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末的一天,萬客舟收到一封浙江好友寄來的信,原來他年輕時去南方遊曆,認識了一位誌同道合、趣味相投的朋友名叫淳於澤的,這位好友也是個不出家的道士,長他近二十歲,算作忘年之交了。


    從南方回來後,因為家中發生變故,萬客舟一直守著女兒不曾外出,和浙江好友一直靠書信來往,掐指一算,竟是十幾年未見了。這位好友與今年春上染了疾病,總也醫治不好,大夫斷言他恐怕熬不過今年年底,讓家人們為之準備後事,這位淳於澤老先生想在跨鶴西奔之前再見摯友一麵,了卻殘生心願。


    萬客舟一麵為摯友性命擔憂,一麵叫來季卿與其商量如何照看冬兒。季卿聽得萬叔叔這一去來回要一個半月,便建議說:“一個半月,說長不長,說短不短,與其天天車馬顛簸,還不如在我家住這一個半月,正好我家後花園有一塊花圃,種什麽花草樹木都活不長,索性拔了花草蓋了兩間屋子,尚未住人,隻是存放一些物件,正好冬兒去了可以住用,離劉伯也近,省得天天按揉完腳骨少不得走動,醫治效果大打折扣。”


    萬客舟認為他說得也有理,隻是這樣一來就是把冬兒托付給楊家暫時照料了,好在楊府上下對他們父女兩人態度不錯,他不擔心女兒寄人籬下期間受任何委屈,隻是如此一來,少不得又去拜望楊老夫人,將女兒暫且托付在楊家。


    楊母那邊聽得劉伯說冬兒的腳不出意外的話,再醫治兩個月便完好如常人,這麽漂亮的人兒沒了殘障自然是是十全十美的人物,楊母心中十分暢意,聽了萬客舟遠行的計劃和季卿的安排,十分痛快地就同意了。


    萬客舟第二次來楊家拜訪之前,楊伯卿便聽夫人馬氏說冬兒的父親來過府上的事情,馬氏向夫君描述萬客舟人如何年輕俊秀,風流倜儻,更稀奇的他還是個居家修行的道士,早些年曾經煉丹,後來不練丹了反倒學會了給女兒家做粉膏霜餅的,這個夏天楊府裏丫頭們身上的止汗香體膏的味道便是這位居家道士調製的。


    馬氏還誇讚了萬冬兒從父親那裏繼承來的優秀基因,生得標致俏麗,如同天上神女,月中仙子。楊伯卿對於內宅裏媳婦婆子丫鬟們的事情向來不留心,縱使馬氏把冬兒誇得如神仙一般他也不置可否,反倒是對傳聞中會金石之道的老道士萬客舟十分感興趣,畢竟朝中的兩個大佬-----嚴嵩與徐階為了博取嘉靖帝的信任,全都刻意鑽研黃老之道,楊伯卿為了沾一沾這種風氣,有意會會這位親家。


    萬客舟第二次來楊府這天,楊伯卿明明外頭有事,想方設法推脫了出去,同母親一道坐在家裏等客人上門。


    萬客舟對這些官場之人毫無結交的興趣,楊伯卿硬要會會他,他也沒有辦法,隻得走走過場,見到楊伯卿,恭恭敬敬地作揖行禮,口中說著:“草民萬客舟見過楊侍郎大人,草民乃鄉野之人,有粗陋之處,望侍郎大人不要恥笑。”


    楊伯卿一見萬客舟本人,果然是仙風道骨、衣袂飄飄,好像隨時都能立地飛升的得道高人一般,雖然萬客舟看起來比楊伯卿還要年輕俊秀,到底是長輩,楊伯卿還是隨著季卿喊,叫萬客舟一聲叔父:“叔父大人過謙了,咱們都是一家人,何來恥笑一說,上次叔父大人來訪,晚輩外頭有事,未曾相見,實在是遺憾地很。今日一見,叔父大人果然如神仙一般風姿俊秀,氣宇軒昂,我以後就叫萬叔父老神仙好了,我們家能攀上萬叔父這種神仙親眷,那可是楊家修來的福分。”


    萬客舟謙虛道:“外像而已,楊大人千萬不要太在意這個,老朽已年過不惑,還什麽風姿不風姿的,真是折殺老夫了。”


    楊伯卿見這個看著比自己還年輕的中年男人總是自稱老夫,不由地感覺有點好笑,打聽道:“聽說叔父大人會煉製金丹,不知是真是假?”


    “唉,那都是年輕時做的糊塗事罷了,人不瘋狂枉少年,不值一提不值一提。”


    “叔父大人此言差矣,煉丹怎麽是糊塗事呢?當今聖上就是煉丹之人,當今內閣嚴首輔,徐次輔都爭著為皇上煉製丹藥呢。照叔父的說法,朝堂之上豈不是一群糊塗蟲了?”


    常言道,酒逢知己千杯少,話不投機半句多,萬客舟本來就不喜歡與這些官僚應酬,如今三句話不到就扯到朝堂上去,憑空給你扣一個譏諷朝堂的屎盆子,一場無妄之災就此襲來,怎不讓人厭惡。


    萬客舟耐著性子解釋道:“老朽鄉野之人,不知朝堂之事,如果言語不慎,衝撞了朝政,還請侍郎大人多多包含。不要跟我這個草民一般見識。”


    “無妨無妨,開個玩笑罷了,一家人不說兩家話,聽季卿說叔父大人飽讀詩書,寫得一手好青詞,如此才學,不科舉不致仕真的是可惜了。要知道現在朝廷裏有好多的臣僚被稱為青詞宰相,治國安邦之策拿不出來,寫出來的青詞卻頗得皇上喜歡,因此而飛黃騰達。我若是有叔父這番才學,早晚有一天我也能入閣拜相了。”


    又提當官一事,這楊伯卿可真是個官迷。萬客舟暗暗鄙夷,嘴上卻說道:“侍郎大人此言差矣,老朽隻是擺弄一些詩詞歌賦、荒腔野調罷了,八股文章我是一篇也做不出來的。讓老朽上考場,我恐怕連個秀才都靠不出來。”


    楊母出言製止道:“伯卿,你萬叔父今日是來咱們家辭行的,你就不要老念叨功名這種話題了。萬先生,我聽說你那好友是浙江的,到底是浙江什麽地方呢?”


    “回老夫人,是浙江台州的。”


    “浙江台州?”楊伯卿又開口:“台州知府淳於彬我今年四月份剛見過的,那個人本事還不錯,做事靠譜,我可以給他寫個帖子,叔父到他地界上,有什麽事請他行個方便。”


    萬客舟聽得心驚肉跳,因這淳於彬不是別人,正是老友淳於澤的兒子,他壓根就不想讓楊府知道他要去送別的好友正是台州知府的親爹老子,官場上的事情錯綜複雜,有的官員黨附嚴嵩,有的官員黨附徐階,這兩個朝中大佬的關係又勢同水火,萬客舟不希望官場上的火燒到自己的世外桃源來,故此推辭說不用不用。


    但是一旁坐著的楊季卿不曉得官場上的水有多深,他插嘴說道:“可巧了,萬叔父的這位老友也是姓淳於的,好像也是個官宦人家,對不對,萬叔父。”


    萬客舟尷尬地笑著:“對對。”


    楊伯卿自言自語道:“怪哉,上次我見淳於彬,讚歎他姓氏稀奇,難得一見,他還告訴我說這個姓氏比較孤寡,整個台州隻他一家,找不到同宗,甚是清冷。萬叔父,看來你這個老友必是淳於知府的家人了。”


    萬客舟遮掩道:“我與那位老友來往數年,隻是談經論道,從不談論彼此家人,並不知道他的子侄可否有為官之人,待我這番前去問問他便知。”


    楊伯卿十分自信地說道:“管他是父子還是叔侄還是爺孫的,肯定是一家子的人,既然是淳於知府家的老人即將仙逝,那萬叔父也替我捎一份祭禮吧。”


    萬客舟黯然答應,他也曉得此番是瞞不過去了,楊伯卿門生故吏滿天下,隨便問個人都能幫忙打聽到,更何況過不幾日,淳於澤果真跨鶴西奔的話,淳於彬便要守孝三年,到時候一切便昭然若揭。


    萬客舟送女兒到楊府的住處,千叮嚀萬囑咐:“你母親的用度千萬不要斷了,往下天越來越涼了,千萬莫忘了勸她多穿衣服,我去那邊很快就會寫信回來,你和小荷在人家這裏住著,一定要注意一言一行,不要和在我跟前一樣,喜怒皆形與色,等我回來便接你們回去..........”


    自打冬兒記事以來,這是父親第一次離開她,上次離開,她還是兩三歲孩童,身邊有親身母親照顧,這次離開,身邊便隻有小荷與季卿兩個人陪伴她了,雖然都是同齡人,到底比不得在自己父母身邊恣意放縱,於是哭得梨花帶雨的,渾身止不住地顫,萬客舟把她摟在懷裏,拍著她後背,拍了許久,哄了許久,方才不哭了。


    楊母那邊派過來幫忙收拾房間的婆子看見這一幕,回去跟老太太嚼舌頭:“老夫人,那冬兒姑娘也太不知道禮數了,俗話說男大避母,女大避父,都這麽大一個姑娘家了,居然還在父親懷裏拱來拱去的,真是太有傷風化了。”


    楊母倒是十分淡定:“她本來就不是大家閨秀,我也沒按大家閨秀的標準要求她。”婆子聽主母這般不計較,她們也就噤聲了。


    後來這件事還是傳到了季卿耳朵裏,季卿聽了好生懊惱:“這些老賊婆真是多嘴多舌,別人怎麽做和她們有什麽關係,怎麽就這麽愛搬弄是非呢,真是惟恐天下不亂。”


    楊晨勸解道:“公子,咱們府裏頭人多嘴雜,莫說是長舌婦了,就是長舌夫都是有的,一件事能讓她們說出一百樣情形來,你沒做過的事她們都能給你編排出來說是你做的,這些下人們沒少為了這種口舌是非當麵對質,我都替他們臉紅,”


    季卿皺眉道:“怪不得冬兒對於做外室這件事情不計較,大家庭的日子就是是是非非、恩恩怨怨的事情太多。好在母親到底還是向著冬兒。”


    楊晨附議道:“公子啊,要麽說人想要好好活下去就得臉皮厚一點兒,韌一點,誰人背後不說人,誰人背後不被說,你見到冬兒小姐也得這麽開導她,咱們府裏人多事多,將來她沒見識過的事情也多著呢,多少都得有點心理準備。別介被人黑了都不知道是被誰黑的。”


    聽了這話,楊季卿心中開始泛起無邊的細細憂傷了,終了,囑咐楊晨:“這件事情千萬不要讓她們主仆知道,我聽著都心中惱怒,更何況她本人了。”


    “您放心吧,公子,這種事情我已經司空見慣了,公子覺得稀罕,我還覺得沒什麽好稀奇的呢。這叫見怪不怪。”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駙馬咱倆不合適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愛羽絨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愛羽絨並收藏駙馬咱倆不合適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