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我找來一架梯子,爬上黑板的頂端,並且一屁股坐上去。那麽,看到這一情景的人一定會覺得我瘋了。他們困惑的是我為什麽要找來梯子,為什麽要爬上去,並且以不雅觀的姿勢坐在上麵。然而,假如他們了解到,我之所以坐在黑板的頂端,是因為如果我不坐在高於其他人的位置上,我就會感覺自卑,我隻有待在俯視學生的位置上,才會有安全感,他們至少就不會認為我瘋得那麽厲害了。我選用了一種非常合理的工具,並且依照計劃行事,可以說,我的方法是非常明智的。他們之所以覺得我瘋了,是因為我對優越感目標的解釋。如果有人能夠讓我相信我的想法是錯誤的,那麽,我也會改變我的行為。然而,假如他們無法令我改變目標,隻是拿走了我的梯子,那麽,我可能會用椅子,再次爬上去。如果他們再拿走椅子,我可能會跳著爬上去。這是神經病患者的共同特征,他們自認為選用了最正確的方法。我們需要改變的是他們的目標。這個目標一旦發生變化,他們的心態和行為也會進行相應的調整。他們會用新的態度和方式來對待新的目標。
下麵這個例子可以充分證明上述觀點的正確性。有一位30多歲的婦女,她近期在與人交往中總是感到焦慮,於是向我求助。由於她在工作上毫無建樹,她不得不接受家庭的經濟救濟。她也曾試圖從事秘書、打字員等工作,可是,她遇到的上司卻紛紛向她求愛。為此,她感到困擾,被迫辭職。之後,她獲得了一份工作,這一次,老板並沒有對她表示出任何興趣,然而,她卻覺得老板不重視她,再一次辭職。她大概已經接受了8年左右的心理治療,但是治療效果並不顯著,她依然無法與人交往,也無法找到喜歡的工作。
如果想要了解一個成人,就一定要了解她的童年。因此,當我在對她進行治療的時候,我調查了她童年的生活模式。她是家裏的小女兒,是受人溺愛的掌上明珠。她的家境優越,她的父母幾乎是無條件滿足她的任何願望。聽完這些,我發出了感歎:“你真是被照顧得無微不至啊,簡直就像個公主。”她回答道:“對啊,很多人都叫我小公主呢。”當我說我想了解她最早的記憶時,她回憶道:“那時候我四歲,一天,我看到屋子外麵有很多小朋友在玩耍,他們蹦蹦跳跳地叫喊著:‘巫婆來了!’我害怕極了,回去以後,我問女仆:‘世界上是不是真的有巫婆?’她點了點頭,說世界上真的有小偷、巫婆和強盜,他們無處不在。”從那天開始,她就非常害怕一個人待在屋子裏,而且,這樣的恐懼感貫穿於她整個生活模式中。她認為自己是弱小的,需要家人隨時隨地的照顧和支持。此外,她還有一段早期的記憶:“我曾經有一個男鋼琴教師,一次,他突然要吻我,我害怕了,跑回家告訴母親,從此以後,我就不想再碰鋼琴了。”從這件事上,我們可以看出,她當時已經有了和男人保持一定距離的意識,而且在性方麵,她也以躲避愛情為最終目標。在她看來,陷入愛情是弱者的表現。其實,各位讀者可以想象一下,在現實生活中,陷入愛情的人往往會變得脆弱。在一定程度上看來,這樣的想法是正確的。愛情會讓我們變得溫柔,由於我們時刻關注著對方,就會平添許多的煩惱。而隻有那些製定了明確目標,時時提醒自己“我不能讓他了解我的內心想法,我要堅強一些”的人,才能夠避免愛情的發生,他們往往會遠離愛情或者拒絕愛情。通過觀察,我們可以發現:當這些人麵臨墜入愛河的可能時,會采取一些行動來逃避脆弱的感覺,比如諷刺、嘲笑,並排斥使他們墜入愛河的人。
同樣地,這個女孩在麵臨愛情以及婚姻時,也會覺得自己很脆弱。於是便造成了這樣的後果:在謀求職業的過程中,當有男人向她示愛時,她會不知所措,會采用逃避的方式。她一直沒能學會如何處理這些問題,而她父母的離去,更讓她失去了安全感。她希望親戚能夠幫助她,然而,親戚們並不喜歡她,也不能滿足她的需求。她指責他們冷酷無情,居然讓她一個人麵對所有困難,才勉強換來了一些安慰。我敢保證,如果她的親戚們完全不再關照她,她會瘋掉的。獲得親戚們的關懷,使自己可以堂而皇之地逃避生活中的困難,是她唯一能實現優越感目標的途徑。在她內心深處,隱藏著這樣的想法:“我是屬於另一個世界的,我是那個世界裏的公主,我不屬於這裏,我在地球上並不重要。”她到了近乎於發瘋的地步,然而,她還算幸運,還有親戚願意幫助她,否則她會走投無路。
此外,還有一個例子可以將自卑情結和憂鬱情結詮釋得淋漓盡致。我有一個病人,是個16歲的女孩。這個女孩7歲開始偷東西,12歲便開始夜不歸宿。她的父母在她兩歲的時候就離婚了。她跟隨母親來到外祖母家,在那裏,她受到無微不至的關懷。在她出生的時候,父母的關係非常糟糕,常常吵鬧,因此,她的降臨並沒有讓母親感到開心。母親從來沒有愛過她,她們的關係一直都非常冷淡。當我看到這個女孩時,我語氣和善地與她攀談。她說:
“其實我並不喜歡偷東西,也不願意和男生到處玩耍,我做這些事,隻是為了讓我媽媽知道她根本管不了我。”
“你是想以此報複你的母親嗎?”我反問她。
她的回答是肯定的。她其實很脆弱,卻試圖證明自己比母親強。她覺得母親並不愛她,所以感到非常自卑。她隻是想通過到處惹麻煩來獲取一些優越感。可見,少年偷竊及其他的錯誤行為,通常都是為了報複父母。
一個15歲的女孩失蹤了,8天後被人找到,接著她被帶進了少年法庭。她當眾杜撰了一個故事:一個男人綁架了她,將她捆好後關進屋子裏,整整鎖了8天。然而,沒有一個人相信她說的是真的。一位和藹的醫生與她交談,希望她說真話。她卻非常憤怒,還動手打了醫生。後來,我見到了她,問她有什麽理想,讓她誤認為我是對理想本身感興趣,並且可以幫她實現。然後我讓她講一講她做過的夢,她笑著說:“我曾經夢到我在酒吧裏,一出門就見到了母親,我爸爸也在,我慌忙央求母親將我藏起來,我怕被父親看見。”這個女孩對自己的父親有一種恐慌感,並且排斥他。由於經常受到父親的懲罰,她隻好撒謊。因此,當我們審視撒謊的案例時,應該去了解當事人的父母是否作風嚴厲。其實,說謊是沒有意義的,除非事情本身確實極具危險。此外,從這件事我們可以看出這個女孩是樂於和母親合作的。後來,女孩說:她曾經被引誘到地下酒吧並度過了8天。其實,她希望父親知道,但是礙於他的嚴厲,卻又不敢提及。她覺得,她的父親一直在壓製她,隻有在傷害父親的時候,她才能獲得征服的快感。
我們應該怎樣去幫助這些無法正確地獲得優越感的人呢?當我們懂得人類會習慣性地追求優越感,那這件事就變得容易了。了解了這一點,我們就可以換位思考,去體會他們的掙紮和痛苦。他們的行為之所以錯誤,是因為他們努力的方向對達成目標是毫無用處的。對優越感的追求會隱藏在人類的每一個行為之下,事實上,它是提升我們文化的源泉。我們的行為都是遵循著一條線索的——從上到下、從負到正、從失敗走向成功的層層遞進。然而,隻有那些在為自身奮鬥的同時可以有利於他人的人,才足以對付並解決所有的生活問題,他們前進的方式也是對他人有益的。如果我們采取這樣的方式為人處世,就會發現,我們可以輕易地讓他們悔悟。合作是人類最大的共同點,也是人類衡量價值和成功的基礎。很多合作都是對人類有益的,比如對理想、目標、行為和個性特點的要求。要找到一個沒有任何社會感的人是非常困難的。罪犯和神經病病人其實也明白這一點,對此,我們可以從他們的行為中找到證據,比如,拚命替自己的生活找到好的解釋,或者推卸責任等。然而,他們已經沒有勇氣去追尋生活中有用的一麵。他們的自卑情結會發出這樣的聲音:“你不可能從合作中獲取成功的。”他們總是在和虛無作戰,旨在肯定自己,實際上,這已經偏離了真正意義上的生活。
在社會分工中,我們能夠找到很多空間來安置不同的目標。我們知道,目標中總會有些許錯誤,而我們也總在雞蛋裏挑骨頭。對於孩童來說,優越感可能來源於數學知識;而對於另一個人而言,可能是藝術;對於第三個人來講,或許是強健的身體。對於一個營養不良的孩童,他會將營養問題作為最主要的問題,他可能會對食物感興趣,因為他認為這是可以改善自己身體的有效方式。最後,他可能在營養學上有所成就,甚至成為專業的廚師或營養師。通過研究一些特殊的目標,我們發現:某種自我限製的聯係及排斥某些可能性是和真正的補償作用相契合的。比如,一個哲學家想要思考和創作,就必須遠離社會。然而,如果社會責任感是其優越感中的一部分,那麽,他的行為就不會有太大的偏差。
下麵這個例子可以充分證明上述觀點的正確性。有一位30多歲的婦女,她近期在與人交往中總是感到焦慮,於是向我求助。由於她在工作上毫無建樹,她不得不接受家庭的經濟救濟。她也曾試圖從事秘書、打字員等工作,可是,她遇到的上司卻紛紛向她求愛。為此,她感到困擾,被迫辭職。之後,她獲得了一份工作,這一次,老板並沒有對她表示出任何興趣,然而,她卻覺得老板不重視她,再一次辭職。她大概已經接受了8年左右的心理治療,但是治療效果並不顯著,她依然無法與人交往,也無法找到喜歡的工作。
如果想要了解一個成人,就一定要了解她的童年。因此,當我在對她進行治療的時候,我調查了她童年的生活模式。她是家裏的小女兒,是受人溺愛的掌上明珠。她的家境優越,她的父母幾乎是無條件滿足她的任何願望。聽完這些,我發出了感歎:“你真是被照顧得無微不至啊,簡直就像個公主。”她回答道:“對啊,很多人都叫我小公主呢。”當我說我想了解她最早的記憶時,她回憶道:“那時候我四歲,一天,我看到屋子外麵有很多小朋友在玩耍,他們蹦蹦跳跳地叫喊著:‘巫婆來了!’我害怕極了,回去以後,我問女仆:‘世界上是不是真的有巫婆?’她點了點頭,說世界上真的有小偷、巫婆和強盜,他們無處不在。”從那天開始,她就非常害怕一個人待在屋子裏,而且,這樣的恐懼感貫穿於她整個生活模式中。她認為自己是弱小的,需要家人隨時隨地的照顧和支持。此外,她還有一段早期的記憶:“我曾經有一個男鋼琴教師,一次,他突然要吻我,我害怕了,跑回家告訴母親,從此以後,我就不想再碰鋼琴了。”從這件事上,我們可以看出,她當時已經有了和男人保持一定距離的意識,而且在性方麵,她也以躲避愛情為最終目標。在她看來,陷入愛情是弱者的表現。其實,各位讀者可以想象一下,在現實生活中,陷入愛情的人往往會變得脆弱。在一定程度上看來,這樣的想法是正確的。愛情會讓我們變得溫柔,由於我們時刻關注著對方,就會平添許多的煩惱。而隻有那些製定了明確目標,時時提醒自己“我不能讓他了解我的內心想法,我要堅強一些”的人,才能夠避免愛情的發生,他們往往會遠離愛情或者拒絕愛情。通過觀察,我們可以發現:當這些人麵臨墜入愛河的可能時,會采取一些行動來逃避脆弱的感覺,比如諷刺、嘲笑,並排斥使他們墜入愛河的人。
同樣地,這個女孩在麵臨愛情以及婚姻時,也會覺得自己很脆弱。於是便造成了這樣的後果:在謀求職業的過程中,當有男人向她示愛時,她會不知所措,會采用逃避的方式。她一直沒能學會如何處理這些問題,而她父母的離去,更讓她失去了安全感。她希望親戚能夠幫助她,然而,親戚們並不喜歡她,也不能滿足她的需求。她指責他們冷酷無情,居然讓她一個人麵對所有困難,才勉強換來了一些安慰。我敢保證,如果她的親戚們完全不再關照她,她會瘋掉的。獲得親戚們的關懷,使自己可以堂而皇之地逃避生活中的困難,是她唯一能實現優越感目標的途徑。在她內心深處,隱藏著這樣的想法:“我是屬於另一個世界的,我是那個世界裏的公主,我不屬於這裏,我在地球上並不重要。”她到了近乎於發瘋的地步,然而,她還算幸運,還有親戚願意幫助她,否則她會走投無路。
此外,還有一個例子可以將自卑情結和憂鬱情結詮釋得淋漓盡致。我有一個病人,是個16歲的女孩。這個女孩7歲開始偷東西,12歲便開始夜不歸宿。她的父母在她兩歲的時候就離婚了。她跟隨母親來到外祖母家,在那裏,她受到無微不至的關懷。在她出生的時候,父母的關係非常糟糕,常常吵鬧,因此,她的降臨並沒有讓母親感到開心。母親從來沒有愛過她,她們的關係一直都非常冷淡。當我看到這個女孩時,我語氣和善地與她攀談。她說:
“其實我並不喜歡偷東西,也不願意和男生到處玩耍,我做這些事,隻是為了讓我媽媽知道她根本管不了我。”
“你是想以此報複你的母親嗎?”我反問她。
她的回答是肯定的。她其實很脆弱,卻試圖證明自己比母親強。她覺得母親並不愛她,所以感到非常自卑。她隻是想通過到處惹麻煩來獲取一些優越感。可見,少年偷竊及其他的錯誤行為,通常都是為了報複父母。
一個15歲的女孩失蹤了,8天後被人找到,接著她被帶進了少年法庭。她當眾杜撰了一個故事:一個男人綁架了她,將她捆好後關進屋子裏,整整鎖了8天。然而,沒有一個人相信她說的是真的。一位和藹的醫生與她交談,希望她說真話。她卻非常憤怒,還動手打了醫生。後來,我見到了她,問她有什麽理想,讓她誤認為我是對理想本身感興趣,並且可以幫她實現。然後我讓她講一講她做過的夢,她笑著說:“我曾經夢到我在酒吧裏,一出門就見到了母親,我爸爸也在,我慌忙央求母親將我藏起來,我怕被父親看見。”這個女孩對自己的父親有一種恐慌感,並且排斥他。由於經常受到父親的懲罰,她隻好撒謊。因此,當我們審視撒謊的案例時,應該去了解當事人的父母是否作風嚴厲。其實,說謊是沒有意義的,除非事情本身確實極具危險。此外,從這件事我們可以看出這個女孩是樂於和母親合作的。後來,女孩說:她曾經被引誘到地下酒吧並度過了8天。其實,她希望父親知道,但是礙於他的嚴厲,卻又不敢提及。她覺得,她的父親一直在壓製她,隻有在傷害父親的時候,她才能獲得征服的快感。
我們應該怎樣去幫助這些無法正確地獲得優越感的人呢?當我們懂得人類會習慣性地追求優越感,那這件事就變得容易了。了解了這一點,我們就可以換位思考,去體會他們的掙紮和痛苦。他們的行為之所以錯誤,是因為他們努力的方向對達成目標是毫無用處的。對優越感的追求會隱藏在人類的每一個行為之下,事實上,它是提升我們文化的源泉。我們的行為都是遵循著一條線索的——從上到下、從負到正、從失敗走向成功的層層遞進。然而,隻有那些在為自身奮鬥的同時可以有利於他人的人,才足以對付並解決所有的生活問題,他們前進的方式也是對他人有益的。如果我們采取這樣的方式為人處世,就會發現,我們可以輕易地讓他們悔悟。合作是人類最大的共同點,也是人類衡量價值和成功的基礎。很多合作都是對人類有益的,比如對理想、目標、行為和個性特點的要求。要找到一個沒有任何社會感的人是非常困難的。罪犯和神經病病人其實也明白這一點,對此,我們可以從他們的行為中找到證據,比如,拚命替自己的生活找到好的解釋,或者推卸責任等。然而,他們已經沒有勇氣去追尋生活中有用的一麵。他們的自卑情結會發出這樣的聲音:“你不可能從合作中獲取成功的。”他們總是在和虛無作戰,旨在肯定自己,實際上,這已經偏離了真正意義上的生活。
在社會分工中,我們能夠找到很多空間來安置不同的目標。我們知道,目標中總會有些許錯誤,而我們也總在雞蛋裏挑骨頭。對於孩童來說,優越感可能來源於數學知識;而對於另一個人而言,可能是藝術;對於第三個人來講,或許是強健的身體。對於一個營養不良的孩童,他會將營養問題作為最主要的問題,他可能會對食物感興趣,因為他認為這是可以改善自己身體的有效方式。最後,他可能在營養學上有所成就,甚至成為專業的廚師或營養師。通過研究一些特殊的目標,我們發現:某種自我限製的聯係及排斥某些可能性是和真正的補償作用相契合的。比如,一個哲學家想要思考和創作,就必須遠離社會。然而,如果社會責任感是其優越感中的一部分,那麽,他的行為就不會有太大的偏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