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眾人麵前,能夠適時地為陷入尷尬境地的對方提供一個恰當的台階,使他免丟麵子,這不僅體現出一個人良好的社交技巧,也是為人的一種美德。


    1922年,在經過幾世紀的敵對之後,土耳其人終於決定把希臘人逐出土耳其領土。穆斯塔法·凱墨爾對他的士兵發表了一篇拿破侖式的演說:“你們的目的地是地中海。”於是,近代史上一場慘烈的戰爭展開了,最後,土耳其獲勝。


    當希臘兩位將領迪歐尼斯和迪利科皮斯前往凱墨爾總部投降時,土耳其人對被他們擊敗的敵人加以辱罵,但凱墨爾卻絲毫沒有顯示出勝利的驕氣。


    “請坐,兩位先生,”凱墨爾握住他們的手說,“你們一定走累了。”然後,在討論了投降的細節之後,凱墨爾安慰他們,以減輕他們失敗的痛苦。他以軍人對軍人的口氣說:“戰爭中有許多偶然,有時最優秀的軍人也會打敗仗。”


    可以想象兩位敗軍之將聽到這番話時的心情:寬慰、激動、感激……總之,他們心中會無比敬重凱墨爾。


    勝利者往往會被戴上美麗的光環,受到人們的讚賞和追捧。其實,我們也應該關注那些失敗者。因為他們敗下陣來,自覺顏麵盡失,信心全無,此時,他們更需要我們給予尊重和鼓勵,使他們重拾信心。


    事實上,無論是戰場上還是人生的競技場上,那些真正的優勝者都懂得“尊重對手”這個道理。


    不要張揚對方的失誤


    在社交活動中,誰都有可能出現一些小失誤,比如念了錯別字、講了外行話、記錯了別人的姓名、弄錯了別人的職務、禮節不當,等等。


    發現對方出現這類情況時,隻要無關大局,就不要對此大加張揚,以免把大家並不注意的小問題弄得眾人皆知。尤其不能拿別人的失誤在眾人麵前取樂,那樣會使人難堪,傷人自尊。


    有人說:“我這隻是開個玩笑,活躍一下氣氛嘛!”開玩笑也有原則,那就是玩笑背後的含義是要“揚”人,而不能“貶”人。用別人的缺陷或失誤來開玩笑的做法是非常不禮貌的,甚至是不道德的。把快樂建立在他人痛苦之上,這勢必引起他人的強烈反感,嚴重的甚至會引發仇視和敵對。


    心理學研究表明,誰都不願意讓自己的錯誤或隱私在公眾麵前曝光,一旦被人曝光,就會感到難堪或者惱怒。因此,在社會交往的過程中,應盡量避免使對方當眾出醜。


    如果對方的行為需要得到糾正,那麽,你可以委婉地暗示對方“你已經知曉他的錯誤行為”,給對方一個改正錯誤的機會,讓他體麵地下台階。


    在廣州一家著名的大酒店,一位外賓吃完最後一道菜,順手把精美的景泰藍筷子悄悄插入自己西裝的口袋裏。


    服務小姐看在眼裏,她不露聲色地走上前去,雙手捧著一隻裝有一雙景泰藍筷子的綢麵小匣,禮貌地對那位外賓說:“我發現先生在用餐時,對我們的景泰藍筷子愛不釋手,非常感謝你對這種精細工藝品的賞識。為了表達我們的感激之情,經餐廳主管批準,我代表酒店將這雙圖案精美並且經嚴格消毒處理的景泰藍筷子送給你,並按照酒店的優惠價格記在你的賬上,你看好嗎?”


    那位外賓當然聽出了這番話的弦外之音,在表示了謝意之後,說自己多喝了兩杯白蘭地,頭腦有點發暈,誤將筷子插入口袋,並且聰明地借此“台階”說道:“既然這種筷子不消毒就不好使用,我就‘以舊換新’吧,哈哈哈!”說著取出衣袋裏的筷子恭敬地放回餐桌上,接過服務小姐給他的小匣。


    我們都聽說過“密室裏的批評,大眾前的讚揚”這句話,其意思是說,批評他人時盡量不要有第三者在場,不要把人家的錯誤弄得盡人皆知,使人丟盡臉麵;而表揚卻可以在大庭廣眾之下進行,對方麵子上有光彩,也就更有積極性了。


    讓對方有回旋的餘地


    我們在與人交往的過程中,不僅要盡量避免因自己的不慎而造成別人下不了台,而且還要學會在對方可能不好下台時,盡量把話說得委婉一些,及時為對方提供一個台階,幫助他下台。


    北京某著名高校學生宿舍管理非常嚴格,夜間學生回宿舍晚了,值班的管理員要查看學生證,方可放行。


    一天,畢暢同學回來晚了,身上也沒帶學生證,值班的老太太不讓他進門。小畢便開始與對方套近乎,誇讚道:“師傅,你真負責任。”


    “我們一直都是這樣負責的。”老太太見過太多如此套近乎的同學,所以冷冷地回答。


    “我現在可知道為什麽別的宿舍樓總丟東西,而我們宿舍樓沒有,這都是你們的功勞啊。有你們在,我們特別有安全感……”


    聊了一會兒,小畢說:“你再仔細看看,真的不認識我?我是302室的小畢呀!”


    老太太湊過來,仔細地看了看他,說:“哦,你呀,我怎麽不認識?進去吧,下次早點回來,萬一晚了別忘了帶證件。”


    如果小畢與值班員理論起來,那麽對方隻能堅持原則,不好讓步。現在,這句“你再仔細看看……”給了對方一個台階,讓對方順勢重新糾正自己的決定,這樣,事情就有了回旋的餘地。


    這種給對方留有回旋餘地的語言在生活中很常見:


    ·“你是開玩笑吧?--“可不是嗎?我開個玩笑,你還真當真?”(其實他剛才是認真的,現在他順勢收回原來的話。)


    ·“我知道,你是故意嚇我,這並不是你的本意。”--“當然不是本意,我就是想嚇你一下,看看你的承受力怎麽樣。”(他現在決定幫你,送你順水人情。)


    巧用“替罪羊”


    在生活中,有些小技巧使用起來效果不錯。比如,小孩走路時,不小心被一塊石頭絆倒了,坐在地上哇哇大哭,這時,聰明的媽媽一邊用腳踢石頭一邊假裝氣憤地說:“我踢你,讓你絆倒我的孩子。”孩子看到這一幕,情緒好了,不哭了,這石頭被當成了“替罪羊”。


    當一個人被逼到非常困窘的地步時,“替罪羊”可以有效地維護對方的麵子,消除敵意。巧妙地借助“替罪羊”可以推卸許多責任,使雙方重修舊好,而事後,誰也不會去查究這些“替罪羊”到底有哪些責任,這隻不過是為了照顧雙方麵子的一種策略罷了。


    那麽,什麽是好的“替罪羊”?可將責任歸咎於雙方的體製、政策或程序上的分歧,用這些不會說話的事物來做“替罪羊”是非常好的選擇。


    ·咱們倆這麽鐵的關係,我當然想幫你,可這是國家(公司)的規定,我不能違反國家(公司)的規定。--如此強調,你就不會得罪人,他也能理解。假如你讓對方感覺到你可以做主,那麽他就會覺得是你在跟他做對,自然會對你有意見。


    ·其實,我們的看法完全一致,沒有達成協議那是因為你們的企業是公有製,而我們的企業是私有製。--把責任推到體製上,你們之間的友誼沒有絲毫損傷。


    在外交場合,這是慣用的手法之一。想一想,是不是常常在新聞裏看到這樣的情形:


    兩國首腦關於xx問題沒有達成一致意見,但這絲毫不影響他們之間的友誼。最後,新聞這樣報道:“由於兩國有不同的政治體製和文化傳統,對民主和自由的理解也不一樣,所以,兩國首腦最終沒能就xx問題簽署協議。但是,兩國首腦就xx問題進行了深入的探討並充分地交流了意見,雙方在尊重對方觀點的同時,也達成了更多的共識。雙方共同認為,隨著兩國民眾及政府之間的交流進一步加深,兩國必將就xx問題達成更多的一致……”


    看看,會談並沒有什麽實質性的成果,可是,這並不影響兩國首腦握手言歡。


    放低自己,贏得好感


    在工作和生活中,我們常會見到這種現象:當有人做自我批評時,往往會贏得大家的同情和支持。因為,一個人壓低了自己,便是相對地抬高了對方,自然會贏得好感。


    “你別那麽傷心了,當時如果換成我,也會那麽做的……”對方一聽,心裏想著:“原來這麽聰明的你也會和我一樣啊,那說明我還不是太笨嗬。”情緒也就好多了。


    看來,“我也常常搞錯”這樣的話,在勸解別人時真有立竿見影的效果。卡耐基就善於使用這樣的話。他說:


    幾年以前,我的侄女約瑟芬·卡耐基離開她在堪薩斯市的老家,到紐約來擔任我的秘書。她那時19歲,高中畢業已經3年,做事經驗卻幾乎為零,然而今天,她已經是西半球最完美的秘書之一。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3步贏得人心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鞠遠華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鞠遠華並收藏3步贏得人心最新章節