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日,江陵王.曹植手持興學詔命向江陵城的某個地方走去,可走到一半,又轉身往回走了。因為他終究還是狠不下心來,再去麻煩那位已經為國辛苦了一輩子的老人。
可碰巧的是,就在曹植轉身回頭的同時,他身後傳來了一道熟悉的聲音,“公子意欲何往啊?”
曹植聞言身形一顫,不禁愣住了,良久之後才緩緩的轉過身來。隻見一道熟悉的身影,被人所攙扶著,就矗立在他身後不遠處。
而此時,那道身影正一臉微笑的在看著他。
隻見那道身影,一身樸素的粗布衣服,須發皆白,後背微微有所佝僂,正是昔日的因改良水排升任司金都尉、司金中郎將,後又因改良苗.刀和陌刀之功,遷任尚方令,大魏皇帝.曹丕繼位後,又加封其為太中大夫的韓暨[ji].韓公至。
韓公至,似乎越來越老了,身體也越發的不如從前了。五年前身體還十分硬朗的他,或許因為勞累過度,花白的頭發此時也已經潔白如雪了,就連平時走路,也得需要人攙扶才行了。
自從新帝繼位加封他做了太中大夫以後,他便很少去冶煉坊了。並不是說他如今位高權重,再也受不了那髒亂之苦,而是他的身體已經不允許再那麽勞累了。
新帝繼位之後,下的第一道國策便是興學。韓公至自然知曉這一國策的重要性,對於全天下的士子們而言,那可是莫大的喜事。
他也知道,若想興學的話,書籍紙張是必不可少的。當下這個階段還好,可日後一旦各州郡的校館建成,隨著學子們越來越多,那必然會洛陽紙貴的。
現如今,造紙工序比較繁瑣,耗時又長,能用的起紙張的,也隻有宮廷和官宦人家了。要想興學,改良紙張迫在眉睫。
想到這裏,韓公至也顧不上自己身體的孱弱,便讓仆人趕著馬車同自己一起,去拜訪州牧府裏的曹植。
沒想到的是,自己竟然能夠在半路上碰到曹植。
自己剛想要打招呼,沒想到那江陵王,竟然又扭頭往回走了。略一思索,韓公至便想明白了其中的緣由,於是急忙開口叫住了半途而返的曹植。
那曹植轉過身後,急忙趨步走上前來,“老先生,這是要去往何處啊?”
韓公至腦袋微微一歪,眼睛微眯,似有調侃之意的說道,“公子去往何處,下官便去往何處。”
多智近妖的曹植,又怎能不明白韓公至話中之意呢?隨即長歎一聲說道,“不敢在公至老先生麵前撒謊,本王,原本是想要去府上拜會老先生的,可一想到老先生身體不爽,所以......”
聽到這裏,韓公至鄭重的說道,“老朽多謝公子垂愛。不過與我大魏的江山社稷以及讀書士子們比起來,我這副殘軀又算得了什麽呢?”
見曹植沒有回話,韓公至隨之說道,“難道公子想讓我老頭子,就這樣在大街上跟您講話,連府門都不願意讓進了
(本章未完,請翻頁)
嘛?”
曹植見狀,也並沒有再矯情的說些什麽,而是對著韓公至深深一躬道,“植,在此多謝老先生了,先生請隨我來。”
畫麵一轉,曹植和韓公至已經來到了荊州州牧府。
隻見那韓公至也不囉嗦,直接看門見山的說道,“朝廷下發詔令,要興學見館。這要想興學,筆墨紙硯自然,必不可少。毛筆、硯台相對還好,這紙張對於普通的百姓來講,並不是一件便宜的物件。想必公子今日找尋老夫,也是為了此事吧?”
曹植見話題已開,也就不再扭捏,“老先生果然慧眼如炬。今日植前往拜訪老先生,確實是為了此事。現如今,我大魏朝所用的紙張,多是蔡侯紙。可是蔡侯紙的原料,乃是樹皮、麻頭、破布、魚網,而且工藝比較繁瑣,於當下而言或許還好,可日後必然供不應求,不能滿足於興學之所用啊。植,欲改良蔡侯紙,可一時間也不知該如何下手,因此才想著讓老先生為我解惑。”
韓公至聞言,不自覺的點點頭,隨即滔滔不絕的說起來了“不瞞公子,其實老夫也沒有太多的頭緒。不過以老夫看來,世間萬事萬物,萬變不離其宗,這造紙自然也是一樣。
如今的蔡侯紙的製作工藝,說簡單也簡單,無非就是,原料分離,打漿,抄造,幹燥這四步罷了。
可說難啊也難,首先,要先將樹皮、麻頭和破布這些原材料切碎,放到清水裏浸泡上個四五日;其次,用一木盆將其中的大的雜質,清洗摘除;接著,再將這些原料浸泡在石灰水當中,兩日左右;然後,再將這些濁料倒進鑊[huo]中(專門造紙的一種蒸煮類的器具)進行蒸煮,也需要四五日才行;再然後,將這些作料進行舂[g]鑿磨碎,做成紙漿;接下來,將這些紙漿再次放入清水中浸泡,攪拌均勻做成漿液;再然後,用篾席把那漿液撈起,使紙漿在那篾席上交織成薄片狀的濕紙;再接著,就是曬紙了,一般也需四五日才可;最後,將做好的紙張從篾席上揭下來,切割整齊隻有,便就是我等所用的成熟的紙張了。
這每道工序都要耗時數天,即便是一個成熟的造紙工匠,整個流程下來,也得小兩個月才行。
老夫以為,這改良紙張啊,跟昔日你我一起改良刀劍是一樣的。無非就是多試驗,多試錯。首先要在原料和佐料上改良,然後再考慮工序的問題。大漢初創之時,紙張的原料多為蠶繭,過了百餘年後,蔡侯才將其樹皮、破布之類的東西添加進去,經過多次實驗,才成功的。
這荊、揚二州多產青竹、稻穀,中原、雍涼之地盛產小麥、穀黍,益州之地多有桑樹。我們可以因地製宜,將這些竹皮、稻穀杆、小麥杆、桑樹皮等,都拿來試一試。尤其是那稻穀杆、小麥稈,每年田裏最不缺的就是這些。還有那竹子,兩三個月就可以長出好些,我們完全不必擔心用料的問題。
其次,就需要日複一日,年複一年的實驗了。老夫覺得,這改良紙張少則需要一兩年,多則需要三四年啊。還希望這紙張做好的那一天,公子能夠到老夫
(本章未完,請翻頁)
的墳上燒上那麽幾張,也好讓老夫知道你我的辛苦沒有白費啊,哈哈......”
聽著聽著,曹植就不自覺的紅了眼眶,反觀韓公至,對此卻沒有太多的介懷。
曹植剛想要說些什麽,就被韓公至打斷了,“將來一旦書籍、紙張的用量增加,現在的造紙坊絕對不夠。因此老夫建議,不僅僅是我荊州,揚州、徐州、益州等地,也必須得增加造紙坊才是。除了官府的造紙坊,也要鼓勵民間的商人加入進來。商人好利,州府可以給與一部分的稅賦上的減免,給他們一些甜頭,日後在慢慢的改過來便是。這個就需要公子與老夫一道,向陛下和朝廷進言了。隻是這件事,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恐怕會讓陛下為難啊。”
曹植聞言略微思索一番之後,篤定的說道,“公至老先生此言甚有道理,非常之時當用非常之法。植,自會親自上書,向陛下諫言此事,想必陛下最後一定會應允的。”
在各州各郡興修校館的同時,沒有人會想到。江陵王.曹植和太中大夫.韓公至卻已經,為天下讀書的學子們想到下一步了。
而這已然是兩個月之前,所發生的事情了。
此時的江陵王.曹植和太中大夫.韓公至,早已經投入到紙張改良的事情中去了。
多年之後,當天下百姓,人人都可以用得起紙張寫字的時候,都不會忘了,曾經有一個年過七旬的老人,和一個才高八鬥的藩王,為了能讓他們用得起紙,幾乎耗盡了心血。
......
洛陽朝會,大殿之上。
大魏皇帝.曹丕高高的坐在龍椅之上,正春風滿麵的看著眼前的一份奏報,而且眼中的笑意越來明顯。
少時,待曹丕看完之後,朗聲說道,“江陵王.曹植和太中大夫.韓公至,此時正在荊州改良蔡侯紙。而且這份邸報裏說道,待太學、國子學和各郡縣校館將來建成之時,整個天下必然會出現‘洛陽紙貴’的景象。因此,這二人才會未雨綢繆,提前改良紙張,想把造紙的工藝簡化一些,並把成本壓下去,讓天下人人都能用得起那一道道白紙。”
曹丕此話一出,整個大殿之內頓時嘩然。
“江陵王不愧‘天下有才一石,曹子健獨占八鬥’之盛名啊。”
“還有那韓公至大人,今年都已經是七十五歲的高齡了,卻還在為我大魏國如此操勞啊。”
“是啊,水排、鐵馬凳、苗.刀、陌刀,這哪一件出世,都是我大魏的幸事。可誰能想到,短短五年之間,這巧奪天工之物,竟然全部出現了,又怎能不讓人驚歎啊。”
“劉大人,所言有理,有此等忠臣良將、能人異士,實乃我大魏之福啊。”
......
看著殿內嘈雜一片,曹丕並沒有刻意阻攔,而是笑眯眯的看著眾臣們,因為他們所誇讚的能為天下先之人,乃是自己的親弟弟。
(本章完)
7017k
可碰巧的是,就在曹植轉身回頭的同時,他身後傳來了一道熟悉的聲音,“公子意欲何往啊?”
曹植聞言身形一顫,不禁愣住了,良久之後才緩緩的轉過身來。隻見一道熟悉的身影,被人所攙扶著,就矗立在他身後不遠處。
而此時,那道身影正一臉微笑的在看著他。
隻見那道身影,一身樸素的粗布衣服,須發皆白,後背微微有所佝僂,正是昔日的因改良水排升任司金都尉、司金中郎將,後又因改良苗.刀和陌刀之功,遷任尚方令,大魏皇帝.曹丕繼位後,又加封其為太中大夫的韓暨[ji].韓公至。
韓公至,似乎越來越老了,身體也越發的不如從前了。五年前身體還十分硬朗的他,或許因為勞累過度,花白的頭發此時也已經潔白如雪了,就連平時走路,也得需要人攙扶才行了。
自從新帝繼位加封他做了太中大夫以後,他便很少去冶煉坊了。並不是說他如今位高權重,再也受不了那髒亂之苦,而是他的身體已經不允許再那麽勞累了。
新帝繼位之後,下的第一道國策便是興學。韓公至自然知曉這一國策的重要性,對於全天下的士子們而言,那可是莫大的喜事。
他也知道,若想興學的話,書籍紙張是必不可少的。當下這個階段還好,可日後一旦各州郡的校館建成,隨著學子們越來越多,那必然會洛陽紙貴的。
現如今,造紙工序比較繁瑣,耗時又長,能用的起紙張的,也隻有宮廷和官宦人家了。要想興學,改良紙張迫在眉睫。
想到這裏,韓公至也顧不上自己身體的孱弱,便讓仆人趕著馬車同自己一起,去拜訪州牧府裏的曹植。
沒想到的是,自己竟然能夠在半路上碰到曹植。
自己剛想要打招呼,沒想到那江陵王,竟然又扭頭往回走了。略一思索,韓公至便想明白了其中的緣由,於是急忙開口叫住了半途而返的曹植。
那曹植轉過身後,急忙趨步走上前來,“老先生,這是要去往何處啊?”
韓公至腦袋微微一歪,眼睛微眯,似有調侃之意的說道,“公子去往何處,下官便去往何處。”
多智近妖的曹植,又怎能不明白韓公至話中之意呢?隨即長歎一聲說道,“不敢在公至老先生麵前撒謊,本王,原本是想要去府上拜會老先生的,可一想到老先生身體不爽,所以......”
聽到這裏,韓公至鄭重的說道,“老朽多謝公子垂愛。不過與我大魏的江山社稷以及讀書士子們比起來,我這副殘軀又算得了什麽呢?”
見曹植沒有回話,韓公至隨之說道,“難道公子想讓我老頭子,就這樣在大街上跟您講話,連府門都不願意讓進了
(本章未完,請翻頁)
嘛?”
曹植見狀,也並沒有再矯情的說些什麽,而是對著韓公至深深一躬道,“植,在此多謝老先生了,先生請隨我來。”
畫麵一轉,曹植和韓公至已經來到了荊州州牧府。
隻見那韓公至也不囉嗦,直接看門見山的說道,“朝廷下發詔令,要興學見館。這要想興學,筆墨紙硯自然,必不可少。毛筆、硯台相對還好,這紙張對於普通的百姓來講,並不是一件便宜的物件。想必公子今日找尋老夫,也是為了此事吧?”
曹植見話題已開,也就不再扭捏,“老先生果然慧眼如炬。今日植前往拜訪老先生,確實是為了此事。現如今,我大魏朝所用的紙張,多是蔡侯紙。可是蔡侯紙的原料,乃是樹皮、麻頭、破布、魚網,而且工藝比較繁瑣,於當下而言或許還好,可日後必然供不應求,不能滿足於興學之所用啊。植,欲改良蔡侯紙,可一時間也不知該如何下手,因此才想著讓老先生為我解惑。”
韓公至聞言,不自覺的點點頭,隨即滔滔不絕的說起來了“不瞞公子,其實老夫也沒有太多的頭緒。不過以老夫看來,世間萬事萬物,萬變不離其宗,這造紙自然也是一樣。
如今的蔡侯紙的製作工藝,說簡單也簡單,無非就是,原料分離,打漿,抄造,幹燥這四步罷了。
可說難啊也難,首先,要先將樹皮、麻頭和破布這些原材料切碎,放到清水裏浸泡上個四五日;其次,用一木盆將其中的大的雜質,清洗摘除;接著,再將這些原料浸泡在石灰水當中,兩日左右;然後,再將這些濁料倒進鑊[huo]中(專門造紙的一種蒸煮類的器具)進行蒸煮,也需要四五日才行;再然後,將這些作料進行舂[g]鑿磨碎,做成紙漿;接下來,將這些紙漿再次放入清水中浸泡,攪拌均勻做成漿液;再然後,用篾席把那漿液撈起,使紙漿在那篾席上交織成薄片狀的濕紙;再接著,就是曬紙了,一般也需四五日才可;最後,將做好的紙張從篾席上揭下來,切割整齊隻有,便就是我等所用的成熟的紙張了。
這每道工序都要耗時數天,即便是一個成熟的造紙工匠,整個流程下來,也得小兩個月才行。
老夫以為,這改良紙張啊,跟昔日你我一起改良刀劍是一樣的。無非就是多試驗,多試錯。首先要在原料和佐料上改良,然後再考慮工序的問題。大漢初創之時,紙張的原料多為蠶繭,過了百餘年後,蔡侯才將其樹皮、破布之類的東西添加進去,經過多次實驗,才成功的。
這荊、揚二州多產青竹、稻穀,中原、雍涼之地盛產小麥、穀黍,益州之地多有桑樹。我們可以因地製宜,將這些竹皮、稻穀杆、小麥杆、桑樹皮等,都拿來試一試。尤其是那稻穀杆、小麥稈,每年田裏最不缺的就是這些。還有那竹子,兩三個月就可以長出好些,我們完全不必擔心用料的問題。
其次,就需要日複一日,年複一年的實驗了。老夫覺得,這改良紙張少則需要一兩年,多則需要三四年啊。還希望這紙張做好的那一天,公子能夠到老夫
(本章未完,請翻頁)
的墳上燒上那麽幾張,也好讓老夫知道你我的辛苦沒有白費啊,哈哈......”
聽著聽著,曹植就不自覺的紅了眼眶,反觀韓公至,對此卻沒有太多的介懷。
曹植剛想要說些什麽,就被韓公至打斷了,“將來一旦書籍、紙張的用量增加,現在的造紙坊絕對不夠。因此老夫建議,不僅僅是我荊州,揚州、徐州、益州等地,也必須得增加造紙坊才是。除了官府的造紙坊,也要鼓勵民間的商人加入進來。商人好利,州府可以給與一部分的稅賦上的減免,給他們一些甜頭,日後在慢慢的改過來便是。這個就需要公子與老夫一道,向陛下和朝廷進言了。隻是這件事,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恐怕會讓陛下為難啊。”
曹植聞言略微思索一番之後,篤定的說道,“公至老先生此言甚有道理,非常之時當用非常之法。植,自會親自上書,向陛下諫言此事,想必陛下最後一定會應允的。”
在各州各郡興修校館的同時,沒有人會想到。江陵王.曹植和太中大夫.韓公至卻已經,為天下讀書的學子們想到下一步了。
而這已然是兩個月之前,所發生的事情了。
此時的江陵王.曹植和太中大夫.韓公至,早已經投入到紙張改良的事情中去了。
多年之後,當天下百姓,人人都可以用得起紙張寫字的時候,都不會忘了,曾經有一個年過七旬的老人,和一個才高八鬥的藩王,為了能讓他們用得起紙,幾乎耗盡了心血。
......
洛陽朝會,大殿之上。
大魏皇帝.曹丕高高的坐在龍椅之上,正春風滿麵的看著眼前的一份奏報,而且眼中的笑意越來明顯。
少時,待曹丕看完之後,朗聲說道,“江陵王.曹植和太中大夫.韓公至,此時正在荊州改良蔡侯紙。而且這份邸報裏說道,待太學、國子學和各郡縣校館將來建成之時,整個天下必然會出現‘洛陽紙貴’的景象。因此,這二人才會未雨綢繆,提前改良紙張,想把造紙的工藝簡化一些,並把成本壓下去,讓天下人人都能用得起那一道道白紙。”
曹丕此話一出,整個大殿之內頓時嘩然。
“江陵王不愧‘天下有才一石,曹子健獨占八鬥’之盛名啊。”
“還有那韓公至大人,今年都已經是七十五歲的高齡了,卻還在為我大魏國如此操勞啊。”
“是啊,水排、鐵馬凳、苗.刀、陌刀,這哪一件出世,都是我大魏的幸事。可誰能想到,短短五年之間,這巧奪天工之物,竟然全部出現了,又怎能不讓人驚歎啊。”
“劉大人,所言有理,有此等忠臣良將、能人異士,實乃我大魏之福啊。”
......
看著殿內嘈雜一片,曹丕並沒有刻意阻攔,而是笑眯眯的看著眾臣們,因為他們所誇讚的能為天下先之人,乃是自己的親弟弟。
(本章完)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