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謝夫人留下的手稿相比,書稿要厚實得多。
身為如今黔南的主將,曾經統禦遼北,謝雁歸清楚地知道大靖是如何建立的,也了解一些關於謝家的過去。
前朝的君王殘暴不仁,致使民不聊生,百姓從而奮起反抗。
在諸多反抗的隊伍中,有一支隊伍異軍突起,最終取得了勝利,自此建立大靖。..
幫助當時的太祖皇帝共同建立大靖的最大功臣,正是謝雁歸的祖父跟父親。
靖羽軍的前身是謝家軍,當年的謝家乃是太祖皇帝手中最好用的刀。
無論是平息前朝的亂黨,又或者守護大靖邊疆,謝家功不可沒。
亂世之中,武將的地位極高,然而隨著戰事平息,大靖逐漸安穩,文臣們就開始對武將們有意見。
尤其各軍之中,唯有謝家戰無不勝,從未打過敗仗,讓不少人擔心謝家會功高蓋主。
好在當時的太祖皇帝與儲君都對謝家極其信任,甚至還加封謝雁歸的父親為超品護國公。
對於謝家人而言,最重要的不是被封為什麽,又或者得到多少賞賜。
謝家跟被賜名為靖羽軍的將士們隻有一個心願,願天下再無戰亂,海晏河清,蒼生俱飽暖。
這亦是謝雁歸如今的期盼。
她從母親留下來的書稿中看到,當時的陛下跟太子都願意為謝家擔保,朝中的那些個大臣們,漸漸也就沒了聲音。
對此,謝雁歸心裏卻很清楚,這不過是一時的,他們的心裏並沒有真的認同,隻要找到機會,那些個有意見的大臣,必定會再次冒頭。
就如同現在,那些個大臣們對於她這位翎羽將軍,正是如此心態。
書稿之中還提到,雖然當時的太子仁厚,是儲君的不二人選,可依舊會有人窺探那個位置。
因為人心,永遠難以得到滿足,且包藏著陰暗。
就在這樣一個暗流洶湧的環境之中,謝雁歸出生了,她滿月之際,府裏辦了滿月酒。
當時,京都之內無論是跟謝家交好的人,又或者口蜜腹劍者,皆因為謝家正風頭無兩而來恭賀。
太子也送來了賀禮,他跟謝家的情誼,是在戰場上建立起來的,更對謝家的風骨極其敬重,於是就有了那句玩笑話。
但其實,太子心中非常清楚,謝家的孩子婚事都由自己做主,女兒長大了也不會例外。
可以後的事情,誰又能知道呢?
萬一三年之內,東宮真的有了男孩子,又跟謝家的女兒看對了眼,那便能將婚約之事順水推舟。
倘若沒有,也不會因為孩子們的婚事,就影響到了與謝家的關係。
然而這樣的玩笑話,聽在有心人的耳中,就有了另外的意思。
那個謀劃著太子之位的人,將謝家也算計了進去。
無論是當年太子的病,又或者北方監獄內重新冒出來的病症,皆在他謀算之中。
後來,太子成為了先太子,能過人的病症有了更厲害的,他成為了新皇,被稱作明德帝,還納了謝家女為妃。
可他心中對於謝家的猜疑,卻是隻增不減。
書稿寫到此處,下方也有了標注,謝雁歸根據標注向著匣子裏看去,從底下找到兩本謄抄的小冊子,是兩份脈案。
一份是北方監獄內忽然起的病症,另一份則是更厲害的,也就是謝雁歸曾染上的那種。
從脈案上可以看出,有人被用以實驗,從染上病症開始到用藥的過程,以及病情的發展和最終的結果,全部清清楚楚地被記錄著。
謝雁歸看到此處,不由得單手攥拳,在桌上砸了一下,桌角頓時碎
裂一地。
安陽坐在一旁,見此情形嚇了一跳,趕忙捧起她的手輕吹著,「這是做什麽?」
她詢問著,目光落在脈案上,將上麵的內容看個分明。
她立刻就想到自己曾看過的,祖父讓她轉交給謝雁歸的記錄。
「這……這就是當年四哥……染上病症的由來嗎?」安陽的聲音輕輕的,帶著顫抖。
雖然從之前的記錄就已經得知,是有人刻意算計謝懷安,讓他染了過人的病症,並且傳給了身邊的將士。
可那隻是一份記錄,其實不能完全作為證據。
如今擺在她們麵前的這兩份脈案,上麵除卻記錄之外,在脈案的背後,被人偷偷留下了印鑒的痕跡。
或許謝雁歸認不出來,可安陽卻是知道的,那正是明德帝身為皇子時的私印。
聽聞早年間曾遺失,因當時他已被選作新皇人選,隻當私印作廢。
現在看來,那不過是借口,其實私印被他給毀了,那些幫著他做出這些事的人,必然也都被他給解決了。
他大概不會想到,有人謄抄了脈案,留下了他私印的痕跡。
或許,這就是天網恢恢疏而不漏。
平靜了一會兒,謝雁歸將看過的書稿放到一旁,安陽看了看她,猶豫片刻後拿起了書稿,也認真看起來。
當年遼軍忽然進犯,打了大靖一個措手不及。
可實際上,他們並非忽然來襲,而是有人刻意「引燃」了布在遼北的暗線,才讓遼人率大軍再次攻打遼北邊關。
而這一切的始作俑者,還是明德帝。
謝雁歸再度抬頭,從匣子裏翻找起來,並未尋得什麽東西,於是她將書稿拿起,快速翻動起來。
在書稿的最後,附了一張認罪書,幫助明德帝做下此事的人姓薛。
他在做完這件事後,便引咎自盡,他的死為族人換來了往後十幾年的富貴榮華。
隻差一點,薛家的公子就能夠娶到謝家的女兒,如今的翎羽將軍謝雁歸。
「嗬……」謝雁歸怒極反笑,喉間隱隱有些腥甜。
「雁歸。」安陽擔憂地看向她,她擺了擺手,繼續看下去。
遼人來襲,謝家率領十萬靖羽軍出征,隻在京都留下了入宮為妃的謝姮與年僅兩歲的謝雁歸。
此事,謝雁歸從娘親秦昭的手稿上看到過。
她原本是可以不去的,可直覺讓她感受到了危機,她十分不安,所以才決定跟隨出征。
這一去,便再也不歸。
書稿上寫著當時遼北來報,稱遼軍隻有十萬左右。
直到謝家人與靖羽軍去到遼北才知曉,遼軍是靖羽軍兩倍之多。
過去,靖羽軍曾不止一次地以少勝多,所以麵對遼軍,無論是謝家人還是靖羽軍都並不慌張。
但他們深知,這將是一場硬仗,無論糧草又或者武器以及藥物的供應,都十分重要。
為了以防萬一,謝家派人往京都送了加急軍報,請求朝廷派兵支援,同時催派各類物資。
然而謝家人並不知曉,在這樣的時候,京都之內竟出了狀況……
「第221章重新做了修改,昨天更新後,思來想去還是覺得以更改後的方式述說當年,或許更為妥當,親們可以重看一下,第222章銜接的依舊與當年真相有關,看過之前番外的,也可以跳過。」
身為如今黔南的主將,曾經統禦遼北,謝雁歸清楚地知道大靖是如何建立的,也了解一些關於謝家的過去。
前朝的君王殘暴不仁,致使民不聊生,百姓從而奮起反抗。
在諸多反抗的隊伍中,有一支隊伍異軍突起,最終取得了勝利,自此建立大靖。..
幫助當時的太祖皇帝共同建立大靖的最大功臣,正是謝雁歸的祖父跟父親。
靖羽軍的前身是謝家軍,當年的謝家乃是太祖皇帝手中最好用的刀。
無論是平息前朝的亂黨,又或者守護大靖邊疆,謝家功不可沒。
亂世之中,武將的地位極高,然而隨著戰事平息,大靖逐漸安穩,文臣們就開始對武將們有意見。
尤其各軍之中,唯有謝家戰無不勝,從未打過敗仗,讓不少人擔心謝家會功高蓋主。
好在當時的太祖皇帝與儲君都對謝家極其信任,甚至還加封謝雁歸的父親為超品護國公。
對於謝家人而言,最重要的不是被封為什麽,又或者得到多少賞賜。
謝家跟被賜名為靖羽軍的將士們隻有一個心願,願天下再無戰亂,海晏河清,蒼生俱飽暖。
這亦是謝雁歸如今的期盼。
她從母親留下來的書稿中看到,當時的陛下跟太子都願意為謝家擔保,朝中的那些個大臣們,漸漸也就沒了聲音。
對此,謝雁歸心裏卻很清楚,這不過是一時的,他們的心裏並沒有真的認同,隻要找到機會,那些個有意見的大臣,必定會再次冒頭。
就如同現在,那些個大臣們對於她這位翎羽將軍,正是如此心態。
書稿之中還提到,雖然當時的太子仁厚,是儲君的不二人選,可依舊會有人窺探那個位置。
因為人心,永遠難以得到滿足,且包藏著陰暗。
就在這樣一個暗流洶湧的環境之中,謝雁歸出生了,她滿月之際,府裏辦了滿月酒。
當時,京都之內無論是跟謝家交好的人,又或者口蜜腹劍者,皆因為謝家正風頭無兩而來恭賀。
太子也送來了賀禮,他跟謝家的情誼,是在戰場上建立起來的,更對謝家的風骨極其敬重,於是就有了那句玩笑話。
但其實,太子心中非常清楚,謝家的孩子婚事都由自己做主,女兒長大了也不會例外。
可以後的事情,誰又能知道呢?
萬一三年之內,東宮真的有了男孩子,又跟謝家的女兒看對了眼,那便能將婚約之事順水推舟。
倘若沒有,也不會因為孩子們的婚事,就影響到了與謝家的關係。
然而這樣的玩笑話,聽在有心人的耳中,就有了另外的意思。
那個謀劃著太子之位的人,將謝家也算計了進去。
無論是當年太子的病,又或者北方監獄內重新冒出來的病症,皆在他謀算之中。
後來,太子成為了先太子,能過人的病症有了更厲害的,他成為了新皇,被稱作明德帝,還納了謝家女為妃。
可他心中對於謝家的猜疑,卻是隻增不減。
書稿寫到此處,下方也有了標注,謝雁歸根據標注向著匣子裏看去,從底下找到兩本謄抄的小冊子,是兩份脈案。
一份是北方監獄內忽然起的病症,另一份則是更厲害的,也就是謝雁歸曾染上的那種。
從脈案上可以看出,有人被用以實驗,從染上病症開始到用藥的過程,以及病情的發展和最終的結果,全部清清楚楚地被記錄著。
謝雁歸看到此處,不由得單手攥拳,在桌上砸了一下,桌角頓時碎
裂一地。
安陽坐在一旁,見此情形嚇了一跳,趕忙捧起她的手輕吹著,「這是做什麽?」
她詢問著,目光落在脈案上,將上麵的內容看個分明。
她立刻就想到自己曾看過的,祖父讓她轉交給謝雁歸的記錄。
「這……這就是當年四哥……染上病症的由來嗎?」安陽的聲音輕輕的,帶著顫抖。
雖然從之前的記錄就已經得知,是有人刻意算計謝懷安,讓他染了過人的病症,並且傳給了身邊的將士。
可那隻是一份記錄,其實不能完全作為證據。
如今擺在她們麵前的這兩份脈案,上麵除卻記錄之外,在脈案的背後,被人偷偷留下了印鑒的痕跡。
或許謝雁歸認不出來,可安陽卻是知道的,那正是明德帝身為皇子時的私印。
聽聞早年間曾遺失,因當時他已被選作新皇人選,隻當私印作廢。
現在看來,那不過是借口,其實私印被他給毀了,那些幫著他做出這些事的人,必然也都被他給解決了。
他大概不會想到,有人謄抄了脈案,留下了他私印的痕跡。
或許,這就是天網恢恢疏而不漏。
平靜了一會兒,謝雁歸將看過的書稿放到一旁,安陽看了看她,猶豫片刻後拿起了書稿,也認真看起來。
當年遼軍忽然進犯,打了大靖一個措手不及。
可實際上,他們並非忽然來襲,而是有人刻意「引燃」了布在遼北的暗線,才讓遼人率大軍再次攻打遼北邊關。
而這一切的始作俑者,還是明德帝。
謝雁歸再度抬頭,從匣子裏翻找起來,並未尋得什麽東西,於是她將書稿拿起,快速翻動起來。
在書稿的最後,附了一張認罪書,幫助明德帝做下此事的人姓薛。
他在做完這件事後,便引咎自盡,他的死為族人換來了往後十幾年的富貴榮華。
隻差一點,薛家的公子就能夠娶到謝家的女兒,如今的翎羽將軍謝雁歸。
「嗬……」謝雁歸怒極反笑,喉間隱隱有些腥甜。
「雁歸。」安陽擔憂地看向她,她擺了擺手,繼續看下去。
遼人來襲,謝家率領十萬靖羽軍出征,隻在京都留下了入宮為妃的謝姮與年僅兩歲的謝雁歸。
此事,謝雁歸從娘親秦昭的手稿上看到過。
她原本是可以不去的,可直覺讓她感受到了危機,她十分不安,所以才決定跟隨出征。
這一去,便再也不歸。
書稿上寫著當時遼北來報,稱遼軍隻有十萬左右。
直到謝家人與靖羽軍去到遼北才知曉,遼軍是靖羽軍兩倍之多。
過去,靖羽軍曾不止一次地以少勝多,所以麵對遼軍,無論是謝家人還是靖羽軍都並不慌張。
但他們深知,這將是一場硬仗,無論糧草又或者武器以及藥物的供應,都十分重要。
為了以防萬一,謝家派人往京都送了加急軍報,請求朝廷派兵支援,同時催派各類物資。
然而謝家人並不知曉,在這樣的時候,京都之內竟出了狀況……
「第221章重新做了修改,昨天更新後,思來想去還是覺得以更改後的方式述說當年,或許更為妥當,親們可以重看一下,第222章銜接的依舊與當年真相有關,看過之前番外的,也可以跳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