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還有另外一個證據可能更容易被我們理解和接受。因為我們比較熟悉它,它不會形成身體固定的特征而隻是一種短暫的表現。在某種程度上,我們的各種情緒都會體現在身體上,也許是通過麵部表情,也許是身體姿勢或行為,也許會是大腿的不規則抖動。比如,當一個人的臉色變白或轉紅時,他的血液循環一定會隨之變化。肉體在焦急、憂慮或憤怒等各種情緒的作用下都會使用自己的語言說話。當一個人害怕時,可能會有毛發豎立、渾身顫抖、心跳加快、直冒冷汗、呼吸困難、渾身搖晃不能行走等各種表現。在這種情況下,身體健康也會受到相應的影響,比如,惡心嘔吐或沒有胃口。對一些人來講,膀胱也會受到這些情緒的影響,而對於另外一些人,性器官也會受到影響。比如,有些孩子在考場上時性器官會不舒服,某些犯罪分子行凶之後則會跑去找女朋友親熱甚至去嫖娼。在科學範疇中,有一些心理學家聲稱焦慮和性是分不開的,而另外的一些人則宣稱它們之間並無直接關係。他們的結論都是根據個人經曆而得出的,帶有強烈的主觀色彩。
這些差異性的反應是來自不同的個體,導致這一情況的原因可能是遺傳因素。他們的表現總能給我們某些暗示,讓我們總結出各種家族的不同特征,因為屬於同一家庭的成員,麵對同一情況會做出類似的反應。然而,其中最有意思的就是研究心靈是怎樣通過情緒來支配身體的。通過情緒及相應的身體反應,我們可以判斷心靈在一個有利或有害的客觀環境中會有什麽樣的行為。比如,一個發脾氣的人所希望的一定是立刻製止不良的情緒,而他所認為的最有效的途徑就是謾罵或打擊對手。此外,憤怒的情緒可以影響到身體,令身體僵硬或者感到有壓力。有些人在憤怒的時候,胃部會感覺不適,臉也會變得很紅,甚至會感覺到頭疼。那些經常頭疼或者偏頭疼的患者,大多數是容易發怒的人。對於一些人來講,生氣時還會感覺三叉神經痛或者伴隨著癲癇性的痙攣。
心靈對肉體產生作用力的途徑,還沒有被完全研究明白,因此,我們無法做出全麵的解釋。緊張的情緒對於自主或非自主神經係統都可以產生作用。緊張的情緒會立刻作用於自主神經係統,有的人會拍案而起,有的人會咬嘴唇或撕扯紙條,隻要他們感到緊張就會有所行動。吸煙和咬筆頭等細小動作也可以用來發泄情緒。這些動作代表他們已經受不了現在所發生的一切,他們在不熟悉的人麵前會表現得手足無措、肌肉抽搐、麵紅耳赤,這些都是因為情緒緊張。然而,這些由於緊張而引發的行為並不適用於身體的每個細節。我們所討論的隻是那些容易被發現的行為,如果我們觀察得再仔細一些,就會發現,情緒會影響到我們身體的每一個部分,這些表現反映了心靈和肉體之間的各種活動。由於肉體和心靈都是我們所關注的整體的一個部分,因此,我們必須重視兩者之間的作用力。
綜上所述,我們得出這樣的結論:一個人的身體發展會一直受到生活方式及其情緒的影響。如果在很早的時候,一個兒童的生活方式就已經固定了,而我們對此有豐富的經驗,那麽,我們就可以提前預見這個兒童在生活中的種種表現。將個人態度表現在身體上是勇敢者的做法。他們會長得比較特別,肌肉發達,身體姿勢強健堅定。身體的發展很可能會受到生活方式及其情緒的影響,而這也可能是導致他們肌肉結實的因素之一。勇敢者的麵部表情也會和常人有所不同,最終,他們整個人都有別於普通人,這種差異甚至擴大到他們骨骼的構造。
因此,我們必須承認心靈對大腦是有影響的。通過病理學[5]的一些案例,我們了解到:那些由於大腦右半球出現問題而導致閱讀及寫作能力喪失的病人,可以通過訓練大腦的其他部分來進行彌補。比如,一些中風的病人,大腦的部分功能已經完全喪失,卻可以通過其他部分使大腦能正常地運轉。這一事實對於我們證明個體心理學所主張的教育應用存在合理性有重要的作用。若大腦隻是心靈的一個工具,雖然比較重要,但改變不了心靈對大腦存在巨大影響作用的事實,那麽,我們就可以想方設法發展或增進對這一工具的使用。生來大腦便不符合某種標準的人,並不一定終其一生都要受這樣的拘束,他們可以摸索出讓大腦更符合生活的方式。
有些心靈將目標確定在了錯誤的方向上,比如,沒有培養出合作能力的人,就無法在大腦的成長過程中施加積極的影響。因此,我們可以發現,那些不懂得合作的孩子,在智力和理解力上似乎都顯得遜色一些。由於我們能夠從一個成年人的行為舉止中觀察出他最初的4~5年間建立了什麽樣的生活方式,並對他產生了怎樣的影響,此外,他賦予生活的意義以及統覺表都會清晰地展現在我們麵前,所以,我們可以找出他所遇到的合作障礙並提供有效的幫助。這是我們朝個體心理學邁出的第一步。
一些學者宣稱:有一種相對固定的關係存在於心靈與肉體之間。然而,這些學者中卻沒有人嚐試找到二者間存在的關係的本質內容。比如,克雷奇默[6](kretschmer)曾經告訴我們怎樣通過身體的結構來判斷一個人的心靈特征,如果這樣可行的話,我們就可以把人類分成不同的類型,比如,圓臉型、小鼻子而身材偏胖的人,就像愷撒大帝[7]說的一樣:
“我願意周圍有許多肥胖者,他們的肩膀輪廓圓滑,能熟睡整夜。”
克雷奇默認為,人的體格是和心理特征相關聯的,然而,卻沒有具體說明產生關聯的原因。按照我們的生活經驗,一般來說,這樣的人都不存在生理上的缺陷,他們適合生存在我們的生活環境中。他們對自己強壯的身體信心十足,認為自己的體格是可以和周圍的人一校高低的。在和別人競爭的時候,他們往往會全力以赴,而不是緊張焦慮。在他們看來,沒有必要將別人看作敵人,我們也不應該對生活充滿敵意。心理學中無緣由地將他們稱作“外向者”,大概是由於這些人從未因為身體而發愁。
克雷奇默所說的,與此相反的是神經質的人。他們的身材往往是瘦瘦高高,鼻子比較長,橢圓形臉龐。他認為這樣的人比較保守,而且懂得自我反省,他們患有精神分裂症的可能性比較大。他們是愷撒大帝所說的另一種類型的人:
“卡修士有饑餓者一般的枯瘦外表,他工於心計,是個危險人物。”[8]
這類人可能受到肉體的影響,性格中充滿自私、內向和悲觀的成分。他們所需要的幫助比一般人多,如果周圍的人對他們的關心無法達到他們的需求,他們就會變得多疑而心生怨恨。
然而,克雷奇默也曾說過:在我們之中,很多人是屬於混合類型的,就算是肥胖型的人也可能擁有瘦高型人的各種心理特點。我們會發現,如果周圍的環境通過其他的途徑給他們施加了壓力,他們也會由此變得內向或是膽小,我們可以通過有計劃的打擊一個人而讓他變成神經質。
如果我們的生活閱曆比較豐富,便可以通過個人的行為了解到他與人合作的願望和程度。我們一直試圖找到這樣的暗號。由於現實的需要,我們不可避免地要與人合作,進而一直靠直覺尋找可以在我們生活中起到指導作用的暗號。我們了解到,每當曆史要產生變革的時候,人類似乎能夠預知到變革的需要,從而竭盡全力地加快變革的速度。然而,倘若我們隻依靠直覺來進行選擇,則很容易出錯。同理,人類不太喜歡那些具有特殊品質的個體,比如,駝背或者畸形兒。似乎人類在不了解他們的情況下,就已經武斷地認定他們並不適合合作,這種判斷是錯誤的。然而,人類的判斷大多數也是基於生活閱曆的基礎之上。目前,我們並沒有找到什麽合適的方法來增加與這一特殊群體之間的合作。由於我們過分迷信,經常誇大他們的缺點,他們便不幸地成為了犧牲品。
通過以上的論述,我們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個體會在生命最初的4~5年間統一其心靈的奮鬥方向,從而使心靈和肉體緊密地結合在一起。他也會形成一種相對穩定的生活模式及與之配套的情緒和習慣。在這個過程中會時不時地產生各種形式的合作。我們可以從一個人的合作能力和習慣上來了解一個人。很顯然,合作能力低是失敗者的共同點。因此,我們可以更科學地界定個體心理學這門學科:它注重的是了解合作能力的缺憾。由於個人的心靈是統一的整體,生活方式貫穿於整個心靈活動的始終,因此,個人的思想和情緒必須和他的生活模式相統一。假若一種情緒很明顯地違反了個人對於利益的追求,對個人發展造成了阻礙,那麽僅僅改變情緒是無效的,由於情緒體現的是生活方式的內核,因此,隻有改變其生活方式,問題才能得到根本解決。
在這裏,針對教育和治療的未來,個體心理學提供了一種特別而有效的指導。我們不能簡單地去治療一種特殊或單獨的病症,而是需要從整體出發,根據生活模式,在心靈賦予生活的意義中,在心靈麵對外界環境而支配肉體做出的活動中,在心靈對生活閱曆的合理解釋中,找出問題的症結所在。我們不能簡單地把一些行為看作心理學研究,比如,用手撓小孩,看他笑到什麽程度;用針紮他們,看他們的反應激不激烈。然而,這樣的做法在現在的心理學界卻是司空見慣的。雖然通過這些方式,我們可以得到一些和個人心理相關聯的事實,但這些事實卻隻能證明一些特殊的個人生活模式。心理學的主要研究對象應該是生活模式,如果采用其他對象來做研究,則可能跨越到生理學或生物學的範疇之內。這一說法對於那些企圖找出特殊生活經驗所造成的強烈影響的人、研究刺激和反應之間關係的人,以及研究由於先天稟賦是如何發展的人來說,都是正確合理的。然而,在個體心理學領域內,我們所關注的是統一的心靈、是靈魂本身。我們的研究對象是個體賦予自身及所處世界的意義,以及他們的奮鬥方向、目標、生活方式。到目前為止,通過觀察個體的合作能力來判斷他們的心理差異,是一種最有效的途徑。
這些差異性的反應是來自不同的個體,導致這一情況的原因可能是遺傳因素。他們的表現總能給我們某些暗示,讓我們總結出各種家族的不同特征,因為屬於同一家庭的成員,麵對同一情況會做出類似的反應。然而,其中最有意思的就是研究心靈是怎樣通過情緒來支配身體的。通過情緒及相應的身體反應,我們可以判斷心靈在一個有利或有害的客觀環境中會有什麽樣的行為。比如,一個發脾氣的人所希望的一定是立刻製止不良的情緒,而他所認為的最有效的途徑就是謾罵或打擊對手。此外,憤怒的情緒可以影響到身體,令身體僵硬或者感到有壓力。有些人在憤怒的時候,胃部會感覺不適,臉也會變得很紅,甚至會感覺到頭疼。那些經常頭疼或者偏頭疼的患者,大多數是容易發怒的人。對於一些人來講,生氣時還會感覺三叉神經痛或者伴隨著癲癇性的痙攣。
心靈對肉體產生作用力的途徑,還沒有被完全研究明白,因此,我們無法做出全麵的解釋。緊張的情緒對於自主或非自主神經係統都可以產生作用。緊張的情緒會立刻作用於自主神經係統,有的人會拍案而起,有的人會咬嘴唇或撕扯紙條,隻要他們感到緊張就會有所行動。吸煙和咬筆頭等細小動作也可以用來發泄情緒。這些動作代表他們已經受不了現在所發生的一切,他們在不熟悉的人麵前會表現得手足無措、肌肉抽搐、麵紅耳赤,這些都是因為情緒緊張。然而,這些由於緊張而引發的行為並不適用於身體的每個細節。我們所討論的隻是那些容易被發現的行為,如果我們觀察得再仔細一些,就會發現,情緒會影響到我們身體的每一個部分,這些表現反映了心靈和肉體之間的各種活動。由於肉體和心靈都是我們所關注的整體的一個部分,因此,我們必須重視兩者之間的作用力。
綜上所述,我們得出這樣的結論:一個人的身體發展會一直受到生活方式及其情緒的影響。如果在很早的時候,一個兒童的生活方式就已經固定了,而我們對此有豐富的經驗,那麽,我們就可以提前預見這個兒童在生活中的種種表現。將個人態度表現在身體上是勇敢者的做法。他們會長得比較特別,肌肉發達,身體姿勢強健堅定。身體的發展很可能會受到生活方式及其情緒的影響,而這也可能是導致他們肌肉結實的因素之一。勇敢者的麵部表情也會和常人有所不同,最終,他們整個人都有別於普通人,這種差異甚至擴大到他們骨骼的構造。
因此,我們必須承認心靈對大腦是有影響的。通過病理學[5]的一些案例,我們了解到:那些由於大腦右半球出現問題而導致閱讀及寫作能力喪失的病人,可以通過訓練大腦的其他部分來進行彌補。比如,一些中風的病人,大腦的部分功能已經完全喪失,卻可以通過其他部分使大腦能正常地運轉。這一事實對於我們證明個體心理學所主張的教育應用存在合理性有重要的作用。若大腦隻是心靈的一個工具,雖然比較重要,但改變不了心靈對大腦存在巨大影響作用的事實,那麽,我們就可以想方設法發展或增進對這一工具的使用。生來大腦便不符合某種標準的人,並不一定終其一生都要受這樣的拘束,他們可以摸索出讓大腦更符合生活的方式。
有些心靈將目標確定在了錯誤的方向上,比如,沒有培養出合作能力的人,就無法在大腦的成長過程中施加積極的影響。因此,我們可以發現,那些不懂得合作的孩子,在智力和理解力上似乎都顯得遜色一些。由於我們能夠從一個成年人的行為舉止中觀察出他最初的4~5年間建立了什麽樣的生活方式,並對他產生了怎樣的影響,此外,他賦予生活的意義以及統覺表都會清晰地展現在我們麵前,所以,我們可以找出他所遇到的合作障礙並提供有效的幫助。這是我們朝個體心理學邁出的第一步。
一些學者宣稱:有一種相對固定的關係存在於心靈與肉體之間。然而,這些學者中卻沒有人嚐試找到二者間存在的關係的本質內容。比如,克雷奇默[6](kretschmer)曾經告訴我們怎樣通過身體的結構來判斷一個人的心靈特征,如果這樣可行的話,我們就可以把人類分成不同的類型,比如,圓臉型、小鼻子而身材偏胖的人,就像愷撒大帝[7]說的一樣:
“我願意周圍有許多肥胖者,他們的肩膀輪廓圓滑,能熟睡整夜。”
克雷奇默認為,人的體格是和心理特征相關聯的,然而,卻沒有具體說明產生關聯的原因。按照我們的生活經驗,一般來說,這樣的人都不存在生理上的缺陷,他們適合生存在我們的生活環境中。他們對自己強壯的身體信心十足,認為自己的體格是可以和周圍的人一校高低的。在和別人競爭的時候,他們往往會全力以赴,而不是緊張焦慮。在他們看來,沒有必要將別人看作敵人,我們也不應該對生活充滿敵意。心理學中無緣由地將他們稱作“外向者”,大概是由於這些人從未因為身體而發愁。
克雷奇默所說的,與此相反的是神經質的人。他們的身材往往是瘦瘦高高,鼻子比較長,橢圓形臉龐。他認為這樣的人比較保守,而且懂得自我反省,他們患有精神分裂症的可能性比較大。他們是愷撒大帝所說的另一種類型的人:
“卡修士有饑餓者一般的枯瘦外表,他工於心計,是個危險人物。”[8]
這類人可能受到肉體的影響,性格中充滿自私、內向和悲觀的成分。他們所需要的幫助比一般人多,如果周圍的人對他們的關心無法達到他們的需求,他們就會變得多疑而心生怨恨。
然而,克雷奇默也曾說過:在我們之中,很多人是屬於混合類型的,就算是肥胖型的人也可能擁有瘦高型人的各種心理特點。我們會發現,如果周圍的環境通過其他的途徑給他們施加了壓力,他們也會由此變得內向或是膽小,我們可以通過有計劃的打擊一個人而讓他變成神經質。
如果我們的生活閱曆比較豐富,便可以通過個人的行為了解到他與人合作的願望和程度。我們一直試圖找到這樣的暗號。由於現實的需要,我們不可避免地要與人合作,進而一直靠直覺尋找可以在我們生活中起到指導作用的暗號。我們了解到,每當曆史要產生變革的時候,人類似乎能夠預知到變革的需要,從而竭盡全力地加快變革的速度。然而,倘若我們隻依靠直覺來進行選擇,則很容易出錯。同理,人類不太喜歡那些具有特殊品質的個體,比如,駝背或者畸形兒。似乎人類在不了解他們的情況下,就已經武斷地認定他們並不適合合作,這種判斷是錯誤的。然而,人類的判斷大多數也是基於生活閱曆的基礎之上。目前,我們並沒有找到什麽合適的方法來增加與這一特殊群體之間的合作。由於我們過分迷信,經常誇大他們的缺點,他們便不幸地成為了犧牲品。
通過以上的論述,我們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個體會在生命最初的4~5年間統一其心靈的奮鬥方向,從而使心靈和肉體緊密地結合在一起。他也會形成一種相對穩定的生活模式及與之配套的情緒和習慣。在這個過程中會時不時地產生各種形式的合作。我們可以從一個人的合作能力和習慣上來了解一個人。很顯然,合作能力低是失敗者的共同點。因此,我們可以更科學地界定個體心理學這門學科:它注重的是了解合作能力的缺憾。由於個人的心靈是統一的整體,生活方式貫穿於整個心靈活動的始終,因此,個人的思想和情緒必須和他的生活模式相統一。假若一種情緒很明顯地違反了個人對於利益的追求,對個人發展造成了阻礙,那麽僅僅改變情緒是無效的,由於情緒體現的是生活方式的內核,因此,隻有改變其生活方式,問題才能得到根本解決。
在這裏,針對教育和治療的未來,個體心理學提供了一種特別而有效的指導。我們不能簡單地去治療一種特殊或單獨的病症,而是需要從整體出發,根據生活模式,在心靈賦予生活的意義中,在心靈麵對外界環境而支配肉體做出的活動中,在心靈對生活閱曆的合理解釋中,找出問題的症結所在。我們不能簡單地把一些行為看作心理學研究,比如,用手撓小孩,看他笑到什麽程度;用針紮他們,看他們的反應激不激烈。然而,這樣的做法在現在的心理學界卻是司空見慣的。雖然通過這些方式,我們可以得到一些和個人心理相關聯的事實,但這些事實卻隻能證明一些特殊的個人生活模式。心理學的主要研究對象應該是生活模式,如果采用其他對象來做研究,則可能跨越到生理學或生物學的範疇之內。這一說法對於那些企圖找出特殊生活經驗所造成的強烈影響的人、研究刺激和反應之間關係的人,以及研究由於先天稟賦是如何發展的人來說,都是正確合理的。然而,在個體心理學領域內,我們所關注的是統一的心靈、是靈魂本身。我們的研究對象是個體賦予自身及所處世界的意義,以及他們的奮鬥方向、目標、生活方式。到目前為止,通過觀察個體的合作能力來判斷他們的心理差異,是一種最有效的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