位楊公子可是官宦人家的子弟,你怎麽會與他走得如此親近,你父親可知道這件事?”
冬兒嘟嘟噥噥道:“父親不知道,我還沒有告訴他。這位楊公子我也隻是上個月的今天才在下山的道路上偶遇他,第二次見到他就是上月十五日師太的房中,這一次才是第三次,我哪裏會想到他會在山下帶了轎子來等我呢。f我也是嚇了一跳的”
小荷沒心沒肺地插嘴:“師太,我覺得我們家小姐的紅鸞星動了耶。”
冬兒抬手打了小荷一下,嗔道:“不長記性的丫頭,前幾次你也說我紅鸞星動了動了的,結果呢,動著動著就不動了。見個年輕男子對我示好你就胡思亂想,每次都是有始無終,你還不吸取教訓,隻管瞎嚷嚷。”
“小姐啊,還不是那些媒婆壞的事,硬說小姐腿腳不好,就像好端端一顆白菜讓蟲子鑽了個洞,各種挑三揀四的,氣得老爺都讓我爹攆出他們去。我看這位公子就不嫌棄我們,小姐對他也不厭惡,所以呀---”小荷眼珠子轉了轉,瞅瞅師太:“我看這位公子與小姐肯定是彼此都中意的。”
冬兒眼睛一瞪,虛張聲勢地掐了小荷胳膊肉一把。小荷揉著胳膊裝委屈:“師太,小姐打我。”
安修師太不理會兩個少女之間的打打鬧鬧,兀自潑涼水一般吟哦:“一切恩愛會,無常難得久,生世多畏懼,命危於晨露........”
“又來—”冬兒不耐煩地打斷母親的偈語,扭頭問丫頭:“小荷,你聽得懂師太的偈子嗎?”
小荷搖搖頭,明確表示沒有聽懂。
“你聽不懂最好。”冬兒舒一口氣,抱怨母親道:“師太,你自家氣性大,氣量小,抓住我爹犯的一次過錯就不撒手,一輩子都不原諒人家。做人不能這個樣子,你得多懷念兩個人在一起的美好的事情,比如春花秋月呀,夏風冬雪呀,你老念著他的不好,還恨不得我和小荷年輕輕輕就看破紅塵,這可不是出家人的作風呀。你以後不要在我和小荷麵前念這種偈語。”
小荷雖然不明白師太的偈語,她知道小姐跟師太還是唱反調的,於是也插嘴助陣:“就是呀,師太,小姐怎麽說也是您的親生女兒,男怕入錯行,女怕嫁錯郎,小姐的終身大事師太但凡能幫忙掌個眼那就掌個眼,咱家現在就小姐一個人跟獨苗一樣孤零零,連個兄弟姐妹都沒有,往後咱們家隻要小姐過得好,就是全家人都過得好,小姐遇人不淑的話,我們全家都不開心的,這種事情可不敢馬馬虎虎,差不多就行的。”
師太嘴角抽搐了一下,末了又來了一句:“塞翁失馬,焉知非福,世間事多有無常,你們俗世之人好自為之吧。”
冬兒雖然在年幼的時候經曆了父母的感情變故,品嚐過人生無常,卻抵不過現在的青春年少,風華正茂,滿腦子的風華雪月,才子佳人,更何況一直以來自家父親便是一個風流倜儻瀟灑不羈的男子,言及母親也是滿心滿腹的愧疚和關心,是故對男女情愛之事也並沒有太多的傷感和失意。
拜別了母親,來到寺廟門外,季卿已恭恭敬敬地在轎子旁邊等候多時了,見冬兒從裏邊走出來,還是歡天喜地地迎上前來,扶冬兒入轎,冬兒見他清秀的麵孔上笑容燦爛,熱情純真,不帶一絲半點的大戶人家子弟的驕橫之氣,也沒有紈絝子弟的油滑與粗俗,更沒有這個年紀的男子追求女子時為達目的而不顧惜臉麵的作小服低的賤氣,對他的好感穩步漸增。進轎的時候兩人的手不小心碰了一下,更加羞赧,臉發熱發燙,低著頭趕緊鑽進轎子裏,免得被小荷看到。
待到坐安穩了,感覺坐墊下麵有東西硌著,翻出來拿在手裏,原來是一本略有些陳舊卻依然整潔的《詩經》,她拿起書來翻了一遍,在《關雎》一篇發現了夾帶的紙張,本來以為會是書信,展開一看,居然是一幅十分精美的插畫,受限與紙張麵積,畫幅很小,畫麵卻精致用心到極致,這是一幅畫工十分精湛細致的工筆畫,主題便是《關雎》,畫麵下方有一個年輕男子躺在床上睜著眼睛做白日夢,畫麵上方被雲霧烘托著的便是年輕男子的“白日夢”內容:一位窈窕淑女在一葉扁舟上采集著所謂的“荇菜”。細看畫麵上年輕男女的麵容,莫要說嘴角眉梢的線條精致入微了,連兩人的睫毛都粒粒可數,兩人衣服上的褶皺也非常符合各人所處的環境。
冬兒見過大幅麵的上乘畫作,這麽小幅麵的佳作還真是第一次見,即使不是出自楊季卿之手,她也會很喜歡很喜歡這幅插畫,看著看著,想起繪畫者的用意,她便開始臉紅耳熱,左想右想不知道該如何應對,索性把插畫留下來,揣在身上,書仍然放回原處,下轎的時候裝作無事人一般與季卿主仆告辭,乘上自家雇的馬車走了。
楊季卿發現冬兒留下了插畫,不知道她是喜歡還是不喜歡,是拿回去銷毀還是留做紀念,心裏惴惴不安,接下來的半個月度日如年,一會想著不該如此唐突行事,一會又想著下回見她就不再這樣半遮半掩,吞吞吐吐了,思來想去,也不知道自己做得對還是不對。待到十五那天又一早跑到山腳下等著冬兒,左等右等,日上三竿了也不見冬兒主仆身影,差人上山問問是不是已經在山上了,楊晨回來說庵裏的尼姑說了,冬兒主仆兩人今日壓根沒有來過,季卿更加焦灼不安,後來便胡猜亂想:難不成是她生病了,身體不適所以不來上山看望師太?還是家裏頭有別的事情被耽誤住了,來不了了,與其在這裏胡思亂想,還不如親自去她家裏看看,一探究竟才會放心。
想到此,他也沒有了上山的心思,帶著楊晨直奔十裏街萬家去了。
十幾天後正是三月十四日,他向母親懇求今後每逢初一十五日準他外出遊玩休息,免得天天憋在房中憋出病來,,楊母念他連續十幾日沒有出門,便痛痛快快地準了。
次日清晨,楊季卿早早趕到普照庵,經由寺廟主持曾師太指引,來到安修師太的房間,說明自己的身份,謊稱自己母親身體有些病疾,央求安修師太替自己母親抄一份經書祈福,安修師太得知他是本庵大香主家的嫡係公子,不便回絕他,便答應下來。
冬兒和小荷提著一柳條筐的日常用度進來母親房間的時候,安修師太正在低頭筆耕不輟,季卿在旁邊研磨伺候,這一男一女,一老一少倒十分的歲月靜好。
冬兒認出了上次曾經看她摔倒的楊季卿,先是不悅,繼之以不解:“這位公子,你來師太的房間做什麽呢?”
季卿把母親身體不適,央求安修師太抄經書的話又重複一遍,冬兒聽了,無話可說,上來勸阻母親:“師太,上次您不是說您手指關節疼痛得很麽,你還是歇一會我來幫你抄吧!我最近寫字的速度越來越快了。”說著就要上來奪筆。
安修師太擋住女兒,冷冷拒絕:“這個你代不了手,你和你父親一樣,神佛上頭,心向來不誠,抄下來也不靈的,他這個經書要得也不是很急,我方便的時候就給他抄抄,不方便的時候就算了。”
說罷仍然是低頭抄個不停,好似女兒是天天來的,半月不見也不稀罕。
冬兒轉頭質問楊季卿:“這位公子,你一個男人家,為什麽不往和尚廟裏去求經,偏偏隔三差五地要往這尼姑庵裏跑呢?她們雖然是出家人,到底是男女有別。”
季卿恭恭敬敬地回答:“姑娘有所不知,這普照庵本就是我們楊家的香火院,楊家三天兩頭地都會有人來這裏燒香拜佛,我也隻是他們中的一員罷了,今後姑娘見我次數多了也就不足為奇了。”
冬兒便打趣母親:“怪不得師太一大早起來就奮筆疾書,原來是侍奉權貴。”
安修師太如同沒聽到女兒挖苦一樣,並不理她。
季卿向冬兒道:“姑娘,我給師太磨出的墨足夠師太用大半天了,我們在這裏老是講話很是叨擾師太,不如我們一起出去走走,去佛堂上柱香吧。”
冬兒頗不給他情麵,不假思索道:“你去燒吧,我不去,你們家的香火不靈,燒了也白燒。”
她說這話時偷偷看了安修師太一眼,眼角眉稍滿滿地嬌俏頑皮,好像要故意譏諷
安修師太一般。
楊季卿真沒料到她端莊秀麗的麵容下還有如此嬌俏頑皮的一麵,不禁莞爾一笑,問道:“姑娘何出此言?”
冬兒歪著頭饒有興致觀看安修師太的臉色,好像故意耍弄安修師太,想看母親到底會不會生氣懊惱,她絲毫不理會楊季卿的疑問。
略微坐了一會,冬兒便起身跟母親告辭下山。季卿聲稱自己出來的時間也不短了,回家還有別的事情,也向安修師太告辭,冬兒雖然極不情願和他一道走,奈何由普照庵下山,隻有一條道走,她也沒有別的選擇,隻好和他一同上路。
山間小道上,楊季卿、楊晨、冬兒、小荷四個人彼此都略微有些熟悉了,不再像上次那樣陌生,兩個女孩子走得慢,兩個男孩子也不著急,故意磨磨蹭蹭,關照女孩子們的行走速度。
楊季卿心中的疑問沒有解開,還是自家香火的問題,依然追問冬兒為何說他楊家家廟香火不靈,紙燒了白燒,冬兒見他性情柔和,不招人厭,也就不再防備著他,便講故事一般娓娓道來。
“二十年前呢,有一對有情人即將婚迎嫁娶,兩人一起來到普照庵燒香許願,姑娘許的願是一生一世隻愛後生一個人,願這後生一生一世隻愛這姑娘一個人,此後無論是人老珠黃還是白發蒼蒼,後生都不可以再愛上別人。許完願不久,兩個人就結婚了,過了沒幾年,兩個人也有了孩子,誰料十年之後,一個更加年輕漂亮的女人找到他們家裏來,說這後生幾年前曾與她有過一段情,說完還從身後拖出一男孩來,當作他們曾經恩愛的證據。”
說完這些,冬兒笑吟吟地斜眼覷著楊季卿:“那個許願的姑娘當年可是一片赤誠之心,她這一生,別的不求,隻願這心上人永不辜負她,誰知道這普照庵的佛祖當時是睡著了還是走親訪友去了,竟然一點兒沒有應驗。”
楊季卿自然明白冬兒說的肯定就是安修師太的故事,他支支吾吾道:“那為什麽那位姑娘還要回到辜負她的佛祖身邊來呢?”
冬兒也猜到這位富家子必然是已經知道了安修師太與自己的母女關係,所謂的抄寫經書隻是借口而已,不過是想借此機會接近自己,她譏諷道:“可能師太每天念的也不是什麽經書,而是討伐佛祖的檄文吧。”
小荷還好,習慣了小姐的幽默,反倒是楊晨忍俊不禁,笑出了聲,楊季卿瞪他一眼,趕緊捂住了嘴。
四人到了山下,楊家的高頭大馬和萬家雇來的馬車都在山下等著,兩人就此別過,各回各家。
四月初一的早上,冬兒和小荷又坐著雇來的馬車行到山下來,兩人剛掀開簾子便看見有一頂小轎子在路邊侯著,楊季卿春風滿麵地來到車跟給冬兒做了個揖,解釋道:“我看姑娘在山路上行走艱辛,便讓家仆抬來家中的轎子,這樣姑娘上山下山便可輕鬆一些,也快當。”
冬兒先是驚愕不已,然後推辭:“楊公子言重了,這條山路我已經走了好多年了,沒有公子想得那麽辛苦,公子若是執意這麽客氣的話,我以後就不好意思來了。”
楊季卿趕忙安撫:“姑娘不喜歡的話,我今後就不折騰了,可是今天轎子已經抬來了,姑娘就坐上這一遭吧,轎夫們的工錢也能拿得心安理得。”
冬兒暗自思忖:“這個人三番五次和我趕在一起上山下山?必然是打聽清楚了我的出行規律才故意和我趕在一起的,罷了,也就這一次了,今後我打亂日子,我就不信你能天天來蹲守。”
冬兒坐在轎子裏,小荷跟在轎子旁邊,這個小丫頭比冬兒還要小一歲,跟個孩子一般貪玩,一會兒看見一簇開得極為絢爛的野花便一驚一乍地呼著小姐快看快看,一會兒又嚷嚷兩個轎夫走慢一點,自己跟不上趟,走得很辛苦。楊季卿安安靜靜地跟在轎子後麵,倒像是冬兒冬兒帶來的小廝了。
來到庵裏,季卿借口要去拿師太抄完的經書,和冬兒一起先去安修師太房中,冬兒沒說什麽,倒是小荷心直口快,催促道:“公子你拿了經書就趕快走人,我家小姐還有好多體己話要跟師太講,你這個外人在跟前我們說話好不方便的。知道嗎?”
季卿連忙答應,並叮囑轎子會一直在庵門外候著,言外之意他會等著冬兒一起下山。
兩人一同走進師太房中,季卿取了經書,謝過師太便出門去了。
安修師太看見季卿和冬兒一同進來便已心生疑問,待楊季卿離開後,開口問道:“冬兒,這是怎麽回事?你怎麽跟楊家的小公子絆扯在一起了,居然這一次還是一起來的?”
冬兒還沒開口,小荷笑著說:“師太,想都不用想啊,這位楊公子一定是喜歡上咱們家小姐了,上次他執意要和我們一起下山,我們走那麽慢,他們也不著急,隻管磨磨蹭蹭地和我們一起走,這次可好,我們來到山下的時候,人家直接抬了一頂小轎子來送小姐上下山了,真是細心體貼得緊。”
師太一聽,臉色更加嚴肅了:“冬兒,這位楊公子可是官宦人家的子弟,你怎麽會與他走得如此親近,你父親可知道這件事?”
冬兒嘟嘟噥噥道:“父親不知道,我還沒有告訴他。這位楊公子我也隻是上個月的今天才在下山的道路上偶遇他,第二次見到他就是上月十五日師太的房中,這一次才是第三次,我哪裏會想到他會在山下帶了轎子來等我呢。f我也是嚇了一跳的”
小荷沒心沒肺地插嘴:“師太,我覺得我們家小姐的紅鸞星動了耶。”
冬兒抬手打了小荷一下,嗔道:“不長記性的丫頭,前幾次你也說我紅鸞星動了動了的,結果呢,動著動著就不動了。見個年輕男子對我示好你就胡思亂想,每次都是有始無終,你還不吸取教訓,隻管瞎嚷嚷。”
“小姐啊,還不是那些媒婆壞的事,硬說小姐腿腳不好,就像好端端一顆白菜讓蟲子鑽了個洞,各種挑三揀四的,氣得老爺都讓我爹攆出他們去。我看這位公子就不嫌棄我們,小姐對他也不厭惡,所以呀---”小荷眼珠子轉了轉,瞅瞅師太:“我看這位公子與小姐肯定是彼此都中意的。”
冬兒眼睛一瞪,虛張聲勢地掐了小荷胳膊肉一把。小荷揉著胳膊裝委屈:“師太,小姐打我。”
安修師太不理會兩個少女之間的打打鬧鬧,兀自潑涼水一般吟哦:“一切恩愛會,無常難得久,生世多畏懼,命危於晨露........”
“又來—”冬兒不耐煩地打斷母親的偈語,扭頭問丫頭:“小荷,你聽得懂師太的偈子嗎?”
小荷搖搖頭,明確表示沒有聽懂。
“你聽不懂最好。”冬兒舒一口氣,抱怨母親道:“師太,你自家氣性大,氣量小,抓住我爹犯的一次過錯就不撒手,一輩子都不原諒人家。做人不能這個樣子,你得多懷念兩個人在一起的美好的事情,比如春花秋月呀,夏風冬雪呀,你老念著他的不好,還恨不得我和小荷年輕輕輕就看破紅塵,這可不是出家人的作風呀。你以後不要在我和小荷麵前念這種偈語。”
小荷雖然不明白師太的偈語,她知道小姐跟師太還是唱反調的,於是也插嘴助陣:“就是呀,師太,小姐怎麽說也是您的親生女兒,男怕入錯行,女怕嫁錯郎,小姐的終身大事師太但凡能幫忙掌個眼那就掌個眼,咱家現在就小姐一個人跟獨苗一樣孤零零,連個兄弟姐妹都沒有,往後咱們家隻要小姐過得好,就是全家人都過得好,小姐遇人不淑的話,我們全家都不開心的,這種事情可不敢馬馬虎虎,差不多就行的。”
師太嘴角抽搐了一下,末了又來了一句:“塞翁失馬,焉知非福,世間事多有無常,你們俗世之人好自為之吧。”
冬兒雖然在年幼的時候經曆了父母的感情變故,品嚐過人生無常,卻抵不過現在的青春年少,風華正茂,滿腦子的風華雪月,才子佳人,更何況一直以來自家父親便是一個風流倜儻瀟灑不羈的男子,言及母親也是滿心滿腹的愧疚和關心,是故對男女情愛之事也並沒有太多的傷感和失意。
拜別了母親,來到寺廟門外,季卿已恭恭敬敬地在轎子旁邊等候多時了,見冬兒從裏邊走出來,還是歡天喜地地迎上前來,扶冬兒入轎,冬兒見他清秀的麵孔上笑容燦爛,熱情純真,不帶一絲半點的大戶人家子弟的驕橫之氣,也沒有紈絝子弟的油滑與粗俗,更沒有這個年紀的男子追求女子時為達目的而不顧惜臉麵的作小服低的賤氣,對他的好感穩步漸增。進轎的時候兩人的手不小心碰了一下,更加羞赧,臉發熱發燙,低著頭趕緊鑽進轎子裏,免得被小荷看到。
待到坐安穩了,感覺坐墊下麵有東西硌著,翻出來拿在手裏,原來是一本略有些陳舊卻依然整潔的《詩經》,她拿起書來翻了一遍,在《關雎》一篇發現了夾帶的紙張,本來以為會是書信,展開一看,居然是一幅十分精美的插畫,受限與紙張麵積,畫幅很小,畫麵卻精致用心到極致,這是一幅畫工十分精湛細致的工筆畫,主題便是《關雎》,畫麵下方有一個年輕男子躺在床上睜著眼睛做白日夢,畫麵上方被雲霧烘托著的便是年輕男子的“白日夢”內容:一位窈窕淑女在一葉扁舟上采集著所謂的“荇菜”。細看畫麵上年輕男女的麵容,莫要說嘴角眉梢的線條精致入微了,連兩人的睫毛都粒粒可數,兩人衣服上的褶皺也非常符合各人所處的環境。
冬兒見過大幅麵的上乘畫作,這麽小幅麵的佳作還真是第一次見,即使不是出自楊季卿之手,她也會很喜歡很喜歡這幅插畫,看著看著,想起繪畫者的用意,她便開始臉紅耳熱,左想右想不知道該如何應對,索性把插畫留下來,揣在身上,書仍然放回原處,下轎的時候裝作無事人一般與季卿主仆告辭,乘上自家雇的馬車走了。
楊季卿發現冬兒留下了插畫,不知道她是喜歡還是不喜歡,是拿回去銷毀還是留做紀念,心裏惴惴不安,接下來的半個月度日如年,一會想著不該如此唐突行事,一會又想著下回見她就不再這樣半遮半掩,吞吞吐吐了,思來想去,也不知道自己做得對還是不對。待到十五那天又一早跑到山腳下等著冬兒,左等右等,日上三竿了也不見冬兒主仆身影,差人上山問問是不是已經在山上了,楊晨回來說庵裏的尼姑說了,冬兒主仆兩人今日壓根沒有來過,季卿更加焦灼不安,後來便胡猜亂想:難不成是她生病了,身體不適所以不來上山看望師太?還是家裏頭有別的事情被耽誤住了,來不了了,與其在這裏胡思亂想,還不如親自去她家裏看看,一探究竟才會放心。
想到此,他也沒有了上山的心思,帶著楊晨直奔十裏街萬家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